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九上化学专项复习一、夯实基础1.(2023九下·绥宁月考)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B.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C.登山时携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上氧气体积分数小于21%D.夏天鱼池内用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降低2.(2024九上·罗定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3.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化学视频,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进行的相关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试管口放棉花B.用酒精灯内焰加热C.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D.实验结束时,先撤导管,后灭酒精灯4.(2018九上·南通月考)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回答下列问题:①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②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 ;③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 时再开始收集;④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好 , 放在实验桌上.5.如图是某同学“胜哥”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二氧化锰在该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 .(3)组装好A装置后,“胜哥”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另一端浸入水中,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冒出,该操作的目的是 .(4)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 放在桌面上.6.(2023九上·越秀月考)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如出所示仪器做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f h 。(2)小蕾取一定量高锰酸钾放入大试管中制取较纯净的O2①除大试管外,小蕾还应选用的上图仪器是 (填字母编号)。②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③若进行实验前忘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漏气,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④若实验过程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是 。(填字母)A.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B.没有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C.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D.实验结束后马上清洗试管(3)小锋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操作是 。(4)已知过氧化氢也可以制取氧气,小明想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其分解速率的影响,他选用下图装置M作为发生装置进行了三组实验,记录数据见下表: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二氧化锰质量/g 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sI 5 10 1 45Ⅱ 10 10 1 20Ⅲ 15 10 1 10①写出实验过程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②完成上述实验更适合用 收集气体(填字母)。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集气法③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 。④实验反思:进行实验时,小明在反应开始后立即收集氧气,你认为他的做法合理吗?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二、能力发展7.(观察实验)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量筒中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产生的氧气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B.加发泡剂和催化剂后反应减缓了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D.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会分解8.(2024八下·利津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制备 B.收集C.验满 D.验证性质9.(2024·岳阳模拟)木炭、细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共同现象是( )A.都有气体产生 B.都有淡蓝色火焰出现C.都放出热量 D.都有二氧化碳生成10.(2024九下·德惠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问题:ABCD E(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收集氧气的装置应选择 (填序号);11.(2024九上·东城期末)化学小组进行实践活动。(1)了解家用制氧机的相关信息如下表。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①与②的不同点是 。表常见家用制氧机的原理方法 原料 原理① 空气 利用分子筛过滤出氧气② 水 电解水制取氧气③ 过碳酸钠 过碳酸钠(2Na2CO3·3H2O2)与水反应制取氧气(2)利用常见材料制作模拟简易家用制氧机,如上图所示。B瓶中加入过碳酸钠、水和二氧化锰可制得氧气,A瓶中水的作用是 。(3)与②相比,方法③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12.(2024·昭平模拟)某化学学习小组以“气体的制备”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2)甲同学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若选择装置A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选择装置B制取,所用的药品为 ,发生装置C相对于B的优点是 。(3)乙同学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若选择装置 (填字母)既可以收集,也可以收集。(4)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利用实验室的药品和生活中的材料自制“制氧机”,装置如下图:【资料】过硫酸钠()与水反应可以生成和。【操作】在大塑料瓶和小塑料瓶中加入水,然后再往大塑料瓶中加入过硫酸钠。【现象】大塑料瓶瓶壁温热,瓶内产生气泡,与输液管相连的小塑料瓶也有气泡冒出。【评价】①小塑料瓶中装水的目的是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检验鼻氧管出气孔处有的操作是 。13.(2024·沅江三模)“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可用于医疗、航天、炼钢等领域。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实验室用品混制“富氧空气”。(1)小组同学用一定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到二氧化锰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请从上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每种仪器限用一次)制取氧气,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填字母);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下列有关制取氧气和回收二氧化锰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少量 B.倾倒溶液C.回收二氧化锰 D.称回收的质量(2)上述实验仪器中的名称是: 。三、挑战突破14.(2024九上·衡阳月考)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甲: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B.