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广袤浩瀚的宇宙 单元培优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1.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现象反映(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上洪水泛滥C.海面在上升 D.海面是水平的2.下列各经纬网示意图中的M点所代表的地点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A. B.C. D.3.以下为图幅相同的三幅地图:①义乌市、②浙江省、③中国,其比例尺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4.读如图所示的平面图,下列有关图示方向的表述,正确的是( )A.小河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B.村庄位于工厂的东北方向C.图中公路先为南北走向,再变为西北—东南走向D.图中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5.如图是两区域(阴影部分)的经纬网示意图,甲、乙分别是两幅世界政区图的一部分,若两阴影的图幅大小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比例尺小于乙图比例尺B.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比例尺C.甲图比例尺等于乙图比例尺D.甲乙两图比例尺无法比较大小6.下面是三幅经纬网图,请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的比例尺大B.E点在东半球;G点在南半球C.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C点在D点的东南方向D.C点的经纬度是60°N,20°W;F点经纬度是40°N,120°E7.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一样,比例尺如下所示,则实地面积最大的是( )A. B.1:20000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00米 D.三十万分之一8.今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神舟”、“天宫”、“嫦娥”、“天问”、“羲和”……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加速推进,将华夏神话变为现实,把中国式的浪漫写入太空。今年5月进入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太阳释放出的高能粒子和射线对地球磁层造成显著冲击,进而引发磁暴,导致空间站快速下降。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 )A.日冕层 B.色球层 C.光球层 D.日核9.火星与地球邻近且环境相似,是人类走出地月系开展太空探测的首选目标。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地表遍布沙丘、砾石。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火星上有四季变化B.火星一天时长是地球一天的两倍C.在火星上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D.火星地表适合种植各种地球植物10.根据图示,能正确表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等天体系统关系的是( )1 2 3 4A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宇宙B 宇宙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C 银河系 宇宙 地月系 太阳系D 太阳系 地月系 宇宙 银河系A.A B.B C.C D.D11.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都是膨胀的。若标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径R和宇宙年龄t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AB为直线,BC为向上弯曲的曲线,则( )A.AB和BC均说明宇宙在匀速膨胀B.AB和BC均说明宇宙在加速膨胀C.AB说明宇宙在匀速膨胀,BC说明宇宙在加速膨胀D.AB说明宇宙在匀速膨胀,BC说明宇宙在减速膨胀12.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的星系运动模型说法错误的是( )A.气球上的小圆点用来模拟星系B.给气球充气是在模拟宇宙的膨胀C.通过该模型可以证明星系是在运动的D.通过该模型可以帮助理解星系是如何运动的13.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万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B.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极高、密度极大C.“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D.大爆炸引起的宇宙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将延续下去14.宇宙中的天体都历经诞生、成长、成熟到衰老、死亡的缓慢演化过程。如图是人类首次拍摄到的黑洞照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黑洞是客观存在的天体B.黑洞是一种密度极小的天体C.光在内的所有物质都逃脱不了黑洞的引力作用D.演化的最后阶段可能变成黑洞的天体是恒星15.小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是( )A.原始星云→恒星→红巨星→白矮星B.原始星云→恒星→红超巨星→白矮星C.原始星云→恒星→红巨星→中子星D.原始星云→恒星→红超巨星→黑洞16.如图所示为一森林俯视图,某探险小组进入森林后在Q处迷失方向,为走出森林,他们借助指南针来辨别方向,指南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那么他们正确的前进方向使沿着指南针所在位置的( )A.E方向 B.F方向 C.G方向 D.H方向17.某同学从右边的经纬网图中获取了以下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A.乙在丁的东南方B.丙在丁的东北方C.甲点的地方时比乙点迟9小时D.乙点的地方时比丁点早6小时18.如图为经纬网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的比例尺比乙大B.A在南半球,西半球C.B在北半球,西半球D.B地的经纬度为(23.5°S,126°E)19.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部分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如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20.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珀尔马特等,以表彰他们“通过观测遥远的超新星而发现宇宙正在加速扩张”这一重大发现。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基本上是匀速膨胀的。上世纪末对超新星的观测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如果真是这样,则标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径R和宇宙年龄t的关系,大致是下面哪个图像( )A. B.C. D.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2分)21.小明同学绘制了一张自己家的平面示意图。(1)小明家的大门是朝 方向的。(2)此图中表示的地图要素和信息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22.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称 ,它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和 。23.如图是某校学生绘制的一幅校园平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该校教学楼位于校门的 方向。(2)若该图所用的比例尺为1:10000,经测得该校教学楼东西方向实际距离为150米,则该生在绘图时图上距离为 cm。24.2022年4月5日(星期二)在日出前在东南方天空可见火星合土星现象(如图所示)。(1)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2)发生火星合土星现象时,能表示在地球上看,火星、土星和太阳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例仅代表位置关系,不代表实际大小)是 。