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阶段性考试
政治试卷
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年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河南八里桥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遗址南侧有祭祀坑,出土有陶器、玉器、绿松石器等遗物;中部坑有大量黑土堆积,出土有铜炼渣与炉壁等遗存。八里桥遗址是豫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二里头文化聚落,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新线索。由此可见
①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出现
②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
④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且有少量的生产资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指出,“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他俯察审视,勾画出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①人类在与猿“相揖别”后进化到了奴隶社会
②“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的原始社会阶段
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④“不过几千寒热”描绘社会演进的快速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恩格斯强调,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要求人们去研究它。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
①看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力量
②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正确路径
③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④设计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理论上的守正创新树立旗帜,凝聚力量,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若为这段话拟一个标题,以下最贴切的是
A.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 B.伟大理论指引前进方向
C.悲怆历程探索复兴之路 D.理想信念坚定强国目标
5.某中学按照既定打卡路线(如图所示),组织学生进行红色主题游。同学A如果参加本次主题游,他的目的会是
A.感受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历史性变革 B.深入感受新、旧民主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C.感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清醒与坚定 D.重温打破旧世界以及建设新世界的历程
6.中国的改革开放循序渐进,下列对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②海南经济特区的设立
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
7.为扎实推进“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某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下列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①锤镰劈路千山绣,党帜飘扬九域红---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
②红旗漫卷乾坤定,热血奔流社稷坚----实现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天地玄黄中国梦,“一带一路”谱华篇——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④开放国门迎万邦,改革潮涌谱华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实践特色: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②理论特色:立足时代之基,及时回应和解决时代关切
③民族特色:根植于中国大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时代特色: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立论前提”主要是指
A.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 B.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
C.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 D.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
10.新时代有“已变”,亦有“未变”。面对这些“已变”和“未变”,我们要
①顺应“已变”,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具体操作方案
②顺应“已变”,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③立足“未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④立足“未变”,牢牢坚持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着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确的选择。下列选项中,事件和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入了新时代——踏上了新征程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三大改造”——拓宽了社会主义道路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时代转换的重要标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对我国主要矛盾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①表明供给不足已成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制约因素
②这是生产关系进一步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重要体现
③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基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
④推动我国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我党百年奋斗历史的新征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3.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历史使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共产党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只有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使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这说明,实现伟大梦想
①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②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伟大事业的决定作用
③要坚守初心使命,深入推进党自身的建设
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最终目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要努力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
①敢于有梦追梦,勤于逐梦圆梦,把人生理想融入民族大业
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立足于梦想实现不朽伟业
③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自觉担当民族复兴的大任
④坚持奉献世界,造福世界人民,实现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某校高二学生在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时关注到以下这段话: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产物和理论形态,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需要而生,并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丰富和发展。它科学回答了文化层面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我们担负新时代新的使命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
这段论述告诉我们,习近平文化思想
A.在与时俱进中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B.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C.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D.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两个必然”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两个绝不会” 无论哪一个 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 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16.对“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两者都基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释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
②两者都论证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但过程是漫长的
③前者揭示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后者揭示其实现的条件性
④前者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后者反映社会形态更替的实现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某班级通过人类社会演进的学习,梳理了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特点,整理形成如下表格: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力 生产工具改进,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 铁制农具广泛使用 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劳动者在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条件下进行联合劳动,生产效率提高
生产关系 A__________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占有少量土地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D__________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B__________ 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奴隶主占有全部劳动成果,奴隶只获得维持生存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地主通过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剥削,少部分劳动成果归农民支配 C__________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⑴请依据表格思路,在A、B、C、D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8分)
⑵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请你指出上述材料体现的道理并简要阐述。(6分)
18.(12分)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57年底“一五”计划完成。
⑴据此说明中华民族是如何“站起来”的 (10分)
⑵中华民族“站起来了”证明了什么结论 (2分)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开启了我国创造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奇迹的光辉历程。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8亿元,到2022年的121万亿元,发展速度举世瞩目,发展的质量也显著提高。国家实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提高。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同年12月31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正是依靠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奠定的雄厚基础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我们才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故事”。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强调:“我们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让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
⑴根据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我们如此坚定地坚持改革开放。(10分)
⑵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是党中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周年。《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于2024年5月27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
会议指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会议也明确了中部崛起的实施路径: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细化实化各项任务,清单式推进落实;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实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地方金融改革、深化文化单位改革、深化教育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村居民就地过上现代化高品质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部崛起的举措是如何贯彻落实“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的。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阶段性考试政治参考答案
1~5 ADABD 6~10 BBDAD 11~15 ADABA 16 A
1.A
【详解】①②:夏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文化遗存,陶器、玉器、绿松石器等遗物,铜炼渣与炉壁等遗存表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在奴隶社会,城市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①②符合题意。
③:在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材料体现的是奴隶社会,③排除。
④: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且有少量的生产资料,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材料体现的是奴隶社会,④排除。
故本题选A。
2.D
【详解】①:人猿相揖别说明人类进入原始社会,①错误。
②: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原始社会,②符合题意。
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从石器时代进化到铜铁时代,体现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而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③不符合题意。
④: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社会主义,“不过几千寒热”描绘社会演进的快速进程,④正确。
故本题选D。
3.A
【详解】①②:空想社会主义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而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 民群众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看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正确路径,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设计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共性,故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4.B
【详解】A:材料强调伟大理论的指导作用,而不是伟大理论的产生,A排除。
B:材料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理论上的守正创新树立旗帜,凝聚力量,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强调了以伟大理论指引前进方向,B正确。
