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案(无答案)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案(无答案)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课标考情预测
课标要求 考情统计 考情预测
1.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2.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3.弘扬民族精神。 22北京卷3、7,21北京卷16,21河北卷 9,21广东卷19,21浙江卷39,21全国乙20,21北京卷16,21广东卷19,21河北卷10: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23全国甲20、21,23广东10、20,23全国乙40,23新教材18,23湖北16,23山东10、11、18,23年6月浙江20,22北京卷16,21广东11,21河北11: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③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3年1月浙江22,22辽宁卷20(3),22山东19(1),21河北卷19,21全国甲卷20: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从命题内容上看,文化的功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内涵与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其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中华民族精神是高频考点,需要深度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 (2)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出现,试题的综合性较强,常与第八、九课知识结合联合考查。 (3)在复习备考中,应重点关注国粹、国潮、丝路文化、建党精神和精神谱系等方面的热点话题。
二、思维导图构建 回归教材后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三、核心突破与演练
【时政引领】 传统故事的现代演绎、跨界融合的精彩绽放
河大卫再度以《2024端午奇妙游》引领文化盛宴,以其独有的创新与深情,为观众织就了一场关于端午的奇幻旅程。每一场舞蹈的起承转合、每一句歌词的深意挖掘、每一段故事的精心编织,都是《2024端午奇妙游》幕后团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不懈追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文化的深度与温度。
《屈子问天》在创作过程中,将《楚辞》的浪漫与屈原的家国情怀融入现代审美之中,不仅在内容编排上追求极致,舞台表达上也力求突破以往。为了使节目达到最佳视觉效果,制作团队采用了高科技的影视化手段,让屈原的问天之舞在虚拟与现实之间自由穿梭,将历史与神话巧妙融合,让古老故事焕发新生。《雷霆振山河》赴宁夏实景拍摄,借助影视特效与古老壁画元素的结合,传递出背水一战的激越和壮烈。《奔腾不息》则将蒙古族舞蹈与现代元素大胆融合,背后是无数次的排练与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尾曲《风来的夏天》不仅是一首歌,更是一封写给新时代农人的信,让科技与田野风光完美融合,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观众对河南卫视“爱得深沉”的原因。
核心考点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一、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含义(P91)2.文化的核心(P91)3.文化的特点(P91-92):(1)文化与社会(2)文化与经济、政治(3)文化与文明(4)文化的本质(5)文化与文化载体
二、文化的功能(P92-93):1.对社会 2.对个人 3.对民族
【易错警示】(1)经济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商品交易会。(2)政治现象或者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参加选举活动。(3)泰山、玉龙雪山等自然景观不能称之为文化。我们今天讲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4)文化既包括静态的文化产品,也包括动态的文化活动。
【知识拓展1】正确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注意以下四点:
(1)区分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混淆。(2)辩证看待“决定作用”: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不代表文化是经济、政治的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3)文化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了不同国家和民族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4)从对于社会的作用而言:文化是依存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实质),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不能夸大文化的作用)
【知识拓展2】正确理解文化的功能(P92)
作用 内容 侧重点 注意
文化的基本功能 引领风尚 强调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①区分四个方面 ②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③区分和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教育人民 强调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服务社会 强调通过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推动发展 强调文化软实力对推动国家发展的作用;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方向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意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等知识点的联系。
易错易混点
1.(2023全国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艺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2022浙江6月)弘扬传统文化对当今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廉洁文化是实现政治清明的宝贵资源。3.(2022浙江6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4.(2022全国乙)阅读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了人的精神境界。5.(2022·湖南卷,10④)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典例精练
1.(2022·浙江1月高考)在“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中,中共一大纪念馆从馆藏中精选出100件革命文物,使之走进校园、深入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页教材”。这样做的依据主要在于这些文物( )
①镌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②凝结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承载着党和人民光荣的革命历史④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2·浙江1月高考)2021年11月,中国刺绣展在波兰多个城市举办。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为波兰民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欣赏中国艺术的窗户受到当地民俗专家和中国文化爱好者的欢迎,被誉为“世界艺术瑰宝”。可见,这些作品( )
