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风的成因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风的成因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资源简介

课题 《风的成因》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时间
教学 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这一科学概念。 学生能够列举出生活中制造风的多种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学生可以描述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模拟实验中风的形成原因。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大自然中风的形成过程。
教学 重点 风的形成原因,即空气的流动。 完成风的模拟实验,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教学 难点 理解大自然中风的形成与温度差异的关系。 如何引导学生从模拟实验现象类比推理出大自然中风的形成原理。
教学设计
教具 准备 实验材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蜡烛盒、一张透明塑料膜、一个纸盒、一段蚊香、一卷双面胶和一束纸条。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风在生活中的现象、大气层的图片、风的形成动画等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包含教学内容的 PPT,包括学习目标、实验步骤、问题引导、生活中风的应用实例等幻灯片。
教学过程 复备课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在教室多媒体上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视频,视频内容包含微风轻拂下树叶沙沙作响、五彩旗帜在风中尽情飘扬、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随风翱翔、小女孩的发丝在风中舞动等生动的生活中风的画面。视频播放结束后,微笑着询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在视频中看到了风那无处不在的身影,风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这么多有趣的变化。风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如此常见,那你们有没有想过风是怎么来的呢?”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鼓励他们举手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深入提问:“大家的想法都很有趣呢!那我们能不能像风这位魔法师一样,自己创造出风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踏上探索风的成因的奇妙之旅。”(转身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郑重地写下课题:风的成因) (二)讲授新课 生活中制造风的方法 亲切地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那些感受到风的细微或强烈的场景:“同学们,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里,有很多时候都能感受到风的存在哦。比如在炎热的夏天,我们会用一些方法让自己凉快起来,这个时候就有风产生啦。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制造风呢?” 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对于每个回答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像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用扇子扇,这时可以追问:“你用扇子扇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呀?风是从哪里来的呢?” 还有学生可能会说到用电风扇吹,继续引导:“那你知道电风扇为什么能吹出风吗?” 如果有学生提到跑动时感觉到风,就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为什么我们跑起来就有风了呢?” 当学生们积极发言后,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在黑板上用清晰的字迹列出学生提到的制造风的方法,比如 “扇子扇、电风扇吹、跑动、快速挥舞物品、吹风机吹” 等。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通过提问:“大家看,我们用这么多不同的方法都能制造风,那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方法都使空气产生了流动这一关键。 风的模拟实验 介绍实验材料 拿着实验材料,逐一走到学生中间向他们展示,并详细介绍每个材料在实验中的独特作用。拿起蜡烛盒,向学生展示:“同学们,这是我们的蜡烛盒,它就像是我们风的小舞台哦。” 接着拿起透明塑料膜,解释道:“这个透明塑料膜呢,就像一个神奇的保护罩,一会儿我们会用它来封住纸盒。” 拿起纸盒,笑着说:“纸盒是我们这个小实验的重要场地啦。” 拿起蚊香,问学生:“你们知道蚊香在我们这个实验里有什么用吗?对啦,它能产生烟雾,帮助我们观察空气的流动哦。” 然后拿起双面胶,展示给学生看:“双面胶可以帮助我们固定一些东西呢。” 最后拿起一束纸条,晃动纸条问:“那这个纸条又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思考,再告诉他们:“纸条可以很直观地让我们看到风有没有形成哦。” 讲解实验步骤 在讲解在纸盒的两个侧面各打一个圆洞这一步骤时,拿起纸盒,用手指着纸盒侧面,向学生清晰地描述:“我们要在纸盒的这两个侧面,各打一个大小适中的圆洞哦。就像这样。” 同时,在黑板上画出纸盒打孔后的清晰示意图,在图上标注出圆洞的位置,并详细解释打孔的位置和大小对实验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点燃蜡烛后,将蜡烛放在盒中,然后用透明塑料膜封住纸盒这一步骤,教师亲自示范操作,动作要缓慢且规范,边操作边强调:“同学们,点燃蜡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哦,蜡烛点燃后要轻轻地放在盒中的这个位置。然后,我们再小心地用透明塑料膜把纸盒封住,就像给它盖了一个小房子一样。大家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烧伤自己哦。” 在讲解点燃蚊香,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观察空气的流动这一步时,点燃蚊香,向学生展示:“我们把蚊香点燃后,放在这里,注意不要让蚊香碰到纸盒哦。然后,我们把纸条放在合适的位置,通过观察蚊香的烟雾和纸条的飘动情况,就能知道空气是怎么流动的啦。” 向学生详细展示如何放置蚊香和纸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清楚看到操作过程,以便更好地进行观察。 学生分组实验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5 人,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以促进小组内的互助合作。在学生开始实验前,再次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和实验要求:“同学们,现在大家可以开始实验啦,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哦。每个小组的成员要分工合作,认真按照我们刚才讲的步骤进行操作,同时要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如果遇到问题,可以举手问老师哦。”