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房山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北京房山高二(上)高中
政治
本调研卷共10页,共100分,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调研卷上作答无效。调研结束后,将调研卡交回,调研卷自行保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2024年8月1日~8日,第25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跨越边界的哲学”,旨在促进学术界和公众对社会未来的反思,强调哲学思想在公共领域的持续重要性。关于哲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具体科学 ②哲学的本义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科学
③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哲学智慧 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①排除。
②:哲学的本义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②排除。
③: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与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③正确。
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 钱学森说:“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必须掌握一个研究所学的科学方法!这样,他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致迷失道路……”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哲学决定具体科学的发展 B.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 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接受哲学的指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能说哲学决定具体科学的发展,A错误。
B: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必须掌握一个研究所学的科学方法,从哲学上看,体现了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正确。
C:题干强调的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而不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材料强调了哲学的指导作用,未强调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接受哲学的指导,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 “耳听为虚,眼见未必为实。”Sora等文生视频大模型能生成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视频(如图)。这种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广泛应用,将深刻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关于Sora,说法正确的是( )
A. Sora根据人的主观要求生成的视频,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B. 归根结底,Sora等大模型生成的视频仍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 Sora能生成“以假乱真”视频,说明真与假的对立性是相对的
D. Sora广泛应用于“深度造假”,将导致世界真实面目不可认识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Sora等文生视频大模型是根据人的提示文本(这些文本内容都来自于客观世界),才生成“以假乱真”的视频,说明Sora生成的视频,归根结底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A说法错误。
B:Sora等文生视频大模型是人类创造的,它是根据人的提示文本(这些文本内容都来自于客观世界),才生成“以假乱真”的视频,说明归根结底,Sora等大模型生成的视频仍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说法正确。
C: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故真与假的对立性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C说法错误。
D:世界是可知的。虽然Sora广泛应用于“深度造假”,但世界的真实面目仍可认识,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4. 2024年7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科研团队,通过分析极目空间望远镜和费米卫星的联合观测数据,在伽马暴中发现能量高达37兆电子伏的伽马射线谱线,且谱线的能量和光度均以幂律形式演化,这是迄今观测到的宇宙天体产生的能量最高、证据最确凿的谱线。这一发现说明( )
①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
②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往往依赖于人类的科学发现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科研人员通过分析极目空间望远镜和费米卫星的联合观测数据,发现伽马射线谱线,这是迄今观测到的宇宙天体产生的能量最高、证据最确凿的谱线。这体现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③④正确,
①:材料未强调意识的产生,①与题目主旨不符。
②:自然界是客观的,自然界事物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类的科学发现,②错误。
故本题选D。
5. “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清代画家王鉴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可见,“如画”与“逼真”( )
A. 说明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
B. 反映了山水与丹青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
C. 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
D. 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A:“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的意识是不能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属于不可知论,A错误。
B:画家的这句话强调的是山水和丹青之间存在联系,但不体现山水与丹青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B错误。
C:事物存在是客观的,不受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C错误。
D:“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强调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可见“如画”与“逼真”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D正确。
故本题选D。
6. 2024年7月1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储存环完成全环真空闭环,标志着储存环全环贯通,进入联调阶段。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储存环用于储存高能高品质电子束,同时产生同步辐射光,是世界上第三大光源加速器、国内第一大加速器。利用同步辐射光穿透性强、高亮度、高强度和宽能谱等特点,可以“看清”微观世界,揭示物质微观结构生成及演化的固有机制。材料表明( )
A.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回答了谁是世界本原问题
B.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经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
D. 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A: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回答了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A不选。
B:材料反映通过新的设备可以进一步揭示物质微观世界的客观情况,这体现出世界的的物质性,B符合题意。
C:材料强调意识能够反映存,未强调意识怎样产生,C不选。
D: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是不会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D错误。
故本题选B。
7. 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人,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再产生“害怕”的情绪。这表明( )
A. 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 B. 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C.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根本源泉 D. 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人,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再产生“害怕”的情绪。这表明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A正确。
B:材料没有涉及意识的产生,因此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不符合题意。
C:意识的根本源泉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不是人脑,C错误。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是由人脑决定的,D错误。
故本题选A。
8. 唐宋之际,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制瓷原料有差异,南方多青瓷,北方多白瓷,瓷器“南青北白”的格局形成。宋室南迁后,那些身怀绝技的北方工匠随之南下来到景德镇,加入实力原本就已雄厚的制瓷大军。景德镇瓷业渐渐南北融汇,集行业大成。这体现了( )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其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时代实践的水平会有不同
