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习目标】本课通过四个子目(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科技)讲述明清经济与文化的概况,从而认识明清社会经济、文化与社会转型的关系。▲ 明清经济的繁荣与进步思想及科技文化★ 多角度认识明清社会经济、文化与社会转型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理解明清社会经济、文化与社会转型的关系,认识近代中国社会落后的经济、文化根源,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反映了君主专制强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明清科技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3、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明清进步思想及科技文化反映了明清经济的繁荣特点,从古代传统文化的地位及影响,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学习过程】导入:冯梦龙的小说在当时可能受到哪些人的喜爱?导学:一、繁华新象映盛世【繁华新象之文化】问题一:结合教材,归纳明清的小说、戏曲作品?(教材p85“小说与戏曲”内容)领域 作者 作品小 说戏 曲材料: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吴承恩《西游记》材料:杀去东京,夺了鸟位 ——施耐庵《水浒传》材料: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汤显祖《牡丹亭》【繁华新象之思想】问题二:根据教材,概括明清思想家们的思想主张?(教材P84“思想领域的变化”内容)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王守仁 致良知、形成陆王 、以 为准则李贽(zhi) 提倡 ,蔑视 ,否定黄宗羲 抨击 ,提出顾炎武、王夫之 对 进行了批判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循天下之公”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繁华新象之经济】赏析小说情节,结合教材,指出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教材p83 手工业、商业内容)问题三:若要证实明清商业的发展情况,还可补充哪些史料作为支撑?请在教材中寻找(图片)问题四:根据教材,结合材料,指出农业出现的新象?(教材p82—83第一段农业内容)二、陈疴旧貌藏危机思考:根据图片信息,分析明清社会存在的旧现象?对社会转型有什么消极影响?三、中西历史大分流【小组讨论】中西对比,分析中西历史出现大分流的原因?(3—4分钟讨论时间,派代表回答,代表回答请注意时间)请把讨论的答案写在此处:【重点知识背诵】一、明清经济发展的现象及出现的原因1.现象(1)高产农作物如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提高了粮食总产量。(2)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加强。(3)手工业各行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纺织、榨油、制瓷等行业出现工场这一新的经营方式,出现自由雇佣劳动。(4)商品经济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工商业市镇兴起。(5)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出现,如徽商和晋商。(6)对外贸易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经济的对外交流与发展。2.原因(1)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2)西欧用大量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3)在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封建经济下,对外贸易长期出超。(4)“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实行,调节了政府与劳动者的关系。(5)封建政治中心的北迁,促进了北方地区经济的复苏。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历史评价1.特点(1)提倡个性自由。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认为专制帝王是“天下之大害”。(3)带有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反对君主专制;顾炎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4)反映时代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2.评价(1)积极性①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新的活力,使儒学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2)消极性①由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质基础,不占统治地位。②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课堂练习】1. 据史料记载,明代棉布盛行,松江府是棉布的主要产地,苏州府的嘉定、常熟所产棉布也很畅销,“商贾贩鬻,近自杭、歙、清、济,远至蓟、辽、山、陕”。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作物开始投放市场 B.棉纺织业取代传统丝织业C.白银取代铜钱普遍流通 D.江南地区成为棉纺织中心2. 隆庆元年(1567 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逐渐合法化。老百姓“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据此可知( )A.明朝始终奉行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 B.对外贸易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状况C.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主要通道 D.私人海上贸易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3.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这里的“良知”指的是( )A.圣人的善恶道德标准 B.三纲五常的社会秩序C.内心固有的是非标准 D.外部世界的运行规律4. 成书于明朝中叶的《西游记》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成功刻画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孙悟空以及有很多缺点但憨厚的八戒等众多经典艺术形象。书中或神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 )A.明朝佛道儒开始融合 B.崇儒抑佛思想得到普遍认同C.市民阶层的价值观 D.中外不同的文化体系5.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 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 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C 《农政全书》介绍我国传统的农学成就 ——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D 《天工开物》记录了农业、手工业等行业 的生产技术 ——该书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