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科学 第四章考点集训丨机械运动(一)(金华月考)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声音速度/(m/s) 318 324 330 336 342 348(1)请你根据图像找出温度为5℃时声速为 m/s。(2)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3)10℃时,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则这个山谷的宽度为多少米?【答案】(1)333;(2)在空气温度低时进行实验;(3)这个山谷的宽度为134.4m。【解析】(1)根据所作图象分析:当空气温度每升高10℃,声音的速度升高6m/s,因此当空气温度每升高5℃,声音的速度升高3m/s。现在空气的温度为10℃,声音的速度为336m/s,所以当空气的温度为5℃,声音的速度变为333m/s;(2)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而且温度越低时,声音传播的越慢,故在低温下更容易成功;(3)声音传播到高山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则这个山谷的宽度为:s=vt=336m/s×(0.3s+0.5s)×=134.4m。故答案为:(1)333;(2)在空气温度低时进行实验;(3)这个山谷的宽度为134.4m。练1.1(杭州期末)某天刘先生乘出租车外出办事,如图为他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打印出的车费发票。假设他乘坐的出租车在相应时间内一直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则:(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 秒。(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为多少米/秒?(3)若该出租车起步价为13元,发票上的单价是指超过起步价内最大路程后的计费价格,则起步价内的最大路程为多少?【答案】(1)300秒;(2)20米/秒;(3)3千米。【解析】(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t=10:10﹣10:05=5min=300s;(2)出租车行驶的路程:s=6.0km=6000m,则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20m/s;(3)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13元,交费20.50元,超过起步价的为7.50元,则在起步价外行驶的路程:s′==3km,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坐的路程:s″=s﹣s′=6km﹣3km=3km。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300秒;(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20米/秒;(3)若该出租车起步价为13元,发票上的单价是指超过起步价内最大路程后的计费价格,则起步价内的最大路程为3千米。练1.2(台州期末)平时在使用车载导航时,导航仪报出的车速和汽车仪表盘上显示的车速往往不一样。这是由于车载导航和汽车本身对于车速的计算方式不一样所致。汽车本身是通过一定时间轮胎转过的圈数来计算车速的,而车载导航是根据两次接受到卫星信号的时间差和汽车经过的直线距离来计算车速的。实际上这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车速都存在误差。(1)从温岭石夫人出发驾车至城南后岭花开,导航显示信息如图。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根据国家规定,汽车仪表盘指示车速和实际车速之间应满足:指示车速>实际车速,且满足指示车速<1.1×实际车速+4km/h。若汽车的指示车速为48km/h,则汽车的实际车速不小于 km/h;(3)若汽车实际行驶的路线不是直线,则汽车实际行驶的速度要 (选填“大于”或“小于”)车载导航计算的速度。【答案】(1)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km/h;(2)40;(3)大于。【解析】(1)由图可知,汽车行驶的路程s=20km,所用的时间t=30min=0.5h,汽车的平均速度:v===40km/h;(2)根据题意可知,48km/h<1.1×v实+4km/h,解得:v实>40km/h;(3)如果路线是曲线,则实际路程肯定大于导航上显示的路程,根据v=可知,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汽车实际行驶的速度大于车载导航计算的速度。答:(1)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km/h;(2)40;(3)大于。练1.3(杭州期中)超速和酒驾是目前最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两个原因。为了安全驾驶,需严禁酒驾和超速行为。杭州市区内设置道路最高限速为60km/h。有一个司机在驾车前行时,突然发现前方120m处有摄像头。司机从发现摄像头到踩刹车减速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有无超速?(2)摄像头测速原理为判断车辆经过测速范围内的时间,行车记录仪显示该车减速后经过摄像头时的速度为54km/h,若该车匀速经过测速区间,所用时间为1.2s,则该摄像头的测速范围为多少米?【答案】(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超速;(2)该摄像头的测速范围为18米。【解析】(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t=0.75s,且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s=15m,所以汽车制动前的行驶速度:v==20m/s=72km/h>60km/h,所以汽车制动前的速度超速;(2)根据速度公式得,该摄像头的测速范围为:s=vt=m/s×1.2s=18m。答:(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超速;(2)该摄像头的测速范围为18米。(台州月考)水滴下落的过程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为此,小刚做了这样的实验:将米尺竖直放置,滴管嘴与米尺的0刻度线平齐,如图甲所示,当墨水刚从滴管嘴滴出时,用数码照相机的摄影档(每隔0.05s摄下一帧,即一幅)开始拍摄,播放时发现第8帧画面上墨水才从滴管滴出,他从第8帧画面开始,每隔2帧选出一张画面,读出有关信息并填入下表中。画面 水滴已运动的时间t(秒) 水滴下落的距离h(米)第8帧 0 0第10帧 0.1 0.05第12帧 0.2 0.2第14帧 0.3第16帧 0.4 0.8(1)在第14帧时(如图乙),水滴下落的距离为 。(2)该水滴下落0.2s的平均速度是 。(3)根据实验数据发现,水滴下落越来越快,当水滴下落的时间t=0.5s时,请你预测,水滴下落的高度h= 米。【答案】(1)0.450m;(2)1m/s;(3)1.25。