③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④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创造出全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题意强调景德镇瓷业能最终集行业达成,这一过程是客观的,是地理环境、制瓷原料、制瓷工匠等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体现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其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故①符合题意。
②:根据材料可知,唐宋之际和宋室南迁后,景德镇的制瓷水平是不同的,这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时代实践的水平会有不同,故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没有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故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9. 2024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自1992年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我国在保护中发展、探索中前进,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基于( )
①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②人类的破坏性活动使自然界失去了客观性
③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④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的存在离不开自然地理环境等条件因素,所以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③符合题意。
④: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因此,我国要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④符合题意。
①:生物的多样性不能决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①不选。
②:自然界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的破坏性活动不会使自然界失去客观性,②不选。
故本题选D。
10. 我国自主设计实施的海上第一深井垂直深度不到2000米,但在海底地下的水平方向钻进长度达到8689米,日产原油超过700吨。近年来,我国深海科技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如“深海勇士”号潜水器、“雪龙2”号破冰船等,深海科技正带领我们逐步探索海底世界丰富的资源和无数未解之谜。深海科技的发展表明( )
①意识直接现实性能把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
②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实验承载着人类的目的性
③深海技术的应用能提高人们探索世界的能力
④深海探索根本目的是获得对海洋运动的认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①错误。
②③:材料中指出我国深海科技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深海科技正带领我们逐步探索海底世界丰富的资源和无数未解之谜,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实验承载着人类的目的性,深海技术的应用能提高人们探索世界的能力,②③正确。
④:深海探索的根本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而不是获得对海洋运动的认识,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1.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曾是毛泽东诗词中的豪迈情怀,如今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活动正逐渐化为现实。这表明,人类实践具有(  )
①客观物质性
②主观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④客观规律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指的是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材料没有体现实践的客观物质性,①不符合题意。
②:实践是人在意识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如今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活动正逐渐化为现实”强调了人类实践的主观能动性,②符合题意;
③: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曾是毛泽东诗词中的豪迈情怀,如今……正逐渐化为现实”,这表明人类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③符合题意;
④:“客观规律性”并不是实践的特点,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2. 2024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期间特别强调,重庆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扬优势、补短板,抓当前、谋未来,坚定不移、久久为功,奋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扬优势、补短板——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③抓当前、谋未来——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坚定不移、久久为功——重视量的积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说明要把握主要矛盾,而不是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①对应错误。
②:扬优势、补短板,既看到优势又看到短板,说明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②对应正确。
③:抓当前、谋未来,说明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没有涉及联系的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对应错误。
④:坚定不移、久久为功,说明要重视量的积累,④对应正确。
故本题选D。
13. “东数西算”工程指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和全国算力资源配置,打破地域限制,促进东西部资源的互补共享和协同联动,从而缓解东部地区算力紧张的局面,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可见,这一重大工程( )
①割断东西部不利联系,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
②把握事物发展条件,构建了东西部间新的联系
③遵循系统优化方法,促进了数据资源优化配置
④立足西部这个关键部分,实现了整体功能提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联系,也不能割断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①错误
②③:“东数西算”打破地域限制,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和全国算力资源配置,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促进了东西部资源的互补共享和协同联动,从而缓解东部地区算力紧张的局面,这一重大工程把握事物发展条件,构建起了东西部间新的联系;遵循了系统优化方法,促进了我国数据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②③符合题意。
④:要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关键部分,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4. 有一个小孩,喜欢研究生物,很想知道蛹是如何破茧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丛中看见一只蛹,便取了回家,日日观察。几天以后,蛹出现了一条裂痕,里面的毛虫开始挣扎,想抓破蛹壳飞出。艰辛的过程达数小时之久,毛虫在蛹里辛苦地挣扎。小孩看着有些不忍,想要帮帮它,便拿起剪刀将蛹剪开,毛虫破蛹而出。但他没想到,毛虫挣脱蛹以后,因为翅膀不够有力,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痛苦地死去。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勇于直面一切矛盾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克服不利条件影响
④发展具有渐进性,要重视量的不断积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材料通过小孩帮助蛹破茧成蝶失败的故事,启示我们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也说明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发展具有渐进性,要重视量的不断积累,不能急于求成,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没有体现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勇于直面一切矛盾,①与题目主旨不符。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人们把握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对毛虫而言,壳的“约束”并非不利条件,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5. 下图漫画启示我们( )
①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
③要坚持矛盾的观点,推动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漫画未体现联系的多样性,①错误。
②:天亮之前最黑暗,这时候一定不能放弃,漫画启示我们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②正确。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不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③错误。
④:天亮之前最黑暗,这时候一定不能放弃,说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6. 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就越复杂,涉及的体制机制问题就越深层,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就越多,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稍有松懈就可能半途而废。只有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盯目标、心无旁骛,锲而不舍、坚韧不拔,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积小胜为大胜,突破改革瓶颈、化解改革难题、实现改革蓝图。下列诗句与上述观点一致的是( )
