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单元教学主题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本章主要的化学概念: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燃料的充分燃烧;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石能源的利用;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的利用与开发。 学科 初中化学 年级 九年级上单元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授课人 Xxx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课题1 本课题主要内容是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易爆物的相关安全知识。通过了解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究燃烧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燃烧的调控,安全知识,来学习燃料的燃烧,从微观角度探析燃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本课题更多以生产生活的角度出发,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发挥的这重要作用。体现本学科的学科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题2 本课题主要内容是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我们通过了解化石能源的现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以及其他一些污染物。这对环境造成了一系列影响。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介绍化石能源以及降低化石能源对环境影响的措施来实现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对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新能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用化学知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本单元主要学习燃料的燃烧以及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首先连接上一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来学习燃料的燃烧,了解燃烧的条件以及对燃烧的调控,从而学习易燃易爆物相关安全知识。通过介绍化石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利用了解化石能源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树立合理利用和开发化石能源的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和阅读总结,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本单元的内容以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制作简易灭火器,甲烷的燃烧等实验探究活动进行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观看化石能源的相关视频,了解能源的合理利用与新能源的开发,通过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习化学知识,引导学生从能源短缺、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方面深入思考,引出合理利用与开发能源的重要性。选取专业的科学杂志网站,如《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杂志网站中部分简单易懂的图片、摘要或科普文章片段,让学生了解能源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本单元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掌握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化石能源的利用;了解降低化石能源对环境影响的措施。本单元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了解降低化石能源对环境影响的措施;树立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单元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也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这些知识为学习燃烧和燃料相关内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初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本单元中,对于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来分析实验现象、归纳燃烧的条件。在学习化石能源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需要学生具备综合分析能力。他们要将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与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酸雨等)联系起来,还要考虑如何从多个方面减少这些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燃烧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蜡烛燃烧、炉火燃烧等。这些生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他们理解燃烧的概念和条件,但也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比如,他们可能认为只要有火就是燃烧,而忽略了燃烧的科学定义;或者认为水可以扑灭所有的火灾,不了解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油类着火、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生活经验,同时纠正错误观念。在学习本单元时,他们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内容可能会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观和环保意识,如让学生讨论如何在家庭和学校中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新能源,节约化石能源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珍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单元目标 1.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能通过控制变量思想探究燃烧的条件,建构燃烧的模型。2.从控制反应条件角度分析生活中调节燃烧的措施及灭火的方法,认识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性。3.知道爆炸发生的条件及简单的防爆措施,认识化学反应的两面性会写放热的方程式,增强科学规范意识和预防安全意识。4.了解化石燃料的利用方式和组成元素,能从物质组成及变化视角分析燃料燃烧的产物,树立环保意识。5.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及新能源,从经济、成本、环保等方面分析资源综合利用,知道氢气的制取及收集方法。达成评价知识评价 节名 基础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很好 一般 不好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题2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影响;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单元实施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任务活动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新授课 2 1.了解燃烧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2.通过实例探究与分析,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学习安全消防常识,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4.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5.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了解燃烧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2.通过实例探究与分析,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学习安全消防常识,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4.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5.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演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2.通过演示实验和设计制作简易灭火器探究灭火原理;3.通过阅读和图片展示认识常见灭火器,学习火灾自救知识;4.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爆炸的危害;5.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以及安全知识。6.通过实验探究,图片和实例了解化学能量的变化。 校本P167页第1-2题 校本课时作业新授课 1 1.知道化石能源的组成和利用;2.了解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影响的举措;3.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新能源、节约使用化石能源的重要性;4.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能源意识。 1.知道化石能源的组成和利用;2.了解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影响的举措;3.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新能源、节约使用化石能源的重要性;4.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能源意识。 1.通过讲解,了解化石燃料的组成,观看视频,了解化石能源的现状和种类;2.观看视频,了解化石能源对;环境的影响,3.通过分组讨论,了解降低化石能源对环境的影响的措施;4.