25.读太阳外部大气层图示,回答问题。(1)A、B、C是太阳大气层结构,其中B层的名称为 。(2)太阳活动的主要影响。①影响地球气候:气候变化与出现在A层中的 (填太阳活动的类型)的活动周期密切相关。②影响地球电离层:B层中有时会出现一些 (选填“突然增亮”或“温度较低”)的斑块,当其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影响无线电通信和地球磁场。26.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因某种原因快速老化,体积膨胀,将逐渐吞没邻近星球,所以政府计划采取措施推动地球走向新家园。(1)假设太阳逐渐膨胀,最先被吞没的行星会是 。(2)“计划”的第一步是在地球赤道附近建造多台巨大的发动机,产生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推力,使地球停止自转。该推力的方向为 。(3)若地球最后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附近。该恒星可能位于 (选填“地月系”“太阳系”或“银河系”)。27.宇宙是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1)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学说是 。(2)科学家观察发现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越快。若从我们所在的星系1观测,如图能类比宇宙膨胀的是(箭头方向和长短分别表示运动方向和快慢) 。A. B.C. D.28.读图的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1)A点的经纬度 。(2)B点在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3)A点位于B点的 方向。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每空3分)29.在探究“为什么海面上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时,小嘉开展了如图实验: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1)在木板上移动铅笔时,木板模拟的是 。(2)如图所示,实验中应把篮球和木板置于 。(3)铅笔由A向B移动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0.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自制太阳系模型”项目化活动,活动包括制作太阳系模型,改进太阳系模型、评价模型三个环节。(1)【量规】评价量规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规,将表中“ ”处补充完整。表1项目成果评价表(节选)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行星形状和大小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都合理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只有一项合理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都不合理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 结构较完整有1﹣3处缺失 结构不完整有3处以上缺失各行星外观特征 每个行星特征明显 行星特征不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2)【制作】某同学利用材料制作出太阳系模型(图甲),八大行星资料卡如表2。请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科学性错误(写出一点即可) 。(3)【评价】除地球外,再选择一颗最合适人类宜居的行星,分析其宜居条件 。(4)【拓展】下列哪些事实支持“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A.地球与其他太阳系行星一起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B.地球和其他太阳系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C.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体积相近。D.地球是8大行星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表2八大行星资料卡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体积(地球=1) 0.056 0.856 1. 0.15 1316 745 65.2 57.1含水量 北极有冰 不存在 71%为海洋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大气含量(主要) 无大气 二氧化碳 氮气、氧气 二氧化碳 氢气、氦气 氢气、氦气 氢气、氦气、甲烷 氢气、氦气、甲烷地表平均温度(℃) 167℃ 464℃ 15℃ ﹣55℃ ﹣148℃ ﹣160℃ ﹣210℃ ﹣214℃距离地球(亿公里) 0.917 0.414 0 0.783 6.29 12.8 27.2 43.531.事件一: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目标是实现着陆火星。事件二:2021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历经23天,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1)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薄弱,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约长一倍C.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D.火星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上大(2)火星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在如图的太阳系示意图中代表火星的是 (填字母)。(3)水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水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这种天文奇观被称为“水星凌日”。在地球上人们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水星外的 星凌日现象。32.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某研究人员以当地每年相同区域内的野生山菇为例,对太阳黑子与农作物的关系进行研究,数据处理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表示每年的平均太阳黑子数的变换曲线,读图可以发现:太阳黑子数从最小值至最大值增加的速度,比从最大值至最小值减少的速度 ;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具有周期性,2001年太阳黑子数处于峰值,下一次太阳黑子的峰值会在 年出现。(2)图乙为当地的野生山菇产量的直方图,对照两图,可以发现随着太阳活动的加强,香菇产量总体呈现 趋势。3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 (填序号)。①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推断出地球是个球体②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一周,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③人们凭直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④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2)如图是微信启动页背景中的地球照片,它是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最新气象云图。以下关于这幅照片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A.显示了地球是规则的正球体B.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最初阶段C.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D.是地球形状直观确凿的证据之一34.读图,并回答问题。(1)甲图中①点的经纬度是 。