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5张PPT)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公民,我们应当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构建的法律体系中,民法与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关系尤为密切。民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许多条文包含“权利”二字。前言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二课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第三课 订约履约诚信为本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第六课 珍惜婚姻关系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 诚信经营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全书知识框架民法劳动法诉讼法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自主学习:1.什么是民法?有何地位及重要性?(P2—3以及相关链接)2.民法调整的范围3.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它包含哪三个要素?4.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5.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6.民法基本原则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狭义的民法指民法典;广义的民法则包含民法典和其他民事单行法律。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① 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②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合法权益。③ 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1、民法(民法典)的重要性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举例:国家机关对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的商店进行罚款,不归民法管;国家机关去商店买文具用品,则归民法管。2、民法调整的范围主体内容注意:① 民法调整的主体法律地位平等,主体地位不平等不适用民法;② 民法调整的内容是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不调整其他关系(例如行政关系、劳动关系、刑事法律关系)。不平等主体平等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如:公立学校、公立医院如:政府机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如: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不是人是组织民法调整的主体法律地位平等,主体地位不平等不适用民法P3 名词点击自然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eg:公民都是自然人)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法人不是人,而是组织!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公立学校、公立医院等政府机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人身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基于人格和身份形成的与人身不可分割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人格关系(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利益)、身份关系(配偶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等等)财产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财产归属和财产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它直接以物质利益为内容。包括财产所(所有物权、债权、知识产权),财产转移(买卖、借贷、继承、转让、赠与等)民法调整的内容是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不调整其他关系①张三的子女因张三的遗产继承问题发生纠纷。②小花在动物园内被狗熊袭击,向动物园索要赔偿。③张某不服交警开出违章停车罚单。④夫妻二人离婚时财产分割问题未达成一致。⑤通过招标,王某的建筑公司与市政部门签订了城区某片绿化带的改造合同。⑥李四偷盗金店价值50万元的黄金饰品,由检察机关对其提起公诉。⑦王五答应送女朋友的生日礼物未兑现承诺。适应行政法律关系适应刑事法律关系道德范畴思辨训练:下列情形中适合民法调整吗?特别提醒:民法调整的主体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主体不平等不适用民法。(适用刑法、行政法、治安管理条例等)1、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法调整范畴的是( )A.甲公司的生产部门与公司签订了生产责任状B.某市场监管局与自然人乙之间进行办公用品买卖C.丙请求税务机关退还其多缴的个人所得税D.丁许诺其女友如果求职成功就陪其出国旅游BA-反映的是公司与其隶属的内部生产职能部门之间的劳动关系B-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某市场监管局与自然人乙之间进行办公用品买卖,系平等主体之间产生的财产关系,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国家机关作为平等主体参与民事活动时也属于民法调整范畴C-反映的是税务管理机关与自然人的行政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属于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不属于民法的调整对象。【随练1】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①市场监管局对恶意刷单的某网店处以50 000元罚款②甲建筑公司要求乙旅游企业付清某公共工程的尾款③准备午睡的小明要求邻居小爱不要在午休时间弹琴④小邵同学答应小罗一起去学校上学,小邵同学失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解析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基于民事法律事实并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②③均属于民事法律关系,正确。①中的“市场监管局”和“网店”不是由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排除。“小邵同学答应小罗一起去学校上学,小邵同学失约”不涉及行为主体的财产和人身关系,应由道德来调整,④排除。2021年12月20日,税务部门发布通报,头部网络主播黄薇(网名:薇娅)偷逃税被罚共计13.41亿元。调查显示,黄薇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等方式偷逃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依法对黄薇作出税务行政处理处罚决定,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思考:该案例中税务部门与黄薇之间的关系适用民法调整吗?提示: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发生在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税务部门与黄薇之间的关系是行政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不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不适用民法调整。3、民事法律关系① 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限制、无三种民事行为能力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1)含义: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三要素:主体、客体、内容注意:①民事主体需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才能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②所有的自然人都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不一定都有民事行为能力。