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十一月测试政治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哲学是一种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旨在探讨世界的基本和普遍问题。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的是( )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天不变,道亦不变”②“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没有万物”——“存在就是被感知”③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仁者心动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物是观念的集合”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嫦娥奔月”神话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宇宙观、生命观中,如古人通过拜月、祭月进行祈福。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的实践结合,拟定了探月、登月计划,启动登月工程,研发相关航空航天科技,发展航天事业。这表明(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方法论反作用于世界观,指导实践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秋天在古诗词中常被描绘为一种既寂寥又美丽的季节。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杜牧《长安秋望》“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人对秋的不同表达可以看出(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大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④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地球和火星身处太阳系,都围绕太阳公转。由于地球在内圈,火星在外圈,且公转轨道都是椭圆形的,二者之间的距离时刻都在发生变化,从最近的约550万千米到最远的4亿多千米。为了节省燃料,人类需要在地球和火星相对距离较近时发射探测器,而每隔26个月才有一个发射机遇期。这表明(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物质世界不能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存在④世界是物质的,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马斯克在2024年9月19日宣布:通过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不通过肌肉组织实现的信息交换系统,即脑机接口,实现治疗盲视者,让患者重获光明。据悉这款产品通过过将芯片植入人体中,绕过眼睛和视神经,直接向人脑发送视觉信息,通过脑机互动实现视觉信息收集、处理、成像,使得失明患者重获光明。实现人脑和机器的连接表明( )①事物之间能够创造出根据人类治疗疾病需要的新联系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④人们在实践中证明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联系是普遍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2024年7月,我国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172.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87.9万辆,首次超过燃油汽车。同时,新能源汽车存在续航里程不足、充电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这表明,新能源汽车( )①因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必然会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②要经历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③面临来自燃油汽车的挑战与阻碍,发展道路是曲折的④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未来值得期许,挑战必须应对。面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历史抉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懈努力。从哲学角度分析,这是基于( )①所有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②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只有勇于直面矛盾才能分析解决矛盾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嫦娥六号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壮举。此次嫦娥六号选择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东北部阿波罗撞击坑边缘,这是月球上已知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科学家对从此处钻取和表取的月球样品开展研究,有望发现更多太阳系和月球演变等重大科学奥秘。材料表明( )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4年7月1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一号05星发射升空。该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信息支撑。材料表明( )①卫星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了认识的发展②本次试验任务旨在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需求推动了高分十一号05星的发射④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卫星探测就能得到正确认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4年2月,上海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发布《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这是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第七版行动方案,涉及五大行动150项任务举措。上海连续7年在岁末年初举行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并出台行动方案,一年更新一个版本,驰而不息抓落实。上海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的不断更新( )①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与推动 ②说明感性认识需在自我否定中上升到理性认识③体现了真理能够不断推翻自身而得到发展 ④反映出认识的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的特点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11.“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唱出了新中国诞生的蓬勃朝气;“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改革开放的春风迎面扑来;“北京欢迎你,为你开天辟地”,传递怀抱世界、开门迎客的热情;“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如愿的眺望”唱出了作为中华儿女的自信与豪迈。这些歌词穿越历史的风烟,带领我们重温先辈的光荣与梦想,激励我们奋勇向前,接续谱写新时代辉煌篇章。可见( )①歌词内容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②歌词内容与社会发展同步变化就是先进的社会意识③饱含家国情怀的歌词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④歌词作为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两则材料的关联性( )低空+”场景加速解锁的背后,是低空经济的强势发展。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长33%。民航局预估,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顺应低空经济的强势发展,我国关于低空经济的顶层设计文件密集出台。 2021年2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明确将低空经济写入国家规划。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3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及民航总局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方案提出,通用航空装备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将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就推动社会进步④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聚蕴藏在人民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④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生活污泥、污染土壤,在一般人眼里都是垃圾甚至是有害物质。人们通过“协同处置”方式就可以利用它们发电、烧砖、制作水泥,变废为宝,垃圾“吃干榨净”,废渣全利用、臭气被分解,处理过程实现监管无缝对接。从哲学的角度看,这说明( )①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②事物的价值是由人的不同需要决定的③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赋予事物新的属性 ④事物价值的实现建立在人与物的关系基础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读漫画 悟哲理”。下图漫画(配文:小时候,不懂事会走一些弯路;长大后,走弯路是因为自己脾气倔。)告诉我们①人生阅历变化,会导致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变化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③价值判断正确与否取决于其对实践能否发挥作用④正确的价值选择是作出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马背院士”吴天一,始终秉持着守护高原人民和建设者的生命健康的初心,60多年来把自己的生命和激情都融进了广袤的青藏高原,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奉献。”这是高原的守望者吴天一的肺腑之言,他用最平凡的脚步走出了最伟大的征程,彰显出了身为共产党员的伟大担当奉献精神。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价值②利用社会客观条件,把握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③顺应个人发展要求,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④发扬担当奉献精神,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0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中国航天第一个研制基地,是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长空万里东风起。1960年,火箭院产生了我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我国导弹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仿制成功只是开始,想要自主研制,前方的路途更加艰辛、更具挑战。火箭院广大科研人员充分挖掘东风一号导弹的潜力,“小步快走”开展自主研制工作。1964年,东风二号发射成功,翻开我国导弹发展史上自主研制的崭新篇章。1970年,科研人员经过上百次试车,终于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伴随着长征二号系列、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等型号研制成功,我国长征运载火箭型谱变得更加丰富。