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多年来,绍兴致力于保护古建故居、沉淀文化记忆,保护好、传承好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步入新时代,绍兴戏曲、书法、宋韵建筑等文化元素焕发崭新生机,展现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据此可领悟到( )
①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
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融合传统与时尚的马面裙正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心头好”;新式汉服不但在景区频频亮相,还逐渐成为日常穿搭。如今,带有中国元素、传统特色的服装正成为时尚新潮流,还有不少“国潮”服饰频频出圈,受到消费者青睐。可见,“国潮”服饰的兴起( )
①展现了中国元素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中的巧妙结合
②体现了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③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同行,实现创造性转化
④说明服饰作为文化本身,可以起到引领风尚和推动发展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年画是中国的一种民俗艺术品。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年画( )
①是反映我国民间信仰、习俗的载体 ②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③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共同的精神标识 ④承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近年来,江苏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推动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在江苏景区景点,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体验工坊进入旅游空间,成为越来越多游客体验新项目;到曲艺书场看非遗表演,在临水戏台看沉浸式演出,去古镇古街看民俗风情,成为越来越多游客休闲新选择。非遗和旅游的融合( )
①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丰富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内涵
③不断夯实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④深入挖掘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2024年以来,文旅消费延续良好发展势头。清明节假期,探亲、旅游、踏春等出行需求交织叠加。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显示,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由此可见(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旅结合促进经济增长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重大影响
③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艺美金陵,与美共生”2024年南京艺术节立足南京特色资源,创新打造了多个品牌文艺活动,包括精品剧目展演,艺术作品展览等,持续为市民带来丰盛的文化艺术大餐。活动将更多文化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推动整座城市与美同行。南京艺术节的举办( )
①成为了城市文化的精神标识
②发挥了文化教育人民的功能
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形式
④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锣鼓铿锵,戏韵悠扬。2024年6月27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咱村有戏”戏曲文化活动在登封市大冶镇垌头村、朝阳沟村正式启动。通过此次活动,力争将该活动打造成一张惠民生、暖民心、促发展的“文化名片”。“咱村有戏”活动的开展( )
①有效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传播和交流
②通过推动文化振兴,直接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③为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赋能乡村振兴
④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在江南水乡,穿梭在古镇的河道之间,听船夫吟唱古老的歌谣,体会千年文脉的沉淀与传承;在西北草原,身临其境感受牧民骑马放羊的生活,体验大自然的辽阔壮美……为回应人们的情绪需求、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体验经济”应运而生,也推动了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发展,为消费带来勃勃生机。这说明( )
①文化发展能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②文化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③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有利于产业的推进
④文化既是经济的附属品又是经济的催化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书法国画、中医养生……H市多家文化馆开设的“青年夜校”价格亲民、内容丰富,吸引了大批年轻人。他们在收获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释放压力、扩大社交。“青年夜校”的出圈说明( )
①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②一定质量文化产品的供给有助于激发人们文化消费的热情
③文化具有教育人民服务社会,增强人们精神力量的作用
④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济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诞生了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和子思五位儒家思想的重要人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孔孟文化在济宁生根发芽、枝繁叶茂,铺染了中国人精神价值的底色,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新时代弘扬孔孟文化有利于( )
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的较高精神文化需求
②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人们文化自信
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④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这些让外国人分不清的名字,其实背后蕴藏着独属于我们的中国式浪漫:“天和”出自《庄子》,“问天”来自屈原的《天问》,“梦天”则源自诗鬼李贺的代表作《梦天》。这说明(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具有优越性
④中华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4年6月,中美青年版画展在江苏举行。该展览搭建了两国版画艺术交流平台,增进了文化理解,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合作。版画发源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版画风格,又为中国版画艺术兼收并蓄创造了条件。这表明( )
①不同文化在交流互鉴中趋向同一
②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影响深远
③文化交流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中美文化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结束了敦煌石窟近400年无人管理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一代又一代敦煌人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敦煌资料整理、文保修复、遗址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由此可见( )
①莫高精神不是抽象的,是敦煌文保人伟大奋斗的精神积淀
②莫高精神跨越新民主主义时期至今,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
③莫高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④赓续莫高精神,有利于更好为国护宝,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公益节目2024年《开学第一课》9月1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后获得积极反响。《开学第一课》从中国的文字演变看中华文明的变迁,从龙的形态变化看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从巴黎奥运会看中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每个故事都融入了中华文明的清晰文脉。下列对该节目评价正确的是( )
①呈现了中华文明的璀璨与创新中国的活力,激发青少年探索未知、追逐梦想的热情
②将“爱国”这一宏大主题进一步具象化,潜移默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③直接推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显示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旨在全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铁人”王进喜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并且带领井队创出月钻井进尺5009.47米的全国最高纪录,他也以“标杆立祁连”的战绩被誉为“钻井闯将”。近年来,大庆油田人秉承“铁人精神”,创新发展了石油勘探理论和技术,取得科技成果11000多项。砂岩油田的开采水平始终保持国际领先。由此可见( )
①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自强不息
