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4年7月23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我国对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国科学家在月壤中首次发现分子水。此前,国际科学界对1969年至1972年采集的阿波罗样品的研究表明,月壤中未发现任何含水矿物。这说明( )①实践的发展推动着认识的不断深化②既有认识总会在以后的实践中被推翻③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如果我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发现事物符合我们关于该事物的观念,并产生我们所预期的效果,这就肯定地证明,在这一范围内,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知觉符合存在与我们之外的现实。”恩格斯这段话表明( )①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正确的认识③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④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现实性活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现如今,科学健脑逐渐成为国民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我国首部《核桃与脑健康科学》应运而生,该书首次系统地汇总了关于核桃对脑部健康影响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一系列研究成果不仅为现代人科学健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还为企业开发核桃及其衍生产品的营养价值提供了更为深入的科学支持。根据材料可知(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②正确改造世界应坚持从真理出发③认识的真理性在于其有应用价值 ④推动实践发展是获得认识的目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列宁:“我们并不苛求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者知道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的一切具体情况。这是痴想。我们只知道这条道路的方向,我们只知道引导走这条道路的是什么样的阶级力量;至于在实践中具体如何走,那只能在千百万人开始行动以后由千百万人的经验来表明。”这启示我们(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重要标准B.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和人民的理论C.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依赖于理性认识的感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深化5.2024年5月3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六号探测器。其主要任务是实施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同时开展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分析等科学探测,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由此可见( )A.作为最基本实践活动形式的科学实验具有主观能动性B.实践是人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活动C.追求真理要经历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D.作为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意识能有效认识和改造世界6.农谚以简单、通俗易懂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农业智慧,传递着丰富的农业经验,体现出古代农民对大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如“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清水下种,浑水插秧”“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等,对人们准确把握农业生产规律以从事农业生产具有积极作用。这说明( )①只要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②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③自然界的发展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正确认识和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毛泽东同志说:“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这告诉我们( )①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互交融相伴而行的②剔除真理中的谬误,才能推动认识发展③人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④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4年是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也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院45周年。半个世纪以来秦始皇陵大遗址保护发掘、研究阐释、传承利用的探索历程,就是陕西文博事业在考古发掘、科技保护、展示利用、遗产教育、文化交流等诸多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时俱进的一个缩影。这告诉我们( )①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②人们可以创造社会规律造福人类③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具有无限性 ④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推动社会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神舟载人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载人航天器,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2024年10月30日凌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浩瀚太空首次迎来中国“90后”访客。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3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43次飞行。(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现实活动②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曲折过程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人能够创造一个理想或虚幻的世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基层工作中,更应该秉持调查研究的精神,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才能使基层工作更加走深走实,使调查研究工作同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起来,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重视调查研究( )①是因为源于实践的认识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②能够更加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基层现实问题③能为党的领导和执政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④要以形成科学工作思路和政策举措为目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为解决业内普遍存在的技术“堵点”,2024年,我国某研究员牵头承担的“天然石墨高效球化成套工艺技术及装备”通过技术成果鉴定,在天然石墨球化理论的研究领域作出了重大突破。运用该技术成果可以大幅降低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生产成本,有力推动我国石墨球化工艺装备的升级换代。由此可见( )①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积累 ②新的认识是推动人们进行新的实践和研究的动力③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④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工业巡检、消防救援、包裹递送……无人机深入大众生产生活、快速普及之时,如何提升飞行安全性,成为行业紧迫课题。某大学科研团队针对飞行器执行机构突发故障后的受力特点,成功设计出被动容灾控制算法,即便无人机有三个螺旋桨失效,仍可保持安全飞行并实现可控返航。这体现了( )A.人的认识因克服条件的制约而具有上升性B.认识的真理性可以在科学研究中得到检验C.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完备的认识工具D.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13.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自2012年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国家通过增建充电基础设施、加大消费者购车补贴,突破电动机、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瓶颈,按下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快进键”,在取得了产业链优势的同时,也实现了弯道超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表明( )①人按照自身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②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③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活动④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古希腊哲学家艺诺认为,希腊传说中“捷足的阿喀琉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要想追上乌龟,必须首先到达乌龟出发的地点,而在这段时间里,乌龟已经向前爬了一段距离,阿喀琉斯只能无限地接近乌龟。“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这一认识( )①否认了认识过程中感觉与表象的统一②否认了认识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③否认了理性认识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④否认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扫描电镜、离子探针等方法从嫦娥五号月壤中筛选出3颗火山玻璃珠,并进一步通过铀-铅同位素体系测量进行精准定年,发现这3颗火山玻璃珠形成于距今1.2亿年前。这表明,大约1.2亿年前,月球上还存在火山活动,这对以往的月球热演化模式提出了挑战。这表明( )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发展是辩证否定的螺旋上升过程②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会因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④真理具有不确定性,会因条件和范围的改变而变化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4年6月25日,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顺利完成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的壮举。