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 二上 2.3《书的历史》课件+教案(表格式+教学反思)+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科学 二上 2.3《书的历史》课件+教案(表格式+教学反思)+素材

资源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名 书的历史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材料,不断地优化产品。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多种感官,借助简单工具观察材料的特性并思考适合相应材料的书写工具以及装订方法。 对做书材料的演变史进行思考。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改进物品的兴趣和愿望。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制造物品的材料会不断改进。 感受到用材料制作某种物品时,需要考虑其优缺点。
教学重点 1.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2.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材料,不断地优化产品。
教学难点 1.运用多种感官,借助简单工具观察材料的特性并思考适合相应材料的书写工具以及装订方法。 2.对做书材料的演变史进行思考。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泥板、树枝、竹简、棉线、订书器。 学生准备:毛笔、墨汁、纸、铅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提问:人类曾经用什么材料做书?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教师小结:泥板、竹简、丝帛等等。 教师追问:为什么做书的材料会变化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进入本节课的科学学习中。 【设计意图】 现在的书是由纸制作而成的,书一直都是这样的吗?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索新知。介绍书的演变历史,知道从古至今书的变化,为后面的探索活动做一个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教师提问:一本书由哪些基本结构组成?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小结:外壳封面、纸张、文字。接下来我们一起从书写和装订两个角度体验使用和制作不同材料的书。 2.教师谈话:活动一:用不同的笔在三种材料上写字。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做出选择。 教师小结:树枝在泥板上写字、毛笔在竹简上写字、铅笔在纸张上写字。 3.播放视频——书写演示。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书写要求,实践并记录书写感受。 3.教师提问:每种方法观察的是材料的哪种特点呢? 学生根据特征进行匹配。 教师公布答案。 4.学生分享交流书写感受。 教师小结: 泥板书写不方便,字迹不清楚。 竹简书写比较方便。字迹清楚。 纸张书写方便,字迹清楚。 4.出示观察记录表。 教师提醒学生边观察边记录。 学生分组探究并完成实验记录。 5.教师谈话:活动二:试着装订成册,做成一本书。 教师提问:我们该如何将竹简、纸、泥板装订起来呢?可以借助什 么材料或工具?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 1.竹简+棉线;2.纸+订书器;3.平铺或垒起来。 6.播放视频——装订体验。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步骤和注意事项,动手操作,并记录装订感受。 7.学生分享交流装订感受。 教师小结: 泥板很难装订,不容易阅读。 竹简装订比较困难,比较容易阅读。 纸张容易装订,容易阅读。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为观察材料的特点,期望学生通过多维度的观察对材料特点作出比较科学的描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运用类似观察物体特征的方法辨识不同的材料,从而学会将“描述特征的词汇”与“材料”建立联系。 6.教师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叫神秘的盒子。规则如下: 猜的人只能描述餐具或者材料的特点。老师回答“是”或“不是”,最后猜出盒子里的餐具。 播放视频——神秘的盒子。 学生观看视频,明确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分组开展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亲身体验不同材料的书写过程和装订过程,感受不同材料的优缺点,明白做书的材料发生变化的原因,从而深入思考,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对材料进行选择,逐渐优化材料。 7.教师提问:三种材料做成的书各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 泥板:材料易得。 竹简:防水、材料易得、不易损坏。 纸张:书写、印刷方便、阅读方便、装订方便、材料易得。 8.教师展示书写材料的变迁史。 教师提问:根据做书材料的变化,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小组讨论,并分享交流。 教师小结: ①做书的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②人们把书改造的越来越方便了…… 9.学生观看视频——纸的发明,了解造纸术的发明。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为研讨环节,通过前面的动手操作和体验,同学们感受到了材料的优缺点,感受造纸术发明的伟大之处。在这个环节中,更加细化了不同材料的优缺点,只有对材料不断地优化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地需要。
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总结: ①不同材料的书籍有不同的优缺点。 ②体验和需求使得材料不断被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判断题:造纸术最早是由外国人发明的。( ) 答案:× 2.要将几十片竹片装订成册,应当用( )。 A.订书机 B.小夹子 C.细绳 答案:C 3.古时候人们用( )在竹简上书写。 A.树枝 B.铅笔 C.毛笔 答案:C
教学反思 本次《书的历史》科学课,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材料的特性,让他们思考适合相应材料的书写工具和装订方法,成功达成了教学目标。亮点在于,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深入了解了材料特性与产品优化之间的关系,并对书的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 然而,回顾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时,表达观点不够积极,可能是由于我对合作探究的指导不够细致所致。此外,学生对材料优缺点的分析尚显浅显,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未来教学中加强对合作探究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通过更多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材料的优缺点,并体会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制造物品的材料会不断改进。此外,还可以引入现代电子书等新技术产品,让学生感受到科技进步对书籍制作和阅读方式的影响。(共20张PPT)
教科科学二年级上册
3.书的历史
第二单元 材料
学习目标
1.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材料,不断地优化产品。
2.运用多种感官,借助简单工具观察材料的特性并思考适合相应材料的书写工具以及装订方法。对做书材料的演变史进行思考。
3.发展进一步改进物品的兴趣和愿望;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制造物品的材料会不断改进;感受到用材料制作某种物品时,需要考虑其优缺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泥板、树枝、竹简、棉线、订书器。
学生准备:毛笔、墨汁、纸、铅笔、学生活动手册。
聚焦
你知道人类曾经用什么材料来做书吗?为什么做书的材料会变化呢?
泥板
竹简
丝帛
一本书由哪些基本结构组成?
探索
外壳
封面
纸张
文字
活动一:用不同的笔在三种材料上写字。
活动一:用不同的笔在三种材料上写字。
体验与记录
材料 书写是否方便 字迹是否清楚
不方便
比较方便
方便
不清楚
清楚
清楚
活动二:试着装订成册,做成一本书。
活动二:试着装订成册,做成一本书。
体验与记录
材料 装订是否容易 是否容易阅读
很难
比较困难
容易
不容易
比较容易
容易
三种材料做成的书各有什么优缺点?
防水

书写

阅读

装订
材料易得

保存
文字记录材料的变迁
龟甲
兽骨
泥板

丝帛
竹简
根据做书材料的变化,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随着材料的变化,书变得越来越容易保存和携带……
造纸术
课堂总结
不同材料的书籍有不同的优缺点。
体验和需求使得材料不断被优化。
小试牛刀
造纸术最早是由外国人发明的。( )
×
小试牛刀
要将几十片竹片装订成册,应当用( )。
A.订书机
B.小夹子
C.细绳
C
小试牛刀
古时候人们用( )在竹简上书写。
A.树枝
B.铅笔
C.毛笔
C
本课结束,及时复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