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学案(时空观念+记忆清单+中考演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学案(时空观念+记忆清单+中考演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必考
阶段 时 间 原 因 特 点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1.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2.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 3.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初步 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 ①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②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②“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再度 受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①“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②国民党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著名 企业家 张謇(状元实业家,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荣氏兄弟(纺织业和面粉业);卢作孚;侯德榜(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启示: 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障★★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近代交通事业: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传入中国。
2、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1、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禁缠足、改礼节、改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2、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三)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总体上看,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制度等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事及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一、新式教育的发展
(一)创办新式学校: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3、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
(二)废除科举制:★★★★★必考
1、1902年清政府废除八股文。2、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
(三)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二、近代新闻业的发展★★★★★必考
(一)报纸:1、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服》,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二)刊物: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三、近代出版业的发展
(一)商务印刷馆: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
(二)新华书店:中共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四、文学艺术的成就
类别 人物 代表作品
文学 鲁迅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阿Q正传》是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
绘画 齐白石 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颇深
徐悲鸿 《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音乐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毕业歌》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歌剧 《白毛女》
电影 《定军山》(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1931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赵丹、周璇 《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
【拓展】
1.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必考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 侵略: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侵略: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抗:爱国官兵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反抗: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 “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学习西方发展至制度层面
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及风俗观念近代化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3 广东)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族危机逐渐缓和 B.时局影响社会风气
C.清朝统治秩序崩溃 D.新式学堂得到发展
2.(2023 岳阳)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与图中“初步发展”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新文化运动
3.(2023 海南)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时,为股东规定了8%的利率,结果从1895年筹建到1899年投产,共支付利息白银17000余两,占纱厂开办费的58%。这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企业(  )
A.生产规模小 B.筹资成本高
C.发展不平衡 D.获得初步发展
4.(2023 无锡)中国近代的工商业者为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动荡的年代里百折不挠,在艰难的环境中努力奋斗。下列有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B.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C.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D.地区分布比较均衡
5.(2023 兰州)在北大任教的辜鸿铭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国民思想仍存在的问题是(  )
A.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
B.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出现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科学思想成为主流
6.(2023 广州)如图反映了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态势。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辛亥革命创造的有利条件
B.五四运动范围的扩大
C.《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
D.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
7.(2023 泰州)如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下列描述最准确的是(  )
A.高歌猛进 B.奄奄一息 C.朝气蓬勃 D.夹缝求生
8.(2023 福建)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一张是京师大学堂的毕业文凭,落款是“宣统元年”,另一张是京师第一蒙养院附设女子小学堂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元年”。上述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  )
A.新式学校的出现 B.女性地位的提高
C.历史发展的潮流 D.封建制度的结束
9.(2023 海南)日军占领北平后,70多岁的齐白石闭门谢客、停止卖画,并在《群鼠图》上题句:“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材料主要反映齐白石(  )
A.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B.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
C.动荡时代仍笔耕不辍 D.创作上推崇现实主义
10.(2023 哈尔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的一首歌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它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
A.《松花江上》 B.《义勇军进行曲》
C.《毕业歌》 D.《黄河大合唱》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1.(2023 上海)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时间 事件
1897年 商务印书馆建立
1905年 清政府委托其编新教科书
1921年 茅盾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最早加入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也成为商务印书馆的第一位党员
1927年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运动指挥部在此建立
1933年 中国共产党在此编写文化类书籍,促进文化发展,抵抗日军侵略
1954年 公私合营
1981年 分辑刊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
(1)商务印书馆建立时的背景是什么?   ,   (双选)
A.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B.“实业救国”浪潮兴起
C.《辛丑条约》签订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1905年后,为顺应时代需求,配备印新教科书给新式学堂,这体现了废科举,兴学堂。据此,请问1981年出版国外学术著作汉译本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商务印书馆发展历程”的认识。
12.(2023 常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晚清时期,随着轮船、电话、电报等现代交流方式的引入,常州与外界时空距离不断缩短。上海几个著名的西学传播媒体都有常州人投稿讨论,一些西学传播机构如江南制造局等也有常州人的身影。1897年,常州人恽积勋等人在上海发行《译书公会报》,该报在常州有多处售点。这些常州人见证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变迁,又影响了常州本地文化建设。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常州本土新文学主要阵地情况表
新文学刊物 新文学团体
本土刊物 读者人群 社团名称 创办组织
《中山日报》副刊《短炬》 大部分为常州青年学生和中小学教员,小部分为商店店员和工友。 滴墨社 县立初中
《中山日报》副刊《绿波》 心声社 女师范
《武进夜报》副刊《夜曲》 新澜社 常州商店店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葛金华主编《江苏地方文化史 常州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晚清时期常州与外界信息交流加快的原因及这一现象对常州本土文化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常州本土新文学主要阵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常州新文学盛行的历史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当今新时代常州的文化创新提供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晚清时期,民不聊生,帝国主义欺压清政府,人们纷纷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这说明时局影响社会风气。故B符合题意;民族危机逐渐缓和、清朝统治秩序崩溃不符合史实,排除AC;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新式学堂得到发展,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说明时局影响社会风气。
2.【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洋务运动1861年至1895年晚清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排除A。
B.根据材料信息,初步发展的时间是1895年﹣191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推动了晚清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与“初步发展”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故B正确。