C:该选项主要强调复兴道路的艰难性、曲折性,材料不涉及“悲怆历程探索复兴之路”,C排除。
D:材料强调伟大理论的指导作用,不涉及理想信念,不涉及“理想信念坚定强国目标” ,D排除。
故本题选B。
5.D
【详解】A:最伟大的、最深刻的社会历史性变革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与材料信息不符,A不选。
B:受新、旧民主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的标志是五四运动,而该红色旅游是从中共一大纪念馆开始,是1921年以后,B不选。
C:该红色主题旅游是从中共一大开始,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全面胜利,是党领导人民站起来的伟大成就,不强调感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清醒与坚定,C不选。
D:从中共一大开始,到上海解放纪念馆,这是从1921年到1949年,这段时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打破旧世界以及建设新世界的历程,D入选。
故本题选D。
6.B
【详解】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③排在第一位。
①: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①排在第二位。
②:1988年,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②排在第三位。
④: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④排在第四位。
题中关于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②→④。
故本题选B。
7.B
【详解】①:“锤镰劈路千山绣,党帜飘扬九域红”中的“锤镰”和“党帜”都是指中国共产党,而“千山绣”和“九域红”则形象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胜利景象,这一选项表达的是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心骨)而取得了胜利,与党史内容相符,①正确。
②:“实现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红旗漫卷乾坤定,热血奔流社稷坚”并未明确体现这一历史节点,与“四史”的对应关系不明确,排除②。
③:“天地玄黄中国梦,‘一带一路’谱华篇”中的“一带一路”是新时代的中国倡议,体现了中国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一选项与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紧密相连,展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积极作为,③正确。
④:“开放国门迎万邦,改革潮涌谱华章”描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但“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④对应不正确,排除。
故本题选B。
8.D
【详解】①: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而不是实践特色,①排除。
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强调的是注重进行理论创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愈益获得新的升华,从而形成更加全面系统、更具说服力影响力引导力的理论创新成果。可见,立足时代之基,及时回应和解决时代关切,不是理论特色,②排除。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根植于中国大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③正确。
④: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④正确。
故本题选D。
9.A
【详解】AB:不管是邓小平理论还是毛泽东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都是基于国情所提出的,B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
C: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是邓小平理论,不涉及毛泽东思想,C不符合题意。
D:这两大理论都是讲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并不仅仅与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有关,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0.D
【详解】① :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无法精准的提供解决人类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案,①排除。
② 新时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顺应时代变化,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②正确。
③: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进入新时代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根本变革,③排除。
④: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我们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1.A
【详解】①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故①②对应正确。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三大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故③对应错误。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入新时代,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故④对应错误。
故本题选A。
12.D
【详解】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我国经济短缺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供给不足不再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①说法错误。
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生产关系进一步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重要体现,②符合题意。
③: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时代转换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表明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基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③符合题意。
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会发生阶段性的变化,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而不是推动我国进入了新时代,④排除。
故本题选D。
13.A
【详解】①:中国共产党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说明要发扬斗争精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①正确。
②: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起决定性作用,②说法错误。
③:只有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使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说明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③正确。
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4.B
【详解】②:当代青年要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立足于实践实现不朽伟业,“立足于梦想实现不朽伟业”说法错误,②排除。
④:材料考查当代青年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不涉及要坚持奉献世界,造福世界人民,实现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④不符合题意。
①③: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要努力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敢于有梦追梦,勤于逐梦圆梦,把人生理想融入民族大业,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自觉担当民族复兴的大任,①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5.A
【详解】A: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需要而生,并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回答了文化层面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我们担负新时代新的使命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这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与时俱进中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A符合题意。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排除B。
C:材料没有体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C不合题意。
D:材料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产生以及意义,没体现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该选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材料主旨所在,D排除。
故本题选A。
16.A
【详解】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指的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都在依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释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①符合题意。
②:“两个必然”论证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两个绝不会”讲的是社会形态更替实现的条件性,且“两个必然”并未说明其过程是漫长的,②不符合题意。
③:“两个必然”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两个绝不会”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③符合题意。
④: 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主要基于资本归个人私有和 雇佣关系。“两个必然”并没有反映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运行的,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7.(14分)⑴A: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B: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C: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D: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⑵①材料呈现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不断变革,社会形态随之更替。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②材料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分析】背景素材: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特点
考点考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⑴本题属于填空题,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详解略。
⑵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体现类试题,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知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不同时期的生产力不一样,生产关系也随之变化→可联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18.(12分)⑴概述每个历史事件的意义: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②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分析】背景素材:重要的历史事件
考点考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⑴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1919年五四运动。→可联系教材五四运动的意义。
关键词②: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可联系教材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关键词③: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可联系教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关键词④: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可联系教材三大改造的意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⑵本题属于简答题,依据教材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回答即可,详解略。
19.(14分)⑴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改革开放推动我国国家实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提高。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调研,发出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动员令。
⑤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高举旗帜,让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
⑵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分析】背景素材:我国坚定地坚持改革开放
考点考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⑴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从原因、意义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发展速度举世瞩目,发展的质量也显著提高,国家实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可联系教材知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三个面貌、三次飞跃、重要法宝、必由之路、关键一招);
关键词②:我们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让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可联系教材知识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⑵本题属于简答题。学生依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详解略。
20.(12分)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细化实化各项任务。
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科技体制、国有企业、地方金融、文化单位、教育和医药卫生体制等方面改革。
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农村居民就地过上现代化高品质生活。
【分析】背景素材:党中央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发展
考点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指向是说明中部崛起的举措是如何贯彻落实“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的,需要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知识,从是什么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可联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关键词②: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实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地方金融改革、深化文化单位改革、深化教育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可联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可联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④: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村居民就地过上现代化高品质生活→可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相关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