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蛇抬首鸿运当头 2025蛇年习俗介绍小学 主题班会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春蛇抬首鸿运当头 2025蛇年习俗介绍小学 主题班会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春蛇抬首鸿运当头
蛇年习俗
2025
过年,是指过“年节”,即现在所称的“春节”。新春贺岁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按照旧习俗,从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扫尘日)开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或正月十九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称为“过年”,即现在所说的“春节期间”;如果从预备“年货”开始计算,大约从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进入年关大忙。
目录
第一章 .年前习俗
第二章 .除夕习俗
第三章 .年后习俗
年前习俗
第一章节
年前习俗
腊月歌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炖炖肉
二十七,杀灶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年前习俗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自先上古起,腊八就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年前习俗
腊月二十三—灶神言
小年又叫祭灶节,祭灶是小年必不可少的习俗。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都会为灶王爷摆放好供品,供其享用,并且用糖瓜沾到灶王爷的嘴上,然后送灶王爷上天。嘴上沾了糖瓜的灶王爷,就不会在玉帝面前讲坏话了,只会说好话。
年前习俗
腊月二十四—祥瑞披
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室内屋外,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其用意就是要辞旧迎新,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年前习俗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这里的豆腐跟“头富”发音相似,被寄予了新年要“富贵”的希望,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也会买来豆腐食用。
腊月二十五—帝巡出
年前习俗
腊月二十六—乐丰收
这一天要杀猪割年肉,开始置办年货。在古代,所谓杀猪,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富裕十足,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烧肉是很多人在这一天期盼的。
年前习俗
腊月二十七
赶大集
这一天,家家户户有宰年鸡的习俗,“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
这一天杀的鸡不能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还不能一次性吃完,要留一点。
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
例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
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年前习俗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发的面,是为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做准备的,同时,这也是因为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窗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家家户户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年前习俗
腊月二十九—迎祖宗
腊月二十九,又称为“小除夕”。
这一天,有些家庭会置办酒宴,迎接天上的神仙,款待他们,希望他们来年给自家带来好运。有些地方还要祭祖,彰显孝道,也是为了体现尊老敬老的美德
第二章节
除夕习俗
除夕习俗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
吃年夜饭,是年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除夕习俗
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贴年红
除夕习俗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唐代时写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
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则叫作“鞭炮”、“响鞭”、“鞭”。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燃爆竹
除夕习俗
祭 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中国部分地区有一种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除夕习俗
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除夕习俗
挂灯笼
过年挂灯笼是中国的古老习俗,红色代表喜庆,圆形灯笼则寓意团圆美满,红灯笼象征着平安祥和、红红火火。
第三章节
年后习俗
年后习俗
初一到 燃鞭炮,压岁钱,同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多是晚辈向长辈拜年,要行叩头礼,这时候,长辈要象征性地给晚辈压岁钱,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同辈之间相互祝愿即可。
并且初一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如果非要扫地,也要从外向里扫,寓意把财富留在自己家,不外漏。
年后习俗
初二至 携夫婿,回娘家,恩情记
初二这一天,出嫁的女人会带着丈夫回自己娘家,有些地方甚至要住上一晚,并且要带着礼物,礼物要双数,一般都是四份。
这一天还禁止洗衣服、白天睡觉和向外倒垃圾,白天睡觉的话,接下来一整年就会很懒惰,被外人看到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向外倒垃圾会把家里的财富丢掉。
年后习俗
初三宜 走亲朋,会友人,叙情意
大年初三是赤口日,这天忌讳和人发生口舌争执!部分地区大年初三烧门神纸即,即初三夜里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这一天也可以多去拜访亲朋好友,彼此增进感情
年后习俗
初四归 沐浴净,迎灶神,安其位
等到初四这一天,就又是一次打扫的时候,房间收拾干净,前几天吃的东西也会归到一块,弄个大杂烩。全家人会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换上干净的衣服,迎接灶王爷。灶王爷要来查户口,所以这一天不宜出远门
年后习俗
初五临 广开门,纳福气,接财神
初五这一天,大部分门店和公司都会开门,准备开始新一年的工作,都会迎接财神。
年后习俗
说初六 扔穷鬼,理房屋,游子行
初六这一天,会把之前积攒的垃圾通通扔出去,寓意是把穷鬼送走。这天也是大多数人外出打工的日子,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年是过完了。
年后习俗
乐十二 买花灯,备盛装,搭灯棚
为了迎接元宵节,这一天开始准备搭灯棚,准备元宵节要用的东西。
年后习俗
妙十三 祭关公,灶下火,试花灯
在正月十三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被称为“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
年后习俗
庆十五 天官至,闹元宵,祈百福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意味着这个年真正的过完了。在这天大家会吃汤圆,部分地方会在汤圆里面包上一个硬币,谁吃到了这枚汤圆谁今年运气就好,还会有就是赏花灯猜灯谜的活动。
春蛇抬首鸿运当头
蛇年习俗
202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