1999年11月20日,火箭院抓总研制的我国首枚大推力载人火箭长征二号F首飞成功。2022年12月9日,火箭院抓总研制的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成功发射,将14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填补了中国海上热发射的技术空白。2023年,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先后执行3次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运营阶段发射任务。结合材料,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角度,说明火箭院科研人员“逐梦星空”取得成功的道理。1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新修订的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编制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应当认真研究代表议案和建议,广泛征集意见,科学论证评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确定立法项目”。本次立法法修改,下“放”了立法权,284个设区的市将拥有地方立法权,这可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大量事务无法可依的情形,同时可以加快推进地方立法进程,倒逼地方政府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认为,本次立法法修改,凝聚了无数立法参与者的经验、碰撞与智慧;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及其要求,确保立法工作各个环节都能听到人民的声音、了解基层的情况;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发展,从立法层面确认党和国家各项改革事业取得的成就、引领和保障党和国家未来继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分析立法法的修改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9.(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变局、强国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统筹谋划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安排和总体部署。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改革”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二十届三中全会作为改革进程中的关键节点,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都是划时代的。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简要回顾会议 会议主要内容及通过的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十三届三中全会 治理经济环境,《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十四届三中全会 制定市场经济制度基本框架,《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五届三中全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七届三中全会 新形式下推进农村改革,《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 “五位一体”全面深化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九届三中全会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二十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1)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解读历届三中全会围绕改革做出不同《决定》的原因。(8分)(2)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词之增,意蕴丰富,境界日新,既体现着改革决心与意志、改革方向与方式的一以贯之,又反映出改革原则与经验、改革内容与重点的与时俱进。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谈谈对上述观点的认识。(8分)20.(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纵深推进,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重要文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如今的中国,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越来越多的绿色正在点染祖国山川大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继续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从“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任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结合材料分别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分析说明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部署的合理性。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上半年H省重点民生实事取得重要进展,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工作目标。截至2024年6月底,H省已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63.45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取证)166.7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取证)82.21万人;完成15.45万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在线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727个、涉及居民22.98万户;新建公共服务领域充电桩13149个,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建成4138个老年助餐场所,老年助餐服务稳步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围绕“践行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题写一篇感言。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150字左右。政治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C C C D C C B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D A B A B1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科研人员“逐梦星空”表明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因此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逐梦星空”取得成功表明人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因此我们要坚持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18.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作为行动的依据。立法法的修改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进行的。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立法法的修改下“放”了立法权,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进行修改和完善。③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及其要求,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立法法的修改凝聚了无数立法参与者的经验、碰撞与智慧。19.(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发展动力。在不同时期,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实践需求不同,制定的改革方案不同。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历届三中全会做出不同的决定,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每一届三中全会都是对改革规律的深刻认识,又为新的改革提供指导,接受检验,再总结提升指导新的改革的过程。(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从改革到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变的是党始终以改革的方式解决矛盾,和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②坚持一致的改革方向,但又随着时代之变,与时俱进探索出新的改革原则、内容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从主要围绕经济体制为重点的改革,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深化改革,再到与中国式现代化贯通,针对性更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高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0.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需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持绿色发展观,遵循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有利于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上层建筑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我国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可以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21.答案示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H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从职业技能培训到基层医疗提升,从老旧小区改造到充电设施建设,再到老年助餐服务,每一项都聚焦民生关切,旨在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社会持续进步。H省的实践证明,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践行初心使命,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评分等级量表:等级水平 等级要求一等 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主题,全面展开论述;知识运用准确、贴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二等 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扣住主题展开论述;知识运用比较准确、贴切;逻辑性较强,有条理三等 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主题,罗列知识;知识运用不准确;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四等 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应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