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三种胎儿无民事权利【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精神病人)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精神病人)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限制、无等三种民事行为能力人。注意: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行为。注意:①可以独立进行与他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②进行的纯获利行为有效③其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有效,不追认则无效注意: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权利: 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如:人身权、财产权)民事义务: 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例:不能高空抛物。)民事权利能力: 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有没有—强调资格)民事行为能力: 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能不能——强调能力)→受年龄、智力限制注意:①民事主体需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才能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②所有的自然人都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不一定都有民事行为能力。名词点击: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某网络音乐直播平台一主播向其粉丝索要“打赏”。13岁的中学生小李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将妈妈微信钱包中的3万元陆续转账给该主播,为其进行打赏。父母发现后,能否要回打赏的3万元钱?为什么?解析:案例中,因小李是13岁的中学生,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有效,不追认则无效,故对于他转账给主播的3万元钱,家长可通过法律渠道追回。案例一材料一:7岁的小学生小美意外获得其舅舅赠予的一套房产。材料二:72岁的王某常年患有老年痴呆,他的大女儿以照顾老人为由,哄骗王某在起草好的遗嘱上签字,获得王某的全部财产。思考:材料一中的赠予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材料二中王某签署的遗嘱是否有效,为什么?解析:① 材料一中小美仅7岁,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她进行的纯获利行为有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行为可其由法定代理人如小美的父母代理实施。② 材料二中王某常年患有老年痴呆,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实施纯获利益法律行为无效。案例二12岁男孩小明瞒着家人买了一部价值5000元的手机,家长发现后找商家退货。家长认为,买手机不是小事,未成年人不能说了算,商家应注意购物时是否有家长陪同;而店家则认为,外表看不出是未成年人,且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拒绝退货。案例中家长的主张有没法律依据?提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上述案件中,12岁的小明是限制行为能力人,父母是其法定代理人,购买手机支付价款并不是纯获利的合同,5000元一般情况下对初中生也不算是小数,该买卖合同未得到其父母的追认,按照法律规定,该买卖合同应属无效。【案例分析】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条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自然人死亡后,其民事权利能力随之消灭,不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诋毁死者,基于对死者近亲属感情的尊重和对良好社会风尚的维护,自然人死亡后,其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和隐私仍受法律保护,这是一种对人格利益的保护。知识拓展2、下列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是( )A.7个月的胎儿B.满月的婴儿C.会画画的猩猩D.英雄烈士【详解】民事权利能力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义务责任的资格。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B3、17周岁的李某在镇上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3000的收入,他欲花1800钱从孙某处买一部品牌二手手机,此事遭到了李某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李某还是买了下来。随后,李父找到孙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孙某返还钱款,拿走手机。对此事认识正确的是( )A.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家长可要求孙某返还钱款B.某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该买卖行为有效,家长无权要求孙某返还钱款C.孙某向李某售卖手机的行为违背了民法的自愿原则D.李某与孙某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B解析:材料中李某虽未满18周岁,但已满16周岁且每月有3000元收入,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经济活动不需要父母的监护,该购买行为是有效的,A错误。李某欲花钱从孙某处买手机,双方自愿,C错误。李某与孙某间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双方买卖的手机,D错误。4、杨某的下列行为无效的是( )A 7岁时,受赠一辆儿童自行车B 10岁时,受赠一台数码相机C 13岁时,在父母陪同下选定并购买一部手机D 16岁便不再上学,以打工维生,17岁时为庆祝工作满一年,购买一台平板电脑【详解】A: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杨某7岁时,受赠一辆儿童自行车,受赠行为无效,因为当时杨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A符合题意。B: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杨某10岁时,受赠一台数码相机,是有效的行为,B不符合题意。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的民事行为有效,杨某13岁时,在父母陪同下选定并购买一部手机的行为有效,C不符合题意。D: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杨某16岁便不再上学,以打工维生,17岁时为庆祝工作满一年,购买一台平板电脑,该行为有效,D不符A知识拓展: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欺诈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十九条 限制民事行为人未经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的无效。(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民事法律关系类型 客体 案例分析所有权关系 物(静态) 在某离婚财产纠纷中,法院判决:某房产归女方所有。债权关系 行为(动态,财产流转关系,具体行为) 在赵某与王某的债权纠纷中,法院判决:限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被告归还原告借款。知识产权关系 智力成果、商业标记 上海市查处了两家违规使用“冰墩墩”形象的蛋糕店。法院判决:立即停止使用使用“冰墩墩”形象的蛋糕。人身关系 人身利益 李某在微信朋友圈辱骂张某。法院判决:被告人李某及时删帖并向张某赔礼道谢。1.在某离婚财产纠纷中,法院判决:某房产归女方所有。2.在赵某与王某的债权纠纷中,法院判决:限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被告归还原告借款。3.在某商标使用纠纷中,法院判决:判决生效之日起甲公司立即停止使用乙公司的注册商标,并连带赔偿乙公司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4.在某斗殴案件审理中,法院判决:被告人宁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拘役六个月。