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鉴往知来,读史明知——七年级历史核心素养创新学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目标】1.知道焚书坑儒等秦朝暴政;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了解其在历史中的作用;3.知道秦朝灭亡的原因、历程和教训。【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师:还是从秦始皇开始,展示秦始皇的图片,带领学生回顾9课所学内容,巩固秦的统一,顺势开始本节课的学习。生:回顾9课所学。二、导入新课:师:以客观评价秦始皇为切入点,展示秦始皇“千古一帝”的一面和“暴君’的一面,培养学生唯物史观,锻炼一分为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三、讲授新课确定学习目标师:展示50页单元目标和58页10课序言,带领学生探究发现本节课学习目标。生:按照老师要求,阅读相应内容,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1:秦的暴政师:以一首歌谣为载体,引导学生结合歌谣,阅读教材,总结秦朝暴政的表现。生:阅读歌谣和教材,总结秦朝暴政的表现。师:歌谣总结了1、2、3、5四条暴政,还缺少3、焚书坑儒。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结合本课序言内容和教材内容,学习了解焚书坑儒。生:了解焚书坑儒的原因和危害。学习2:陈胜、吴广起义师:还是以歌谣做总结,展现秦朝的暴政,进而提出问题,面对暴政,人民会如何做,进而切入”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生:总结秦朝暴政,设身处地想象,开始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以表格的形式梳理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内容。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学习陈胜吴广起义。师:右图左史,以教材内容和教材地图相结合,引导学生梳理陈胜吴广起义的后续发展。生:阅读教材,标注教材,学习陈胜吴广起义。学习3:秦朝灭亡师:以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为衔接点,引导学生思考,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反秦浪潮就结束了吗,引出“秦朝灭亡”的学习,引出项羽、刘邦这两个历史人物。生:思考问题。师:首先借助教材正文和相关史事,带领学生学习项羽对灭秦的贡献。生:了解项羽和巨鹿之战。师:完成巨鹿之战的学习,明确其影响后,进入秦朝灭亡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明确刘邦的贡献。生:了解刘邦的贡献。师:以人物、图片对话的形式,简单展示秦朝的灭亡历程,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学习4:思维导图师:思维导图使用的是希沃版的思维导图,在希沃白板中可以自由折叠和展开,折叠方便了思维导图的展现足够大,方便学生观看;折叠+展开有利于带领学生共同回顾,还可以随时提问。学习5:练习巩固最后以几道简单的练习题进行巩固。1.《汉书》记载,秦朝因为无休止无归期的劳役征发,使得“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死者相望”。这种现象反映了秦朝A.战乱不断 B.统治暴虐C.法律严苛 D.交通发达2.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秦朝A.灭六国,违背人民意愿B.征百越,不利民族融合C.修长城,阻碍南北交流D.施暴政,加剧社会矛盾3.决定秦朝兴起、灭亡的两次战役分别是A.长平之战、巨鹿之战B.巨鹿之战、长平之战C.桂陵之战、长平之战D.桂陵之战、巨鹿之战4.“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A.陈胜 B.吴广C.刘邦 D.项羽5.统治者从秦朝灭亡的历史中,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A.必须仁政治国B.必须增强国力C.必须重视发展生产D.必须重视教育(共26张PPT)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秦始皇:朕的江山万万年…还是从秦始皇开始秦始皇一扫六合,完成统一开创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北击匈奴修长城南下岭南凿灵渠千古一帝当之无愧那么他就是完美而没有缺点的吗?客观评价秦始皇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创立制度的功绩巩固统一的功绩开疆拓土的功绩暴君秦始皇: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统治暴虐人民困苦客观评价秦始皇:秦始皇的一体两面确定学习目标阅读50页单元序言和58页10课序言,明确学习目标: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焚书坑儒等暴政知道秦朝如何灭亡的学习1:秦的暴政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轻则砍手足,重则全村连;昏庸是胡亥,统治更残暴。下面这首歌谣是根据秦朝情况编写的歌谣,你能结合课本说出这里面反映的秦朝暴政吗?暴政1:赋税沉重暴政2:兵役徭役繁重学习1:秦的暴政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轻则砍手足,重则全村连;昏庸是胡亥,统治更残暴。下面这首歌谣是根据秦朝情况编写的歌谣,你能结合课本说出这里面反映的秦朝暴政吗?暴政3:法律严苛,刑罚残酷学习1:秦的暴政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轻则砍手足,重则全村连;昏庸是胡亥,统治更残暴。下面这首歌谣是根据秦朝情况编写的歌谣,你能结合课本说出这里面反映的秦朝暴政吗?暴政5:秦二世统治残暴秦的暴政体现:学习1:秦的暴政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轻则砍手足,重则全村连;昏庸是胡亥,统治更残暴。暴政1:赋税沉重暴政2:兵役徭役繁重暴政3:法律严苛,刑罚残酷暴政5:秦二世统治残暴有1、2、3、5了,4呢?学习1:秦的暴政秦的暴政体现:暴政4: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目的:禁锢人们思想言论,便于统治焚书坑儒影响:是中国文化的浩劫,先秦书籍损失惨重!学习2:陈胜、吴广起义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轻则砍手足,重则全村连;昏庸是胡亥,统治更残暴。暴政1:赋税沉重暴政2:兵役徭役繁重暴政3:法律严苛,刑罚残酷暴政5:秦二世统治残暴暴政4:焚书坑儒面对秦朝暴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他们会甘心等死吗?