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规定为:第一,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具有科学精神素养的学生,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有什么优越性”“人民政协”的深入探究,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人民政协以及我国的政党制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第二,通过学习,具有政治认同素养的学生,应该能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必然,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第三,通过学习,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应该能够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具备善于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人民政协的作用和协商民主的显著优势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公民参与意识,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促使学生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政治与法制》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题。本框题共有两目构成,分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地位、职能以及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的关系。
政党制度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支柱之一。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则是由该国国情所决定。正所谓“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这一制度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3、学情分析
由于本框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初中阶段有所了解,但是停留在读背环节,学生若要对政党制度的内容、地位、民主党派的地位及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特色与优越性、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多党合作协商的重要机构有明晰感知和了解的话还有一定困难,需要增加视频材料或者创设相关情景帮助学生去了解、去认识、去感受中国政党制度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另外学生对政协的三个职能理解存在困难,要对学生进行点拨,并通过情景判断形式进行正确区分掌握。
另外,我们要引导学生保持清醒头脑,不照抄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认同我国政党制度和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另外要引导学生把植根中国大地的协商民主发扬光大。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自探能说出我国的8大民主党派。
2.通过自主阅读课本54-58页内容,结合议学情景并进行小组合作共探,能阐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地位、基本内容、优越性。
3.通过议学情景“政协委员协以成事,履协商民主之职“能明确表达出人民政协的性质、组成、主题,并通过疑惑点拨能正确区分政协的职能。
【设计思路】(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和逻辑思路。)
学贵在知,学贵在思,学贵在践行,因此,根据新课程所倡导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涉及教学活动的时候,着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当然,在行课时,结合本框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自学自探、小组解疑合探学习、同桌互探的方式教学,贯彻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视频能凝心聚力,建协商民主之制,感受中国政党制度的魅力,能自我树立出政党制度的内涵、地位、民主党派性质。另外通过小组合探能解决课前预习与课上再次自探没有解决的疑惑。能理解和探究出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在探究前教师通过超链接先点拨民主党派享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参政的基本点有哪些内容。然后超链接回归到解疑合探环节,探讨后让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最后让课代表上台带领大家梳理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接着,通过同桌互探能说出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其次,通过一起走进政协,认识政协,感受政协委员办实事能明白全国政协围绕“国之大者”民之关切积极建言献策的依据和意义。顺势得出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新时代对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再次通过小组解疑合探去探讨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的关系,探讨开始前,先通过超链接教师先点拨政协三种职能并小时牛刀能及时掌握这个知识点,再链接回归到小组解疑合探。发挥小组合作优势让小组代表展示本组最高智慧,让其他小组代表进行跟进点评。最后共同厘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协的关系。
接着行进到运用拓展环节,随机挑选一名学生根据本框内容尝试自编习题(或者说出重点语句)请大家共享。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然后是课代表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围绕责任在肩,助力家乡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回家搜集相关资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积极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一份提案,提交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组委会。当然理论的旨意在于回归实践,并指导实践。进行习题训练,助力知识掌握。最后请某一小组代表进行本节课知识小结,并由课代表对每个小组表现进行点评并谈下收获或感悟。以崔卫平先生的一段经典话语让学生领悟我们要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增强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政党制度的特色与优越性;政协的职能。
学习难点:民主党派的参政权;政协的职能区分。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点拨释疑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打造生本课堂。
学法: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学自探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提倡同桌互探,结合议学情景,能完成相对有难度探究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幸福感,获得感。对于难度较大的我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指挥下进行小组解疑合探,教师进行疑难点拨。真正使得主体间双向互动得以达成。
【评价任务】
1.通过课前预习与课上结合导学提纲的自学自探能梳理出政党制度的内涵、地位、民主党派的性质等(评价目标1)
2.通过解疑合探环节,小组代表能说出政党制度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其他小组能给与及时精准的评价,使学、探、议、展、评得以体现(评价目标2)
3. 通过政协委员办实事,履协商民主之职,以及布置课后实践作业根据实地情况提交“责任在肩--助力家乡发展”一份提案,使理论回归实践,增强公共参与意识(评价目标3)