【解析】(1)由图可知,墨水滴在0.3s时下落的距离为45.0cm,即0.450m,故在第14帧时(如图乙),水滴下落的距离应填0.450m;(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墨水从第8帧到第12帧Δh=0.2m﹣0m=0.2m,用时t=0.2s﹣0s=0.2s;平均速度v=;(3)分析后四组数据可知,h=kt2,其中k=5,故水滴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h=5t2,当t=0.5s时,h=1.25m。故答案为:(1)0.450m;(2)1m/s;(3)1.25。练2.1(嘉兴期末)“频闪照相”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记录物体的位置。甲、乙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m,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B.乙球做变速直线运动C.甲、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平均速度之比为3:5D.甲、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平均速度之比为5:3【答案】D【解析】A、甲球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甲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B、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D、甲乙两球的平均速度之比,故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练2.2(绍兴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A点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电子停表开始计时,图中圆圈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1)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 (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运动。(2)根据图中信息,小车在下滑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cm/s。(3)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B、C两点都准确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答案】(1)加速;(2)50.0;(3)偏大。【解析】(1)(2)根据实验原理v=计算平均速度;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为sAB=4.00dm=40.0cm,AB段的时间为tAB=2s,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20.0cm/s;BC段的路程为sBC=6.00dm﹣1.00dm=5.00dm=50.0cm,BC段的时间为tBC=1s,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50.0cm/s,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3)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则计时晚了,时间变短,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大。故答案为:(1)加速;(2)50.0;(3)偏大。练2.3(丽水月考)雨后,小豪看到一只蜗牛在教室外栏杆上爬行,想到科学课上刚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就想研究一下蜗牛爬行速度有多慢,于是在蜗牛爬行的路径旁放了一把刻度尺,记录的蜗牛在一定时间间隔爬行的位置如图所示,请你结合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和他一起完成速度测量操作。(1)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2)蜗牛从A运动到B通过的路程为 cm;(3)实验中,小豪测得蜗牛从A爬行到C所用的时间为50s,则蜗牛在AC段爬行的平均速度为 mm/s;若在测量AC段平均速度时,若小豪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C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这个过程中蜗牛做的 (选填“是”或者“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1)0.1;(2)1.45;(3)1.4;偏小;不是。【解析】(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2)由图可知,AB段的距离sAB=2.45cm﹣1.00cm=1.45cm;(3)蜗牛在AC段爬行的距离为:sAC=8.0cm﹣1.0cm=7.0cm=70mm,tAC=50s,蜗牛在AC段爬行的平均速度:vAC===1.4mm/s;过了C点后开始计时使AC段时间的测量值偏大,由v=可知,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小;根据蜗牛在一定时间间隔爬行的位置如图所示,说明在相同的时间内爬行的距离不同,所以这个过程中蜗牛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1)0.1;(2)1.45;(3)1.4;偏小;不是。(宁波期中)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甲所示。(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3)乙图中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选填字母)。(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选填“>”“<”或“=”)v2。【答案】(1)变速;(2)0.75;0.5;(3)C;(4)<。【解析】(1)由图甲可知,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越来越远,所以小球做变速运动,且它的速度越来越大;(2)由图甲可知,小球在BC段运动的时间:tBC=0.2s,sBC=15cm=0.15m;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0.75m/s;小球在AC段的运动时间:tAC=2×0.2s=0.4s,小球在AC段的运动路程:sAC=sAB+sBC=5cm+15cm=20cm=0.2m;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0.5m/s;(3)根据甲可知,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加速运动,如图乙中:A图是速度减小的图像,故A错误;B图是匀速运动的图像,故B错误;C图是速度越来越大的加速运动,故C正确;D图是速度先减小后增大的变速运动,故D错误;故选:C;(4)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即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则时间tAD中点未到达路程sAD中点,则v1<v2。