①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②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④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只有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盯目标、心无旁骛,锲而不舍、坚韧不拔,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积小胜为大胜,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①:“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年老时才取得成功,体现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①符合题意。
②:“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意思是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体现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②符合题意。
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说明事物发展具有曲折性,也强调内因的重要性,③不符合题意。
④:“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意思是去掉删除繁杂部分使之趋于简明如同三秋之树,不赶潮流自辟新路一如二月红花,强调要善于创新,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7. 流体力学的伯努利定理指出,速度较大一侧的压强比速度较小一侧的压强小。在足球训练中,有教练指导运动员让足球旋转着前进,使球右方的压强小于球左方的压强,球在运行过程中就会形成向右的弧线轨迹,类似香蕉形,可以绕进球门(如下图)。材料说明( )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发展的动力
C. 我们要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D. 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D:流体力学的伯努利定理指出,速度较大一侧的压强比速度较小一侧的压强小,将其运用到足球射门当中,说明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D正确。
A:材料并未涉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排除。
BC:材料未涉及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发展的动力,而是强调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材料未涉及我们要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BC排除。
故本题选D。
18. 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汽车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席卷而来。然而,共享汽车会面临着汽车牌照困难、充电桩不足等困难,发展过快会造成停车位等公共配套资源进一步紧张等问题。但资源共享仍是大势,共享汽车一定会慢慢成熟起来。材料体现的道理有( )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
②规律虽然存在缺陷但可以逐步修正
③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共享汽车的发展
④新出现的事物都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材料提到“共享汽车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席卷而来”,体现了共享汽车这一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①正确。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是不能修正规律的,②错误。
③:共享汽车的发展有好处也有坏处,因此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能一刀切,③正确。
④: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新事物才是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9.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有强大发展动能,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由此可见( )
①新质生产力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辩证否定
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④新质生产力是质的跃升不以量变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作出的重要论述。他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这要求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 )
①要根据各地的发展实情,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②要坚持矛盾的对立统一,促进与传统生产力相互转化
③各地应尊重生产力发展规律,切记不要做盲动主义者
④应在矛盾特殊性原理指导下,探索创新不同发展模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9. A 20. A
【解析】
【分析】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讲话为情境,考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观、矛盾观的有关知识,主要考查科学精神学科素养。
【详解】(1)①: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具有强大发展动能,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说明新质生产力是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①正确。
②: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体现了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辩证否定,②正确。
③:“道路曲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③。
④:此项说法否定了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要根据各地的发展实情,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①正确。
③: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强调那种盲目跟风“蹭热度”,随波逐流“赶时髦”以及“乱踩节奏”的主观主义做法要不得,③正确。
②:新质生产力不能转化为传统生产力,“相互转化”说法不妥,②错误。
④:应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探索创新不同发展模式,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1.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40多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历程。深圳经济特区4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创造的伟大奇迹佐证了( )
A.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B. 生产力必须适应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要求
C.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D. 群众路线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答案】C
【解析】
【详解】A: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A错误。
B:通过改革开放,调整和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有了深圳的伟大奇迹,B错误。
C: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创造者,C符合题意。
D:坚持群众路线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而非根本保证,D错误。
故本题选C。
22. 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奖。他主持研发的“海牛Ⅱ号”刷新世界纪录,解决了我国大洋资源钻探、深海底工程地质勘察等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为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关键技术与装备支撑。材料表明( )
A. 获得国家重大表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志
B.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C. 用价值观指导自己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不断前进
D. 个人要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
【答案】D
【解析】
【详解】D: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主持研发的“海牛Ⅱ号”刷新世界纪录,解决了我国大洋资源钻探、深海底工程地质勘察等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为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关键技术与装备支撑,并因此荣获“国家工程师奖”,这说明个人要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D符合题意。
A: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因此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而不能将“获得国家重大表彰”这一单一标准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志,A错误。
B: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B错误。