②“铁人精神”体现了团结奋斗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中华民族精神作为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中华民族精神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而不断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24年9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活动( )
①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
②能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方向保证
④可以发挥功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激发人们爱国情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2024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继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是因为( )
①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②是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是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
③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时代特色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毛泽东注重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命题解读马克思主义,他创造性地用“实事求是”来阐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将“民惟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升华为“群众路线”思想;用“知行观”生动阐述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这说明( )
①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②传统文化具有当代价值,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文化沃土
④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电影创作,2024年暑期档电影集体刮起“国潮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功夫、中医、京剧、刺绣、二十八星宿相继被搬上银幕……龙鳞装书、越歌绕梁、绒花轻舞、沙燕风筝翱翔天际、鬼工球巧夺天工、油纸伞下藏着江南的柔情,都令观众叹为观止。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应时而变
②善于创新才能更好传承传统文化
③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
④优秀传统文化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 )
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②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
③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0年12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邱少云随部队到河北内丘集训,准备入朝作战。在离开祖国前,邱少云写下了他一生当中唯一的一封家书。他在家书中写道:“我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年仅26岁的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焚烧而岿然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他“以纪律重于生命、以生命诠释忠诚”的伟大壮举,兑现了自己在家书中写下的铮铮誓言。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烈士纪念日设立10周年。人们走进沈阳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重温这些笔蘸硝烟与忠诚的心里话,跨越时空,接受一场撞击心灵的震撼。
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谈谈革命烈士的家书为什么具有“跨越时空、撞击心灵的震撼”。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按照这一观点,中国历史完全是由孔孟老庄、秦皇汉武等大人物创造的。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英雄精神,褒奖英雄模范,强调要树立正确的英雄史观。他多次前往革命老区、烈士纪念地考察调研,追忆峥嵘岁月,提出“把革命烈士那些感人至深的文章、诗文、家书编辑成册,用于干部教育”;同时,我国以立法形式设立烈士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号召全体中华儿女共同铭记历史。
英雄精神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华民族精神。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以“立足学校阵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评。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光音乐会、文艺汇演……十一期间,石家庄市大批群文工作者与基层文艺爱好者,以多种方式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国庆期间,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开展惠民文艺展演、艺术展览、非遗展演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遇见艺术·裕见美好·潮舞展演”于10月4日、5日在火车头步行街潮舞秀场举办。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不断丰富人民群众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与此同时,石家庄市还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广场、公园、社区等地开展指导、辅导,着力满足城乡群众文化需求,扩大活动规模,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活动品位,形成以基层为主、点面结合的“彩色周末”文化活动网络,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化服务送到城乡居民的家门口。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功能的知识,说明石家庄市开展系列文化活动的重大意义。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中轴线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她,创始于元代,形成、完善于明清乃至近现代,历经750余年,可谓一条中轴线,一部中国古代史。“打卡”北京中轴线成为众多国人游历北京的必选项。这是一场览阅壮美中轴之旅,无论触摸古都脊梁还是感受古城新韵,走一趟中轴线都是必选;一路走来,我们能在欣赏古迹中与历史对话,可倾听历史的回响,可抚摸中华文明的肌理,在时代变迁中感悟文化传承和文明赓续;这一旅程不仅能帮助我们挖掘出北京中轴线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找到它寓古于今的价值坐标,更能让我们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获得精神滋养,感受到属于中华民族每个人的文化自信。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打卡”北京中轴线的文化意义。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B A C D A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A C D B D C D
21.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革命烈士的家书是承载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是最生动、最具有说服力的教材。②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能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革命烈士的家书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感,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22.示例:立足学校阵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在校园硬件上,设置与弘扬民族精神相关的名人名句,打造校园民族精神文化长廊,以民族精神的代表人物命名校园道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与民族精神相关的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黑板报展览,开好相关班会,让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3.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的功能。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掀起了以基层为主、点面结合的新风尚,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
②文化具有教育人民的功能。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有助于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③文化具有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满足了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对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4.①“打卡”北京中轴线可倾听历史的回响,抚摸中华文明的肌理,有助于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一条中轴线,一部中国古代史,她既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又有寓古于今的价值坐标,“打卡”北京中轴线有助于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涵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和价值观,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③“打卡”北京中轴线,在时代变迁中感悟文化传承和文明赓续,有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