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3课 五四运动(一站式预习与巩固)(解析版)(课标要求+思维导学+知识梳理+易混易错+巩固练习)【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思维导学】一、五四运动爆发1、背景: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分赃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政府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2、导火线: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哪些要求?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2)结果目标实现了吗?(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的表现是什么?)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学说话)原因: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教训:中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马上激起了人民的愤怒,尤其是青年学生,他们面对失败,感到屈辱和愤怒,一场风暴即将来临。3、爆发(1)请找出五四运动前期的相关信息: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领导人、结果等。①时间:1919年5月4日 ②地点:北京 ③主力:学生④斗争形式:游行示威⑤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⑥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⑦领导人:陈独秀⑧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不能,五四运动分两个阶段,五四运动爆发后,得到社会各阶层广泛拥护,迅速扩大了。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原因: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都有什么反应?中方:社会各阶层广泛拥护,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外方: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这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6月3日 ,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6月5日,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2、从6月5日起,运动形式、主导力量、运动中心有什么变化?运动的结果如何?形式: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阶级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军阀政府眼看无法控制局势,“自身难保”,不得不做出让步;运动的结果:取得了初步的胜利。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③中国的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原因: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结合上面所学,从中你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是其精神真谛。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有哪些?(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不同于辛亥革命的姿态)。(2)(地位)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彻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妥协。爱国:从背景、口号方面去理解;反帝反封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成为新旧民主革命的分界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姿态有哪些?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作为主力。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斗争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新的群众基础:民族意识觉醒。新的时代特点: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革命性质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发展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易混易错】1).五四运动(1919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而不是中国共产党(1921年诞生)登上政治舞台。2).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关键,工人是其主力军,并开启了这次运动发展的新阶段。3).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指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不是日本割占山东。4).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5).五四运动的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课后巩固之基础过关】1.(24-25八年级上·江苏徐州·期中)“学界、政界、商人、劳工、农夫、警察、当兵的、做官的、议员……都要站出来!……中国是我的中国,也是你的中国,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以上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主力 B.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C.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24-25八年级上·辽宁本溪·期中)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提示,下图中①应填入的正确史实是( )A.工人罢工 B.教师罢教 C.农民罢耕 D.士兵起义3.(24-25八年级上·河南濮阳·期中)巴黎和会上“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材料中提及的“这个丢失的省份”是( )A.山东 B.河南 C.江苏 D.云南4.(24-25八年级上·辽宁本溪·期中)学会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下列研究“五四运动”历史可信度最高的是( )A.五四时期爱国纪念章 B.五四运动绘画C.2019年出版的图书 D.共青团歌《五月的花海》5.(24-25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学生罢课半日,政府不惟不离,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文字说明五四运动中(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C.无产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D.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6.(2024·河南新乡·二模)五四运动中的一大新事,是女校的女生冲破层层阻拦加入运动的行列中,并且起到不小的作用,同时她们在运动中也经受了锻炼。这反映出五四运动( )A.促进了女性意识觉醒 B.壮大了无产阶级力量C.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D.批判了资本主义文化【课后巩固之能力提升】7.(2024·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一模)“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这体现了五四运动具有( )A.爱国性 B.精英性 C.群众性 D.激进性8.(2022·广东广州·一模)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C.团结工农是革命当务之急 D.新文化传播须与劳工运动结合9.(23-24八年级上·重庆开州·期末)某校历史老师在讲述五四运动时,给学生展示了如下一组图片,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五四标语:“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游行者手持“卖国贼曹汝霖”的标语 抗议将山东权益交给日本的宣读文稿A.斗争的矛头直指北洋政府 B.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C.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D.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0.(2022·辽宁沈阳·中考真题)《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写到:“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士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上述材料说明了( )A.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统治 B.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C.五四运动是全民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1.(2024·河北邯郸·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新气象《新青年》(月刊) 新潮社 全国教育联合会要求政府正式提倡白话文《每周评论》(周刊) 国民社 教育部训令国文教学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新潮》(月刊) 平民演讲团 教育部下令废除所有文言文教科书《国民》(月刊) 少年中国学会 1918-1919年制定了汉语“注音符号”《少年中国》(月刊) 工读互助团 1920—1921年白话文被公认为“国语”——改编自(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材料二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劫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1)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期间呈现的“新气象”。(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前后政治行动特征有怎样的变化?(3)综合材料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新气象”和材料二中“新变化”之间的联系。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A A C A C B D C11.(1)“新气象”:出版刊物;成立社团;使用白话文(或文化革新)。(2)变化:牵动的社会面较广(或群众基础广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或彻底地不妥协)。(3)联系:新文化运动促进新思想的传播,解放人们思想,为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使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新思想,进一步促进新思想的传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