通过阅读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校本P177页第1-3题 校本课时作业课时设计(课题1)课题 燃料的燃烧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主要内容是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易爆物的相关安全知识。通过了解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究燃烧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燃烧的调控,安全知识,来学习燃料的燃烧,从微观角度探析燃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本课题更多以生产生活的角度出发,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发挥的这重要作用。体现本学科的学科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学习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也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这些知识为学习燃烧和燃料相关内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初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本单元中,对于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来分析实验现象、归纳燃烧的条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燃烧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蜡烛燃烧、炉火燃烧等。这些生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他们理解燃烧的概念和条件,但也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比如,他们可能认为只要有火就是燃烧,而忽略了燃烧的科学定义;或者认为水可以扑灭所有的火灾,不了解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油类着火、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生活经验,同时纠正错误观念。3.学习目标确定 1.了解燃烧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2.通过实例探究与分析,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学习安全消防常识,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4.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5.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6.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勤于思考,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4.学习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很好 一般 不好化学知识 1.认识燃烧和燃烧的条件;2.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4.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探究能力 1.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总结燃烧的条件;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能够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科学态度 1.保持并发展对化学的研究的兴趣,愿意分享和交流。2.保持对身边化学的研究和学习,愿意更深层次地观察和了解。3.保持团结协作,科学严谨的精神,愿意实事求是追求化学真理。小组评价表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讨论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积极参与,各抒己见。3分:小组分工不够明确,各抒己见,但不能整合观点。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实施能力 5分:能认真仔细观察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和灭火器原理的实验。3分:能观察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和灭火器原理的实验,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仔细观察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和灭火器原理的实验。结果展示能力 5分: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和灭火器原理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和灭火器原理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和灭火器原理的实验现象及结论。总分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任务一:导入新课:燃料的燃烧【多媒体播放视频】钻木取火【过渡】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燃料的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研究和调控燃料的燃烧,可以提升化学反应的应用价值。人们从用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逐步发展到烧制陶瓷、冶炼金属等。燃烧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燃料的燃烧【板书】课题1 燃料的燃烧 学生观看视频,燃料的燃烧。 通过多媒体播放钻木取火视频,引入课题,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引发对燃烧的思考。任务二:新课讲授:燃烧和燃烧的条件【多媒体展示图片】“北京人”用火场景烧制陶瓷神舟十九载人飞船发射家用燃气【提问】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燃烧吗?什么是燃烧?【讲解】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呢?根据经验我们知道,有的物质可以燃烧,如酒精、红磷、木炭等;有的物质不能燃烧,如水、大理石等。只有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可燃物是燃烧发生的条件之一。【板书】一、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实验,课本P159页,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问题】:除了可燃物,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呢?预测:回忆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事实,通过分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预测燃烧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4P+5O22P2O5实验过程:在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在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实验装置:【分组讨论】1.实验步骤(1)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实验步骤(1)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3.实验步骤(2)中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白磷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4.综合上述分析,请你尝试总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讲解】在燃烧条件的探究中,一是控制温度、氧气等因素不变,通过不同可燃物红磷、白磷)的实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二是控制温度、可燃物等因素不变,通过有氧气或无氧气存在时的实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有氧气(或空气)。【总结】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作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的着火点。着火点: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方法导引】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如果问题涉及多个因素(变量),可以只研究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的关系,控制其他的量不变。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可将多变量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问题分别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问题。【板书】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学生观看图片。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分组讨论,预测燃烧的条件。学生观看实验过程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现象:1.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2.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学生观看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并总结燃烧的条件。展示时:思维清晰,表述准确。任务三:新课讲授:燃料燃烧的调控【过渡】在了解了燃烧及其条件以后,我们可以对燃料的燃烧进行调控。【板书】二、燃料燃烧的调控【分组讨论】(1)下面是一些灭火和防火的措施,试分析其应用的原理。①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③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使罐体降温;④在森林中或森林与村庄之间设置防火隔离带。(2)根据燃烧的条件及以上事实,请你归纳灭火的原理。【板书】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讲解】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说,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课本P161页探究。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溶液和盐酸。