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1-5:BCDDA6-10:ABACC11:(1)A、(2)3、D、Rb+、KCl12:(1)物理变化、过滤、引流、B杀菌(2)C13:(1)长颈漏斗、(2)从水槽中撤出导管、带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b(3)CE、省略 省略(4)负、略 H和O A14:(1)C(2)红色变黑色、16.7%、ABD (3)ACD、(4)过量或足量、先下降后上升至不变(5)ABC、 (6) 不需要,防止胶塞弹出或橡胶管脱落15:(1)小于、大于(2)略(3)7:216:(1)6:1:8,(2)62.5g, 437.5g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 学 试 卷(时间:50分钟 分值:6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宿迁是美酒之都。下列酿酒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浸泡 B.酒曲发酵 C.蒸馏提纯 D.装瓶密封2.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 B C DA.探究甲烷中是否含碳元素 B.用NaCl溶于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3.下列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A.氦气He2 B.两个氮分子2NC.3个氧原子O3 D.2个镁离子2Mg2+4.金银花作为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等功效,其有效成分之一是绿原酸(C16H18O9)。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绿原酸分子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B.绿原酸分子中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C.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D.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5.如下图是某密闭容器内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反应前后容器内物质都是混合物D.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光,生成无色无味气体7.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 B C DA.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8.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B.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属于并列关系C.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9.某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集气瓶中先装入Y试剂,然后从胶头滴管中滴加X(X的体积忽略不计),充分作用后,打开弹簧夹。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若X为水,Y为硝酸铵,则乙瓶中右端导管口产生气泡B.若X为稀盐酸,Y为锌,则乙瓶中右端导管内液面上升C.若乙瓶中右端导管内液面上升,Y为水,则X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D.若乙瓶中右端导管内液面上升,Y为二氧化锰,则X可能为双氧水10.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分子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所以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D.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所以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1分)11.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成果显著,现在导航卫星已经搭载了精密计时的铷(Rb)原子钟。如图甲为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填字母)。A.m=37,n=18 B.铷是金属元素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 D.铷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2)如图乙,A~D所示粒子共表示 ▲ 种元素,铷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图中 ▲ (填字母序号)的化学性质相似;Rb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 ,B、D两种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 ▲ 。12.水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水。(1)直饮水机是目前很多学校选择的饮用水供水方式,其工作流程如图所示。①中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是 ▲ (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②超滤膜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的 ▲ (填操作名称),天然水净化时进行该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 ▲ ,正确过滤后,展开滤纸,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下图中的 ▲ (填序号)。③中紫外灯管照射的作用是 ▲ 。(2)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填字母序号)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装瓶贴签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D.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标签上要写明溶液名称及溶质质量分数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3.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 。(2)若用A、G组合装置制氧气时,收集满O2后操作是先 ▲ 再熄灭酒精灯;若用G收集氧气,最佳收集时机是 ▲ ,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若用F收集O2,则气体应该从 ▲ (填a或b)端进入。(3)若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气流,且收集到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从A-E中选填序号),写出该发生装置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验证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 。(4)兴趣小组对我国的太空舱制取氧气系统(其剖面如图所示)进行了研究性学习。①太空舱制氧气系统中电源A极是 ▲ 极;②太空舱制氧气原理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 。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 ▲ (用符号表示)。③太空舱制氧过程中消耗的水和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关系是 ▲ (填序号)。14.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的思维模型如下。【课本实验回顾】(1)拉瓦锡利用汞与氧气的反应研究空气的成分,所用的装置如下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B.曲颈甑中汞的用量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C.装置内两处容器中汞的作用均是消耗氧气D.反应结束后需关闭火炉冷却至室温,再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减少量(2)如右图用铜粉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前硬质玻璃管内气体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体积40 mL 20 mL 10mL硬质玻璃管内的现象为 ▲ 。最终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为 ▲ 。(保留到0.1%)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 (填字母)。A.加热铜粉时间短 B.没有冷却就读数C.反应后没有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 D.推拉次数过少【拓展实验】(3)按图甲完成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时,发现进入集气瓶的水量低于“1”刻度线。为提高氧气含量测定的精准度,展开如下研究。误差分析:几位同学对测量值偏小原因可能是 ▲ 。(填字母序号)A.装置漏气B.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瞬间,部分空气逸出C.实验前导管中有空气,实验后一部分本应进入容器的水滞留在导管中D.由于广口瓶的形状造成很难均分五等份,影响测量结果(4)方案改进:提高实验结果的精准度,小组同学设计了图乙改进装置。(已知: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无毒;白磷的着火点是40℃,有剧毒,图乙中的水均适量。)集气瓶中白磷的用量的要求是 ▲ 。在白磷开始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的情况是 ▲ 。(5)比较图甲、图乙的实验方案,下列关于图乙实验方案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着火点更低的白磷并采用加热后的玻璃棒“内引燃”,建立封闭空间使实验结果更精准B.可以解决图甲方案中一部分水滞留在导管中带来的误差问题C.改用量筒内水的体积变化来确定消耗氧气的体积,使测量结果更精准D.彻底地解决了实验的安全性问题,符合绿色化学理念(6)小金同学认为,图乙实验装置还需在橡皮管处补充一个止水夹,请表达你的观点及理由 ▲ 。四、推理、计算题(第15题4分,第16题5分,共9分)15.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请按要求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分离空气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①将液态空气蒸发,先得到X.则沸点:X ▲ Y(选填“大于”“等于”“小于”,下同);②分子筛分离。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则分子大小:X ▲ Y。(2)写出流程中生成NH3的符号表达式 ▲ 。(3)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之比,则空气中氮分子与氧分子总质量之比等于 ▲ 。(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16.淀粉在酶的作用下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C6H12O6)进入血液,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1)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填最简整数比)。(2)若用40%的葡萄糖溶液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需40%的葡萄糖溶液和水分别多少克 (写出计算过程,数据精确到0.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江苏省宿迁市如东实验,崇文,洋河等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宿迁市如东实验,崇文,洋河等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