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课件(共6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课件(共60张ppt)

资源简介

(共60张PPT)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第一框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
导入新课
思考:习总书记为什么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在第五届进博会又强调“凝聚更多开放共识,让开放为全球发展带来新的光明前程”呢?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20年来 ,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习近平于第四届进博会
路就在脚下,光明就在前方。中国愿同各国一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凝聚更多开放共识,共同克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让开放为全球发展带来新的光明前程!——习近平于第五届进博会
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
走进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认识经济全球化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经济全球主要表现
影响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经济全球化
的重要载体
含义
跨国公司
载体
经营
影响
社会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
根本动因:利益追求
市场批济体制→体制基础
表现
积极
消极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机遇→生产力、强劲动
挑战:不平衡、不确定性
做法→合作共赢
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 方向发展
建设 型世界经济
完善全球治理及遵循原则
开放是当代中国鲜明标识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机遇
经济全球货损受益者
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
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形成全面开放格局
开放进程
开放因素
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对外开放自力更生
措施
关系:二者统一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因
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开放是出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全面开放新格局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性
反对错误倾向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世界经济发展的重
比安狂到有
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推动经济全球化发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措施
第七课框架
议题
02
从中国这十年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和《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中分析怎样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01
从五届进博会开启新品集中发布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认识以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总议题:如何开启对外开放新格局、新征程
01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议题一:从中国这十年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和《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中分析怎样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议学情境一
习近平第五届进博会致辞《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气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十年。
当中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额由2012年的4.4万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6.9万亿美元,已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当中国境外投资存量从2012年末不足0.6万亿美元稳步增长,超过2. 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战略规划对接日益深....我们看到了开放的中国所展现的自信与担当,也感受到了开放的十年所带来的互惠与发展。
议学情境一
中国这十年,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
议学问题
1、阐述我国对外开放极局的形成历程。
2、分析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发挥优势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议学提示
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
“一带一路”国家顶级合作倡议
2013
2017
十九大: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2001
“加入世贸组织
1990
1984
1980
设立经济特区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
沿海港口城市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处发展
做出对外开放的重大 决策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对外开放进入新时代
1988
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1、我国对外开放极局的形成历程
迈出关键步伐
对外开放达到新水平
2018
首次进博会召开
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议学提示
2、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发挥优势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1)起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2)特点: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
1、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①全方位: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各类型国家的开放,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文化领域等都坚持对外开放。
②宽领域: 就是立足国情,不仅对国际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市场开放,而且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广泛领域。
③多层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
知识拓展:全面理解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相关链接:三大国际经济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银行集团(5家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三大国际经济组织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2、新时代,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不能说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注意
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1)适应新形势,我们要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新时代,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⑵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2、新时代,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出口竞争新优势
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⑶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2、新时代,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含义:负面清单管理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
实质:它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行业。
意义: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这有助于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相关链接:负面清单管理
02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议题二:从五届进博会开启新品集中发布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认识以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议学情境二
第五届进博会开启新品集中发布
习近平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不断提升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科技事业践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发展方针,相继取得了以“两弹一星” 为标志的一批自主创新重大科技成果,我国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从“科教兴国战略”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我国科技发展走出了绩效显著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议学情境二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谈谈实行对外开放,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要求是什么?
议学问题
1、评价“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这一观点。
2、分析这一观点对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启示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我国举办进博会,就是要扩大开放,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2)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3)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我国要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和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的地位决定的。我们尤其要矢志不移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议学提示
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立足我国国情,放眼世界,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好比两条强有力的“腿”,支撑我国经济迈入现代化。
用 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两条强有力的“腿”走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
现代化
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1)必要性:
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2)要求:
我们尤其要矢志不移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1)国家角度: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②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加大财政、税收、信贷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③完善我国分配制度,鼓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主动性。
(2)企业角度:
①加大科技研发投入;②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
③提高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素质;
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注意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3)劳动者角度: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
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知识拓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1)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自身发展
对外开放
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2)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我们互利共赢!