故答案为:(1)变速;(2)0.75;0.5;(3)C;(4)<。(温州期中)如图,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其正前方有一固定的超声波测速装置。该装置每隔1s发射一束超声波脉冲信号,每个脉冲信号持续时间极短,超声波遇到轿车后立即返回,返回信号被超声波测速装置接收,经过计算机处理自动计算出车速。如图是该测速装置连续发射和接收两次信号的波形图。已知发射第二个脉冲信号时第一个脉冲信号已被接收,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根据图像获得的信息计算:(1)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距测速装置有多远?(2)轿车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多少?(3)该轿车车速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85m;(2)0.9s;(3)37.8m/s。【解析】(1)由图知,测速装置第一次发出、接收脉冲信号用的时间为0.5s,则测速装置发出的脉冲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装置所用时间:t1==×0.5s=0.25s,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到测速装置的距离:s1=v声t1=340m/s×0.25s=85m;(2)由图知,轿车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t′=1.15s﹣0.25s=0.9s;(3)由图知,测速装置第二次发出、接收脉冲信号用的时间为0.3s,则测速装置发出的脉冲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装置所用时间:t2=×0.3s=0.15s,由v=得第二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到测速装置的距离:s2=v声t2=340m/s×0.15s=51m;轿车在两次与脉冲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s′=s2﹣s1=85m﹣51m=34m;轿车行驶速度:v车==≈37.8m/s。答:(1)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距测速装置的距离为85m;(2)轿车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3)该轿车车速为37.8m/s。(温州自主招生)初中科学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即v=。高中物理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用Δ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1)若距离、时间单位分别用m、s表示,则加速度的单位是 。(2)若一个做单向直线运动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0=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1=6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Δv= m/s。(3)若问题(2)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4)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如图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如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物体0到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用v0、t、a写出s的表达式,s= 。【答案】(1)m/s2;(2)4;(3)0.8m/s2;(2)v0t+。【解析】(1)已知速度的单位是m/s,时间的单位是s,高中物理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则加速度的单位为=m/s2;(2)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Δv=v1﹣v0=6m/s﹣2m/s=4m/s;(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0.8m/s2;(4)图乙中阴影部分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如下图所示:长方形面积s1=v0t,三角形的面积s2=,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即s=v0t+。故答案为:(1)m/s2;(2)4;(3)0.8m/s2;(2)v0t+。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科学 第四章考点集训丨机械运动(一)(金华月考)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声音速度/(m/s) 318 324 330 336 342 348(1)请你根据图像找出温度为5℃时声速为 m/s。(2)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3)10℃时,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则这个山谷的宽度为多少米?练1.1某天刘先生乘出租车外出办事,如图为他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打印出的车费发票。假设他乘坐的出租车在相应时间内一直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则:(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 秒。(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为多少米/秒?(3)若该出租车起步价为13元,发票上的单价是指超过起步价内最大路程后的计费价格,则起步价内的最大路程为多少?练1.2平时在使用车载导航时,导航仪报出的车速和汽车仪表盘上显示的车速往往不一样。这是由于车载导航和汽车本身对于车速的计算方式不一样所致。汽车本身是通过一定时间轮胎转过的圈数来计算车速的,而车载导航是根据两次接受到卫星信号的时间差和汽车经过的直线距离来计算车速的。实际上这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车速都存在误差。(1)从温岭石夫人出发驾车至城南后岭花开,导航显示信息如图。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根据国家规定,汽车仪表盘指示车速和实际车速之间应满足:指示车速>实际车速,且满足指示车速<1.1×实际车速+4km/h。