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对点训练】说一说下列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客体分别是什么?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小柯在某购物平台网购了一双价值2085元的雪地靴,收到货后发现商品质量有瑕疵,便要求换货。卖家一口答应,但小柯寄回商品后,左等右等却等不见新靴子。卖家甚至表示不愿意退回货款。眼见钱财两空,小柯一气之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介入调查后,小柯提供了当时保存的聊天记录。经过查证,发现双方之前达成的换货协议成立,人民法院要求卖家立即退款,并对卖家予以相应警告。小珂成功的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①主体:小柯和卖家。②客体:一双价值2085元的雪地靴和2085元现金。③内容:小柯与卖家的权利与义务小柯:权利是从卖家换回一双价值2085元的无瑕疵的雪地靴或收到卖家退回的2085元现金;义务是向卖家寄回收到的质量有瑕疵的雪地靴。卖家:权利是从小柯那里收回质量有瑕疵的雪地靴;义务是向小珂提供一双价值2085元的雪地靴或退还2085元现金。请分析本案中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分别是什么?案例分析5、下列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对所贩得商品的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该商品②甲从乙处借款1万元的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货币③甲假冒乙的商标的侵权关系的客体是该商标④甲散布乙整容谣言的侵权关系的客体是隐私利益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②: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在甲从乙处借款1万元的债权关系中,甲的权利和乙的义务都指向乙的还钱行为,甲的义务和乙的权利都指向甲要出借货币的行为,故②错误。④:在甲散布乙整容谣言的侵权关系中,谣言不是真实的,未涉及隐私,这一侵权关系的客体是名誉利益,故④错误。C6、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A.某集团总公司领导到下属分公司指导工作B.张同学与李同学约定假期一起去欢乐谷游玩C.甲中学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座椅的采购合同D.工商部门对A超市的违规经营行为进行行政处罚详解C: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甲中学与乙公司签订了采购合同,相互确立了对等双方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双方主体地位平等,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C民事权利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身份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自然人)/名称权(法人、非法人组织)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亲权、亲属权配偶权所有权﹙自物权﹚他物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权质权著作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专利权商标权人身关系财产关系小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据和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到的皮包可能就是这位失主的。当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时,他的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请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拾得遗失物的返还】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十七条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①“拾金不昧”是指拾得他人物品不占为己有。它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义务。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当事人小林接受或放弃酬谢报酬都是行使权利的方式,材料中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的行为弘扬了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依法行使权利与拾金不昧的道德要求并不矛盾。②失主在寻物启事中标明特定金额作为酬谢,在法律上构成“悬赏广告”,具有法律约束力。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所以,小林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也是合法的,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规定。4、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1) 原因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 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体现① 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② 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1、民法规定基本原则的原因①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必要性)②民法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目的)2、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3、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前提和基础,是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主要标志。)(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诚信原则是民法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公共秩序是指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善良风俗是指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风俗。公序良俗原则是对自愿原则的限制。虽然民法允许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不受限制的,当事人自愿实施的行为,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孟某、江某夫妇决定为他们刚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北燕南飞”,在为女儿申请办理户口登记时,却被当地公安机关以该姓名违背公序良俗为由拒绝办理。孟某认为其女儿享有姓名权,且父母有为子女取名的自由。有人则认为,这种取名方法不带有父母任何一方姓氏,过于任性,与习惯做法不符,不应提倡。结合生活中通常的取名方法,讨论案例中的取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并说明理由。探究与分享点评:《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姓氏体现着血缘传承、伦理秩序和文化传统,仅凭个人喜好随意自创姓氏的确有违公序良俗。我国没有姓“北”的,也没有复姓“北燕”的,所以这样起名不符合“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起名字首先你要决定姓什么,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民法典》又增加了可以去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比如,起名字可以姓奶奶的姓氏或者姓姥姥的姓氏,这都是可以的。除此以外,如果是你亲生父母以外的抚养人把你抚养大的,还可以选取实际抚养人的姓氏。1、以顾客摸过衣服为由强迫购买。2、李某以离婚后孩子改随母姓为由,拒绝向未成年儿子支付抚养费。3、某老板在招工合同中写着“发生工伤或死亡概不负责”。4、工厂距离居民区太近,引发嗓声污染和灰尘污染。5、某饭店门口竖着“农民工恕不接待”的牌子,拒绝农民工就餐。6、某男子隐瞒患有重大疾病,与女方进行结婚登记。自愿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公平绿色诚信以上案例违反了民法的什么基本原则?