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九上化学第五单元测试02
[测试范围: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K-39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我国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2.下列化学方程式来自学生作业,其中书写正确的是 (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
B.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H2O2H2O+O2
C.高锰酸钾分解:2KMnO4K2MnO4+MnO2+O2↑
D.铁丝燃烧:4Fe+3O22Fe2O3
3.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4.某同学用如图5-Z-3所示装置测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
B.可以将红磷换成铁丝
C.红磷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D.红磷燃烧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5.我国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月壤制氧的技术,将月壤加热熔融后进行电解,可产生氧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据此推测月球土壤中含有氧元素
B.利用新物质,可开发物质制备的新方法
C.月球土壤属于纯净物,具有一定的实用科研价值
D.该技术可为登上月球的航天员提供氧气
6.(2023葫芦岛)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
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主要反应为X+NH3+H2O+CO2NaHCO3+NH4Cl,其中X的化学式是 ( )
A.NaCl B.NaNO3 C.NaClO D.Na2O2
7.如图5-Z-4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 图5-Z-4
个数比为1∶1∶2
8.在反应A+BC+D中,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4∶3,生成的C和D的质量和为2.8 g,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
A.0.3 g B.0.9 g C.1.2 g D.1.6 g
9.NH3的合成开启了工业催化新纪元,为世界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以N2和H2为反应物合成NH3的微观过程如图5-Z-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5-Z-5
A.“”表示氢分子
B.过程中有“NH”“NH2”原子团生成
C.参加反应的H2与生成的NH3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反应结束后催化剂的质量增加
10.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 ℃,有如下反应发生:①ZnCO3ZnO+CO2↑;
②C+2ZnO2Zn+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X的化学式为CO2
B.反应前后锌元素质量不变
C.该反应可用于生产锌
D.②反应后锌元素化合价升高
11.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5-Z-6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物质丙是生成物
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8%
C.物质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1∶4
12.将24.8 g过氧化银(Ag2O2)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产生3.2 g O2,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5-Z-7所示(图中各点对应固体为纯净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5-Z-7
A.X→Y过程中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B.Z点对应的固体中银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7∶2
C.Z→W过程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4 g
D.Z→W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Ag2O4Ag+O2↑
二、填空题(共57分)
13.(9分)(2024贵州改编)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是化学学科的特色。
(1)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一般采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氮化镓和另一种化合物。制备氮化镓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通过光催化剂可将H2O、CO2转化为CH4和一种气体单质(如图5-Z-8),从而实现利用太阳能人工合成燃料。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单质是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生成的甲烷的分子个数比为 。
(3)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杀菌消毒剂,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过氧基”的结构(-O-O-),据此推测下列物质中可作杀菌消毒剂的是 (填序号)。
①②H—O—H ③O=C=O ④
(4)“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在1984 年由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如今的“地坛医院”)成功研制,次氯酸钠的制取原理是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高铁提速需把短轨连成长轨,常用铝和四氧化三铁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焊接,铝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条件下能生成铁和
氧化铝,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10分)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Fe3O4+ CO Fe+ CO2
(2) C2H4+ O2 CO2+ H2O
(3) MnO2+ HCl(浓) MnCl2+ Cl2↑+ H2O
(4) H2+ WO3 W+ H2O
15.(12分)某种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可实现NOx(氮的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5-Z-9所示。
(1)储存时,部分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吸收NOx(如NO、NO2)的物质是 。 图5-Z-9
(2)还原时,还原尾气可以是CO、H2等,存在如下反应:5CO+Ba(NO3)2N2+X+5CO2。则X的化学式是 。
(3)NO气体通过该技术转化为N2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中NO和N2的质量比为 。
16.(12分)饮用水消毒是抑制传染病传播的有效方法。漂白粉是常用消毒剂,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 和氯化钙,易溶于水,工业上利用氯气与石灰水反应制得。图5-Z-10为工业制取漂白粉的流程图。
(1)写出步骤Ⅰ中碳酸钙高温分解为两种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
(2)步骤Ⅱ加入足量水主要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实验室进行操作A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3)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发生如下反应:2NaCl+2H2O2NaOH+H2↑+X↑,请写出X的化学式: ;写出氢气的一种用途: 。
(4)通过步骤Ⅴ可以推测漂白粉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
17.(14分)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某同学做了如图5-Z-11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Na2CO3+2HCl2NaCl+CO2↑+H2O)
图5-Z-11