面对秦朝暴政,人民的回答是: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暴政不让我活,我必当以命反击,死也要死的轰轰烈烈!这一群轰轰烈烈的人鸿鹄陈胜——61页人物扫描灭秦副本团战发起人学习2:陈胜、吴广起义阅读59页内容,完成起义档案:陈胜吴广起义 背景时间地点人物口号地位戍卒遇雨,失期当斩秦朝暴政失去民心根本原因:秦朝暴政失去民心公元前209年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又称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60页左上角学习2:陈胜、吴广起义阅读60页内容,确定起义进程: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直逼咸阳起义失败学习3:秦朝灭亡思考1: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反秦浪潮就这样被镇压了,吗?思考2原因:秦朝暴政不得人心;陈胜吴广虽死,但暴政不灭,起义不息,总有后来人扛起反秦的大旗!学习3:秦朝灭亡项羽与巨鹿之战:说说项羽对灭秦的贡献。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使得秦朝再也无力挽回败局,灭亡进入倒计时!打野王者学习3:秦朝灭亡刘邦与秦朝灭亡:谁是最终灭亡秦朝的人?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偷家成功公元前207年,刘邦灭亡秦朝学习3:秦朝灭亡朕的大秦,万世为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学习3:秦朝灭亡破釜沉舟决战巨鹿趁机“偷家”,灭亡秦朝最终从秦始皇结束秦朝暴政失去民心陈胜吴广发起起义项羽赢得巨鹿之战一战歼灭秦军主力刘邦率军兵临咸阳大秦帝国轰然倒塌朕的大秦,二世而亡!为什么呢?思维导图希沃版思维导图,可以折叠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反复折叠,方便教学提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思维导图太大无法完全展现的问题思维导图PPT版无法全面展现详情可以参考希沃版练习巩固《汉书》记载,秦朝因为无休止无归期的劳役征发,使得“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死者相望”。这种现象反映了秦朝A.战乱不断 B.统治暴虐C.法律严苛 D.交通发达练习巩固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秦朝A.灭六国,违背人民意愿B.征百越,不利民族融合C.修长城,阻碍南北交流D.施暴政,加剧社会矛盾练习巩固决定秦朝兴起、灭亡的两次战役分别是A.长平之战、巨鹿之战B.巨鹿之战、长平之战C.桂陵之战、长平之战D.桂陵之战、巨鹿之战练习巩固“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A.陈胜 B.吴广C.刘邦 D.项羽练习巩固统治者从秦朝灭亡的历史中,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A.必须仁政治国B.必须增强国力C.必须重视发展生产D.必须重视教育第 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基础知识提纲)一、熟悉教材(1)秦的暴政: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 )失去了民心。依据唯物史观一分为二地评价秦始皇,秦始皇完成统一,推动巩固统一的措施,加强对社会的管理等,的确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秦始皇好大喜功,急于求成,( ),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教材 58 页)秦的暴政体现在多方面,比如向农民征收沉重的( ),比如连年大规模征调民力去服( )和兵役:这些都是秦朝统治者对民众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被迫脱离( )生产,( )遭到严重破坏。此外,秦朝的法律非常( ),刑罚残酷,这也是秦朝暴政的一个方面。(教材 58 页)在思想文化方面,为了禁锢思想言论,维护统治,秦始皇下令焚书,对中国文化造成了重大损失,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和方士,史称“( )”。(教材 59 页)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对民众的压迫更为( ),使民众陷入到( )的境地。(教材 59 页)(2)陈胜、吴广起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这是因为这场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这一起义又叫做大泽乡起义,因为起义爆发的地点是( )。这场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年,起义动员口号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这一口号响彻千年,鼓舞了无数反抗者。(教材 59 页)起义是为了反抗( )朝的( )统治,因为秦的暴政,起义军发展迅速,建立( )政权,引得天下公起反秦。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他们“斩( )为兵,揭( )为旗”的英勇义举,还是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揭竿而起”掀起的起义浪潮,最终推翻了暴秦。(教材 60 页)(3)秦朝灭亡:虽然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其中,由( )、( )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逐渐壮大。其中项羽骁勇善战,在( )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了秦军主力。刘邦率领的起义军则抓住秦朝统治者在巨鹿之战后内部矛盾加深的机会,率军直抵秦朝的都城( ),来了一个兵临城下。最终,在( )年,秦朝统治者出城向( )投降,强盛一时的秦朝,因为暴政,仅存在十几年便灭亡了。(教材 61 页)第 1 页 共 4 页二、重点背诵(乱序版 166 字)(1)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暴政,即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刑法严苛,秦始皇焚书坑儒,秦二世的残暴统治等失去了民心。(2)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吹响了反抗秦朝暴政的号角,“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激励了无数后来者。