②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2)乙图中,A在B的 方向;丙图中,河流中水流的方向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广袤浩瀚的宇宙 培优卷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解:如图所示,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最先看到的是桅杆,后来又看到船身,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地球是一个球体。故选:A。2.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解: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A选项中M点的经纬度是20°N,10°W,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B选项中M点的经纬度是40°N,100°W,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C选项中M点的经纬度是30°S,40°E,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D选项中M点的经纬度是10°S,100°E,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故选:A。3.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解:相同图幅的地图,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题目中,③②①范围越来越小,比例尺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详细。故选:B。4.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①一般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判断,②是根据指向标判方向,③是经纬网定向。解: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确定方向,小河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根据河流流向可知,图中地势特点是东北高西南低;村庄位于工厂的东南方向;图中公路先为南北走向,再变为西北—东南走向。故选:C。5.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据图中信息解答。解:图中甲和乙所跨的经纬度范围都相同,其中甲的纬度较低,该位于的实际范围较大,甲图比例尺小于乙图比例尺。故选:A。6.(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和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和160°E以东为西半球。(2)经纬网是指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可利用纬度确定南北半球。(3)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解:读图可知,甲乙两图相比较,甲图范围比乙图范围小,可判断甲图比例尺比乙图比例尺大,故A正确。读图可知,E点经度为105°E,在东半球;G点纬度是45°N,在北半球,故B错误。在经纬网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判断,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C点在D点的正东方向,故C错误。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可得C点的经纬度是(60°N,20°E);F点经纬度是(40°N,120°E),故D错误。故选:A。7.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解:同样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题目中的比例尺,C选项比例尺最小,范围最大,表示的面积最大。故选:C。8.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11年。解: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太阳黑子发布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9.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火星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因此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两极皆有干冰组成的极冠,会周期性地消长。解: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的,火星的自转轴倾角与地球相近,也绕太阳公转,推测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成立,A正确;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故火星上一天与地球上一天相近,B错误;火星自西向东自转,太阳东升西落,C错误;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CO2为主的大气十分稀薄,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火星两极皆有干冰组成的板冠,会周期性的消长,与地球上土壤成分不同,不适合种植各种地球植物,D错误。故选:A。10.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要掌握宇宙知识的相关内容。解:宇宙包含了河外星系和银河系,河外星系,是指在银河系以外,由大量恒星组成星系,所占空间比银河系大很多,银河系包含了太阳系,太阳系包含了地月系,太阳所占空间比地月系大。表中能正确表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等天体系统关系的B。故选:B。11.解答本题应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内容。宇宙大爆炸仅仅是一种学说,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我们称之为“原始火球”,“原始火球”不稳定,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解:图象中的纵坐标宇宙半径R可以看作是星球发生的位移x,因而其切线的斜率就是宇宙半径增加的快慢程度。由题意,宇宙加速膨胀,其半径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大。故选:C。12.星系是由许多天体如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星系运动是指星系内部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运动。星系运动的特点主要有星系内部的天体彼此之间都有引力作用、星系内的天体都具有自转和公转运动、星系退行等。解:用气球做星系运动的模拟实验,用画的小圆点模拟宇宙中的星系,故A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给气球充气,使气球不断地胀大,用来模拟宇宙膨胀,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给气球充气,使气球不断地胀大,导致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大,说明星系之间的距离在变大,说明星系是在运动的,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充气时气球以球状胀大,可以证明星系的退行,但不能确定星系是如何自转和公转的,所以不能确定星系是如何运动的,D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13.“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原始火球”于150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解: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该理论认为宇宙形成于“原始火球”的大爆炸,该“原始火球”密度极大、温度极高,爆炸后宇宙温度逐渐下降,宇宙空间处处膨胀,且该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将持续下去,B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4.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进军,直到最后形成体积接近无限小、密度几乎无限大的星体。而当它的半径一旦收缩到一定程度,质量导致的时空扭曲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黑洞”就诞生了。解:A、黑洞是客观存在的天体,A正确;B、黑洞是一种密度极大的天体,B错误;C、光在内的所有物质都逃脱不了黑洞的引力作用,C正确;D、演化的最后阶段可能变成黑洞的天体是恒星,D正确;故选:B。