(1)甲中反应后天平的指针 (填“偏左”“偏右”或“居中”),原因是 ,该反应 (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乙中锥形瓶底放一层细沙的原因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中观察到乙中气球先变大后变小,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由以上实验可知,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反应必须在 中进行。
三、计算题(共7分)
18.为了测定某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某学习小组将2.5 g该样品和0.8 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至质量不再减轻,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34 g。请计算:(提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1)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
(2)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九上化学第五单元测试02
[测试范围: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K-39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我国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D
2.下列化学方程式来自学生作业,其中书写正确的是 (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
B.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H2O2H2O+O2
C.高锰酸钾分解:2KMnO4K2MnO4+MnO2+O2↑
D.铁丝燃烧:4Fe+3O22Fe2O3
C
3.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D
4.某同学用如图5-Z-3所示装置测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
B.可以将红磷换成铁丝
C.红磷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D.红磷燃烧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A
5.我国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月壤制氧的技术,将月壤加热熔融后进行电解,可产生氧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据此推测月球土壤中含有氧元素
B.利用新物质,可开发物质制备的新方法
C.月球土壤属于纯净物,具有一定的实用科研价值
D.该技术可为登上月球的航天员提供氧气
C
6.(2023葫芦岛)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
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主要反应为X+NH3+H2O+CO2NaHCO3+NH4Cl,其中X的化学式是 ( )
A.NaCl B.NaNO3 C.NaClO D.Na2O2
A
7.如图5-Z-4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 图5-Z-4
个数比为1∶1∶2
7.D [解析] 由生成物的微观结构可知,生成物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由图可知,反应中各分子的个数比为1∶1∶2。
8.在反应A+BC+D中,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4∶3,生成的C和D的质量和为2.8 g,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
A.0.3 g B.0.9 g C.1.2 g D.1.6 g
8.C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C和D的质量和,为2.8 g,又因为A和B的质量比为4∶3,所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2 g。
9.NH3的合成开启了工业催化新纪元,为世界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以N2和H2为反应物合成NH3的微观过程如图5-Z-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5-Z-5
A.“”表示氢分子
B.过程中有“NH”“NH2”原子团生成
C.参加反应的H2与生成的NH3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反应结束后催化剂的质量增加
10.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 ℃,有如下反应发生:①ZnCO3ZnO+CO2↑;
②C+2ZnO2Zn+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X的化学式为CO2
B.反应前后锌元素质量不变
C.该反应可用于生产锌
D.②反应后锌元素化合价升高
D
11.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5-Z-6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物质丙是生成物
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8%
C.物质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1∶4
11.D [解析] 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是1-40%-10%-42%=8%;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反应前乙的质量分数是1-70%-10%-6%=14%,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0%-42%)∶(14%-8%)=14∶3。
12.将24.8 g过氧化银(Ag2O2)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产生3.2 g O2,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5-Z-7所示(图中各点对应固体为纯净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5-Z-7
A.X→Y过程中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B.Z点对应的固体中银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7∶2
C.Z→W过程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4 g
D.Z→W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Ag2O4Ag+O2↑
[答案] C
二、填空题(共57分)
13.(9分)(2024贵州改编)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是化学学科的特色。
(1)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一般采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氮化镓和另一种化合物。制备氮化镓的化学方程式为 。
GaCl3+NH3GaN+3HCl
(2)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通过光催化剂可将H2O、CO2转化为CH4和一种气体单质(如图5-Z-8),从而实现利用太阳能人工合成燃料。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单质是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生成的甲烷的分子个数比为 。
O2
1∶1
(3)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杀菌消毒剂,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过氧基”的结构(-O-O-),据此推测下列物质中可作杀菌消毒剂的是 (填序号)。
①②H—O—H ③O=C=O ④
④
(4)“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在1984 年由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如今的“地坛医院”)成功研制,次氯酸钠的制取原理是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高铁提速需把短轨连成长轨,常用铝和四氧化三铁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焊接,铝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条件下能生成铁和
氧化铝,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l2+2NaOHNaClO+NaCl+H2O
3Fe3O4+8Al9Fe+4Al2O3
14.(10分)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Fe3O4+ CO Fe+ CO2
(2) C2H4+ O2 CO2+ H2O
(3) MnO2+ HCl(浓) MnCl2+ Cl2↑+ H2O
(4) H2+ WO3 W+ H2O
1 4 3 4
1 3 2 2
1 4 1 1 2