图乙: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C.图丙: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物质的种类随加热时间的变化D.图丁:用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其中一份加入了少量催化剂,产生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15.(2024·曾都模拟)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完成表中的实验。结合数据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编号 KClO3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实验1 5 一 一 171实验2 5 MnO2 0.5 49实验3 5 KCl 0.5 154A.实验1的目的是作对照实验B.由实验1和实验3,可知KCl在该反应中具有催化作用C.MnO2在该反应中的催化效果比KCl的好D.用MnO2作催化剂能够增加氧气的产量16.(创新实验)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仪器探究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实验方案如下:Ⅰ.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温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Ⅱ.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甲图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见乙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氧化铬或氧化铁B.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的数量应保持相同C.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可能是因为橡皮塞被冲开D.实验中压强增大主要是因为产生了气体,且反应放热17.(2020九上·集宁月考)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含1/4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集气瓶中灌 体积的水B. 集气瓶中灌 体积的水C. 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处D. 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处18.以下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① 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收集氧气 ③比较催化效果 ④检验氧气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④ D.只有②③19.(环保理念)小明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后,要在家里制一点氧气给妈妈看.他用洗脸盆代替水槽,用罐头瓶装满水收集气体,由于仪器不全,他打算向化学老师借,老师给了他下列仪器让他选择:请你帮小明选出还需要的仪器(填序号) ,小明收集氧气时所用的方法是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 方法收集.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小明还跟妈妈要了一团棉花,目的是 若证明小明收集到的是氧气,应该 实验结束时应该先撤 ,再撤 .20.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化学视频,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如下。①如图一所示,制取并收集氧气。试管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 精灯,目的是 。②计算含溶质 0.2mol 的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③某小组用如图二所示装置制取氧气,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打开活塞 K,向 B 中滴入 50mL3%的过氧化氢溶液后关闭活塞,待集气瓶 C 和烧杯 D 中的液面不再变化时,测定烧杯D 中水的体积为 V 水。若生成氧气的体积为 V 氧气,则 V 水 V 氧气(选填“>”“<”或“=”),理由是 。21.(2024·高州模拟)我国航天局首次对外发布《月球样品管理办法》。科学家们不断寻找利用月球样品制造氧气的新方案,为未来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扫除最大的障碍。某小组以“制作简易制氧机”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任务一:反应物的选择(1)工业上通过 方法制取氧气。(2)下列物质均可获得氧气,从反应条件分析其操作最简单的是____(填字母)。A.高锰酸钾 B.氯酸钾 C.过氧化氢 D.水(3)任务二:获得稳定的氧气来源若直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不能选择下列发生装置 (填字母),为获得平稳的气流,可选下列发生装置 (填字母)。(4)任务三:制作简易制氧机如2图是小组根据图C装置最终制成的简易制氧机成品,该制氧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制氧机 (填“需要”或“不需要”)不停添加两种试剂。组长提出洗气室的水不能装满,理由是 。(5)任务四:研究过氧化氢分解的条件已知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红砖粉后反应也明显加快,若要证明红砖粉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是否改变。(6)请通过了解月球制氧机,结合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除了考虑到药品的价格、制氧气反应的难易与安全性等因素,你认为应考虑的其他因素(至少1点)有 。22.(2024九下·增城月考)多种物质都可催化过氧化氯分解,如MnO2、CuSO4等。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漂白液(主要成分是NaClO和NaCl)、FeCl3、K2SO4能否催化过氧化氢分解。(1)MnO2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2)如图所示,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多次加入5%过氧化氢溶液,每次2mL,如有气泡产生, 则将 伸入试管,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结果如下表。研究对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漂白液 大量气泡 较多气泡 少量气泡 无气泡FeCl3溶液 较多气泡 较多气泡 较多气泡 较多气泡K2SO4溶液 实验结论 i、实验中产生的气体都是氧气。 (查阅得知:NaClO+H2O2=O2↑+NaCl+H2O) ii、K2SO4不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iii、 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iv、……(3)下列物质中,也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的是 (填标号)。A. CuCl2 B. Fe2(SO4)3 C. Na2SO4 D. KCl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工业制法【解析】【解答】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A答案正确;B、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B答案正确;C、海拔越高,氧气越稀薄,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登山运动员需要携带氧气。C答案不正确;D、夏天鱼池内用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降低。D答案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B、根据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分析;C、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分析;D、根据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降低分析。2.【答案】C【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中,二氧化锰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为反应的催化剂,正确;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正确;C.