(3)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逼降了秦朝统治者,公元前 207 年,秦朝灭亡。第 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重点知识练习)1.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如图板书设计,其标题(空白框处)应为A. 秦统一六国 B.秦末农民大起义C.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D.三国鼎立2.《汉书》记载,秦朝因为无休止无归期的劳役征发,使得“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死者相望”。这种现象反映了秦朝A. 战乱不断 B.统治暴虐 C. 法律严苛 D.交通发达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A. 灭六国,违背人民意愿 B.征百越,不利民族融合C.修长城,阻碍南北交流 D.施暴政,加剧社会矛盾4.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下列秦朝措施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A. 严刑苛法 B.统一文字 C. 设立郡县 D.开凿灵渠第 2 页 共 4 页5.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说明秦朝A. 刑法极为严酷 B.人民素质不高 C. 赋税非常沉重 D.社会治安混乱6.秦律记载,秦时各级官员的任用需要明确的审批流程,“良吏”和“恶吏”分别用来代指清廉守法和假公济私的官员,利用法律和舆论双重压力来约束官员。这表明,当时A. 中央机构日趋完善 B.官僚机制非常成熟C.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D.要求官员清正廉洁7.《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 1975 年考古发现《云梦秦简》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A. 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传说 B.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C. 《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 D.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8.公元前 213 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 C. 设立太学 D.独尊儒术9.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A. 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B.以法治国,稳定秩序C.顺应自然,保障民生 D.选贤任能,反对攻伐10.“天下苦秦久矣。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陈胜、吴广起义 B.八王之乱C.淝水之战 D.黄巾起义11.图中“?”处的历史事件是A. 陈胜、吴广起义 B.项羽率军反秦C.刘邦率军起义 D.张角领导起义第 3 页 共 4 页1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A. 推行郡县制 B.繁重的徭役 C. 沉重的赋税 D.严酷的刑法13.“公元前 207 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A. 陈胜 B.吴广 C. 刘邦 D.项羽14.决定秦朝兴起、灭亡的两次战役分别是A. 长平之战、巨鹿之战 B.巨鹿之战、长平之战C.桂陵之战、长平之战 D.桂陵之战、巨鹿之战15.“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现属邢台市平乡县地区进行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它是成语“破釜沉舟”的出处,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请问此次战役是?A. 淝水之战 B.长平之战 C. 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16.学者刘伸一提出:“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上……极端化的理论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现实矛盾的激化终于点燃了大泽乡的烈火,秦国这个庞然大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该观点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源是A. 极端化的法家思想 B.集权化的政治体制C.被激化的社会矛盾 D.暴力型的国家统治17.统治者从秦朝灭亡的历史中,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A. 必须仁政治国 B.必须增强国力C.必须重视发展生产 D.必须重视教育第 4 页 共 4 页鉴往知来,读史明知——七年级历史核心素养创新学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基础知识提纲)一、熟悉教材(1)秦的暴政: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 )失去了民心。依据唯物史观一分为二地评价秦始皇,秦始皇完成统一,推动巩固统一的措施,加强对社会的管理等,的确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秦始皇好大喜功,急于求成,( ),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教材58页)秦的暴政体现在多方面,比如向农民征收沉重的( ),比如连年大规模征调民力去服( )和兵役:这些都是秦朝统治者对民众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被迫脱离( )生产,( )遭到严重破坏。此外,秦朝的法律非常( ),刑罚残酷,这也是秦朝暴政的一个方面。(教材58页)在思想文化方面,为了禁锢思想言论,维护统治,秦始皇下令焚书,对中国文化造成了重大损失,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和方士,史称“( )”。(教材59页)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对民众的压迫更为( ),使民众陷入到( )的境地。