①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②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
③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湖南高考,9)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是灵魂》中写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润物细无声”反映了文化发挥其作用的特点②“助推器”表明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③“导航灯”说明了文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④“黏合剂”彰显优秀文化能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新课标卷,18)“岁朝图”原是文人雅士为祈福新年而以鲜花、果蔬等为素材创作的绘画作品。到了近代,齐白石等绘画大师将“岁朝图”生活化、世俗化,他的“岁朝图”中寓意吉祥富贵的牡丹花绽放,鞭炮、红灯笼、酒杯等“俗物”汇聚,表达新年的喜悦和祝福,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年画”。人们喜欢齐白石“岁朝图”,是因为该作品( )
①充满民俗特色,展现传统节日的欢庆氛围②贴近民众生活,承载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
③反映作者理想,解构节日文化的传统内涵④恪守传统风格,再现传统文化的清雅意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2·广东高考)艾思奇被誉为“善用大众话语的人民哲学家”。他的《大众哲学》一书以大众话语为载体,将深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众耳熟能详的事例结合起来,直接满足了当时人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热切期望,启蒙了成千上万青年的革命理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俗化作出了卓越贡献。由此可见
①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②先进文化只要走进大众,就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优秀的文化成果能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呼声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政治的反映,又给政治以重大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核心考点二: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创造主体2.形成发展(P94)3.主要内容(P94)4.特点(P96)
5.对待传统文化对的态度(P97)6.影响(P96)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P98)1.对国家发展2.对中华民族3.对解决问题4. 对国际关系
【知识拓展3】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区别 侧重点 侧重于从纵向和动态,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上强调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从未中断过。相对于其他文明的衰落、消亡而言 侧重于从横向和静态,即从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强调中华文化丰富厚重、形式多样、范围广阔,具体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视角 历程(时间)、动态、纵向 内涵、静态、横向
见证/表现 汉字、史书典籍 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
关键词 “几千年”“古老”“历史悠久”“一脉相传”等 “精彩”“独到”“区域性”“民族性”等
易错易混点
1.(2023全国甲)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依赖于艺术形式的创新。2.(2023浙江)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3.(2023湖南卷)铜镜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
4.(2023湖北卷)古代文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
典例精练
6.(2024·北京高考,3)将青山唤作“翠微”,“十里楼台倚翠微”;将信使唤作“鸿雁”,“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将日月星辰唤作“曜灵”“望舒”“白榆”……天地万物,草木摇落,飞禽走兽,稚子鱼虫,多有其雅称,富有诗意。这说明( )
A.人们的精神世界归根到底是由语言文字塑造的B.雅称是人们想象出来的观念,是一种个体意识
C.事物的美感来自于自然界本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雅称呈现意境之美,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7.(2023·天津高考,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A.举办全景数字艺术互动展,带领观众沉浸《梵高的世界》
B.外国游客春节期间在天津逛庙会品美食,体验中国民俗文化
C.中国诗词大会上“苏东坡数字人”吟诵“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D.古有“雁塔题名”展示书法和荣誉,今有“到此一游”景区胡乱涂鸦
8.(2023·广东高考,10)“物勒工名”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的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勒刻在器物上面,便于管理者检验与追责,“以考其诚”。久而久之,诚信敬业、精益求精的制度要求就内化为工匠的自觉意识,从而推动了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与传承。“物勒工名”
①是传统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根源②可为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借鉴
③以满足民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导向 ④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核心考点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P99)
1.创造性转化的内涵2.创新性发展的内涵3.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做法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P100-102):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知识拓展4】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区别 着重点 改造和转化 创新和发展
对象上 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 (既包括内涵,也包括形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只包括内涵)
途径上 侧重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 侧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