若汽车的指示车速为48km/h,则汽车的实际车速不小于 km/h;(3)若汽车实际行驶的路线不是直线,则汽车实际行驶的速度要 (选填“大于”或“小于”)车载导航计算的速度。练1.3超速和酒驾是目前最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两个原因。为了安全驾驶,需严禁酒驾和超速行为。杭州市区内设置道路最高限速为60km/h。有一个司机在驾车前行时,突然发现前方120m处有摄像头。司机从发现摄像头到踩刹车减速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有无超速?(2)摄像头测速原理为判断车辆经过测速范围内的时间,行车记录仪显示该车减速后经过摄像头时的速度为54km/h,若该车匀速经过测速区间,所用时间为1.2s,则该摄像头的测速范围为多少米?(台州月考)水滴下落的过程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为此,小刚做了这样的实验:将米尺竖直放置,滴管嘴与米尺的0刻度线平齐,如图甲所示,当墨水刚从滴管嘴滴出时,用数码照相机的摄影档(每隔0.05s摄下一帧,即一幅)开始拍摄,播放时发现第8帧画面上墨水才从滴管滴出,他从第8帧画面开始,每隔2帧选出一张画面,读出有关信息并填入下表中。画面 水滴已运动的时间t(秒) 水滴下落的距离h(米)第8帧 0 0第10帧 0.1 0.05第12帧 0.2 0.2第14帧 0.3第16帧 0.4 0.8(1)在第14帧时(如图乙),水滴下落的距离为 。(2)该水滴下落0.2s的平均速度是 。(3)根据实验数据发现,水滴下落越来越快,当水滴下落的时间t=0.5s时,请你预测,水滴下落的高度h= 米。练2.1“频闪照相”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记录物体的位置。甲、乙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m,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B.乙球做变速直线运动C.甲、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平均速度之比为3:5D.甲、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平均速度之比为5:3练2.2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A点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电子停表开始计时,图中圆圈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1)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 (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运动。(2)根据图中信息,小车在下滑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cm/s。(3)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B、C两点都准确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练2.3雨后,小豪看到一只蜗牛在教室外栏杆上爬行,想到科学课上刚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就想研究一下蜗牛爬行速度有多慢,于是在蜗牛爬行的路径旁放了一把刻度尺,记录的蜗牛在一定时间间隔爬行的位置如图所示,请你结合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和他一起完成速度测量操作。(1)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2)蜗牛从A运动到B通过的路程为 cm;(3)实验中,小豪测得蜗牛从A爬行到C所用的时间为50s,则蜗牛在AC段爬行的平均速度为 mm/s;若在测量AC段平均速度时,若小豪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C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这个过程中蜗牛做的 (选填“是”或者“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甲所示。(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3)乙图中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选填字母)。(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选填“>”“<”或“=”)v2。如图,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其正前方有一固定的超声波测速装置。该装置每隔1s发射一束超声波脉冲信号,每个脉冲信号持续时间极短,超声波遇到轿车后立即返回,返回信号被超声波测速装置接收,经过计算机处理自动计算出车速。如图是该测速装置连续发射和接收两次信号的波形图。已知发射第二个脉冲信号时第一个脉冲信号已被接收,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根据图像获得的信息计算:(1)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距测速装置有多远?(2)轿车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多少?(3)该轿车车速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初中科学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即v=。高中物理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用Δ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1)若距离、时间单位分别用m、s表示,则加速度的单位是 。(2)若一个做单向直线运动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0=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1=6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Δv= m/s。(3)若问题(2)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4)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如图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如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物体0到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用v0、t、a写出s的表达式,s=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科学 第四章考点集训丨机械运动(一)-答案+解析.docx 科学 第四章考点集训丨机械运动(一).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