15.恒星的演化有其完整的演化过程,小质量恒星演化的终点是白矮星,大质量恒星演化的终点是中子星或黑洞。解:恒星演化的一般过程是首先形成原始星云,然后星云碰撞、收缩形成恒星,恒星演化后期形成红巨星,之后小质量恒星形成白矮星,大质量恒星形成红超巨星,之后大质量恒星最终会演化为中子星或黑洞,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指南针在静止时,指南针的N极指向北方,S极指向南方,故可根据出口所在点的位置和此时指南针的指向可判断出应向哪个方向行走。解:读题图分析可知,出口在点Q的东边,指南针的N极指向H点方向,则点F方向在指南针的东边,故ABC错误,B正确。故选:B。17.(1)地方时的计算中,经度每相差15度,时间相差一小时。(2)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为南顺北逆。(3)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解:依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判定,图示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依据经纬网判定方向,可判定,乙在丁的东北方,丙在丁的正西方;甲点和乙点经度相差135°,时差9小时,甲点比乙点位置靠东,因此甲点的地方时比乙点早9小时;同理,乙点的地方时比丁点早6小时。故选:D。18.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据图中信息解答。解:读图可得,图甲中所跨的经纬度范围比图乙大,甲图的实际范围比乙图大,图甲的比例尺比乙小;A的经纬度是30°W,60°S,该地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B点的经纬度是23.5°N,126°E,该点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故选:B。19.太阳活动影响黑子,进而影响气候。据图中信息解答。解:根据12个测站图可知,太阳黑子数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根据22个测站可知,太阳黑子数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说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相互吻合,故C符合题意。故选:C。20.由题意,宇宙加速膨胀,分析直线的斜率的变化即可得出结论。解:由题意,宇宙加速膨胀,其半径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C准确。故选:C。二.填空题(共8小题)21.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就是图例,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就是注记。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据图中信息解答。解:(1)据图中的指向标可得,小明家的大门是朝东南方向的。(2)此图中表示的地图要素和信息有一处明显的错误即比例尺错误,该比例尺太大。故答案为:(1)东南;(2)比例尺。22.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它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解: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称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它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故答案为:本初子午线;20°W;160°E。23.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解:(1)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确定方向,该校教学楼位于校门的西北方向。(2)根据数字式比例尺1:10000得知,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100米,经测得该校教学楼东西方向实际距离为150米,则该生在绘图时图上距离为:150÷100=1.5cm。故答案为:(1)西北;(2)1.5。24.(1)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天体的类型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等。(2)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解:(1)火星绕着恒星太阳公转,是一颗行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2)根据八大行星的排序,土星公转轨道位于火星外侧,CD错误。根据材料,火星合土星现象发生在日出前在东南方天空;A图中该现象发生在日落后的西南天空,B图中该现象发生在日出前的东南天空,B正确,A错误。故选:B。故答案为:(1)B(2)B25.(1)根据太阳大气层的结构来分析;(2)根据太阳活动的类型来分析。解:(1)A为光球层,B是色球层,C是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是日冕层;故答案为:色球层;(2)①影响地球气候:气候变化与出现在A层(光球层)中的黑子的活动周期密切相关;故答案为:黑子;②影响地球电离层:B层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当其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影响无线电通信和地球磁场;故答案为:突然增亮。26.(1)太阳系实际是以太阳为核心组成的恒星系统,是银河系的一员。太阳系目前主要由太阳、八大行星、不计其数的卫星、彗星、小行星、尘埃等组成。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2)地球与月球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地月系。(3)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漩涡星系的一种),呈椭圆盘形,具有巨大的盘面结构,最新研究表明银河系拥有四条清晰明确且相当对称的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星系,拥有数以百亿计的恒星;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普通恒星系统,包括太阳和其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小行星、彗星和陨石。解:(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有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金星、地球,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假设太阳逐渐膨胀,最先被吞没的行星会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2)“计划”的第一步是在地球赤道附近建造多台巨大的发动机,产生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推力,使地球停止自转。该推力的方向为自东向西,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3)地球与月球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太阳系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近500个卫星、至少120万个小行星、一些矮行星和彗星;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星系,拥有数以百亿计的恒星;若地球最后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附近,该恒星可能位于银河系。故答案为:(1)水星;(2)自东向西;(3)银河系。27.(1)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学说是宇宙大爆炸。 (2)根据题中科学家观察发现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越快的结论分析各选项的正误。解:(1)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学说是宇宙大爆炸。(2)科学家观察发现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越快。A、图A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较远的星系3比星系2退行更快,符合科学家的观察发现,故A正确;B、图B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较远的星系3比星系2退行更慢,不合科学家的观察发现,故B错误;CD、图C和图D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向我们靠近,不合科学家的观察发现,故CD错误。