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学习目标】
1.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分析其发展特点和北方最终统一南方的原因。
2.了解区域开发的表现,分析其开发的原因,理解其开发的意义。
3.认识民族交融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状况,理解民族交融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从分裂到统一
任务一:梳理从分裂到统一的历程并探究其原因
问题1:根据教材的正文与地图,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问题2:根据政权更迭的图示与教材、材料、地图,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问题3: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P30“历史纵横”,分析北方最终统一南方的原因。
材料一:后赵太子“使文武皆跪立”,成汉之主李寿“人有小过,辙杀以立威”。北朝孕育出了强大的皇权。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部分政权人口数量
时期 年份 户数 口数 出处
刘宋 464 906870(90万) 4685501(468万) 《通典·食货》
北魏 516—520 5000000(500万) ————
北周 579—580 3590000(359万) 9009604(900万)
陈 589 500000(50万) 2000000(200万)
材料三
南朝 北朝
自晋宋以来,宰相皆文义自逸,不理政事;梁时何敬容独勤庶务;为世所嗤鄙。 ——《梁书·何敬容传》 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颜氏家训·勉学》 梁武帝时“发召兵士,皆须锁械,不尔,便即逃散。” ——《魏书·岛夷萧衍传》 宇文泰的谋主苏绰明确提出任官“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并起草了六条诏书。 宇文泰将此诏书“置于座右,令百司习诵,牧守令长不通六条者,不得居官。” ——刘万云《隋时北方统一南方的原因浅探》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 ——《魏书·李安世传》载北朝民歌《李波小妹歌》
二、区域开发与民族交融
任务二:探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区域开发
问题1:根据教材P30“学思之窗”的内容,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区域开发的表现。
材料四: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ōng)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rěn),则数郡忘饥。会土(指会稽)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ù)、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即荆州,指今湖北、湖南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即扬州,主要指今江苏、安徽两省南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问题2:根据教材“学思之窗”的内容及正文内容,分析区域开发的原因及意义。
任务三: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问题1:根据教材,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概况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时期 概况
三国时期 蜀、吴两国加强了对 地区的治理
西晋时期 西北少数民族内迁。
东晋至南朝 逐渐与汉族交融
十六国时期 采用了 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 ;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 仍然广泛存在。
北魏 (迁都、改籍贯、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顺应了北方 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发展趋势:
问题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民族交融的历史意义。
材料五:民族大融合的实现,使汉族接受了其他少数民族的新鲜成分,所以在经济、文化上不仅没有衰落,而且变的更加兴盛,充满活力。隋文帝能够顺利完成统一事业,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应该是南北统一的重要条件。因此,历史上强盛的隋唐大帝国的出现,正是以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实现为坚实基础的。
——张鹤泉:《魏晋南北朝史: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课堂小结】
【习题练习】
1、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他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了
A.民族隔阂的消失 B.民族交融的发展
C.民族观念的相同 D.民族经济的发展
2、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
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 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
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 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