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 当诱惑成为“网事”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八课 当诱惑成为“网事”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当诱惑成为“网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清晰认识网络在生活、学习中的利弊,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的含义。
掌握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包括控制上网时间、保持正确上网姿势、辨别网络信息真假等。
提升学生分析案例、小组讨论以及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在面对网络相关情境时,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意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从而树立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培养自律精神。
通过亲子分享环节,促进学生与家长在网络话题上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家庭对网络使用的共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让学生深刻理解网络对青少年的多方面影响,尤其是沉迷网络带来的危害。
教会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网络的具体方法,如控制上网时间、辨别信息真假等。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将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内化为自觉行为,提高自律能力,抵制网络诱惑。
帮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网络情境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应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1. 制作包含教学内容、案例、问题的PPT,PPT中展示曾超的故事图片、网络在生活中应用的正面场景图片(如远程视频通话、在线学习等)、网络带来危害的案例图片(如沉迷游戏导致身体变差、做出不良行为等)、正确上网姿势示范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相关内容。
2. 提前安排学生分组,每组6-8人,为小组讨论活动做好准备,并为每个小组准备用于记录讨论结果的纸张和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入话题
教师在PPT上展示一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的场景图片,如在电脑前办公、用手机上网购物、在线学习等,并用亲切的语气说:“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在如今的信息化社会,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啦,工作、生活、学习、娱乐,到处都有它的身影。就像人们常说的,现在不一定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而只要‘一网在手’,就可以天下‘任我行’。那大家觉得自己能正确使用网络吗?”引导学生思考并简单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当“网事”成为诱惑》。
2. 讲述曾超的故事
教师稍微调整语气,变得严肃而又关切,开始讲述曾超的故事:“老师接下来要给大家讲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哦。曾超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曾经,他助人为乐、品学兼优,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中的好孩子。然而,自从他迷恋上网络游戏之后,一切都变了。他上课不再认真听讲,满脑子想的是下次上网时玩什么游戏;作业也不认真完成,总是匆匆忙忙写完了就去上网;以前喜欢的爬山、打球等运动再也吸引不了他了……他的成绩一落千丈。之后,爸爸妈妈开始担忧起来,他们控制他的上网时间,也减少了他的零花钱,以免他去给游戏充值。但是这并不能减轻他对网络游戏的渴望,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竟然开始偷拿父母的钱。有一次,他拿了爸爸的货款——一万多块钱,足足有半个月没有回家。爸爸严厉的责打,妈妈苦口婆心的劝告,都无法唤回以前的曾超,小小年纪他就辍学在家,不愿上学。”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沉迷网络的危害。
(二)主题探讨
1. 网络的利弊
教师在讲述完曾超的故事后,用忧虑的眼神看着学生,提问:“同学们,从曾超的例子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网络对他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那你们觉得网络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到底有哪些利弊呢?”引导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拓展:“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哦。确实,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就像我们在PPT上看到的那些场景,通过网络同学们可以很方便地跟远方的亲人朋友联系,千里之遥,一线可牵;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所需要的各种资料,能够得到最新的消息;还可以获得很好的休闲娱乐……网络让同学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加开阔的眼界,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网络都将是人类最重要的工具。这就是网络的好处呀。但是呢,网络对青少年学生也有着诸多的不利影响。目前,像曾超这样喜欢玩电脑的孩子很多,近年来类似的悲剧也发生过不少。