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导学案-(无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导学案-(无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导学案
一、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科学精神: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的资源。
公共参与: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
二、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关键能力:明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坚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三、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教学难点】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新课部分
自主学习 要求: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并做好标记。
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总要求
2.具体要求
3.文化发展怎么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二、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1.文化与时代的关系
2.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三、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1、融通不同资源的要求
2、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
议学活动
1、小组活动
议学材料:川北灯戏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明代,清末民初,是灯戏发展的鼎盛时期,流传广泛,戏班众多,且与民俗活动紧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川北灯戏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逐渐由田间小戏发展成为鲜明艺术特色的地方剧种。过去表演者除农民自娱自乐外,带专业性质的多系端公(又称神汉,指旧社会从事迷信活动、施行巫术的人,一般指男性。主司捉鬼)。其原始声腔和表演手段,多系道场法事中的程式演化而成,又吸收了大量的时调、小曲和民间歌舞。20世纪80-90年代,川北灯戏以一批内容清新、形式活泼,充满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剧目而蜚声全国戏曲界。2006年5月川北灯戏被国务院授牌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
近现代以来,现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等因素,川北灯戏受到巨大冲击,受传承人不足、与群众日常融合性不高致观众基础弱、仅现场演出社会知晓度低、剧目多为旧剧本内容创新性不足、表演形式老套等问题,其生存现状不容乐观。某中学学生说到,我们对这个灯戏不太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其内容老套,我们现在娱乐主要是用到手机刷视频,看看书,或看电影打球,不太喜欢到剧院去。川北灯戏已经慢慢走向无处可演、无人能演、无人愿看的境地。
任务:作为阆中人针对川北灯戏传承中所面的现状,请你为如何使川北灯戏“活起来”“火起来”提出具体意见。请完成以下表格。
具体问题
建议举措
现实或理论依据
2、独立完成
提升材料1:在阆师附小,近六百五十位同学通过邓荷娟老师,学习到了川北灯戏的基本知识;在南充市文旅职业学院,邓会长设立了专门课程寓教于乐中传授基本技巧,让同学们登上戏台,亲身体验川北灯戏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传承的步伐不止于学校,更是深入了社会生活。川北灯戏协会在阆中古城古戏台文化茶园公益演出一千六百多场,进行了多次戏曲进校园、戏曲下乡村活动,在阆中古城各景点演出近两千场。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的文化生活,构筑了川北灯戏在阆中的观众基础。阆中市川北灯戏协会会长邓荷娟说,“川北灯戏是我们的一项宝贵的传统文化,我们想一直让它发扬下去,服务阆中百姓”。
思考1:在川北灯戏的传承中,为什么要深入社会生活?给我们什么启示?
思考2:川北灯戏的传承要构筑观众基础,说明我们要依靠谁来振兴川北灯戏?又是为谁而传承?那如何让川北灯戏更好服务广大人民?
思考3:结合邓会长的话,说说是什么让艺人们一直在坚持传承振兴川北灯戏?
提升材料2:李子柒,原创短视频创作者。其原创视频内容最初为美食制作,到后面慢慢发展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2024年11月12日正式回归,连续发布三条视频内容都为非遗技艺,在网上再度掀起热潮。2019年12月,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化走出去,期待更多“李子柒”》。2020年5月,成为首个1000万中文首个YouTuber。2021年2月,李子柒以1410万的YouTube订阅量刷新了由其创下的“YouTube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互联网时代,网络在深刻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的普及,使居民互联网使用时间大幅增加。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显示,居民每日睡觉休息活动的平均时间为9小时46分钟,而每日使用互联网的平均时间达5小时37分钟。
思考1:材料说明当前川北灯戏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那时代与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思考2:川北灯戏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李子柒的成功,给我们让川北灯戏火起来什么启示呢?
提升材料3:立足传统不断创新,灯戏作品推陈出新。川北灯戏协会成立以来,不断收集整理散失的优秀民间作品,重新排练搬上舞台,重回百姓生活。先后整理恢复了《竹篮记》《请长年》《赶煌会》等几十个传统剧目,川北灯戏协会还创作了《张飞断案》《扶贫路上》《逛古城》等一批符合时代主题的新编灯戏剧目,使濒临没落的灯戏文化重新在舞台上“站起来”、在观众心中“活起来”。
思考:这些年川北灯戏艺人们的努力,说明川北灯戏在传承中需要融合哪些资源?还需要融合哪些资源?