故答案为:(1)宇宙大爆炸;(2)A。28.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可利用纬度确定南北半球;可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解:(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A点的经纬度是150°E,20°S;B点的经纬度是170°E,30°S。(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可判定,B点在东、西半球中的西半球。(3)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故答案为:(1)150°E,20°S;(2)西;(3)西北。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29.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等。据图中信息解答。解:(1)地球是一个球体。在木板上移动铅笔时,木板模拟的是地平面。(2)如图所示,实验中应把篮球和木板置于水平面。(3)铅笔由A向B移动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铅笔头先消失,铅笔的长度越来越短。故答案为:(1)地平面;(2)水平面;(3)铅笔头先消失,铅笔的长度越来越短。30.太阳系八大行星是指位于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解:(1)从表1项目成果评价表可知,大部分行星特征都比较明显,有3个以上的行星无特征,需要改进的地方;(2)太阳系八大行星是指位于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读图甲可知,地球所在轨道位置不在第三轨道处,故错误;(3)读表2八大行星资料卡得知,火星体积与地球相当,表面有固态水体存在,含二氧化碳等气体,距离地球较近,地表温差是八大行星中最接近的,故火星有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条件;(4)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除了金星之外,他们的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地球的公转轨道与其他七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夹角很小,所以也具有共面性;地球相对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来说,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也是近似圆形的;地球与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体积相近,与水星差别较大;地球是8大行星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说明地球的特殊性。故答案为:(1)行星特征较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2)地球不在第三轨道;(3)火星;因为火星体积与地球相近,有固态水体存在,同时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等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4)B。31.(1)地球围绕地轴的转动是地球的自转,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不同经度的时间不同,即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昼夜更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是地球的公转,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分布。八大行星公转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3)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解:(1)A、根据通过可知,火星的自转轴倾角与地球相近,说明火星自转轴与黄道面面差别不大,所以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故正确。B、根据题干可知,火星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所以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差别不大,故错误。C、由于火星自转自西向东,所以在火星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故正确。D、由于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薄弱,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所以火星的大气层对火星的保护作用弱,则白天更热,夜晚更冷,所以火星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上大,故正确。故选:ACD。(2)由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是小行星带,火星位于小行星带内侧,所以根据图中小行星带的位置可知,c是火星。(3)水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水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这种天文奇观被称为“水星凌日”,所以能发生凌日现象的天体必须在地球公转轨道内侧,八大行星在地球公转轨道内侧的只有水星和金星。故答案为:(1)ACD(2)c(3)金32.太阳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地球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黑子既然是太阳上物质的一种激烈的活动现象,所以对地球的影响很明显。解:读图可知,(1)图一表示每年的平均太阳黑子数的变换曲线,太阳黑子数从最小值至最大值增加的速度,比从最大值至最小值减少的速度快;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具有周期性,2001年太阳黑子数处于峰值,下一次太阳黑子的峰值会在2012年出现。(2)图二为当地的野生山菇产量的直方图,随着太阳活动的加强,香菇产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根据题意。故答案为:(1)快;2012;(2)增加。33.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解:(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从③人们凭直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到①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推断出地球是个球体;②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一周,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最后④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综上所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③①②④。(2)微信启动页背景中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直观确凿的证据之一,故D正确。故答案为:(1)③①②④;(2)D。34.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解:(1)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甲图中①点的经纬度 90°W,10°N。②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西半球,其经度是110°W。(2)乙图中,A在B的正西方向;丙图中,河流中水流的方向是自西向东。(3)乙图中B点的经纬度是60°N,100°W,该点位于西半球、北半球。故答案为:(1)90°W,10°N;西;(2)正西;自西向东;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广袤浩瀚的宇宙 单元培优卷.docx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广袤浩瀚的宇宙 培优卷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