有学生因为沉迷于网络而荒废学业;有学生被网上暴力游戏影响而在现实生活中做出令人发指的行为;还有学生为了筹集上网资金不惜铤而走险做下错事……而且过度上网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极大危害,长期上网会增加近视、驼背等情况的出现,更严重的还出现过因过度上网而猝死的事件。沉迷于网络不仅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可能会使人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缺少正常的人际交往,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都是极为不利的。所以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呀,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在总结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网络的利弊:便利(联系亲友、查找资料、休闲娱乐等);危害(沉迷荒废学业、影响行为、危害健康、影响人际交往等)”等关键词,以便加深学生的记忆。
2.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
教师接着提问:“既然网络有这么多危害,那为什么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呢?”引导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拓展:“大家分析得很不错哦。其实呀,青少年沉迷网络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是青少年自制力差,好奇心强,缺乏辨别的能力,因此很容易被网络中那个丰富的世界所吸引;第二是逃避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总是被家长、老师批评的孩子,可以在网络游戏、聊天等活动中得到放松,获得成就感;第三,对于一些不善交际的孩子而言,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他们是自由的,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些原因使得很多青少年陷入了网络的诱惑中,难以自拔呀。”在总结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自制力差、逃避现实、不善交际”等关键词,以便明确要点。
(三)活动一:议一议
1. 小组讨论准备
教师在PPT上展示小东、小冰、小天的三个案例,并提出小组讨论的问题:“6-8人一组讨论一下:1.看了上面三个案例,你们有什么感想?2.讨论一下网络究竟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学习有哪些利弊?”然后用温和的语气对学生说:“同学们,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认真阅读这三个案例,然后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哦。每个小组推选一位记录员哦,负责把大家说的都记录下来呢。”教师为每个小组发放用于记录的纸张和笔,然后参与到各小组的活动中,在小组间穿梭巡视,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引导。例如,当一个小组在讨论时,学生们只是简单地回答了第一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说:“那你们可以再深入讨论一下第二个问题呀,比如网络对我们学习的具体好处和坏处有哪些呢?”以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讨论问题。
2. 小组讨论进行
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气氛热烈,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经历。
对于第一个问题,有的小组可能会说:“看了这三个案例,我们觉得很震惊,没想到沉迷网络会让这些同学做出这么可怕的事情,荒废学业、破坏财物甚至面临求学无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能让自己也陷入这样的困境。”
对于第二个问题,有的小组可能会说:“网络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可以让我们快速获取知识、和远方的朋友联系等,但同时它也有很多危害,像会让人沉迷其中,影响身体健康和正常的人际交往,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合理使用它。”
3. 全班汇报
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代表在汇报时,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简单评价和鼓励,如:“这组同学都很有责任心呢,不仅深入讨论了问题,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真的很棒哦。”“哇,那组同学对网络的理解很透彻呢,说明大家都在认真思考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啦。”
当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可以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强调,比如如果很多学生在讨论网络的危害时,对影响人际交往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可以说:“看来不少同学对网络影响人际交往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哦,当我们沉迷于网络时,会忽略身边的人和事,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这样就会导致我们的人际交往出现问题呀。大家要多注意这一点哦。”或者针对个别有特色的分享进行推广,比如有学生分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关于网络利弊的见解,教师可以说:“这位同学的见解真的很深刻呀,大家可以多学习他这种全面思考问题的精神,在看待网络问题时,也能更加客观、准确。”
(四)活动二:班级调查
1. 布置任务
