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梗”,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些词语、图片、视频等,趣味性强、互动娱乐效果佳,能引发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共鸣。2024年夏天,一把带有“禁止蕉绿”谐音梗的水培香蕉,给蕉农和商家带来大量订单。立秋当天,“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创下当日奶茶饮品销量新高。这表明(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社会的价值观念会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④主流性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经济基础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024年3月11日,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正式施行。此次修法,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内容载入其中,增加了国务院性质地位的规定,完善了国务院职权的表述,健全了国务院会议制度等内容。这一做法意在( )
①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②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③变革生产关系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④完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劳动的重要性,指出:“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这是因为( )
①劳动伴随着人类社会一起产生 ②人类历史是由人的劳动构成的历史
③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④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近年来,“触网”低龄化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对此,2024年1月1日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规定设置未成年人模式,通过这一模式落实强化未成年人优先、特殊保护的制度目标、对未成年人遭受网络欺凌、非理性消费等问题,《条例》也提出了针对性要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出台表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必然推动法治建设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近年来,涉彩礼纠纷案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全面总结近年来司法实践经验,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这反映出( )
①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能够正确预见社会发展趋势
③只要调整上层建筑就会推动社会进步 ④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变化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4年9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注重教材建设,教材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教育的价值判断要立足于培养什么人的价值选择上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是国家性质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开展教育工作要坚持抓住主要矛盾这一方法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人工智能+”作为新兴生产要素,是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实融合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社会服务和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播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材料表明( )
①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地位的变化
②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影响着生产实践
③生产力的变化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化
④生产力的变化会带来上层建筑的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00多年前,韩非子就提出奉法者强则国强的思想,但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人治成为国家治理的一种主要选择,法治思想没有成为主流思想。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价值判断日趋多元,利益关系日益复杂,人治管理模式与之难以相容,无法维系下去。材料表明( )
①生产关系实践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②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饮瓢水,品百姓甘苦;摸炕被,感乡亲冷暖;掀锅盖,知人民饥饱。“粮食够不够吃”“看病有没有保障”“河流水质如何、鱼类恢复得怎样”……这些困扰群众的“小事”,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案头、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也一项项列入中央重要会议议程,一次次成为政策发力点。这主要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变革社会的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国的农村土地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的两权分离”到现在的“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这一变革( )
①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从根本上变革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使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④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摆在重要位置,必须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其哲学依据在于( )
A.上层建筑要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革 B.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C.生产关系要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2.38年前,小岗村18个红手印催生的大包干,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当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开,是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如今,把承包经营权又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改革成为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 ( )
①表明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性质
②是基于传统生产力阻碍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发展变革
③是因为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④丰富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十八大以来,诸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如个人信息保护法、乡村振兴促进法、长江保护法著作权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个人所得税法、电子商务法、英雄烈士保护法等的制定和修改,都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心血和智慧。让每一部法律都装满民意、符合民心是因为( )
①是否被大多数人认同是衡量法律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
②只有把法律同人民群众相结合,才能实现认识的根本目的
③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是法律的智慧之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这说明( )
①生产方式是变革社会的主要力量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③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就会推动社会发展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应了我国经济基础状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必定形成相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有机体中的经济结构;在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社会政治结构以及包含着宗教、艺术、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在内的社会文化结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导致社会有机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发生矛盾。这些矛盾便构成社会有机体发展的直接动力。这表明( )
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②人类社会形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大要素构成的
③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过程中实现的
④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就能积极促进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村超”是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的简称。2024年1月6日,贵州榕江的“村超”开哨,开启2024年新赛季。在这场欢乐的体育赛事之前,榕江多次策划城市IP塑造活动,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最终点燃这把火的,还是当地老百姓最喜欢的足球。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要坚持群众观点这一根本立场
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④要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动力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回望共和国75年岁月,巨大的发展进步,不仅是人民群众用勤劳双手“干”出来的,更是人民群众靠拼搏奋斗精神“拼”出来的。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在逆境中奋发、在奋斗中自强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生活水平连续迈上新台阶,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说明( )
①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体
③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
④群众路线是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七个聚焦”的分领域改革目标,其中第二个就是“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这一改革目标是基于( )
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④人民群众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能决定我国的发展道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毛泽东同志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毛泽东同志的上述论断强调( )
①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简答题:本题共3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的浪潮汹涌澎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如今,我国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人才,在高铁、航空航天、光伏、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强调要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曾经,我国关键技术依赖国外,自主创新不足,产业发展受到制约。当前,科技创新仍面临诸多挑战,企业缺乏长远规划,导致创新质量不高;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端人才匮乏成为瓶颈;成果转化能力和教育水平也有待提高。为了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有的地方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有的地方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有的地方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创新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党和政府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政策的重要性。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基本形成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虽有助于在短期内医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恶性波动,但伴随经济运行进入轨道,其僵化、低效的缺陷逐渐暴露。
党的十二大报告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但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讨论,并未因此削弱。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传统观念,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作出重要决策部署,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主要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发展”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根据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这是职工法定退休年龄自上世纪50年代确定后,70多年来首次进行调整。
过去7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2023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达15.4%,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未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面临持续下降压力。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是在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健康水平、人口结构、国民受教育程度、劳动力供给等因素基础上研究制定的,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充分释放人才红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
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哲学依据。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6年前,发端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46年,9次“三中全会”,改革,是不变的主题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开启了第一次划时代的改革,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九届三中全会 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
二十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解读历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的变与改革主题不变的原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A B D D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D B C D A B B
2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决定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创新并出台政策推动。
③党和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创新积极性,促进人才培养引进,提高成果转化效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22.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源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利于不断突破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障碍,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3.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助于增加全社会劳动力有效供给和有效利用,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和完善退休政策,有利于使个人的生命周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更好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24.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发展。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党的历届三中全会不断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中国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党始终坚定改革决心,通过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答案第1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