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不断巡视各小组,及时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对于操作不规范的小组进行耐心纠正,比如有的小组蜡烛放置位置不当或者蚊香烟雾观察不清晰等情况,都要及时给予指导,确保实验安全、顺利地进行。同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如纸条飘动的方向、蚊香烟雾的流动路径等细节。 大自然中风的形成 介绍大气层 通过多媒体展示高清、精美的地球大气层的图片,图片中展示出大气层环绕地球的壮观景象,从近地面到高空的不同层次都清晰可见。向学生讲解:“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被一层巨大而神奇的保护罩包围着,这就是大气层。它可是非常重要的哦!你们看,空中的鸟儿飞翔、地下我们呼吸的空气、水中鱼儿吐出的泡泡,到处都有空气的踪迹呢。而且,大气层中的空气对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来说,就像生命的源泉,我们都离不开它。” 讲解大自然中风的形成原理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模拟实验中风的形成,那大自然中的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 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后,结合多媒体动画展示太阳照射地球表面不均匀的情况,动画中清晰地呈现出太阳光线在赤道附近更强烈,而在两极地区相对较弱,导致不同地区温度差异明显。讲解:“在广阔无垠的大自然中,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炉,它照射到地球表面不同的地方,有的地方就像被重点照顾一样,受热多,温度高,比如赤道附近就像在太阳的怀抱里,非常热呢;而有的地方受热少,温度低,就像两极地区,常年寒冷。受热多的地方,空气就像被点燃的小火箭一样,会膨胀上升,这时候,周围较冷的空气就会像热心的小伙伴一样,赶紧流过来补充,这样大规模的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单但清晰的示意图,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出温度高和温度低的区域,以及空气的流动方向,帮助学生理解) 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风,比如海边的风、山谷风等,提问:“同学们,我们在海边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感受到凉爽的海风呢?那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刚刚学到的风的形成原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海风呢?还有山谷风,白天和晚上的风向还不一样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尝试用所学的风的形成原理来解释这些现象,加深对大自然中风的形成的理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三)巩固练习 精心设计一些与风的成因相关的多样化练习题,如: (1)风是由于( )形成的。 A. 空气的流动 B. 地球的自转 C. 云的飘动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风的基本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2)在风的模拟实验中,蜡烛的作用是( )。 A. 照明 B. 使空气受热 C. 产生烟雾 (本题针对风的模拟实验中蜡烛的功能进行考查,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3)大自然中,风通常是从( )的地方吹向( )的地方。 A. 温度高;温度低 B. 温度低;温度高 C. 湿度大;湿度小 (此题为了强化学生对大自然中风的形成原理中空气流动方向与温度关系的掌握) (4)在风的模拟实验中,如果我们把蜡烛换成一个发热的小电暖器,实验结果会( )。 A. 没有变化,依然能形成风 B. 不会形成风,因为电暖器和蜡烛不一样 C. 会形成更强的风,因为电暖器发热更多 (这是一道拓展性的题目,考查学生对风的形成原理的灵活运用,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思考结果) (5)海边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主要是因为( )。 A. 海水和陆地的温度在白天和夜晚不同 B. 海水和陆地的湿度不同 C. 地球自转的影响 (本题结合生活中的海边风现象,深入考查学生对风的形成与温度关系的理解)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要求他们认真思考,书写工整。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换试卷进行批改,在批改过程中,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教师则在教室里巡视,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反馈,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无论是知识点的理解错误还是答题规范问题,都要进行重点讲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相关知识。 (四)课堂小结 亲切地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像探险家一样,一起探索了风的奥秘。我们先从生活中常见的制造风的方法开始,大家都想出了好多有趣的办法呢,而且我们发现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那就是让空气流动起来。然后我们一起做了风的模拟实验,在实验中,我们看到了纸条飘动、蚊香烟雾流动,那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原理呢?我们发现是蜡烛燃烧让空气受热,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形成了风。接着我们又了解了大自然中风的形成,太阳照射地球表面不均匀,导致不同地方温度不同,空气就流动起来啦,就像海边的风、山谷风都有它们自己的形成原因。” 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现在,大家可以举手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有趣的发现或者想法呢?” 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认真倾听,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再次强调重点知识,如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模拟实验和大自然中风的形成原理的关联等,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学生对风的成因有了较为直观和深入的理解。在导入环节,利用生动的视频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在动手操作中培养了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操作蜡烛时不够熟练和安全,需要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加强指导。在讲解大自然中风的形成原理时,通过与模拟实验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展示,帮助大部分学生理解了抽象的概念,但仍有少数学生理解困难,需要在课后进一步辅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