教师在PPT上展示班级调查的三个问题:“1.你们班有人,每天接触网络的有人。2.班里有人是近视眼,其中人是因上网时间过长导致近视的。3.同学们上网主要是干什么?”并用温和的语气说:“同学们,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对我们班的同学进行一个简单的调查,了解一下我们班同学使用网络的情况哦。每个小组推选一位记录员哦,负责把大家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呢。”教师为每个小组发放用于记录的纸张和笔,然后参与到各小组的活动中,在小组间穿梭巡视,观察学生的调查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引导。例如,当一个小组在调查时,学生们只是简单地问了问同学是否上网,教师可以引导说:“那你们可以再详细问一下同学每天上网多长时间呀,上网主要是做什么呢?”以促使学生深入调查。
2. 调查进行
各小组在调查过程中,气氛热烈,学生们纷纷行动起来,询问周围同学相关问题,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例如,有的小组可能会汇报:“我们小组调查发现,我们班有50人,每天接触网络的有40人。班里有15人是近视眼,其中10人是因上网时间过长导致近视的。同学们上网主要是玩游戏、看视频、查资料等。”
3. 全班汇报
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调查的结果,代表在汇报时,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简单评价和鼓励,如:“这组同学都很有责任心呢,调查得很认真,记录得也很详细,真的很棒哦。”“哇,那组同学的调查结果很有意思呢,说明大家都在认真了解我们班同学使用网络的情况啦。”
当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可以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强调,比如如果很多学生在调查上网主要做什么时,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是玩游戏,教师可以说:“看来不少同学上网主要是玩游戏呀,这说明我们要更加重视引导同学们正确使用网络,不能让游戏占据太多的上网时间哦。”或者针对个别有特色的报告进行推广,比如有学生报告说他们小组发现有同学利用网络学习编程,教师可以说:“这位同学的报告真的很有意思呀,大家可以多学习他这种利用网络提升自己的做法,在上网时也能更多地关注一些有益的事情。”
(五)活动三:想一想
1. 个人思考
教师在PPT上展示活动三的五个问题:“1.紧张的考试之后,有同学邀请你通宵打游戏,你该怎么办呢?为什么?2.群里有网友跟你要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你要怎么回复呢?为什么?3.聊了很长时间的朋友希望和你见面,你会去吗?为什么?4.你正在玩一个特别好玩的游戏,忽然想起明天有一个语文测验,你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5.有不认识的人想要和你视频聊天,你会怎么做呢?为什么?”并用温和的语气说:“同学们,现在请大家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想一想如果遇到这些情况,你会怎么做呢?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在教室里轻轻走动,观察学生的思考状态,适时给予一些鼓励的眼神或轻声的提示,如“你可以想一想,如果去通宵打游戏,会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呢?”
2. 同桌交流
教师在学生思考完毕后,用欢快的语气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交流活动:“好啦,现在请同学们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思考的结果吧。互相分享一下自己在遇到这些情况时的做法以及理由哦。”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观察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引导。例如,当一个同桌在交流时,学生只说了自己会拒绝通宵打游戏,但没有说理由,教师可以引导说:“那你拒绝的理由是什么呢?是怕影响学习,还是其他原因呢?”以促使学生深入交流。
同桌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说:“我遇到同学邀请通宵打游戏,我会拒绝,因为我知道通宵打游戏会影响我的睡眠,第二天学习就会没精神,而且还会占用我复习功课的时间。”另一个同桌可能会说:“群里有网友要我的信息,我不会给,因为我不知道对方是谁,可能会有危险,我会告诉对方我不方便透露这些信息。”
3. 全班汇报
教师邀请几位同学站起来向全班汇报自己和同桌交流的结果,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简单评价和鼓励,如:“这几位同学都很有责任心呢,不仅和同桌交流了,还向全班汇报了,真的很棒哦。”“哇,这位同学对遇到网友要信息的处理方式很正确呢,说明大家都在认真思考如何应对这些网络情况啦。”
当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可以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强调,比如如果很多学生在遇到同学邀请通宵打游戏时,都选择拒绝,但理由不够充分,教师可以说:“看来不少同学都知道要拒绝通宵打游戏,这很好,但大家的理由可以更充分一些哦,比如除了影响睡眠和学习,还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长期这样下去,对自己的身体是不利的。”或者针对个别有特色的分享进行推广,比如有学生分享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处理聊了很长时间朋友希望见面的情况,教师可以说:“这位同学的处理方式真的很明智呀,大家可以多学习他这种谨慎对待网络交往的做法,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也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六)方法指南