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错误;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二氧化锰的性质分析;B.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据此分析;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解答;D.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选择适当的收集装置。3.【答案】D【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A. 氯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不用放棉花,故错误;B. 酒精灯外焰温度高,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故错误;C. 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故错误;D. 实验结束时,先撤导管,后灭酒精灯,故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4.【答案】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预热;连续均匀;毛玻璃片;正放【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解析】【解答】①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造成堵塞;②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进行预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引起炸裂;③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连续均匀时再开始收集,证明装置内的空气被排净;④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好毛玻璃片,可更好的密封,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为防止氧气逸出,要正放在实验桌上。【分析】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棉花不要离高锰酸钾太近,否则会导致发生装置爆炸。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暂存气体时,只需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盖上毛玻璃片就可以了。5.【答案】锥形瓶;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检查装置气密性;2H2O22H2O+O2↑;正【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文字表达式【解析】【解答】(1)①是锥形瓶,常用作反应容器.故填:锥形瓶;(2)二氧化锰在该化学反应中作催化剂,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填: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时,如果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如果导管没有连续的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漏气,因此该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4)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故填:2H2O22H2O+O2↑;正.【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3)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6.【答案】(1)水槽;铁架台(2)cefgh;;装置漏气,收集不到气体(或收集的气体不纯);AD(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4);C;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不合理,因为一开始收集到的气体是装置中的空气,会影响实验结果【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1) f是水槽 , h铁架台。(2) 小蕾取一定量高锰酸钾放入大试管中制取较纯净的O2。①除大试管外,小蕾还应选用的上图仪器是集气瓶、弯导管、水槽、酒精灯、铁架台,故字母是 cefgh 。②高锰酸钾分解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③若进行实验前忘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漏气,可能造成的后果是装置漏气,收集不到气体,或收集的气体不纯。④若实验过程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是: 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 , 实验结束后马上清洗试管,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后再把导管移除水面。故符合题意的是AD,不符合题意的是BC。(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操作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反之则未满。(4)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分解反应速度的影响。①写出实验过程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②完成上述实验更适合用排水法来收集气体,故选C答案。③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④实验反思:进行实验时,小明在反应开始后立即收集氧气是不合理的,原因是一开始收集到的气体是装置中的空气,会使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同时会影响实验结果。【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来解答;(2)①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收集氧气的装置来选择常见仪器来解答;②根据高锰酸钾分解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来解答;③根据实验操作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可能收集的气体不纯来解答;④根据实验操作不正确可能产生试管炸裂事件来解答;(3)根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操作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看木条是否复燃来解答;(4)①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来解答;②收集纯净的气体最好用排水法收集来解答;③根据实验数据表分析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来解答;④根据有大量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来解答。7.【答案】C【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解析】【解答】A. 反应产生的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氧气不能燃烧,不可作燃料,故错误;B. 加发泡剂和催化剂后反应加快了,故错误;C. 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正确;D. 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也会分解,只是反应速率慢一些,故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分析。B、根据题意,加发泡剂和催化剂后反应加快了分析。C、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D、根据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也会分解分析。8.【答案】A【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装置A作为发生装置。A答案正确;B、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为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要把导管伸入集气瓶的底部。B答案错误;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收集满。C答案错误;D、做铁丝燃烧的实验时,为了防止灼热的融化物溅落炸裂瓶底,要在集气瓶底部预留少量的水。