C:要用正确价值观指导自己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不断前进,C错误。
故本题选D。
23. “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就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材料说明( )
A. 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C.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 真理是反复的、无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错误。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界限不容混淆,B错误。
C: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就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这表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正确。
D:认识是反复的、无限的,D错误。
故本题选C。
24. 2024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国家荣誉永远超过个人”“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等誓言掷地有声,运动员们胸怀伟大祖国、矢志为国争光,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习近平总书记为运动健儿们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点赞。这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是( )
①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其对人生道路和人生选择的引领作用
②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有利条件,在人生道路上作出正确选择
③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要顽强拼搏,在砥砺自我这一根本途径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材料中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员们发出“国家荣誉永远超过个人”“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等誓言,通过自身奋斗为国争光,这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其对人生道路和人生选择的引领作用,①正确。
②:材料强调的是运动员们坚定理想信念,砥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未强调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有利条件,②不选。
③:材料中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员们胸怀伟大祖国、矢志为国争光,用自身的努力换来一次次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场面,这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是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③正确。
④: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5. “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重要特色和精髓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痿(病愈)后调摄(调养)防其复发。“治未病”思想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未雨绸缪
②善于创造新规律,尽力而为
③重视事物的质变,防患未然
④坚持矛盾的观点,居安思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痿(病愈)后调摄(调养)防其复发”,这启示我们要坚持矛盾的观点,居安思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未雨绸缪,①④正确。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创造新规律”说法错误,②排除。
③:“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强调要重视量变,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其发生不好的质变,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26. 地球生命的能量来自催化过程,生命活动本身也依赖酶的高效催化。很长一段时间,科学家认为世界上只有金属和酶这两种类型催化剂。直到20世纪末,有机小分子催化崭露头角。与传统金属有机催化剂相比,有机小分子催化具有对潮湿环境不敏感、原件易得、成本低、易于保存、毒性较低等诸多优势。材料表明( )
①人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过程
②认识是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人们的认识会受到特定历史条件和实践水平的限制
④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①错误。
②③:很长一段时间,科学家认为世界上只有金属和酶这两种类型催化剂。直到20世纪末,有机小分子催化崭露头角。这说明认识是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们的认识会受到特定历史条件和实践水平的限制,②③正确。
④:真理和谬误两者具有同一性,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离开了特定的条件,这一过程无法发生,排除④。
故本题选C。
27.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这一论断表明( )
①每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起一定作用
②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无数人的共同意志
③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④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这表明每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起一定作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社会发展也有自己的客观规律,①④符合题意。
②: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②说法错误。
③:该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③排除。
故本题选B。
28. 曾几何时,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河北定兴县的南拒马河常年干涸断流、杂草丛生,河道一度伤痕累累。近年来,该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大力气对河道进行整治。如今,河道通了,水质清了,鸟儿来了,定兴县南拒马河重现生机。这告诉我们(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的差异性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
③价值判断的正确性依赖于价值选择的合理性
④不同的价值观对实践活动的导向结果不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曾几何时,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河北定兴县的南拒马河河道一度伤痕累累;近年来河北定兴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河道通了,水质清了,鸟儿来了,定兴县南拒马河重现生机。这告诉我们不同的价值观对实践活动的导向结果不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强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不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①排除。
③: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要依赖于价值判断,③排除。
故本题选C。
29. 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回答提问、创作代码、翻唱歌曲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但也带来了新的风险,比如人工智能生成近似原画的构图,可能侵犯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人工智能技术被恶意使用,带来制造虚假信息、诈骗等违法活动。守住法律和伦理底线,推动人工智能朝着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关键还在于人们更智慧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更智慧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意味着( )
①技术研发要实现合目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②人们要发挥智慧的力量消除技术作用的二重性
③技术进步要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④技术发展是由人们的智慧决定的客观物质活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更智慧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推动人工智能朝着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意味着技术的研发要实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①符合题意。
②:技术的作用客观上具有二重性,无法消除,但人们可以发挥智慧的力量,约束其弊端,推动人工智能朝着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②说法错误。
③:守住法律和伦理底线关键还在于人们更智慧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更智慧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意味着技术进步要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③符合题意。
④:技术发展是客观的,要循客观规律,“是由人们的智慧决定的客观物质活动”说法有误,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0. 一个人小时候的经历是他生命的基石,他后来的人生怎么走,一般都能在小时候的生活中找到源头。小时候培养了什么爱好,树立了什么理想,会对他的人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长大后如果有机会,他就会去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这说明( )