3 1 1 3
2 1 3 4
15.(12分)某种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可实现NOx(氮的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5-Z-9所示。
(1)储存时,部分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吸收NOx(如NO、NO2)的物质是 。 图5-Z-9
2NO+O22NO2
化合反应
BaO
(2)还原时,还原尾气可以是CO、H2等,存在如下反应:5CO+Ba(NO3)2N2+X+5CO2。则X的化学式是 。
(3)NO气体通过该技术转化为N2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中NO和N2的质量比为 。
BaO
2NO+O2+4CON2+4CO2
15∶7
16.(12分)饮用水消毒是抑制传染病传播的有效方法。漂白粉是常用消毒剂,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 和氯化钙,易溶于水,工业上利用氯气与石灰水反应制得。图5-Z-10为工业制取漂白粉的流程图。
(1)写出步骤Ⅰ中碳酸钙高温分解为两种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
(2)步骤Ⅱ加入足量水主要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实验室进行操作A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CaCO3CaO+CO2↑
化学
漏斗
(3)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发生如下反应:2NaCl+2H2O2NaOH+H2↑+X↑,请写出X的化学式: ;写出氢气的一种用途: 。
(4)通过步骤Ⅴ可以推测漂白粉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
Cl2
作燃料(合理即可)
受热易分解
17.(14分)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某同学做了如图5-Z-11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Na2CO3+2HCl2NaCl+CO2↑+H2O)
图5-Z-11
(1)甲中反应后天平的指针 (填“偏左”“偏右”或“居中”),原因是 ,该反应 (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乙中锥形瓶底放一层细沙的原因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偏右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符合
防止锥形瓶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3)实验中观察到乙中气球先变大后变小,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由以上实验可知,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反应必须在 中进行。
白磷燃烧放热,气压增大,导致气球膨胀,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氧气被消耗,气压减小,导致气球缩小
密闭装置
三、计算题(共7分)
18.为了测定某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某学习小组将2.5 g该样品和0.8 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至质量不再减轻,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34 g。请计算:(提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1)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
(2)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0.96 g
(2)解:设样品中含有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0.96 g
= x=2.45 g
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00%=98%。
答: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98%。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人教2024九上化学精品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人教2024版九上化学完全备课 单元测试讲解课件
人教九上化学第五单元测试02
[测试范围: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Cl-35.5 K-39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我国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D
C
D
A
C
A
D
7.D [解析] 由生成物的微观结构可知,生成物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由图可知,反应中各分子的个数比为1∶1∶2。
C
8.C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C和D的质量和,为2.8 g,又因为A和B的质量比为4∶3,所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2 g。
2NH3。“
9.B [解析] 由微观过程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
表示氮分子;据图分析可知,在合成NH3的过程中产生了“NH”“NH2”原子团;参加反应的H2与生成的NH3的分子个数比为3∶2;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
D
D
图5-Z-6
11.D [解析] 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是1-40%-10%-42%=8%;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反应前乙的质量分数是1-70%-10%-6%=14%,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0%-42%)∶(14%-8%)=14∶3。
[答案] C
二、填空题(共57分)
13.(9分)(2024贵州改编)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是化学学科的特色。
(1)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一般采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氮化镓和另一种化合物。制备氮化镓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通过光催化剂可将H2O、CO2转化为CH4和一种气体单质(如图5-Z-8),从而实现利用太阳能人工合成燃料。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单质是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生成的甲烷的分子个数比为 。
O2
1∶1
④
(4)“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在1984 年由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如今的“地坛医院”)成功研制,次氯酸钠的制取原理是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高铁提速需把短轨连成长轨,常用铝和四氧化三铁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焊接,铝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条件下能生成铁和
氧化铝,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 4 3 4
1 3 2 2
1 4 1 1 2
3 1 1 3
2 1 3 4
化合反应
BaO
BaO
15∶7
16.(12分)饮用水消毒是抑制传染病传播的有效方法。漂白粉是常用消毒剂,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 和氯化钙,易溶于水,工业上利用氯气与石灰水反应制得。图5-Z-10为工业制取漂白粉的流程图。
(1)写出步骤Ⅰ中碳酸钙高温分解为两种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
(2)步骤Ⅱ加入足量水主要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实验室进行操作A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化学
漏斗
Cl2
作燃料(合理即可)
受热易分解
偏右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符合
防止锥形瓶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白磷燃烧放热,气压增大,导致气球膨胀,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氧气被消耗,气压减小,导致气球缩小
密闭装置
0.96 g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