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突破提升: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二才关系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系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 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自力更生 原因 ①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②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求 ①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外开放 原因 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
要求 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本框小结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性
反对错误倾向
全面开放新格局
1.(2023上·河南南阳·高三统考期中)今年上半年,我国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代替了以往外贸出口的服装、家电、家具“老三样”走俏海外,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成为外贸新增长极。“新三样”代替“老三样”且快速增长反映了我国( )
①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拓宽产品出口范围
②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完善全球治理
③外贸结构优化升级,培育经济竞争新优势
④制造业产业升级,改善全球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③④:我国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代替了以往外贸出口的服装、家电、家具“老三样”走俏海外,反映了我国外贸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培育经济竞争新优势,制造业产业升级,改善全球能源消费结构,③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没有体现出口范围的拓宽,①不符合题意。
②:材料没有体现完善全球治理,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2.(2023上·山东临沂·高三统考期中)2023年是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周年。自贸试验区建设,凝聚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理念和共识,拓展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截至今年上半年,21家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8.4%的外商投资和18.6%的进出口贸易。建设自贸试验区( )
①表明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了各地制度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②表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②:由题干“自贸试验区建设,凝聚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理念和共识,拓展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及21家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8.4%的外商投资和18.6%的进出口贸易。体现了自贸试验区建设展现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了各地制度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实现了以开放促改革,是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表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①②符合题意。
③:今年是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周年,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2021年,建党100周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认为自贸区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说法错误,③说法错误。
④: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3.(2023上·江苏盐城·高二校联考期中)2023年10月18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中国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表明( )
①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②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主导全球治理变革,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③我国立足于维护“一带一路”国家的共同利益,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①④:中国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表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①④符合题意。
②:中国在全球治理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不主导作用,②说法错误。
③:我国立足于维护本国国家利益而不是立足于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③排除。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4.(2023上·辽宁大连·高三大连市金州高级中学校考期中)今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向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发表视频致辞。习近平强调,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将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各国开放合作提供新机遇,携手推动世界经济走上持续复苏轨道。由此可见,我国的对外开放( )
①得到各国认同
②进入新阶段
③是一项基本国策
④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①: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并未得到各国认同,①错误。
②: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②错误。
③④:从材料中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致辞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为世界提供了发展机遇,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5.(2023上·河南平顶山·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在浙江省黄南村村民眼里,改革开放是绿水青山换新颜;在上海市民眼里,改革开放是餐桌上的进口美味;在浙江义乌商家眼里,改革开放是出口订单的不断增长。普通人身边具体而细微的变化,彰显着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激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②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实现互接互补,完善了独立自主的方针
③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赶上时代步伐的重要法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③④:普通人身边具体细微的变化,彰显着新时代十年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印证了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赶上时代步伐的重要法宝,③④符合题意。
①:深化改革是激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①排除。
②:材料强调改革开放的作用,而②只讲开放,②排除。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6.(2023上·北京海淀·高三统考期中)从服装、家电、家具等为代表的“旧三样”,到如今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的“新三样”,我国企业正加速“出海”。2023年上半年,我国“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出口整体增长1.8个百分点,以“新三样”为代表的我国对外贸易,正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引领”转变。这一转变( )
①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体现国内市场需求对供给的牵引作用
②反映我国外贸结构的新变化,是我国外贸提质升级的生动写照
③说明我国正在吸引大量优质外资流入,推动国际产能高效合作
④需要借助人才和科技要素提质增效,在创新中提升产品竞争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①:材料主题是出口,①不符合题意。
②:“新三样”取代“旧三样”反映我国外贸结构的新变化,是我国外贸提质升级的生动写照,②正确。
③:材料未体现我国正在吸引大量优质外资流入,③不符合题意。
④: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引领”转变需要借助人才和科技要素提质增效,以创新带动发展,④正确。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7.(2023上·辽宁朝阳·高三校联考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23年,中国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上市公司战略投资限制。材料表明( )
①我国落实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
②我国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外资合法权益
③投资自由是对外开放的核心竞争优势
④我国实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①:材料主要表述的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没有强调落实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中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上市公司战略投资限制措施是我国实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外资合法权益,吸引外商投资,②④说法正确。