平等1、2021年5月,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检察院通过调查发现,2017年6月以来,章某在江苏沭阳县经营章某纹身馆,累计为数百人提供纹身服务,其中有40多名未成年人。遂向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虽然我国法律没有禁止给未成年人纹身,2021年6月1日,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章某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纹身服务,并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公开向社会公众书面赔礼道歉,章某当庭表示不上诉。该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理由是( )A.未成年人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难以认识纹身的危害B.章某有为未成年人纹身的事实,纹身受国家法律禁止C.章某在从事纹身经营活动时应该遵循公序良俗的原则D.章某在从事纹身经营活动时应该遵循平等和自愿原则详解:A:未成年人中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之分,A说法错误。B:题中已说明我国法律没有禁止给未成年人纹身,B说法错误。C: 人民检察院起诉章某,是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该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理由是章某在从事文身经营活动时应该遵循公序良俗的原则;C符合题意。 D:章某给未成年人纹身没有强迫和欺骗,D不符合题意。C2、民法规定民事活动应遵循的原则的原因是( )A.主要是为了保护私人利益B.重点是为了保护集体利益C.为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调节各方的利益关系D.关键是为了协调公共利益C3、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以下甲的行为违背了这一原则的是( )A.甲方在合同中加重乙方义务,并注明“最终解释权归甲方所有”B.甲公司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品排入河流,致使水体污染C.甲明知其房屋南面邻地将建高楼,而将房屋出售给不知情的乙D.甲男与乙女在离婚协议中约定,乙女若再婚也不可再生育子女解析:A:甲方在合同中加重乙方义务,并注明“最终解释权归甲方所有”,这违背了公平原则,B:公司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品排入河流,致使水体污染,这违背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C:甲明知其房屋南面邻地将建高楼,而将房屋出售给不知情的乙,违背了诚信原则,C入选。D:甲男与乙女在离婚协议中约定,乙女若再婚也不可再生育子女,这违背了自愿原则和公平原则,C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解析民法 基本原则透视民法和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民法典)的重要性2、民法调整的范围3、民事法律关系(含义、三要素-主体、客体、内容)4、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1、原因(必要性、目的)2、含义3、内容(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易混易错1.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对立的。矫正: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2.所有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矫正:只有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3.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一致的。矫正: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是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的能力。自然人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一致的,民事行为能力不是一致的。4.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类型违反了民法基本原则中的平等原则。矫正: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都平等地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法律根据自然人不同的年龄和智力状态规定了不同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类型并没有违反民法基本原则中的平等原则。5.自愿原则,就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可以不受限制地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矫正: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不受限制的,当事人自愿实施的行为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即民事主体还应该遵循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等其他的民法基本原则。1、“高空抛物何时休?胎儿是否享有继承权?个人隐私如何保护?冲动离婚30天内可撤回……这些热门话题您了解多少?”电视节目《法官说·民法典》自2022年1月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好评。在该节目中,权威法官以案说法,用百姓语言深度解读《民法典》。下列事项中,应由民法调整的是( )①交警给闯红灯的小车司机王某开出的处罚单:扣六分,罚款200元。②张奶奶在其小区发布悬赏告示:谁带她找到丢失的小狗,2000元酬谢!③小李给女朋友写的书面保证书:结婚后,家务小李全包。④市教育局与某电脑公司签订的采购协议:购100台某型号电脑,总价50万人民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①:交警给王某开出的处罚单属行政处罚,是行政法调整范围,①与材料无关。③:小张给女朋友写的书面保证属于民法调整范围外的生活关系,也即法外空间,③与材料无关。②④:属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②④正确。故本题选 C。C2.甲为某市市长,乙是甲的秘书。某日,甲乙一起外出到商场购物,甲的钱包丢失,向乙借1000元用于购物。甲与乙的借钱关系 ( )①是财产关系,受民法调整②是宪法规定的行政上下级关系③是人身关系,受民法调整④是平等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案例1】14周岁的原告李某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某平台先后七次从被告经营的网店购买374个道具打赏主播,共计支付36652元。原告父母次日发现后,及时与被告经营平台的客服人员联系,表示对原告打赏行为不予追认并要求被告退款,被告不同意全额退款。【判决】法院判决原告李某某实施的打赏行为无效,判决被告向原告全额返还购买游戏账号款36652元。结合案情,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法院判决的理由。提示:①我国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②在本案中,原告李某某案发时未成年,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购买道具并支付的行为,显然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李某某的法定代理人亦明确表示对该行为不予追认,故原告李某某实施的购买行为无效,判决被告向原告全额返还购买游戏账号款36652元。【案例2】2022年5月初,钱先生接到某运营商客服电话,客服表示其可以免费升级20G流量升级包。在确认该升级包对当前套餐无影响后,钱先生随即同意办理。收到办理成功的短信后,赵先生才发现客服所谓的免费升级包其实是每月49元的收费套餐业务。目前,钱先生并未使用5G手机且并不经常在该运营商5G覆盖区域活动,该5G业务对其毫无用处。钱先生遂提出退订该业务,但客服告知需要缴纳30元的违约金。 结合材料,分析本案中该运营商违背了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提示:①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② 该运营商以免费升级20G流量升级包为诱饵,欺骗消费者办理高额业务且并未告知该业务详尽情况,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违背了民法典规定的公平、诚信原则。③ 因该5G业务对其毫无用处,钱先生提出退订该业务,但客服告知需要缴纳30元的违约金,属于强买强卖行为,违背了民法典规定的自愿原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