①理想信念赋予了个人人生的目标和意义
②价值观对人一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价值观往往因人而异,都应当得到包容与认同
④基于个人利益形成的价值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小时候培养了什么爱好,树立了什么理想,会对他的人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长大后如果有机会,他就会去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这说明理想信念赋予了个人人生的目标和意义,①正确。
②:一个人小时候的经历是他生命的基石,他后来的人生怎么走,一般都能在小时候的生活中找到源头。这说明价值观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②正确。
③:价值观往往因人而异,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任何价值观都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确的反映,并不是都应当得到包容与认同,③错误。
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不是基于个人利益形成的价值选择,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第二部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房山区境内,有一条“人工天河”——“胜天渠”。20世纪70年代,房山县(现为房山区)张坊公社(现为张坊镇)为摆脱“十年九旱”粮食大减产的困境,缓解当地用水紧张问题,充分合理地利用拒马河水源,决定自力更生修建一条引水渠。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调研、现场勘察和论证后,1974年11月5日,“胜天渠”正式开工建设。在房山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房山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用双手、钢钎、铁锤穿山跨河,其间要开凿隧洞3座、在千河口村需要建大型渡槽1座……历经两年零两个月的艰苦奋战,在悬崖峭壁间,硬生生地抠出了一条长达21公里的水渠,堪称房山水利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房山人民是如何创造“胜天渠”奇迹的。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基于房山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经过科学论证后作出正确决策。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房山人民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精神的指引下,靠着双手、钢钎、铁锤等两年建成“人工天河”。
③尊重客观规律。房山在作出将漳河水引入林县的决定之前,经过了科学的调研和论证。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房山人民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房山人民创造“胜天渠”奇迹
考点考查:唯物论的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设问要求为说明房山人民是如何创造“胜天渠”奇迹的。需要运用唯物论的知识,从措施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房山县张坊公社为摆脱“十年九旱”粮食大减产的困境,缓解当地用水紧张问题,充分合理地利用拒马河水源,决定自力更生修建一条引水渠→可联系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关键词②:房山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用双手、钢钎、铁锤穿山跨河,其间要开凿隧洞3座、在千河口村需要建大型渡槽1座→可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③: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调研、现场勘察和论证后→可联系尊重客观规律。
关键词④:在悬崖峭壁间,硬生生地抠出了一条长达21公里的水渠,堪称房山水利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可联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秋季新学期伊始,北京市教委发布义务教育阶段新改革:自今年秋季学期,北京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将把“课间10分钟”整体优化为“课间15分钟”。
材料一 课间和课堂,休息与学习,就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割裂和对立的。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场所。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弹簧如果长时间绷得太紧,就容易失去弹性、丧失活力。事实上,保障课间休息或者活动的时间,既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体现,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不管走出教室与否,在充足的、有保障的、没有压力的课间,自由活动大有裨益,既可以放松身心、保护视力,又能够联络友谊、培养交际能力,还有助于恢复注意力、提升下一节课的学习效果。
材料二 北京市教委的新政也引发了不同的看法。有学校管理者和老师认为:“学生在课间活动发生意外,家长会找学校或老师麻烦,甚至打官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前学校各项硬软件几乎不达标,多出来的5分钟活动基本没办法开展”。也有部分家长表示,取消课间活动问题不大,节省出来的时间还能多看几页书、多做几道题,孩子要在分数上“争先恐后”,就要在时间上“争分夺秒”。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引导学校干部教师主动设计、积极参与学生课间活动,市区两级还要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课间要求落实。
(1)请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课间休息和课堂学习的关系。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不同主体对北京市教委的新政出现不同看法的原因。
【答案】(1)①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课间休息和课堂学习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场所,延长课间休息时间客观上会减少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保障课间休息的时间有助于恢复注意力、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正确处理课间休息和课堂学习的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身心健康发展,进而推动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2)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
②不同主体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③北京市教委的新政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家庭教育目标、政府施政原则、社会价值导向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都导致了不同主体认识的差异性。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新阶段
考点考查:矛盾的基本属性、认识论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范围是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要求分析课间休息和课堂学习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矛盾基本属性→可联系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有效信息②:课堂学习需要高度集中的精神,不能给休息松懈;课间休息就会减少学习学习时间→可联系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有效信息③:课间休息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可联系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有效信息④:有效的课间休息可以提升下一节课的学习效果→可联系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原因说明类主观题,范围是认识论的知识,要求说明不同主体对此次新政为何有不同的看法。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不同主体有不同看法→可联系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有效信息②:学校管理者、老师、家长有不同的看法→可联系认识受到主体状况的制约,不同主体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有效信息③:北京市教委的新政涉及方面多→可联系认识受到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类似这样的老城、老街、传统村落,是一方水土的文化呈现,也是人的情感所系。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在修缮古建筑风貌的同时,聚焦人们的情感羁绊与生活体验,保留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印记与乡土味道,才能真正延续文脉、留住乡愁。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非要求一成不变或“冷冻式保存”,而要让其“活起来”,更好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利用数字赋能,让古老建筑云端“再现”,丰富群众文化体验;创新表达方式,以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吸引年轻受众了解历史遗存……让历史文化遗产在被观赏、被分享中得到保护、阐释、传播并被赋予现代意义,才能让它们真正“活起来”,在传承与发展中历久弥新。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特征”相关知识,分析如何让历史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发展中历久弥新。
【答案】
①联系是普遍的。要正确认识并把握文化遗产与延续文脉、留住乡愁的联系,让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延续文脉、留住乡愁。
