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自然社会 第18课 诗人贺知章课题 诗人贺知章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人自然社会 年级 二年级教材分析 《诗人贺知章》该课时教材编排了“贺知章介绍—贺知章祠堂—贺知章的作品”的系列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理解诗人贺知章的故事,能够理解诗人贺知章相关的情况。并且能够从诗人贺知章中学会人生道理。教材编排合理,教学环节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诗人贺知章的介绍,了解了诗人贺知章的故事以及诗人贺知章的相关情况。从中学习到应该积极向上、热爱生活、追求卓越的精神。 2、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探究,丰富学习体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能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关注诗人贺知章的相关故事,以及诗人贺知章带来的文化影响。 4、通过介绍诗人贺知章的故事,从中学到努力学习、勇于探索、热爱文化、传承经典的精神。重点 一、贺知章介绍二、贺知章祠堂三、贺知章的作品难点 1、贺知章的作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第18课 诗人贺知章板书课题。视频导入。 观看视频,引入教学主题 激发学生对教学主题的思考、探讨和交流。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回乡偶书(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bin)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你一定读过上面这首古诗吧 它的作者就是唐朝大诗人贺知章。 贺知章非常孝顺,他孝敬母亲的佳话流传至今。知识拓展贺知章孝敬母亲体现了什么精神?孝道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是核心伦理之一。贺知章的故事展现了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这种孝道精神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链 接贺知章生活在会稽永兴(今杭州萧山)。贺知章的母亲因病不能行走,他就用箩筐担着母亲,行于乡间。大家称他为“贺担僧”,称其母为“箩婆”。后来,贺知章还用草书专门抄写了《孝经》。为了纪念母亲,他建了“云门寺”,又称“箩婆寺”。贺知章后来迁居山阴(今绍兴)。绍兴有纪念贺知章的祠庙--贺秘监祠。知识拓展贺秘监祠的历史?贺秘监祠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而建。贺知章在晚年告老还乡,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回乡偶书》等诗作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亲情。南宋绍兴十四年,郡守莫将在月湖上寻访到贺知章的读书故地,因此修建了逸老堂。活动1.让我们读一读贺知章的传世名篇吧。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回乡偶书(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不仅是大诗人,也是大书法家,可惜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不多。让我们欣赏一下他的书法艺术。你还能找到更多贺知章的书法作品吗 知识拓展贺知章的诗词二、拓展延伸1、贺知章的孝经2、贺知章对古代书法造成了什么影响?3、贺知章的诗词为什么得以传承?4、我们如何更好地学习贺知章的诗词? 了解贺知章在书法的地位。学习知识拓展 学习链接知识 学习知识拓展 积 极 参 与活动,了解贺知章诗词的魅力 学习知识拓展 学生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有哪些贺知章的优秀品质。 了解贺知章的情况,培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拓宽学生知识面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欣赏贺知章的诗词。拓宽学生知识面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在讨论中学到更多。布置作业 在父母陪同在网上搜索还有那些有关于贺知章的资料,收集一些资料下一节课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分享。 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 《诗人贺知章》课程小结: 我们了解了诗人贺知章的故事,他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在绝句创作上成就斐然。他的诗作清新通俗,意境深远,代表作有《咏柳》和《回乡偶书》。不仅了解了贺知章的生平和他在书法及诗词方面的贡献,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学习和欣赏他的诗词。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分组总结归纳 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板书 学习、记忆及勾画知识点 明确教学内容及重点和难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