D答案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分析;B、根据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分析;C、根据验满氧气的方法分析;D、根据铁丝燃烧的实验分析。9.【答案】C【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解答】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共同现象是都能放出热量.故选C.【分析】木炭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铁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蜡烛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上有水雾生成,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应该从火焰、光、烟雾、是否放热、生成物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0.【答案】(1)酒精灯(2)方程式略;A;C或E【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2)①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用该方法制取氧气,需要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则发生装置应选择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氧气的装置应选择C或E。【分析】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11.【答案】(1)①是物理变化.②是化学变化(2)可以观察O2的流速(3)节约能源【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1)① 空气 利用分子筛过滤出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② 水,电解水制取氧气,发生里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①与②的不同点是①是物理变化,②是化学变化。(2)装置A的作用是通过观察A中气泡产生的快慢判断氧气的产生速率,可以观察O2的流速。(3)与②相比,方法③的优点是节约能源,操作方便等。【分析】(1)① 根据空气 利用分子筛过滤出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分析;② 根据电解水制取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分析。所以①与②的不同点是①是物理变化.②是化学变化。(2)根据通过观察A中气泡产生的快慢判断氧气的产生速率,可以观察O2的流速分析。(3)根据方法③操作分析优点。12.【答案】(1)长颈漏斗(2);略;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3)F(4)洗气或观察气流速度或润湿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出气孔,若木条复燃,说明有【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2)装置A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试管口有棉花,因此,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若选择装置B制取,所用的药品为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发生装置C有多孔隔板和活塞,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关闭活塞开关,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开关,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所以发生装置C相对于B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答案为:;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3)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均可采用排水法收集,故若选择装置F既可以收集,也可以收集;故答案为:F;(4)①小塑料瓶中装水的目的是为了洗气或观察气流速度或润湿氧气;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出气孔,若木条复燃,说明鼻氧管出气孔处有;故答案为:①洗气或观察气流速度或润湿氧气;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出气孔,若木条复燃,说明鼻氧管出气孔处有。【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氢气和氧气的溶解性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资料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3.【答案】(1)CDHGJK;;A(2)铁架台【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1)用注射器滴加过氧化氢溶液,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所以所选装置有CDHGJK;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A、取固体粉末药品时,为了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钥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该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C、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D、称取二氧化锰时,应该将二氧化锰放在纸上称量。故答案为:CDHJK;;A。(2) 上述实验仪器中的名称是: 铁架台 。【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进行分析。(2)根据常见的实验仪器进行分析。14.【答案】C【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解析】【解答】A、红磷燃烧放热且消耗氧气,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不符合题意;B、 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为催化剂,质量保持不变 ,不符合题意;C、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物质的种类随加热时间的增加由一种再变成三种,最后变成两种,符合题意;D、 用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其中一份加入了少量催化剂, 有催化剂反应速率快,但有无催化剂产生氧气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15.【答案】D【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解析】【解答】A、实验1不加催化剂,使用氯酸钾加热分解可以做对照实验。A答案正确;B、实验1中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是171秒,实验3中收集50mL氧气所用时间是154秒,对比分析可知,氯化钾在该反应中具有催化作用。B答案正确;C、实验2中收集50mL氧气所用时间是49秒,实验3中收集50mL氧气,所用时间是154秒,对比实验2、3可知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的催化效果比氯化钾的催化效果好。C答案正确;D、催化剂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只能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产氧气的质量。D答案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催化剂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对比题中所给数据分析。16.【答案】A【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解析】【解答】A、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氧化铬或氧化铁错误,氧化铬或氧化铁催化效果太慢,错误符合题意,A答案正确;B、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的数量应保持相同正确,因为控制变量法只能控制一个变量,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答案错误;C、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可能是因为橡皮塞被冲开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答案错误;D、实验中压强增大主要是因为产生了气体,且反应放热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答案错误;故答案选:A。