②联系是客观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延续文脉、留住乡愁存在固有的联系,要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固有联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让文化遗产更好融入现代生产生活。
③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善于分析和把握历史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发展中的各种联系,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注入时代精神,在对传承与发展中的各种条件的把握中推动历史文化遗产历久弥新,真正“活起来”。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考点考查:“联系的特征”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设问要求分析如何让历史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发展中历久弥新,需要调用“联系的特征”的有关知识,知识限定具体明确,可以知识为线索,检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一方水土的文化呈现,也是人的情感所系→可联系联系是普遍的。
关键词②:要让其“活起来”,更好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可联系联系是客观的。
关键词③:让历史文化遗产在被观赏、被分享中得到保护、阐释、传播并被赋予现代意义→可联系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6年前,发端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46年,9次“三中全会”,改革,是不变的主题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开启了第一次划时代的改革,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
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九届三中全会 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
二十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解读历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的变与改革主题不变的原因。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代中国的实际决定了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决定了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完善和发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1978年以来党的六次三中全会
考点考查:社会历史观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社会历史观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46年,9次“三中全会”,改革,是不变的主题词→可联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关键词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联系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③: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可联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关键词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联系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35. “少了一个铁钉,掉了一个马掌;掉了一个马掌,失了一匹战马;失了一匹战马,丢了一个国王;丢了一个国王,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这首苏格兰民谣道出一个事实:有时候,历史巨大车轮转向何方,仅仅缘于一枚小小的铁钉。历史发展如此,人生成败亦如此。
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请运用任一恰当的哲学观点,结合民谣,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微评。
【答案】①哲学观点运用准确、贴切;可运用量变质变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等哲理撰写微评。
②事例分析恰当,逻辑清晰;
③夹叙夹议,语言得体,有说服力。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
考点考查: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运用任一恰当的哲学观点,结合民谣,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微评。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试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少了一个铁钉,掉了一个马掌;掉了一个马掌,失了一匹战马;失了一匹战马,丢了一个国王;丢了一个国王,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这首苏格兰民谣道出一个事实:有时候,历史巨大车轮转向何方,仅仅缘于一枚小小的铁钉→可联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2024北京房山高二(上)高中
政治
本调研卷共10页,共100分,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调研卷上作答无效。调研结束后,将调研卡交回,调研卷自行保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2024年8月1日~8日,第25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跨越边界的哲学”,旨在促进学术界和公众对社会未来的反思,强调哲学思想在公共领域的持续重要性。关于哲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具体科学 ②哲学的本义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科学
③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哲学智慧 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钱学森说:“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必须掌握一个研究所学的科学方法!这样,他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致迷失道路……”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哲学决定具体科学的发展 B.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 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接受哲学的指导
3. “耳听为虚,眼见未必为实。”Sora等文生视频大模型能生成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视频(如图)。这种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广泛应用,将深刻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关于Sora,说法正确的是( )
A. Sora根据人的主观要求生成的视频,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B. 归根结底,Sora等大模型生成的视频仍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 Sora能生成“以假乱真”视频,说明真与假的对立性是相对的
D. Sora广泛应用于“深度造假”,将导致世界真实面目不可认识
4. 2024年7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科研团队,通过分析极目空间望远镜和费米卫星的联合观测数据,在伽马暴中发现能量高达37兆电子伏的伽马射线谱线,且谱线的能量和光度均以幂律形式演化,这是迄今观测到的宇宙天体产生的能量最高、证据最确凿的谱线。这一发现说明( )
①离开了客观存,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
②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往往依赖于人类的科学发现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清代画家王鉴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可见,“如画”与“逼真”( )
A. 说明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
B. 反映了山水与丹青联系具有“人化”特点
C. 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
D. 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6. 2024年7月1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储存环完成全环真空闭环,标志着储存环全环贯通,进入联调阶段。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储存环用于储存高能高品质电子束,同时产生同步辐射光,是世界上第三大光源加速器、国内第一大加速器。利用同步辐射光穿透性强、高亮度、高强度和宽能谱等特点,可以“看清”微观世界,揭示物质微观结构生成及演化的固有机制。材料表明( )
A.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回答了谁是世界本原问题
B.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经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
D. 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7. 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人,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再产生“害怕”的情绪。这表明( )
A. 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 B. 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C.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根本源泉 D. 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8. 唐宋之际,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制瓷原料有差异,南方多青瓷,北方多白瓷,瓷器“南青北白”的格局形成。宋室南迁后,那些身怀绝技的北方工匠随之南下来到景德镇,加入实力原本就已雄厚的制瓷大军。景德镇瓷业渐渐南北融汇,集行业大成。这体现了( )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其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过程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时代实践的水平会有不同