(教材59页)陈胜、吴广起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这是因为这场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这一起义又叫做大泽乡起义,因为起义爆发的地点是( )。这场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年,起义动员口号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这一口号响彻千年,鼓舞了无数反抗者。(教材59页)起义是为了反抗( )朝的( )统治,因为秦的暴政,起义军发展迅速,建立( )政权,引得天下公起反秦。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他们“斩( )为兵,揭( )为旗”的英勇义举,还是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揭竿而起”掀起的起义浪潮,最终推翻了暴秦。(教材60页)(3)秦朝灭亡:虽然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其中,由( )、( )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逐渐壮大。其中项羽骁勇善战,在( )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了秦军主力。刘邦率领的起义军则抓住秦朝统治者在巨鹿之战后内部矛盾加深的机会,率军直抵秦朝的都城( ),来了一个兵临城下。最终,在( )年,秦朝统治者出城向( )投降,强盛一时的秦朝,因为暴政,仅存在十几年便灭亡了。(教材61页)二、重点背诵(乱序版166字)(1)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暴政,即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刑法严苛,秦始皇焚书坑儒,秦二世的残暴统治等失去了民心。(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吹响了反抗秦朝暴政的号角,“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激励了无数后来者。(3)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逼降了秦朝统治者,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重点知识练习)1.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如图板书设计,其标题(空白框处)应为A.秦统一六国 B.秦末农民大起义C.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D.三国鼎立2.《汉书》记载,秦朝因为无休止无归期的劳役征发,使得“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死者相望”。这种现象反映了秦朝A.战乱不断 B.统治暴虐 C.法律严苛 D.交通发达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A.灭六国,违背人民意愿 B.征百越,不利民族融合C.修长城,阻碍南北交流 D.施暴政,加剧社会矛盾4.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下列秦朝措施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A.严刑苛法 B.统一文字 C.设立郡县 D.开凿灵渠5.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说明秦朝A.刑法极为严酷 B.人民素质不高 C.赋税非常沉重 D.社会治安混乱6.秦律记载,秦时各级官员的任用需要明确的审批流程,“良吏”和“恶吏”分别用来代指清廉守法和假公济私的官员,利用法律和舆论双重压力来约束官员。这表明,当时A.中央机构日趋完善 B.官僚机制非常成熟C.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D.要求官员清正廉洁7.《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1975年考古发现《云梦秦简》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传说 B.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C.《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 D.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8.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 C.设立太学 D.独尊儒术9.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A.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B.以法治国,稳定秩序C.顺应自然,保障民生 D.选贤任能,反对攻伐10.“天下苦秦久矣。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陈胜、吴广起义 B.八王之乱C.淝水之战 D.黄巾起义11.图中“?”处的历史事件是A.陈胜、吴广起义 B.项羽率军反秦C.刘邦率军起义 D.张角领导起义1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A.推行郡县制 B.繁重的徭役 C.沉重的赋税 D.严酷的刑法13.“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14.决定秦朝兴起、灭亡的两次战役分别是A.长平之战、巨鹿之战 B.巨鹿之战、长平之战C.桂陵之战、长平之战 D.桂陵之战、巨鹿之战15.“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现属邢台市平乡县地区进行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它是成语“破釜沉舟”的出处,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请问此次战役是?A.淝水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16.学者刘伸一提出:“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上……极端化的理论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现实矛盾的激化终于点燃了大泽乡的烈火,秦国这个庞然大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该观点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源是A.极端化的法家思想 B.集权化的政治体制C.被激化的社会矛盾 D.暴力型的国家统治17.