C.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时间是1914年8月—1918年11月,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春天”的局面,排除C。
D.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得出反映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抑制了民族企业的发展活力。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大生纱厂创办时为股东规定了8%的利率最后增加到58%,体现了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筹资成本高,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数字反映的是利率问题,无法得出生产规模小,排除A;发展不平衡和获得初步发展与题干文字材料无关,排除C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4.【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A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外来帝国主义侵略等因素的阻挠,在夹缝中求生存,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行业上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比较薄弱,排除C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地区分布上分布不平衡,东部多,中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5.【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反映的问题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可知,无形的辫子指的是封建守旧思想,北大教授辜鸿铭的话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守旧思想根深蒂固,A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未涉及自由平等,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未体现民主共和,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没有提及民主科学思想是否成为主流,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反映的问题等知识。
6.【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如图反映了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态势。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辛亥革命创造的有利条件。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故A符合题意;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辛亥革命创造的有利条件,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B;《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是1947年,排除C;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辛亥革命创造的有利条件。
7.【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关键是对图片的解读。
【解答】根据图片以及“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夹缝中生存,D项正确;图片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受压迫,艰难生存,而不是高歌猛进和朝气蓬勃,排除AC项;图片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但不能说是奄奄一息,排除B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点及原因。
8.【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等知识,注意题干材料的识读。
【解答】根据材料两张文凭以及落款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宣统三年也就是1911年,中华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随后中华民国成立,规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所以说毕业证书上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政权的变革,也就是历史发展的潮流,C项正确;新式学校清朝洋务运动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纪年方式的变化与女性地位的提高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辛亥革命结束的是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中国封建制度结束于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等知识。
9.【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齐白石的艺术作品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依据课本所学,七七事变后,70多岁的齐白石闭门谢客、停止卖画,借《群鼠图》抒发自己的苦闷与义愤,、讽刺日本慢略者,表现了这位艺术老人的民族气节,故A符合题意;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与题意不符,排除B;题干材料表达的是齐白石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动荡时代仍笔耕不辍和创作上推崇现实主义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D。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齐白石的艺术作品等知识。
10.【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义勇军进行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B项正确;《松花江上》是在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东北三省的沦亡,东北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情况下创作,排除A项;《毕业歌》没有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排除C项;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气势恢宏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中国人的心扉,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1.【答案】(1)背景:A,B。
(2)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时代需求和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需要。
(3)认识:商务印书馆在甲午战后建立,在废除科举制中编新教科书,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出现第一个商务印书馆的党员,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运动时其指挥部在此建立,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此编写文化类书籍,促进文化发展,抵抗日军侵略,在三大改造时期实行公私合营,适用改革开放的需要出版国外学术著作汉译本,总之,商务印书馆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发展,适应了中国国情的需求,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为人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阅读选择,推动了中国图书事业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了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联系所学、分析史料、归纳认识。
【解答】(1)依据表格内容中的“1897年”“商务印书馆建立”,可以得出商务印书馆建立时的背景是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掀起“实业救国”浪潮,所以A项与B项正确;C项所述发生于1901年,在1897年之后,不可能是其背景,应排除;D项所述史实发生于1914年,也在1897年之后,不可能是其背景,应排除。故选:A,B。
(2)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所以1981年出版国外学术著作汉译本的背景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时代需求和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需要。
(3)结合材料,对“商务印书馆发展历程”的认识是商务印书馆在甲午战后建立,在废除科举制中编新教科书,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出现第一个商务印书馆的党员,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运动时其指挥部在此建立,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此编写文化类书籍,促进文化发展,抵抗日军侵略,在三大改造时期实行公私合营,适用改革开放的需要出版国外学术著作汉译本,总之,商务印书馆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发展,适应了中国国情的需求,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为人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阅读选择,推动了中国图书事业发展。
故答案为:
(1)背景:A,B。
(2)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时代需求和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需要。
(3)认识:商务印书馆在甲午战后建立,在废除科举制中编新教科书,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出现第一个商务印书馆的党员,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运动时其指挥部在此建立,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此编写文化类书籍,促进文化发展,抵抗日军侵略,在三大改造时期实行公私合营,适用改革开放的需要出版国外学术著作汉译本,总之,商务印书馆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发展,适应了中国国情的需求,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为人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阅读选择,推动了中国图书事业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1)原因:现代交流方式的引入,常州距离上海较近;影响:推动了常州本地文化建设(或:使常州人见证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变迁)。
(2)特点:主要利用本土报刊的副刊,参与群体以新式学校师生为主。背景: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倡导新文学(或五四运动的推动)。
(3)加强与国际及国内发达地区的交流,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深化改革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等。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晚清时期,随着轮船、电话、电报等现代交流方式的引入,常州与外界时空距离不断缩短。上海几个著名的西学传播媒体都有常州人投稿讨论,一些西学传播机构如江南制造局等也有常州人的身影。1897年,常州人恽积勋等人在上海发行《译书公会报》,该报在常州有多处售点。这些常州人见证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变迁,又影响了常州本地文化建设”可知,晚清时期常州与外界信息交流加快的原因有现代交流方式的引入,常州距离上海较近,这一现象对常州本土文化产生的影响是推动了常州本地文化建设(或使常州人见证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变迁)。
(2)据材料二可知,民国时期常州本土新文学主要阵地的特点是主要利用本土报刊的副刊,参与群体以新式学校师生为主。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常州新文学盛行的历史背景是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倡导新文学(或五四运动的推动)。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与国际及国内发达地区的交流,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理由是深化改革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等。
故答案为:
(1)原因:现代交流方式的引入,常州距离上海较近;影响:推动了常州本地文化建设(或:使常州人见证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变迁)。
(2)特点:主要利用本土报刊的副刊,参与群体以新式学校师生为主。背景: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倡导新文学(或五四运动的推动)。
(3)加强与国际及国内发达地区的交流,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深化改革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等相关史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