【讲解】现象:(1)火焰熄灭;(2)正常燃烧;(3)火焰熄灭分析:(1)烧杯隔绝空气;(2)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3)生成的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隔绝空气。【总结】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结论:灭火原理破坏燃烧条件。【实验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设计与制作简易灭火器。注意:设计、制作和使用灭火器时,应充分考虑装置和试剂的安全性(如盐酸有腐蚀性和挥发性),须经教师确认装置安全、可行。【板书】2.常见灭火器分类和使用方法。【阅读】阅读课本P171页,总结常见灭火器及其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讲解】干粉灭火器:灭火原理:利用压缩的氮气等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或磷酸二氢铵),有隔绝空气等作用。适用范围: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将液态二氧化碳储存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适用范围:灭火时不会因留下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存放场所的火灾。水基型灭火器:灭火原理:产生的泡沫喷射到燃料表面,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适用范围:能快速、高效灭火,可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液体,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分组讨论】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该如何应对呢?【总结】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一定不要慌张,要沉着应对,并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可燃物及起火原因等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火扑灭;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采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迅速离开着火区域。【多媒体播放视频】江西新余重大火灾事故【过渡】大家回忆一下,每次我们去加油站的时候,都会看到一些醒目的警示标识,比如 “禁止烟火”“禁止拨打手机” 等。有没有人想过这是为什么呢?【板书】2、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阅读】阅读课本P172页资料卡片,了解爆炸极限。【讲解】易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例如,燃放鞭炮就是使火药在极小的空间燃烧而引起爆炸。在生产和生活中,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如果泄漏,面粉、煤粉等如果飘散在空气中,这些可燃气体或粉尘聚集在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明火就会急剧地燃烧,很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有“严禁烟火”等字样或消防安全标志,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气体或粉尘,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多媒体展示图片】安全标志【讲解】分类:物理性爆炸(气球爆炸);化学性爆炸(CO不纯,遇明火爆炸)。易燃物:常见易燃物质有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气、氢气、乙炔、沼气、石油产品、面粉棉絮等。易爆物:空气中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受热或受撞击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KClO3、KMnO4、NH4NO3、KNO3等。【板书】3、燃料的充分燃烧【分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做饭时,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就需要调节灶具的进风口,这是为什么呢?【讲解】当氧气不充足时,燃料不能充分燃烧,产生黑烟,并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使燃料的利用率降低,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氧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等等。合理调控燃烧等化学反应,对于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并归纳。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并展示与交流,灭火器的优点及不足,探讨改进方案。学生书写简易灭火器的原理:2HCl+Na2CO3=2NaCl+H2O+CO2↑学生阅读并总结。学生思考并讨论,展示结果。学生观看视频。学生阅读并总结。学生观看粉尘爆炸实验,记录现象并总结原因。现象:一段时间后,面粉发生爆炸,金属罐的塑料盖被掀起。学生观看图片。学生阅读并了解。 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实验,总结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展示时:思维清晰,表述准确。任务四:新课讲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过渡】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经常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例如,在实验室,我们经常利用酒精灯加热。酒精在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板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讲解】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的热。C2H5OH+3O22CO2+3H2O【实验活动】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生石灰(CaO)或一小块生活中使用的生石灰干燥剂,再加入2 mL水:插入温度计。观察现象,并记录温度变化。注意:生石灰有腐蚀性,切勿用手拿取使用时应做好防护戴好护目镜,并注以防止眼睛、皮肤、衣服等与其接触。【讲解】大量事实和研究证明,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放出热量如氧化钙与水的反应;而有些反应吸收热量,如碳单质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不仅研究物质变化还研究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多媒体展示图片】【讲解】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放出的。除了我们常见的生活燃料的使用,人们还利用燃烧等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发电、发射火箭,利用爆炸放出的能量开采矿物、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等。合理调控燃烧等化学反应,对于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书写反应方程式:CaO+H2O =Ca(OH)2 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思考,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任务五:课堂小结,随堂反馈【提问】学完本课题,你收获……【反馈练习】校本 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延伸 巩固所学1.板书设计课题1 燃料的燃烧一、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二、燃料燃烧的调控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燃料的充分燃烧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校本课时作业(2)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吸放热反应?化学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量?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本节课教材内容中的图片和图表资源也很丰富,例如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装置图,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实验的设置和原理,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实验资源和视频资源,通过这些实验可以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燃料燃烧条件的理解,同时也能看到不同物质在灭火过程中对燃烧反应的抑制效果,从而反向理解燃料燃烧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里炉灶中天然气的燃烧情况。通过调节炉灶的风门大小(改变空气进气量),观察火焰的颜色变化(正常燃烧时火焰呈蓝色,空气不足时火焰呈黄色),了解空气量对燃料燃烧充分程度的影响,这也是一种对燃料燃烧特色观察的技术手段。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并总结。在讨论探究中,让学生深刻认识和总结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课题本节内容主要讲述燃料的燃烧,更倾向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于燃料燃烧条件实验探究用到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在其中的应用没有完全掌握,需要在后续复习中加强。内容安排上,整体较为合理。从燃烧的现象引入,激发学生兴趣,逐步深入到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在讲解燃烧条件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生活中的反例,如 “鬼火” 现象(磷化氢的自燃),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资源,如动画展示燃烧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不过,多媒体的使用频率和时长需要合理调整,避免学生过于依赖视觉信息,忽略了对实际实验和书本知识的深入理解。在初中化石燃料的燃烧教学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和素养。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