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编号:5 审核:高二历史组 时间:2024.11.20【目标导航】【知识梳理】一机器大生产与共产制度 分析教材,总结以下问题:1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化表现。2 工厂制度的特点及影响。3 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的表现。【知识拓展】工厂制度的影响积极①经济: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②政治:促进家庭领域与社会生产领域分化,妇女走出家庭加入社会生产,逐渐提高其社会地位;③社会: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人类由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消极①资本家剥削工人,带来了工人劳动强度过高、贫富差距加大、阶级对立明显;②早期工厂大量雇佣童工,一定程度上阻碍近代基础教育发展。【对点练习】1. 19世纪英国曾存在一种职业——“叫醒工”,他们专职叫人起床上班。“叫醒工”会在早晨按约定好的时间挨家挨户拜访顾客,用短棍敲门或长杆敲窗,或者射豆子的方法,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叫醒工”的出现反映了英国( )A 工厂制度开始兴起 B工厂制有严格的规章制度C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D市民的生活缺乏时间观念2.18世纪后期,英国雇主在制定工厂纪律的时候,都会采取一些相似的方法,常见的有严格规定工作时间,禁止酗酒、打架,进行罚款、解雇、体罚和经济奖励等。这些做法旨在( )A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B建立和完善工厂制度C保障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D预防社会犯罪的发生3.晚清洋务派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生产,在这些企业中的工人按照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劳作。洋务派的这一做法( )A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B有效阻止了外敌侵略C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D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二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阅读教材,总结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积极、消极)【对点练习】4 据学者统计,城市人口方面,大城市曼彻斯特在18世纪早期只有9 000人,而到了1831年则增加到14万人;苏格兰工业中心格拉斯哥的人口1755年只有2 300人,到1831年则有202 000人。这一现象反映了( )A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 B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村人口C城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D议会改革影响城乡人口结构5 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工人一般每天工作13至14小时,在一整天里,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这一变化 ( )A有利于优化手工工场的管理 B反映人类劳作方式的重大变革C表明传统的农业已不复存在 D导致人们逐渐摆脱了体力劳动6.19世纪初,英国女子教育的内容极其贫乏,主要是礼节、跳舞、唱歌等;19世纪中期以后,许多学校增加了技能教育,女子逐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教育权利。这一变化( )A.使古典主义教学方式开始丧失市场B.适应了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的需要C.推动了英国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 D.得益于启蒙运动思想解放的推动【巩固练习】1.英国某学者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由此可知,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由工场制发展到工厂制,后发展到大企业制,其根本原因是A.大机器生产出现的需要 B.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C.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 D.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2.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1907年,德国23.3万多家机器动力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总马力达到190万匹以上,占各种动力总数的30.6%。这反映出( )A.美、德赶超英、法的经济发展水平 B.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方式变革C.美、德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心 D.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3.(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依据下表中的信息,能够确定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时间 事件1771年 英国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织厂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1872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A.工业革命改变社会生活方式 B.工业文明推动了近代化进程C.工业革命促使资产阶级改革 D.工业文明推动近代企业诞生4.