预习自测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
2.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充分发挥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 )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外文化的资源。( )
4、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创造的源泉。( )
5.文艺工作者要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6.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
构建框架
六、随堂练习
1.老百姓想不想看、爱不爱看是检验舞台艺术的指向标。《国家舞台》聚焦近些年火爆文艺市场的“破圈”舞剧,不以“获奖与否”为挑选准则,而以“大家爱看”为目标锚定,深入挖掘剧目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立体讲述“一部剧与创作者的故事”。这表明( )
①聚焦火爆文艺市场的作品,更能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
②文艺创作呈现创作者的故事,更能体现文艺作品的价值
③挖掘剧目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有利于观众更好理解作品
④不以“获奖与否”为挑选准则,旨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佾舞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后,F市积极推广佾舞进校园活动,组织佾舞古诗词吟唱活动,举办佾舞文化讲座、弱冠佾生行成人礼活动,还在各地开展佾舞展演活动,让古老的佾舞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这启示我们,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需要( )
A.立足社会实践,丰富文化表现形式 B.融通不同资源,进行文化综合创新
C.顺应时代要求,拓展传统文化内涵 D.坚持博采众长,借鉴外来优秀文化
3.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道“融合命题”:一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二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两道“融合命题”给我们的启示( )
①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事业
②文化与科技相互交融,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③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④要重视融通不同资源,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中轴线纵贯“老北京”南北,穿越700多年沧桑历史,见证中国传统都城营建的理想秩序,至今仍呈现着清晰的活化形态,与北京市民朝夕相伴、和谐共生。
近年来,北京市在公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下,完成社稷坛、太庙、景山等一批重点文物腾退,开展钟鼓楼保护修缮和周围平房整治工程,打造永定门北望中轴线景观视库,将中轴线中遗保护与街区有机更断、改善人居环境结合起来,老胡同大杂院里的居民过上现代生活。北京市还举办中轴线大讲堂、中轴线文创市集、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等各类活动,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借助“数字打更人”项目,志愿者们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文化遗产监测。在人们的精心守护下,古老的北京中轴线绽放出夺目光彩。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和“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分析北京市是如何让古老的中轴线绽放出夺目光彩的。
拓展资料——川北灯戏
川北灯戏是流行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区古老的歌舞小戏,阆中是川北灯戏的故乡。川北灯戏的剧目多取材于当地民间生活,由于它生长于民间,反映的是民间的人生理念和审美情趣,因而为山乡民众所喜闻乐见,并称之为“农民戏”、“喜乐神”。2006年5月川北灯戏被国务院授牌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川北灯戏的形成主要源于该地区的民间歌舞,傩戏,庆坛等。音乐唱腔来源于川北民间小调,神歌、佛歌、嫁歌、庆坛中的唱腔,各种劳动中的号子声等。旧时打击乐多用庆坛中的盆鼓、大锣、铛铛。主奏乐器则为一把从业人自制的胖筒筒,其声音低沉圆润。经历代灯戏艺人在演出实践中,制定出了规范的唱腔体系和曲牌名称。即正调杂曲两大类,正调以胖筒筒为代表,包括“联八句”“十字韵”“苦板”等、杂曲多采用川北民歌小调和外来灯戏曲调,如“盘花洞”“烟五更”“七句半”“补缸调”等。它们结构短小明快,具有十分浓郁的地方色彩。
表现手法自成体系,大量接受和运用了民间的狮舞,龙舞、牛灯、彩龙船、秧歌舞、莲宵、木偶戏、皮影戏、猴戏等表演技巧。诚如灯戏艺人所说“木偶是爹”皮影是妈,猴戏是姊妹,庆坛是它干爸爸。道出了川北灯戏的特色形态,真可谓戏曲舞台独树一帜。
演出剧目以喜剧、笑剧、闹剧为主,就是悲剧题材也常用喜剧手法处理。喜、跳、笑、闹为剧目创作的主因,剧目内容多为描写农民与乡绅恶霸之间的斗争。歌颂勤劳、勇敢、机智、善良的优良品德,辛辣讽刺鞭打假丑恶。建国前常演灯戏剧目有《访友》《借衣》《双撵子》《请长年》《巧还租》《张公道讨口》《大田坝》《假和尚赶斋》《赶隍会》等。新中国成立后,经南充地区文化局挖掘整理,至80年代初,共收集到有本有目的剧目200多个,有目无本的剧目100多个。1984年以后至今在传统剧目中进行了修改、整理、改编了多个剧目,又新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剧目活跃于川北灯戏剧团的舞台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