③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④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创造出全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2024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自1992年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我国在保护中发展、探索中前进,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基于( )
①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②人类的破坏性活动使自然界失去了客观性
③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④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 我国自主设计实施的海上第一深井垂直深度不到2000米,但在海底地下的水平方向钻进长度达到8689米,日产原油超过700吨。近年来,我国深海科技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如“深海勇士”号潜水器、“雪龙2”号破冰船等,深海科技正带领我们逐步探索海底世界丰富的资源和无数未解之谜。深海科技的发展表明( )
①意识直接现实性能把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
②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实验承载着人类的目的性
③深海技术的应用能提高人们探索世界的能力
④深海探索根本目的是获得对海洋运动的认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曾是毛泽东诗词中的豪迈情怀,如今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活动正逐渐化为现实。这表明,人类实践具有(  )
①客观物质性
②主观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④客观规律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2024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期间特别强调,重庆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扬优势、补短板,抓当前、谋未来,坚定不移、久久为功,奋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扬优势、补短板——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③抓当前、谋未来——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坚定不移、久久为功——重视量的积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 “东数西算”工程指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和全国算力资源配置,打破地域限制,促进东西部资源的互补共享和协同联动,从而缓解东部地区算力紧张的局面,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可见,这一重大工程( )
①割断东西部不利联系,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
②把握事物发展条件,构建了东西部间新的联系
③遵循系统优化方法,促进了数据资源优化配置
④立足西部这个关键部分,实现了整体功能提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 有一个小孩,喜欢研究生物,很想知道蛹是如何破茧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丛中看见一只蛹,便取了回家,日日观察。几天以后,蛹出现了一条裂痕,里面的毛虫开始挣扎,想抓破蛹壳飞出。艰辛的过程达数小时之久,毛虫在蛹里辛苦地挣扎。小孩看着有些不忍,想要帮帮它,便拿起剪刀将蛹剪开,毛虫破蛹而出。但他没想到,毛虫挣脱蛹以后,因为翅膀不够有力,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痛苦地死去。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勇于直面一切矛盾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克服不利条件影响
④发展具有渐进性,要重视量的不断积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下图漫画启示我们( )
①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
③要坚持矛盾的观点,推动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就越复杂,涉及的体制机制问题就越深层,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就越多,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稍有松懈就可能半途而废。只有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盯目标、心无旁骛,锲而不舍、坚韧不拔,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积小胜为大胜,突破改革瓶颈、化解改革难题、实现改革蓝图。下列诗句与上述观点一致的是( )
①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②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④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 流体力学的伯努利定理指出,速度较大一侧的压强比速度较小一侧的压强小。在足球训练中,有教练指导运动员让足球旋转着前进,使球右方的压强小于球左方的压强,球在运行过程中就会形成向右的弧线轨迹,类似香蕉形,可以绕进球门(如下图)。材料说明( )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发展的动力
C. 我们要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D. 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18. 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汽车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席卷而来。然而,共享汽车会面临着汽车牌照困难、充电桩不足等困难,发展过快会造成停车位等公共配套资源进一步紧张等问题。但资源共享仍是大势,共享汽车一定会慢慢成熟起来。材料体现的道理有( )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
②规律虽然存在缺陷但可以逐步修正
③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共享汽车的发展
④新出现的事物都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9.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有强大发展动能,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由此可见( )
①新质生产力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辩证否定
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④新质生产力是质的跃升不以量变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作出的重要论述。他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这要求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 )
①要根据各地的发展实情,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②要坚持矛盾的对立统一,促进与传统生产力相互转化
③各地应尊重生产力发展规律,切记不要做盲动主义者
④应在矛盾特殊性原理指导下,探索创新不同发展模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1.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40多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历程。深圳经济特区4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创造的伟大奇迹佐证了( )
A.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B. 生产力必须适应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要求
C.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D. 群众路线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22. 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奖。他主持研发的“海牛Ⅱ号”刷新世界纪录,解决了我国大洋资源钻探、深海底工程地质勘察等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为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关键技术与装备支撑。材料表明( )
A. 获得国家重大表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志
B.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C. 用价值观指导自己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不断前进
D. 个人要在实现社会价值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
23. “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就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材料说明( )
A. 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C.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 真理是反复的、无限的
24. 2024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国家荣誉永远超过个人”“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等誓言掷地有声,运动员们胸怀伟大祖国、矢志为国争光,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习近平总书记为运动健儿们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点赞。这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是( )
