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反应热 焓变(课件) (共23张PPT)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反应热 焓变(课件) (共23张PPT)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节 反应热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知道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影响。
2.了解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原理,实验仪器药品,实验过程与操作。
3.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用焓变表示。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液氢-液氧
煤油-液氧
长征五号推进剂
箭长56.97米
芯级直径5米
助推器直径3.35米
总质量870吨
物质
变化
基础
化学反应的特征
热能
电能
光能
……
吸收
释放
能量变化
热量
被研究的物质系统称为体系,
一.体系与环境
反应热及其测定
体系
环境
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他部分
称为环境。
是指因温度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和传递的能量。
二.反应热
1.热量:
是指因温度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和传递的能量。
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反应热
3.反应热的测定方法
中和热的定义
酸与碱
弱电解质的电离
稀溶液
稀溶液
中和热
强与强
只生成1molH2O
HCl NaOH
HNO3 KOH
HCl Ba(OH)2
H2SO4 Ba(OH)2
CH3COOH KOH
HCl NH3·H2O
57.3kJ·mol-1
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
测量热效应的仪器
微量热计
温度计
内筒
隔热层
玻璃搅拌器
杯盖
外壳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图1-3简易量热计示意图
测量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
使反应物迅速混合,使反应充分进行,
保持体系的温度均匀
反应容器
防止热量损失
起保温作用
形成密闭体系--环境
1.实验装置分析: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测量那些数据?
2.如何利用数据计算反应热?
3.如何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2.测定原理:
通过量热计测得体系在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再利用有关物质的比热容计算反应热。
以50 mL 0.5 mol·L-1 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反应为例)
t1—起始温度,
t2—终止温度。
ΔH =- kJ·mol-1
n(H2O)
(m1+m2)×4.18×(t2-t1)×10-3
3.测定步骤:
绝热装置的准备
量取反应物测
反应前温度
混合反应物测
反应后温度
重复实验3次
减少热量损失
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mol/L盐酸,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mol/L 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盐酸的温度T1,NaOH溶液T2。然后取平均值,记为初始温度t1
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待温度不再上升时,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t2,记为终止温度。
减少实验误差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4.数据处理
实验次数 反应物的温度/℃ 反应前体系的温度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温度差
盐酸 NaOH溶液 t1/℃ t2/℃ t2-t1/℃
1
2
3
5.中和热测定的注意事项: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①实验中要用强酸、强碱稀溶液
②操作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使用绝热装置,避免热量散发到反应体系外。
③测量盐酸的温度后,要将温度计上的盐酸冲洗干净,再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避免酸、碱在温度计的表面反应放热而影响测量结果
④读取中和反应的温度(t2)是反应混合液的最高温度。
⑤测定中和热不能用弱酸或弱碱,因弱酸、弱碱电离时吸收热量而使测量数值偏低。
⑥中和热的数值是57.3kJ·mol-1,测定时与强酸、强碱用量无关。
5.中和热测定的误差分析:
=- kJ·mol-1
0.025
0.418(t2-t1)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ΔH =- kJ·mol-1
n(H2O)
(m1+m2)×4.18×(t2-t1)×10-3
①量取溶液体积不准确
②温度计读数有误。
③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溅出。
④酸碱混合时动作缓慢。
⑤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
⑥测过盐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立即去测碱溶液的温度。
测量有误差,中和热值不变
2.焓(H ):是一个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内能受温
度、压强和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影响。
3.焓变( H ): H= H生成物- H反应物
单位: kJ/mol 或 kJ mol-1
等压条件下,反应热等于焓变。
反应热 焓与焓变
1.反应热: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反应热与焓变
4.焓变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关系
① H = ∑H生成物- ∑H反应物
H >0 吸热反应
H <0 放热反应
② H = ∑E反应物- ∑E生成物
H >0 吸热反应
H <0 放热反应
微观:
宏观: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生成物的总能量高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
能量


能量
放热反应 H <0
吸热反应 H >0
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过程
焓(H )
反应过程
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焓(H )
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成是能量的“贮存”或“释放”的过程
∑H (反应物)> ∑H(生成物)
∑H (反应物)< ∑H(生成物)
宏观:
H = E1 - E2﹥0
反应吸热
E2
E1
E2
E1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E
t
E2键生成释放的能量
H = E1 - E2﹤0
反应放热
E1
E
t
旧键断裂所需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需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微观:
H
H
H
H
Cl
Cl
Cl
Cl
Cl
H
Cl
H
436KJ/mol
能量
243KJ/mol
能量
431KJ/mol
能量
431KJ/mol
能量
键断裂
键断裂
键形成
键形成
+
+
图1-5 H2(g)+Cl2(g)=2HCl(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H2(g) + Cl2(g) = 2HCl(g)
吸收能量243KJ
吸收能量436KJ
放出能量431KJ
放出能量431KJ
H = E1 - E2 =(243+436)kJ/mol—2×431kJ/mol = -183kJ/mol﹤0
放热反应
E
E1
E2
t
E1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E2键生成释放的能量
化学反应特征及能量变化原因
化学
反应
新物质生成
原子重新组合
宏观
微观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旧键的断裂
新键的生成
吸收能量
释放能量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算一算(1)依据信息估算2 mol H2(g) 和1 mol O2(g) 反应生成2 mol H2O(g) 的反应热 H=?
2H2
O2
4H
2O
2H2O
1 mol H2(g)中的H-H键断裂吸收436 kJ能量
1 mol O2(g)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498 kJ能量
形成H2O(g)中1 mol H-O键释放463.4 kJ能量
2H2(g) + O2(g) 2H2O(g) H=?
H(估算)= ∑E (反应物键能)-∑E (生成物键能)
=2×436 kJ/mol+498 kJ/mol-4×463.4 kJ/mol
= 483.6 kJ/mol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