《北极星报》是英国宪章派的机关报,该报每份售价4.5便士,对于工人读者来说价格并不便宜,但是它出版后很快发展成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工人报纸。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宪章运动受到各阶层广泛拥护B.无产阶级对自身权益的关注C.工业革命极大提升了教育水平D.宪章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19世纪的欧洲,松散随意、忙闲交替的工作方式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社会问题。富裕者5 认为:穷人之所以贫困是因为他们不够自律,没有时间观念。这也加强了一个社会共识,即当工人“进入上班时间”,他们的时间就属于“买下”其上班时间的老板。这一观念的出现是因为( )。A.资产阶级延长工人工时B.工业革命促进社会观念变迁C.技术革命扩大贫富差距D.中产阶层社会影响日益扩大6. 在工业化时期,尤其是工厂制兴起后,作坊中的帮工与学徒绝大多数进入工厂,成为工厂工人;而作坊中的师傅,有的苦苦支撑着家庭作坊,有的沦为工厂工人,另有极少数资金及实力雄厚者演变为早期的工厂主。这说明工厂制( )A促进了城市人口的迁移 B推动了工业技术的传承C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 D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18世纪晚期,英国资本家采用计时系统来管理工人,雇佣专门的监工,以打铃的方式召集工人进入各种工序车间上班,奖励准时的工人,处罚迟到的工人。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践A促进了“中间阶层”的崛起 B引发了生产组织的变革C满足了垄断资本家的需要 D适应了大工厂时代要求19世纪前期,英国颁布一系列工厂法,这些法令不仅为保护工人的劳动条件提供了法律基础,而且为保障工人的生活条件提供了法律手段。这些法令的颁布 ( )A体现国家干预经济 B助力工业革命发展 C适应殖民扩张需要 D保障工人政治权利9.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和爱尔兰,需要早起上班的人,会雇用“敲窗人”来叫醒自己,每周只需付约6便士。从事这份工作的人会按约定好的时间,在早上拿着长竹竿、软锤等工具敲打客户的窗户。这反映出( )A.工作时间过长使矛盾激化 B.人们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C.钟表发明增强了时间观念 D.工厂制有严格的规章纪律10.英国农民感受到时间的新单位是来自于进入村庄中的流动农业机械。谷物脱粒承包人要求按小时收费。拥有机械的农业劳动者帮助邻居耕地也要求按小时计费。年轻人都关心的是脱粒机和收割机的效益,他们拿着小本子认真地记下这些机械的工作小时数和消耗的燃料量。这说明( )A.工业文明影响农民的劳动观念 B.工业革命加速农业生产衰落C.农民受到工厂制度的严格限制 D.农民生产劳动的自主性增强11.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末,饮茶已经非常普及,上层贵族优雅地啜吸着盛在弓形陶瓷茶杯里的上等春茶,而下层普通民众喝着盛在有缺口的陶土杯子里的劣质红茶。尽管茶叶有贵贱之别,但在社会上同样大受欢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阶级差别的日益淡化 B.中国茶叶完全占有英国市场C.社会贫富差距的逐渐缩小 D.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的扩大12.下图是英国社会的暴力犯罪数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A.犯罪数量减少得益于工业革命 B.英国总犯罪人数呈下降趋势C.社会治安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D.经济发展推动英国社会治理13.如图所示的是1858年英国杂志刊发的一幅漫画,作品中肮脏不堪的泰晤士河“老爹”将他的三个“子女”(“白喉”“淋巴结核”“霍乱”)献给伦敦美女城。这反映出当时伦敦( )A.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B.贫富差距不断加大C.公共卫生条件恶劣 D.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4.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在安庆内军械所问世。1866年,方举赞等人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并在三年后模仿洋商企业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铁作坊转变为近代企业。材料表明( )A.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出现工业化趋势 B.机器工业完全取代了手工作坊C.小农经济已不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D.“实业救国”热潮已蓬勃兴起15.珍妮纺纱机问世之后,开创了棉花贸易的新纪元,传统毛纺业的优势地位遭到冲击。18世纪的最后20年中英国原棉进口量增长近10倍,1835年英国消耗的棉花数量占全世界的63%。据此可见,当时英国( )A.在国际贸易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B.推行自由主义的贸易政策C.发明创造助推部分行业快速发展 D.产业结构呈现出畸形特征16.材料 工业革命还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以往城市的规模取决于周围地区所能生产的粮食的数量,因而,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分布于流域地区和涝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因而,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化加速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答案:原因:工业革命使得人口集中,形成新的工业中心,推动了城市发展和扩大;工厂收入相对更高,吸引了大批农村人口迁到城市;城市的医疗水平和技术的提高,城市居住舒适度提升。(6分)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经济发展;有利于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医疗水平和教育的发展等。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以及犯罪等消极影响。(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