统治者从秦朝灭亡的历史中,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A.必须仁政治国 B.必须增强国力C.必须重视发展生产 D.必须重视教育鉴往知来,读史明知——七年级历史核心素养创新学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基础知识提纲)一、熟悉教材(1)秦的暴政: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失去了民心。依据唯物史观一分为二地评价秦始皇,秦始皇完成统一,推动巩固统一的措施,加强对社会的管理等,的确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秦始皇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统治暴虐),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教材58页)秦的暴政体现在多方面,比如向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比如连年大规模征调民力去服(徭役)和兵役:这些都是秦朝统治者对民众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被迫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此外,秦朝的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残酷,这也是秦朝暴政的一个方面。(教材58页)在思想文化方面,为了禁锢思想言论,维护统治,秦始皇下令焚书,对中国文化造成了重大损失,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和方士,史称“(焚书坑儒)”。(教材59页)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使民众陷入到(无法生活)的境地。(教材59页)陈胜、吴广起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这是因为这场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这一起义又叫做大泽乡起义,因为起义爆发的地点是(大泽乡)。这场起义爆发的时间是(公元前209)年,起义动员口号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口号响彻千年,鼓舞了无数反抗者。(教材59页)起义是为了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因为秦的暴政,起义军发展迅速,建立(张楚)政权,引得天下公起反秦。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英勇义举,还是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揭竿而起”掀起的起义浪潮,最终推翻了暴秦。(教材60页)(3)秦朝灭亡:虽然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其中,由(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逐渐壮大。其中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了秦军主力。刘邦率领的起义军则抓住秦朝统治者在巨鹿之战后内部矛盾加深的机会,率军直抵秦朝的都城(咸阳),来了一个兵临城下。最终,在(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出城向(刘邦)投降,强盛一时的秦朝,因为暴政,仅存在十几年便灭亡了。(教材61页)二、重点背诵(乱序版)(1)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暴政,即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刑法严苛,秦始皇焚书坑儒,秦二世的残暴统治等失去了民心。(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吹响了反抗秦朝暴政的号角,“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激励了无数后来者。(3)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逼降了秦朝统治者,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重点知识练习)1.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如图板书设计,其标题(空白框处)应为A.秦统一六国 B.秦末农民大起义C.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D.三国鼎立【答案】B【解析】根据示意图可知,秦的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虽然陈胜、吴广起义被镇压,但反秦浪潮没有平息,其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歼灭秦军主力,刘邦率先攻入咸阳,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统治权,展开“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西汉,故选B项;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图示反映的是秦朝的灭亡,不是秦朝的建立,排除A项;图示反映的是西汉建立之前的史实,排除C项;三国鼎立是在东汉之后出现的政权并立局面,与题目反映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2.《汉书》记载,秦朝因为无休止无归期的劳役征发,使得“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死者相望”。这种现象反映了秦朝A.战乱不断 B.统治暴虐 C.法律严苛 D.交通发达【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描述的是秦朝无休止无归期的劳役征发使老百姓民不聊生,这体现了秦朝统治的暴虐,故选B项;题干材料描述的是秦朝劳役繁重,没有涉及到战乱、法律、交通等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C项、D项。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A.灭六国,违背人民意愿 B.征百越,不利民族融合C.修长城,阻碍南北交流 D.