1. 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教师在PPT上展示一些网络带来便利和危害的对比图片,如一边是人们通过网络愉快学习、交流的场景,另一边是青少年沉迷游戏、身体变差的场景,并用亲切的语气说:“同学们,通过前面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已经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啦。它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大家也要充分了解它可能带给我们的危害。所以上网时要明确目标,有选择性地寻找对自己有益的资料,而不能无原则地盲目浏览,沉迷其中。就像我们在使用一把锋利的剑,要用好它的好处,同时避免被它割伤哦。”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用手指着PPT上的图片,进一步说明网络的两面性。然后教师继续说:“大家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过因为盲目浏览网络而浪费时间的经历呢?以后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如学生说:“我有时候会在网上漫无目的地浏览,看了很多没用的东西,浪费了很多时间。以后我要先确定自己要找什么资料,然后有针对性地去搜索。”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补充道:“对呀,就是要这样,明确目标,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哦。”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明确目标、选择性浏览”等关键词,以便明确要点。
2. 严格控制上网时间
教师在PPT上展示一些关于上网时间限制的提示图片,如每天上网一小时的提醒标志等,并用认真的语气说:“同学们,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我们要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哦。每天一个小时左右,并尽量避免在深夜上网。大家想一想,自己平时上网时间是不是超过了这个限制呢?如果超过了,以后要怎么做才能控制好上网时间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比如有学生说:“我平时上网时间经常超过一个小时,以后我打算定个闹钟,到时间就提醒自己下线,而且晚上尽量不碰电脑了。”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补充道:“嗯,这是个很好的办法呀,定闹钟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约束自己。而且深夜上网不仅影响睡眠,对眼睛也不好,大家一定要注意哦。”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严格控制上网时间:每天约一小时、避免深夜上网”等关键词,以便突出重点。
3. 学会正确上网
教师在PPT上展示正确上网姿势的示范图片,如坐姿端正、眼睛与屏幕保持适当距离、光线适宜等场景,并用温和的语气说:“同学们,上网可不能只图一时痛快,还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呀。为了身体健康,上网时坐姿要端正,眼睛和屏幕之间应保持70厘米以上的距离。注意光线不宜过亮或过暗,经常眨眨眼睛。使用一段时间的电脑之后要站起来走一走,眺望一下远方。大家看看这些图片,自己平时上网有没有做到这些呢?如果没有,以后要怎么改正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如学生说:“我平时上网经常弯腰驼背的,眼睛离屏幕也很近,以后我要坐直了,把电脑放远一点,而且每隔一会儿就起来活动一下。”教师回应:“对呀,这样就对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对我们的身体很重要哦。”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学会正确上网:端正坐姿、保持距离、适宜光线、适时活动”等关键词,以便明确要点。
4. 正确认识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教师在PPT上展示学生在学习和玩游戏时的不同场景图片,如在教室认真学习、在家沉迷游戏等画面,并用关切的语气说:“同学们,游戏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消除疲劳,这是它的好处。但是,过多时间花费在游戏上会占用学习时间,因此一定要克制自己。大家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因为玩游戏而耽误了学习的情况呢?以后打算怎么平衡游戏和学习的关系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如学生说:“我有时候玩游戏玩得太久,作业都没做完,以后我要先把作业做完,规定好自己玩游戏的时间,不能让游戏影响学习。”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补充道:“对呀,就是要这样有计划地安排游戏时间,把学习放在首位哦。”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正确认识游戏与学习的关系:游戏放松、克制玩游戏时间、学习首位”等关键词,以便强调重点。
5. 学会辨别网络中的真假信息
教师在PPT上展示一些网络诈骗案例的图片,如收到诈骗短信、遇到网络交友诈骗等场景,并用严肃的语气说:“同学们,在网络世界里,可不全是真实可靠的信息哦。尤其在网络聊天(或游戏中)对方要求汇款、见面时,一定要确认对方身份并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及时报警,防止上当受骗,保证自身安全。大家想一想,自己有没有遇到过类似可能是诈骗的情况呢?如果遇到了,以后要怎么做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如学生说:“我有一次收到一个陌生人的消息,说我中奖了,让我先交手续费,我觉得不太对劲,就没理他。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我肯定更要小心,先核实对方身份再说。”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补充道:“对呀,就是要这样谨慎对待,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哦。”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学会辨别网络中的真假信息:确认身份、告知家长、及时报警”等关键词,以便明确要点。
(七)亲子分享
1. 布置任务