据此回答小题。16.嫦娥六号的探月之旅历经53天,搭载了包括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等在内的4台国际科学载荷,成功采集到1935.3克人类首份月背样品。这些珍贵的天外来客已经完成了解封,进一步增进人类对月球演化的认知。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嫦娥六号返回器按照预定目标成功着陆,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填补了人类获取月球背面样本的空白,可使科学家们在实验室用多种先进仪器分析样品,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月球,深化对月球的成因和演化、太阳系的起源等研究。材料体现了( )①嫦娥六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③认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④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8.2024年9月6日一早,海南省气象台值班预报员打开“海南省气象决策系统”,快速成像的风云四号B星高清动态云图实时更新,预报员依靠“千里眼”实现对2024年第11号台风“摩羯”位置、大小、强度、移动方向和路径等的精密观测。这说明( )①认识工具能延伸人的认识器官 ②具体实践水平会决定认识水平③认识主体的素质会影响认识结果 ④客观事物复杂性决定认识的反复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9.“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就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材料说明( )①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②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③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是真理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0.现代生活中蓝光无处不在,电脑、手机、ipad、电视机等各种数码产品是蓝光最多的东西。人们最初研究发现:蓝光损害眼睛,如引发白内障、导致黄斑病变、影响睡眠质量。后来研究发现:蓝光会导致肥胖和心理问题。最新研究发现:过多的蓝光还会加速衰老过程。该项新研究成果说明( )①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所有的认识都必须通过实践获得④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改革举措分工方案》。各地各部门抓改革、推改革,一方面要落实好党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一方面要搞好探索创新。《方案》指出,强调抓好落实,不等于机械执行、搞“一刀切”,必须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比如,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大的改革方向,但每个地方实际情况不同,必须因地制宜,在实践探索中形成适合本地发展的路径。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从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到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新时代,一域接着一域的改革试点,在落实中进一步探索、在探索中创造性落实,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结合材料并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地方在落实改革任务中搞好探索创新的必要性。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越来越多人期待了解中国的同时,国际上仍有刻板印象或试图在国际舆论场上抹黑中国形象。随着中国签证政策的优化,外国游客的“中国行”变得更加顺畅,亲眼所见的中国打破了他们的原有印象。他们视频中的高频词汇如“安全、现代、安静、干净、好吃、热情、善良”等。尽管大多数外国游客都力求客观公正地展示中国,但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由于文化差异,一些游客可能在不了解全部背景的情况下,对某些文化现象进行错误的解读。部分游客可能无意中强化了关于中国的某些刻板印象,如饮食、行为习惯等。另外一些外国网民观看了反映中国真实面貌和进步成就的视频后,认为这是摆拍。结合材料思考,有人认为“外国游客的中国行能破除偏见”。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辨析这一观点。23.敦煌莫高窟艺术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如何更好地保护敦煌文化遗产,让文化千年永续,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长期以来,莫高窟面临着风吹雨蚀的自然因素、游客数量逐年递增的人为因素等引起的各类病害,一代代莫高窟人持续接力,尝试以科研之力助千年莫高窟“跑赢时间”。保护莫高窟,是技术的革新突破,也是与自然和时间的较量。上世纪40年代始,第一代莫高窟人的日常工作就是清理积沙。进入80年代后,文物保护团队通过不同类型传感器对洞窟大环境、微环境、游客承载量等进行数据实时采集和交互分析,为预防性保护提供数据支撑。2020年以来,敦煌研究院将数字科技引入文物保护领域,提出“数字敦煌”构想,莫高窟正式进入了多学科综合性保护阶段,以更丰富的形态,与更广大范围的受众互联互通,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80多年来,敦煌文物保护团队赓续接力,“中国特色·敦煌经验”文物保护模式已基本形成,为古代壁画和彩塑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如今,随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中的一次又一次突破,敦煌文物保护技术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相关国际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进入新时代,敦煌莫高窟正循古而来,向新而行。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敦煌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实现突破的历程。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生产力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构建其唯物史观的基石性概念、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求,创造性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发展什么样的生产力以及如何实现发展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表现在:一、以创新为主导发展新质生产力、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动力的理论。二、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原则的理论。三、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发展新质生产力、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过程的理论。四、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目的的理论。五、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理论。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说明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试卷第1页,共3页试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C C B C D B A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D D A B A A A D C21.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地方在落实改革任务中要因地制宜,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从试点到推广的改革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落实中进一步探索、在探索中创造性落实,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2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外国游客的中国行,有利于他们了解真实的中国,破除通过媒体或其他间接途径形成的对中国的偏见。②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外国游客可能长期受到特定文化和媒体的影响,形成了难以改变的刻板观念,短期内的访问可能难以改变他们的看法。受中外文化差异的影响,外国游客可能对中国的某些现象或行为产生误解,这种误解可能会加深他们对中国的偏见。只有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在持续的文化交流和沟通中,才能更好的破除偏见。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3.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莫高窟面临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各类病害,文物保护团队据此制定保护方案。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科技发展和保护传承工作不断推进,文物保护团队的保护手段和科学保护理念不断实现突破。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几代莫高窟人赓续接力,“中国特色·敦煌经验”文物保护模式基本形成,为世界文物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不同时期的保护措施推动了敦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断为敦煌文化从古老走向未来增添新的动力。⑤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代代莫高窟人赓续接力,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敦煌文化循古而来,向新而行。24.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对生产力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求,创造性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出现,正是对传统生产力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和发展。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科技革命、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结合了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其更加符合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类对生产力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到新质生产力理论,人们对生产力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扩展。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是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结果。它体现了人们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也展示了人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答案第1页,共2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