施暴政,加剧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云集响应,这与秦朝的暴政有关,结合所学可知,完成统一后的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他花费巨额钱财求仙访药,以求长生不老,秦始皇兴师动众出外巡游、封禅,征发繁重,百姓不堪重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秦朝刑法严苛,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故选D项;灭六国,统一全国符合人民的需要,并非违背人民意愿,排除A项;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等数郡,迁徙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因此征服百越有助于加强民族交融,排除B项;长城主要在中国北方地区,属于军事防御工程,并未阻碍南北交流,排除C项。4.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下列秦朝措施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A.严刑苛法 B.统一文字 C.设立郡县 D.开凿灵渠【答案】A【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统治,政治上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度,地方设立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修长城,文化上统一文字,法律上严刑苛法,A符合题意,排除B.C;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掌管军需供应,督率士兵、民夫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秦始皇迅速统一岭南,排除D。故选A。5.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说明秦朝A.刑法极为严酷 B.人民素质不高 C.赋税非常沉重 D.社会治安混乱【答案】A【解析】材料“五人共同盗窃……判为刑徒”意为五人共同盗窃,且赃物价值仅在一钱以上,就遭受了极为残酷的刑罚——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同时被判处为刑徒,即受到长期的奴役和苦役,这体现了秦朝刑法极为严酷,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盗窃处罚,且仅涉及一条法律条文,不能据此得出秦朝人民素质不高,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刑罚沉重,并非赋役沉重,排除C项;材料涉及秦律,与社会治安情况无关,不能体现“社会治安混乱”,排除D项。6.秦律记载,秦时各级官员的任用需要明确的审批流程,“良吏”和“恶吏”分别用来代指清廉守法和假公济私的官员,利用法律和舆论双重压力来约束官员。这表明,当时A.中央机构日趋完善 B.官僚机制非常成熟C.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D.要求官员清正廉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朝时对官员的任用有明确的规定,利用法律和舆论来约束官员,要求官员清正廉洁,故选D项;材料中未涉及中央机构的完善,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矛盾的缓和,排除C项。7.《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1975年考古发现《云梦秦简》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传说 B.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C.《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 D.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答案】B【解析】“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说明秦朝有制定相关法律,但因为百姓们都不了解才会误以为“失期,法皆斩”而起义,故选B项;陈胜吴广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其起义发生在秦朝末期,不是历史传说,排除A项;《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详实,史料价值高,排除C项;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正说明了秦朝法律严格执行,排除D项。8.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 C.设立太学 D.独尊儒术【答案】A【解析】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故结合题意,可知选A。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进行统一文字;故排除B。汉武帝时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故排除C。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故排除D。9.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A.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B.以法治国,稳定秩序C.顺应自然,保障民生 D.选贤任能,反对攻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并结合所学可知秦代的“禁”是焚书坑儒,汉代的“尊”是“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加强皇权,故选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秦汉对儒家的态度,与以法治国,稳定秩序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涉及的是对儒学的态度,没有涉及道家的顺应自然,保障民生,排除C项;题干材料主要阐述秦汉对儒学态度,与墨家选贤任能,反对攻伐无关,排除D项。10.“天下苦秦久矣。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陈胜、吴广起义 B.八王之乱C.淝水之战 D.黄巾起义【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他们当中的领队人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故选A项;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与秦朝无关,排除B项;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时期,与秦朝无关,排除C项;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与秦朝无关,排除D项。11.