教师用兴奋的语气对学生说:“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个很有趣的活动哦,那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呢。现在请大家回家后,通过这次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呢?请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了解爸爸妈妈对网络的看法,并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网络。然后把这些内容写下来,下节课我们来交流哦。”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在PPT上展示一些家庭温馨互动、父母与子女交流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八)总结
1. 回顾重点
教师回到讲台,看着学生们,微笑着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列出重点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很重要的一课哦,那就是《当“网事”成为诱惑》。我们通过曾超的故事了解了沉迷网络的危害,知道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便利之处,也有诸多危害。然后我们又通过案例讨论、班级调查、活动思考等环节,深入探讨了网络对我们生活、学习的利弊,以及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接着我们学习了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包括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明确目标、选择性浏览;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学会正确上网,注意身体保护;正确认识游戏与学习的关系,克制玩游戏时间;学会辨别网络中的真假信息,防止上当受骗。最后,通过亲子分享活动,我们从父母那里获得了关于网络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网络。希望大家以后都能把这些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正确使用网络,让网络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好帮手,而不是诱惑我们陷入困境的陷阱哦。”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用手指着黑板上相应的内容,再次强调重点,比如指着“沉迷网络的危害”说:“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危害哦,看到身边有类似情况的同学,也要提醒他们,不能让自己或他人陷入沉迷网络的困境。”指着“网络的利弊”部分说:“要清楚网络的两面性,在使用网络时,要充分利用其便利之处,同时避免其危害。”指着“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内容说:“这些方法都是很有用的,大家要试着去运用它们,让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正确使用网络哦。”指着“亲子分享”部分说:“父母的经验对我们很有帮助呢,要多和父母交流关于网络的事情,把他们的好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正确使用网络实践中去呀。”
2. 鼓励实践
教师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学生,鼓励道:“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把今天学到的关于网络的知识和从父母那里获得的经验都落实到行动中哦。正确使用网络,合理安排上网时间,辨别网络信息真假,处理好游戏与学习的关系,相信大家都能成为在网络世界里理智、健康的使用者,加油呀!”
六、板书设计
(一)主板书
一、网络的利弊
便利:联系亲友、查找资料、休闲娱乐等
危害:沉迷荒废学业、影响行为、危害健康、影响人际交往等
二、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
自制力差、逃避现实、不善交际
三、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
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明确目标、选择性浏览 。
严格控制上网时间:每天约一小时、避免深夜上网。
学会正确上网:端正坐姿、保持距离、适宜光线、适时活动。
正确认识游戏与学习的关系:游戏放松、克制玩游戏时间、学习首位。
学会辨别网络中的真假信息:确认身份、告知家长、及时报警。
(二)副板书
在讨论、活动等过程中,记录学生的精彩发言、案例要点、重要数据等辅助信息,以便随时回顾和强调重点内容。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个人思考、同桌交流以及亲子分享等各个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对于那些比较内向或者不太积极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在小组讨论时,可以主动询问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比如轻轻拍拍他们的肩膀说:“你也来说说你的看法呀,我很想听听呢。”在个人思考时,若发现学生思考困难或进度缓慢,可以适时给予一些提示,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思考,例如学生在思考网友要信息该怎么处理时卡壳了,教师可以说:“你可以想一想,如果给了对方信息,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呢?”在同桌交流环节,当学生交流内容较简单时,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挖掘细节,丰富交流内容,比如学生只说了自己会拒绝通宵打游戏,教师可以问:“那你拒绝的理由是什么呢?是怕影响学习,还是其他原因呢?”在亲子分享环节,当学生分享的内容较简单时,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挖掘细节,丰富分享内容,比如学生只说了爸爸说网络是双刃剑,教师可以问:“那你知道爸爸具体是怎么看网络的便利和危害的呢?”
在讲解知识点时,要充分结合实际案例,像曾超的故事、小东、小冰、小天的案例以及学生们自己在网络使用方面的经历等,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同时,通过亲子分享作业的反馈,要认真收集和分析家庭对这部分内容的参与度和看法,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提升他们在网络世界里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