【分析】A、根据图像分析;B、根据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的数量应保持相同分析;C、根据压强瞬间回落可能是因为橡皮塞被冲开正确分析;D、根据实验中压强增大主要是因为产生了气体,且反应放热正确分析。17.【答案】B【知识点】氧气的收集方法【解析】【解答】A、集气瓶中灌 体积的水,收集的氧气的体积约为 ,空气的体积约为 ,故A不符合题意;B、集气瓶中灌 体积的水,收集的氧气的体积约为 ,空气的体积约为 ,故B符合题意;C、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处,收集的氧气的体积小于 ,空气的体积大于 ,故C不符合题意;D、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处,收集的氧气的体积小于 ,空气的体积大于 ,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18.【答案】C【知识点】氧气的收集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解析】【解答】检验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然后用双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①正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要将导管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②不正确;比较催化效果,应将等量不同的物质放入相同的过氧经氢溶液中,③不正确;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C正确。【分析】本题考查气密性检验、氧气的收集方法及检验、催化剂探究,其中催化剂探究实验一定要找好自变量,控制好其他变量。19.【答案】①④⑧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导管;酒精灯【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还需要的仪器有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和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小明收集氧气时所用的方法是排水法,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小明还跟妈妈要了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若证明小明收集到的是氧气,应该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实验结束时应该先撤导管,再撤酒精灯.故答案为:①④⑧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导管;酒精灯【分析】试管可做反应容器,酒精灯加热,铁架台固定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由于选用脸盆代替水槽,所以用的是排水法,由于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还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高猛酸钾粉末容易随气流进入到管,一方面会堵塞导管,另一方面会影响气体颜色的判断,因此在导管口必须塞一团棉花;氧气的检验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实验结束应该先撤导管,再撤酒精灯,如果操作反了,水槽中的水会倒吸进入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20.【答案】2KClO3 2KCl+3O2↑;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中使试管炸裂;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2mol×34g/mol=6.8g。 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x x=3.2g;>;加入的双氧水会占据容器部分体积,V 水包含 V 氧气和 V 过氧化氢溶液【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① 试管A中,氯酸钾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② 见答案;③ 因为加入的双氧水会占据容器部分体积,V 水包含 V 氧气和 V 过氧化氢溶液,故 V 水>V 氧气。【分析】① 根据氯酸钾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写出化学方程式。②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过氧化氢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③ 过氧化氢溶液也有一定的体积。21.【答案】(1)分离液态空气法(2)C(3)B;C(4);不需要;防止生成的氧气将洗气室中的水压出装置(5)质量和化学性质(6)反应物选择含有氧元素物质;考虑实验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验所需仪器的规格、性能;实验试剂的浓度、用量等【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解析】【解答】(1)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方法制氧气;(2)高锰酸钾、氯酸钾需要加热获得氧气,水需要通电分解获得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从反应条件分析,操作最简单的是过氧化氢制氧气。故答案为:C。(3)二氧化锰呈粉末状,不能放置在多孔塑料板上,所以不能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速率,为获得平稳的气流,选择的发生装置为C;(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不需要添加二氧化锰,洗气室的水不能装满,是因为防止生成的氧气将洗气室中的水压出装置;(5)催化剂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6)结合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除了考虑到药品的价格、制氧气反应的难易与安全性等因素,还应考虑的其他因素有:反应物选择含有氧元素物质;考虑实验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验所需仪器的规格、性能;实验试剂的浓度、用量等。【分析】(1)根据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方法制氧气分析;(2)根据高锰酸钾、氯酸钾需要加热获得氧气,水需要通电分解获得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分析;(3)根据二氧化锰呈粉末状,不能放置在多孔塑料板上,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分析;(4)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洗气室的水不能装满,是因为防止生成的氧气将洗气室中的水压出装置分析;(5)根据催化剂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分析;(6)根据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分析。22.【答案】2H2O22H2O + O2↑;带火星的木条;无气泡(或没有明显现象);FeCl3;AB【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解析】【解答】(1)MnO2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 O2↑。(2)①过氧化氢溶液,如有气泡产生,即是氧气,而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常常使用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有氧气生成,故填带火星的木条。②K2SO4不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第1次为无气泡或没有明显现象。③每次均能使过氧化氢随即产生气泡的只有FeCl3,故填FeCl3(3)漂白液反应后的剩余溶液中含有Na+和Cl-,第4次无气泡产生,说明Na+和Cl-不具备催化作用;FeCl3溶液含有Fe3+和Cl-,即Fe3+具有催化作用;K2SO4中有K+和SO42-均不具有催化作用。即CD均不具有催化作用,不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B可以作为催化剂;Fe3+为重金属离子,Cu2+也为重金属离子,故A也可以作为催化剂,故填AB。【分析】(1)根据MnO2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析;(2)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3)根据Na+和Cl-不具备催化作用,Fe3+具有催化作用,K+和SO42-均不具有催化作用分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