目标上 重在激活由于表达形式陈旧等客观原因而减少甚至丧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重在进一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实质 强调继承 强调创新
【知识归纳】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角度1:继承与发展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③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角度2:双创 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角度3:传播 ⑤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科技手段、大众传媒、表达形式等)注意①:若宏观设问,需要回答的原理较多,通常可以同时写①②,或者只写④。若微观设问(仅问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可以多写。
注意②:一个文化节目是怎样获得成功的,也可以从以上角度考虑。(内容、表达形式、传播手段等)
【知识归纳】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精神的(意义/重要性/时代价值) 或分析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精神?①××精神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体现,又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民族精神与时倶进的产物;②弘扬××精神有利于激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推动××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④传承和弘扬××精神,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易错易混点
1.(2023全国乙)雷锋精神不受一定时期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2.(2023全国乙)雷锋精神在不同时期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和形式。3.(2021天津卷)中华文化典籍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之魂。
4.(2020·山东卷,10①)“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典例精练
9.(2023·重庆高考,14)酉阳摆手舞,源于古代巴人的生活,表现了巴人劳动智慧的豪放性格。随着乡村振兴摆手舞重焕生机,成为旅游保留节目。当地小学结合地域文化,创编摆手律动操,让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摆手舞因历史悠久而具有划时代魅力②摆手舞在乡村振兴中获得经济效益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大
③摆手律动操以物化形式发挥了文化育人,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
④创编摆手律动操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3·湖北高考,16)古人早就观察到藕断丝连的现象,并从荷花茎秆中提取出丝状纤维,搓捻成线,用于织造。当代中国设计师不仅从古代文献中恢复了失传的藕丝织造技艺,而且推陈出新,制作出色泽自然、触感柔软又抗褶皱的个性化、艺术化的织物。传统藕丝织造技艺的当代复兴表明( )
①古代文献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 ②文化创新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
③传统技艺的传承不必囿于形式 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核心在于文化传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佾(yì)舞源于周朝礼乐,成于祭孔乐舞,是集诗、礼、乐于一体的国礼舞蹈,蕴含着中正和谐、伦常有序的儒家精神,可以让人谦和有礼。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1.(2023·福建高考,8)近年来,福建省F市深入研究佾舞的礼仪内涵、佾礼规制、舞蹈动作和道具使用,整理相关的图谱画册和乐理典籍,并在此基础上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佾舞申遗的意义在于( )
①恢复传统儒家文化,构建和谐社会②提供精神指引,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底蕴④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3年6月浙江高考,20)2023年的除夕,故宫里的诸多神兽在“甪端”的带领下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音乐剧《甪端》通过文化提炼和艺术加工,让原本高冷枯燥的文物,化身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角色,拉近了观众与文物、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甪端》的成功在于
①对传统文化辩证取舍,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认同②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
④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4年1月浙江高考,17)工匠精神源于“工”这一古老职业,鬼斧神工、炉火纯青等都是对“工”之技艺的形象表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诸多大国工匠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创造了一个个工程技术奇迹。工匠精神( )
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④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3·海南高考,12)6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60年来,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同时代的雷锋故事。道德模范、时代情模、中国好人等不断涌现,激励越来越多的人践行雷锋精神,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这表明,雷锋精神( )
①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不竭精神动力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③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④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经典主观题
1.(2024·湖北高考,19)一辈子有多长,能干多少事?1938年出生的“油菜院士”傅廷栋,从“小傅”到“傅老”,带领团队培育出80多个油菜品种,有力解决了我国油菜产量和品质两大问题。“下田有瘾”的傅廷栋和团队在1999年发现,如果能在西北地区的盐碱地上复种饲料油菜,不仅能解决北方冬天畜牧业缺少新鲜饲料的问题,还可以做绿肥,改良盐碱地。在前期几十年研究基础上,团队历经数千次尝试,最终从3000多份油菜资源中筛选出40多份耐盐碱材料,育成了耐盐碱性好且抗病性强的油菜品种,在西北盐碱地上成功种植油菜,并不代表能在其他类型的盐碱地上取得成功。为了能在全国三类盐碱地上都能种上油菜,傅廷栋带领团队走南闯北,提取土壤样本,制成全国盐碱地数据库,创建油菜的盐碱地培养链,最终选育出的一系列优质油菜品种,能够在绝大多数盐碱地上存活并得到大面积种植,其中,在内蒙古、新疆等地青饲料亩产可达5000公斤。回顾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80多岁的傅廷栋说:“科研就得围着农民转,多到实践中去,才会有新的发现。”
(1)结合材料并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阐述傅廷栋如何在成就人生价值中笃行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