③:实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但不是对外开放的核心竞争优势,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8.(2023上·广西玉林·高二校联考期中)广西深入实施强龙头壮产业行动,持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制定实施“1+3”支持政策体系,打造长短政策“组合拳”,即以政策为引领、以资金为支撑、以金融为抓手,重点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政府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
①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
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规避了市场竞争风险
④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②④:制定实施“1+3”支持政策体系,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有利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宏观经济稳定,②④正确。
①:材料没有涉及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①不符合题意。
③:市场竞争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助企纾困并不是为了“规避市场竞争风险”,③排除。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9.(2023上·四川绵阳·高一统考期中)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间,最高时速350公里的雅万高铁,马尔代夫的中马友谊大桥,在布隆迪推广杂交水稻……“一带一路”已成为各国经济往来、政策沟通、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一带一路”倡议见证着中国( )
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为构建包容的世界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③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为各国实现现代化提供具体办法
④在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下,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②:“一带一路”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实现现代化的借鉴,但不提供具体办法。我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引领人类社会发展”表述错误,③④排除。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10.(2023上·辽宁大连·高三校联考期中)制度型开放是聚焦规则与制度层面的改变,即主动对标和对接国际先进的市场规则,在清理国内不合理、不相容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与国际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规范透明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当前,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亟待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下列举措不能直接体现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是 ( )
A.制定实施更加便利的资金支付和转移制度
B.全方位开放国内市场,吸引外国商品、资本等要素流入
C.围绕国际通行规则,加速完善我国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D.制定出台透明、非歧视、可预见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
A:制度型开放是聚焦规则与制度层面的改变,“制定实施更加便利的资金支付和转移制度”体现了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A不符合题意。
B:“全方位开放国内市场,吸引外国商品、资本等要素流入”强调的是与制度型开放相对应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B符合题意。
C:制度型开放强调主动对标国际先进的市场规则,“围绕国际通行规则,加速完善我国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体现了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C不符合题意。
D:制度型开放强调清理国内不合理、不相容的法律法规,“制定出台透明、非歧视、可预见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体现了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11.(2023上·湖北黄冈·高三统考阶段练习)2023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1.46万亿元,增长3.7%。出口机电产品同比增长6.3%,占出口总值的58.2%,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据此可以判断我国( )
①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主导世界经济发展
②建设贸易强国,正在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
③深化全球经济合作,对外投资方式多样化
④对外开放正朝着优结构,提效益方向转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①:中国不谋求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中国不主导世界经济发展,①错误。
②④:材料中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数据变化以及出口产品种类的变化说明我国正在建设贸易强国,正在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也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正朝着优结构,提效益方向转变,②④正确。
③: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易,而不是反映对外投资,③排除。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12.(2023上·河南郑州·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市场竞争加剧等不利影响,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2023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规模达到20.1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贸易占比提升,贸易自主发展能力稳步增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8.8%。材料说明( )
①我国优化使用外资结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②我国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转变对外发展方式
③我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④我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②:材料中指出为了应对世界经济不景气的现状,我国坚定扩大对外开放,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贸易占比提升,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8.8%,这表明我国转变对外发展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同时,优化使用外资结构,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故①②正确。
③: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不是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故③不选。
④:材料中指出我国贸易自主发展能力稳步增高,这说明我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减弱,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13.(2023上·湖北武汉·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2023年以来,全球资本及跨国企业纷至沓来,在中国寻求更多发展机会。数据显示,前5个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532家,同比增长38.3%。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70.8亿元,增长5.9%。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7.5%,其中高技 术制造业增长30.8%,高技术服务业增长1.5%。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高新技术产业效益高,已成为各外资企业投资的首选
②我国优化投资环境,外商在华竞争压力减轻
③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前景广阔,投资吸引力强
④我国吸引外资量质齐升,引资结构更加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③④:全球资本及跨国企业纷至沓来,在中国寻求更多发展机会。数据显示,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这说明我国经济长期增长前景广阔,吸引外资量质齐升,投资吸引力强,引资结构更加优化,③④符合题意。
①:外商投资企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说明引资结构更加优化,不能得出高新技术产业效益高,已成为各外资企业投资的首选,排除①。
②: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说明我国优化投资环境,但不意味着外商在华竞争压力减轻,排除②。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14.(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2023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由此可见,我国的对外开放( )
①得到各国认同
②进入新阶段
③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
④是一项基本国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①:得到各国认同与现实不符,①错误。
②: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②错误。
③: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可见我国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③正确。
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可见这是一项基本国策,④正确。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