4.结合所学知识,小组代表的课堂知识小结,课代表的点评以及个人心得感悟升华本节内容,让学生增强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评价目标1、2、3)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顾旧知,夯实所学,进而展望新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他有哪些优越性呢?请一位同学来回顾一下,我们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本节课让我们一起凝心聚力,建协商民主之制,共同走进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学习。
教学环节(一)第一部分: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教师活动:首先展示自学自探的内容,让学生结合导学提纲再次阅读教材,标注要点和疑点,让其自我解疑释疑,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做自主学习的主人。
教师提问:经过课前预习老师的调研,课上大家自学自探遇到的问题,请大家带着问题追随老师的步伐一起解决疑难,共同学习,不断提高。请同学们相信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贵有疑,学贵在疑。行进新课前,请大家观看一则视频材料,凝心聚力,建协商民主之制,再次感受中国政党制度的魅力。请大家拿出笔字笔记本上记下你听到的关键词汇助力小组解疑合探的达成。视频完毕,请一位同学理清一下基础知识,政党制度的内涵、地位;民主党派的性质等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能更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把自学自探的内容通过过眼、过脑、过心再自行理顺一遍,使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更加明确。
教师引导过渡:同学们观看视频很专注,能很好的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内涵、地位、民主党派的性质,也对政党制度的特色有一定的明晰。那让我们一起走入小组解疑合探环节。
给同学们3分钟时间一小组为单位,在组长指导下,共同探讨两个问题,第一个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第二个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在探讨第1个问题时候,超链接进入民主党派参政权这一页,老师先就民主党派的参政权进行疑难点拨,助力小组解疑合探的时效性。
学生活动:接着小组探究3分钟后,请第一小组代表代表小组展示智慧成果,第3小组代表进行评价展示,经过小组探究,小组代表集本组最高成果出彩,说出多党合作的具体内容,第三小组代表评价也很中肯,并对第一小组给与鼓励,对小组代表进行点赞,很好。
教师引导:超链接到第八张课件,由请课代表上台带领大家一起梳理下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使知识更加清晰。
过渡:感谢课代表,由请第2小组代表展示小组探究的成果,请第四小组代表作评价展示。第二小组展示完毕,第四小组代表对第二小组代表展示的成果提出质疑,并给与纠正。且给与有温度的评价,第二小组是无心之失,相信瑕不掩瑜。
教师追问:那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监督上是互相监督的关系,那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使小组智慧得以充分彰显,在这中间可能会有探讨不足的地方,也有可能有无心之失,但评价小组代表的评价缺能直指问题又不失温请。从而使学生间的友谊更近,更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精准掌握。
教师点拨第一、二小组代表都能以最饱满热情展示了小组探究的智慧成果,第三、四小组代表的评价展示既务实精准也不乏暖人心。让我们共同梳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接着让我们共同走进议学情景之抗洪救灾中彰显团结的材料。
教师设疑:结合议学情景,分析和美国政党制度相比,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有何优势和特色呢?请同桌间结合议学材料进行互探。
学生活动:同桌围绕问题积极互探
教师引导梳理:一方面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另一方面,共产党依法执政,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优势我们可以梳理为三个有利于。那我们共同看一下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所在。
设计意图:通过同桌互探,使得主体间性教学师生、生生互动、互探、互助效果得以达成。
第二部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教师过渡: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要求我们不断坚持和完善,那我们该以谁为载体去推进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学习,让我们走进政协、认识政协、感受政协委员办实事的魅力。
教师引导:结合视频与情景同桌合作分析全国政协围绕“国之大者、民之关切”积极建言献策的依据和意义。
学生活动:家宝同学进行展示与同桌探讨的成果,但是对其意义没有探讨出来请其他小组同学给与协助。
教师引导:有请第一小组给与帮助呈现。让我们共同看下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以及新时代我们对政协工作提出哪些新的要求与希冀?老师相信一个人走的更快,但一群人会走的更远。希望同学们互帮互助,在求学路上一起前进。
学生活动:解疑合探进行时,请各小组对人大与人民政协的关系进行探究梳理,请第五小组代表做好展示准备,请第六小组代表做好评价准备。探究开始前老师通过超链接先来点拨疑难,关于政协三种职能的区分,而后进入抢答牛刀小试环节,检验学生对该疑难点的掌握情况,接着超链接返回解疑合探环现场。
学生活动:第五小组代表自信全面的展示二者的关系,第六小组代表给与接地气的精准评价。
教师点拨:第五、第六小组代表都代表小组的展示、评价智慧出彩,期待大家再接下来的求知路途上更加行稳志坚,一片坦途。让我们共同对二者的关系做如下梳理。请大家做好笔记补充。
设计意图:问题来自学生,教师点拨、引导后再抛给学生,让答案在学生求知欲指引下、小组共探解决中生成。使得学生成就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第三部分:运用拓展(学生思维发散点的打开)
让学生根据本框题内容自编习题或者活出书上重点语句请大家共享,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接着进入课后事件环节,“责任在肩--助力家乡发展”的政协提案征集营。假设你要参加2024年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请大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积极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一份模拟提案,提交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组委会。
理论的旨意在于回归实践并指导实践,让我们一同进入实战演练环节。
最后有请某以小组代表进行本节课知识小结,并再次有请课代表对每一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并谈下本节课的收获或者希冀。
课代表谈感悟:本节课各个小组在组长指导下积极准备,认真探讨,小组代表踊跃发言,自信满满,使得小组智慧成果得以凸显。个人的感触:记得崔卫平先生曾经说过“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坚定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这节课从教学目标上看,教学目标设计合理,从教学设计上看,这节课主要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第二部分探讨政协的知识,第三部分发散思维环节以及课后学生实践“责任在肩--助力家乡发展”根据调查研究写提案的环节。
本框内容遵循学生自学自探--遇疑难之解疑合探--师生共探环节进行。整体上流畅,脉络清晰,打造了生本课堂。刘妍妍老师运用电子白板、黑板等手段,引导学生讨论,如自学自探、同桌互探、小组合探等方法进行学习,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主探,教师点拨归纳,课代表引领梳理,使得主体间性教学效果得以达成。尤其在我国和西方政党制度的比较上凸显了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彰显了制度自信。课后实践环节,“责任在肩--助力家乡发展”之调研撰写提案上增强了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但本课创设情境不够充分,既想突破传统课堂但又囿于高一学生对政治生活知识的接受能力,而又限于创新与不足的二律背反境地,另外,该课理论性较强,在设计创新与时效性上还显得不足,有些问题设置时效性不是很强,有些用语过渡不是很严谨,略显生硬,有些口语用的较多,板书有些凌乱,教学之路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尝试的过程,常改才能长新,日后我会多研读课程标准,多去观摩优秀教师课例,多观摩优质课,用心用情用力探索新教材,在问题设计上,在情景创设上下苦功夫,我也会不断反思,但我坚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映日荷花一定别样红。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