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1.了解 20世纪 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3.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学习目标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2.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建设成就和外交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知识导航知识点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一)初期:正确探索(1956~1957 年)1、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 北京)——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1)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一五”计划即将完成;1956 年毛泽 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奠定了理论基础。(2)内容:①指出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制定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3)意义: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2、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 年毛泽东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成为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1957 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二)中期:探索中失误(1958~1960 年的“左”的错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958 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 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2、“大跃进”:(1958~1961)①工业大跃进:高指标、瞎指挥(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片面强调发展速度,超英赶美)②农业大跃进:浮夸风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61)①特点: “一大二公”(人民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②典型表现:共产风③局限性: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作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4、评价:反映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5、严重后果:1959~1961 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三)后期:调整与恢复(1960~1965 年)1、国民经济调整: “八字方针”—调整(核心,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搞好综合平衡) 、巩固、充实、 提高2、召开七千人大会:1962 年召开,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召 开的一次规模空前的经验总结大会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提高认识和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左”的错误,起了 积极的作用3、结果:到 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经验。4、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1964 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 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 学技术现代化)知识点 2:文化大革命1、原因: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为此,他强调“ 以阶级斗争为纲” ,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过程: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陷入混乱。3、性质:“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4、“文化大革命”的启示:①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③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④制定的方针政策要符合国情。知识点 3:伟大的建设成就1、总体认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从总体上看,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 胜各种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果。2、建设成就领域 主要成就 .工业 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和国民经济体系;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 局国防科技 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农业 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 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生活水平 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文教卫生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人才培养 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 批地成长起来时代精神 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形成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铁人”王进 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形成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 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著名科 学家)外交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迎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建交高潮,与中国建交 国家的数量从 1965 年的 49 个增加到 1976 年的 111 个。其中,大多数是发展 中国家。197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 年,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3、深远影响: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4、三线建设:①概念:指的是自 1964 年起我国在中西部地区的 13 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②背景: 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③评价:从总体上看,三线建设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和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国家将资源大部分倾斜在三线,间 接导致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缓慢。三线建设集中于军工业和重工业,无法迅速改善民生匮乏的状况,并对环 境造成一定破坏。习题巩固1.(2024浙江丽水期末)这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这次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有A.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2.(2024华中师大附中期末)1961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节俭财政支出等。这一方针实施的主要背景是A.中共八大的召开B.三大改造的完成C.土地改革的开展D.经济困难的现3.(2024河南开封期末)1971年,周恩来在全国公安会议上,批评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以权凌法,破坏公安组织办案办法,以及规章制度的做法。他指出:"现在组织没有了,制度没有了,办法也没有了。"由此可推知,当时()A.法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B."文化大革命"错误得到纠正C.司法机关的职能被强化D."拨乱反正"正式开始4.(2024山东日照五莲月考)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五"计划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20世纪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文化大革命"时期也从欧洲、日本进口了一批包括化肥生产在内的成套设备。据统计,至1978年我国农业机械耕作面积、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这一现象反映出这一时期国家()A.工作重心在农业并取得明显成效B.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促进农业发展C.农业的机械化程度高且成效显著D.农业合作社适应了农村经济的发展5.1961年3月,中央工作会议通过的《农业六十条》中,对如何保护指导、帮助社员发展家庭副业,搞好自留地、开荒地、饲料地及社员的个人种植、养殖等,都作了详细规定,并肯定这些"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克服人民公社化弊端B.土地所有制形式有所改变C.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D,纠正农村中"左"的错误6.1969年,中央政府将全国划分为10个经济协作区域,并命令每个协作区域建立自给自足的工业体系。1973年,中央政府将经济协作区域合并为6个,并放缓了建设步伐。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我国()A,已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B,外部环境趋向缓和C.纠正了"文革"极"左"思潮D.政府调整工业布局7.1971年,周恩来在全国公安会议上,批评了"文革"中的以权凌法,破坏公安组织、办案办法,以及规章制度的做法。他指出:"现在组织没有了,制度没有了,那套办法也没有了。"由此可推知,当时()A,法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B"文革"错误得到纠正C司法机关的职能被强化D"拨乱反正"正式开始8.1979年邓小平曾说过:"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步。"下列属于这"三十年间"取得的成就有()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②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③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