①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其对人生道路和人生选择的引领作用
②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有利条件,在人生道路上作出正确选择
③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要顽强拼搏,在砥砺自我这一根本途径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5. “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重要特色和精髓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痿(病愈)后调摄(调养)防其复发。“治未病”思想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未雨绸缪
②善于创造新规律,尽力而为
③重视事物的质变,防患未然
④坚持矛盾观点,居安思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26. 地球生命的能量来自催化过程,生命活动本身也依赖酶的高效催化。很长一段时间,科学家认为世界上只有金属和酶这两种类型催化剂。直到20世纪末,有机小分子催化崭露头角。与传统金属有机催化剂相比,有机小分子催化具有对潮湿环境不敏感、原件易得、成本低、易于保存、毒性较低等诸多优势。材料表明( )
①人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过程
②认识是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人们的认识会受到特定历史条件和实践水平的限制
④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7.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这一论断表明( )
①每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起一定作用
②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无数人的共同意志
③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④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8. 曾几何时,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河北定兴县的南拒马河常年干涸断流、杂草丛生,河道一度伤痕累累。近年来,该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大力气对河道进行整治。如今,河道通了,水质清了,鸟儿来了,定兴县南拒马河重现生机。这告诉我们(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的差异性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
③价值判断的正确性依赖于价值选择的合理性
④不同的价值观对实践活动的导向结果不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9. 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回答提问、创作代码、翻唱歌曲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但也带来了新的风险,比如人工智能生成近似原画的构图,可能侵犯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人工智能技术被恶意使用,带来制造虚假信息、诈骗等违法活动。守住法律和伦理底线,推动人工智能朝着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关键还在于人们更智慧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更智慧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意味着( )
①技术研发要实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②人们要发挥智慧的力量消除技术作用的二重性
③技术进步要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④技术发展是由人们的智慧决定的客观物质活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0. 一个人小时候的经历是他生命的基石,他后来的人生怎么走,一般都能在小时候的生活中找到源头。小时候培养了什么爱好,树立了什么理想,会对他的人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长大后如果有机会,他就会去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这说明( )
①理想信念赋予了个人人生的目标和意义
②价值观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价值观往往因人而异,都应当得到包容与认同
④基于个人利益形成的价值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第二部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房山区境内,有一条“人工天河”——“胜天渠”。20世纪70年代,房山县(现为房山区)张坊公社(现为张坊镇)为摆脱“十年九旱”粮食大减产的困境,缓解当地用水紧张问题,充分合理地利用拒马河水源,决定自力更生修建一条引水渠。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调研、现场勘察和论证后,1974年11月5日,“胜天渠”正式开工建设。在房山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房山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用双手、钢钎、铁锤穿山跨河,其间要开凿隧洞3座、在千河口村需要建大型渡槽1座……历经两年零两个月的艰苦奋战,在悬崖峭壁间,硬生生地抠出了一条长达21公里的水渠,堪称房山水利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房山人民是如何创造“胜天渠”奇迹的。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秋季新学期伊始,北京市教委发布义务教育阶段新改革:自今年秋季学期,北京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将把“课间10分钟”整体优化为“课间15分钟”。
材料一 课间和课堂,休息与学习,就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割裂和对立的。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场所。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弹簧如果长时间绷得太紧,就容易失去弹性、丧失活力。事实上,保障课间休息或者活动的时间,既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体现,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不管走出教室与否,在充足的、有保障的、没有压力的课间,自由活动大有裨益,既可以放松身心、保护视力,又能够联络友谊、培养交际能力,还有助于恢复注意力、提升下一节课的学习效果。
材料二 北京市教委的新政也引发了不同的看法。有学校管理者和老师认为:“学生在课间活动发生意外,家长会找学校或老师麻烦,甚至打官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前学校各项硬软件几乎不达标,多出来的5分钟活动基本没办法开展”。也有部分家长表示,取消课间活动问题不大,节省出来的时间还能多看几页书、多做几道题,孩子要在分数上“争先恐后”,就要在时间上“争分夺秒”。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引导学校干部教师主动设计、积极参与学生课间活动,市区两级还要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课间要求落实。
(1)请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课间休息和课堂学习的关系。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不同主体对北京市教委的新政出现不同看法的原因。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类似这样的老城、老街、传统村落,是一方水土的文化呈现,也是人的情感所系。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在修缮古建筑风貌的同时,聚焦人们的情感羁绊与生活体验,保留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印记与乡土味道,才能真正延续文脉、留住乡愁。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非要求一成不变或“冷冻式保存”,而要让其“活起来”,更好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利用数字赋能,让古老建筑云端“再现”,丰富群众文化体验;创新表达方式,以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吸引年轻受众了解历史遗存……让历史文化遗产在被观赏、被分享中得到保护、阐释、传播并被赋予现代意义,才能让它们真正“活起来”,在传承与发展中历久弥新。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特征”相关知识,分析如何让历史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发展中历久弥新。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6年前,发端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46年,9次“三中全会”,改革,是不变的主题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开启了第一次划时代的改革,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
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九届三中全会 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
二十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解读历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的变与改革主题不变的原因。
35. “少了一个铁钉,掉了一个马掌;掉了一个马掌,失了一匹战马;失了一匹战马,丢了一个国王;丢了一个国王,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这首苏格兰民谣道出一个事实:有时候,历史巨大车轮转向何方,仅仅缘于一枚小小的铁钉。历史发展如此,人生成败亦如此。
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请运用任一恰当的哲学观点,结合民谣,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微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