图中“?”处的历史事件是A.陈胜、吴广起义 B.项羽率军反秦C.刘邦率军起义 D.张角领导起义【答案】A【解析】据图示信息“公元前209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一队被派往北部边境的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按照秦朝法律,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这些戍卒于是铤而走险,在陈胜、吴广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故选A项;陈胜起义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却日益壮大,项羽起兵反秦在大泽乡起义之后,与图示时间不符,排除B项;刘邦率军起义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排除C项;张角领导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A.推行郡县制 B.繁重的徭役 C.沉重的赋税 D.严酷的刑法【答案】A【解析】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有助于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繁重的徭役是秦暴政的表现之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沉重的赋税是秦暴政的表现之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严酷的刑法是秦暴政的表现之一,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3.“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14.决定秦朝兴起、灭亡的两次战役分别是A.长平之战、巨鹿之战 B.巨鹿之战、长平之战C.桂陵之战、长平之战 D.桂陵之战、巨鹿之战【答案】A【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之间发生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加速了秦国统一全国的进程,公元前207年,秦军的主力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歼灭,加速了灭亡,故选A项;长平之战是与秦朝兴起相关的战役,巨鹿之战是与秦朝灭亡相关的战役,长平之战排在巨鹿之战后面,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B项; 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攻击魏国以援救赵国的战役,与秦的兴亡无关,排除C项、D项。15.“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现属邢台市平乡县地区进行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它是成语“破釜沉舟”的出处,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请问此次战役是?A.淝水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加之刘邦西路大军攻破武关、蓝田,秦朝主力尽丧,加速覆亡。溉水之战是东晋和前秦的战争,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战,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6.学者刘伸一提出:“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上……极端化的理论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现实矛盾的激化终于点燃了大泽乡的烈火,秦国这个庞然大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该观点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源是A.极端化的法家思想 B.集权化的政治体制C.被激化的社会矛盾 D.暴力型的国家统治【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本题的关键词为“极端化的理论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现实矛盾的激化终于点燃了大泽乡的烈火”,这句话的意思为,秦朝用法家思想治国,但是过于的极端化了法家思想,最终导致了大泽乡农民起义,秦朝最终灭亡于农民起义的浪潮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用法家思想一统六国,但是在秦朝统一全国之后,仍沿用法家思想,并且使得法家思想极端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国家百废待兴,亟待解决人民生活问题的时候,法家思想的严酷就变得格外的突出,所以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大起义。故答案为A。本题问的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C选项是表面原因,根源在于法家思想的极端化,故不选。B、D选项与题干所给不符合。17.统治者从秦朝灭亡的历史中,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A.必须仁政治国 B.必须增强国力C.必须重视发展生产 D.必须重视教育【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的残暴统治激起农民起义,最终使其走向了灭亡。由此可见,统治者必须要采取仁政治理国家,故选A项;秦朝国力强盛,因此增强国力并不是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排除B项;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因此与重视发展生产、重视教育无关,排除C、D两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练案)(PDF打印版4页).pdf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练案)(学用无答案).docx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练案)(教用含答案).docx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docx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PPT版).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