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4.4地壳运动 单元整体设计+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4.4地壳运动 单元整体设计+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4课时
地壳运动
(大象版)五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知道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也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01
02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岩石纹理的异常现象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
03
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查阅、分析资料、模拟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假设,并形成新的认知。
科学观念
04
能表现出对事物的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新知导入
地壳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而三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占比例最大的就是沉积岩。
新知导入
为什么有的沉积岩的纹理会倾斜甚至扭曲?
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推理作出猜想假设。
猜想假设
探究新知
猜想假设
探究新知
有可能是什么力把这些岩石顶起来了。
岩石纹理扭曲说明它受到了挤压。
难道是岩石组成的地壳会运动吗?
地壳运动模拟实验
探究新知
选用适当的材料,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探究新知
材料超市
彩色橡皮泥
面粉
黏土
泡沫塑料板
墨水
地壳运动模拟实验
探究新知
我的假设:地壳运动引起岩石变形
实验方案:
1、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放在一起模拟岩石。
2、用力挤压橡皮泥,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地壳运动模拟实验
橡皮泥发生了明显的变形。
模拟地壳运动产生的力
我用橡皮泥模拟岩石挤压变形的实验。
探究新知
地壳运动模拟实验
我发现橡皮泥出现了褶皱现象。地壳的岩石由于受到巨大压力的作用,使得地壳有的岩层上升,有的岩层下沉,有的向一块挤压,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
探究新知
地壳运动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能够支持我们的猜测吗?收集更多有关地壳运动的信息,不断完善自己的猜想假设。
事实证据
探究新知
事实证据
探究新知
地壳自形成以来就在持续不断地运动着,只不过运动的速度很慢,平时难以察觉。
资料卡
世界各国历次测量珠峰高度
事实证据
探究新知
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岩石体系由于地壳内部物质运动而引起的各种现象。主要包括地震、火山活动、地壳断裂等。
资料卡
事实证据
探究新知
不同年代的岩石或岩层,由于地壳运动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弯曲或断裂,形成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
资料卡
褶皱示意图
当断层处的岩石相互碰撞或摩擦时,就会发生地震。地壳运动造成地壳结构不均匀,地下的岩浆受到压力就会从地壳的薄弱处喷发出来,这就是火山喷发。
事实证据
探究新知
资料卡
事实证据
探究新知
高大的山脉、辽阔的平原、凹陷的盆地、深深的海沟等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资料卡
事实证据
探究新知
地质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大量古海洋生物化石。原来,7000万年以前,喜马拉雅山脉所处的位置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正是地壳运动使这里成为高山。
资料卡
模拟实验和收集到的信息,我们对地壳运动有了哪些新的认知?
得出结论
探究新知
得出结论
探究新知
原来地壳是”漂浮“在软流层上的。
得出结论
探究新知
地壳运动不仅会形成山脉,还会形成海沟。
得出结论
探究新知
原来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得出结论
探究新知
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也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拓展延伸
地壳断裂
地壳运动带来的危害
拓展延伸
地壳沉降
地壳运动带来的危害
拓展延伸
地面塌陷
地壳运动带来的危害
1、下列现象与地壳运动无关的是( )
A.火山喷发 B.地震 C.四季变化
2、科学家推测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洋的依据是( )。
A.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大量古海洋生物的化石
B.喜马拉雅山上有很多珍稀野生动植物
C.喜马拉雅山峰海拔很高
3、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火山喷发和地震形成的原因是( )
A.挤压 B.风化作用 C.地壳运动
选一选
A
C
课堂练习
C
填一填
1、地壳自形成依赖就在持续不断地( )着,只不过( )很慢,平时难以察觉。
2、高大的( )、辽阔的( )、凹陷的( )、深深的( )等千姿百态的( ),都是( )的结果。
3、( )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也是( )、( )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运动
运动速度
山脉
盆地
平原
课堂练习
海沟
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
地震
火山喷发
断一断
1、地壳运动不会给地表造成破坏。 ( )
2、地壳运动不仅会形成山脉,还会形成海沟。 ( )
3、地球的内部是静止不动的。 ( )
4、地震是一种对人类危害很大的自然灾害,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 )
5、岩层在地壳运动中受到挤压而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 )
6、地壳运动构造着地表形态,我国的珠穆朗玛峰就是地壳运动形成的。
( )
×
×




课堂练习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壳运动可以使岩石发生倾斜甚至扭曲,还通过模拟实验证明了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变形。最后知道了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也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请同学们课下多收集一些关于地壳运动的资料,总结一下地壳运动带来的危害,说给同学和家人听。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地壳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地球系统、人类活动与环境 学习内容: 10.3岩石和土壤 (3)知道地球表面覆盖着岩石,岩石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学会通过观察和使用简单工具,比较不同岩石的颜色、坚硬程度、颗粒粗细等特征 10.4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 (4)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构成,了解化石的形成及科学价值;知道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 11.2自然灾害 (3)结合实例,知道台风、洪涝、干旱、沙尘暴、泥石流等灾害及其影响,树立自我保护和防灾减灾的意识。 学业要求: 知道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能解释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了解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类型,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能通过制作实物模型,模拟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能通过实验或运用简单工具,认识化石标本,比较不同岩石的外部特征,学会用科学语言描述这些特征。 结合实例,知道台风、洪涝、干旱、沙尘暴、泥石流等灾害及其影响,树立自我保护和防灾减灾的意识。
单元课时设计 5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地壳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的内容学生虽然都有所了解,但是学习起来比较抽象。所以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本单元的五课先从大家都熟悉的火山喷发,让同学们产生探索的欲望,“火山为什么会喷发”,从而了解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再通过认识地壳中的岩石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来理解地壳运动是怎么回事。最后掌握一些防灾救灾的基本常识。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本单元通过观察、调查、探究、归纳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该单元分为五课,第1课《火山喷发》主要是通过火山喷发入手,由浅入深地探究地壳。第2课《地球的结构》承接上节课火山喷发原因的探索活动将研究对象由地壳引向地球内部。第3课《地壳中的岩石》是在通过上节课的探究之后,学生已经对地球的内部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本课将引领学生进一步认知构成地壳的物质——岩石。第4课《地壳运动》从3课学过的岩石切入,进而学习地壳的运动。第5课《应对地质灾害》是“地壳”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是了解地质灾害,学会预防与应对措施。
主题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地壳》单元之前,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地球的基本概念,如地球的自转、公转等。他们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但地球结构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此外,板块构造理论及其与地震、火山的关系也是学习的难点。教师需要通过模型制作、模拟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抽象概念 。
开放性学习环境 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理解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知道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和防灾减灾常识,能认识到调整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科学思维:能够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能够提出合理的假设,并通过多种途径(如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收集关于地壳运动的证据,并对这些证据进行分析,以支持或反驳自己的假设。 探究实践:能够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并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观察现象。 态度责任:在完成实验后,学生需要能够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评价实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根据反馈调整自己的假设和方法 。表现出对事物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猜想假设——火山喷发的原因 学生根据图片或视频资料初步观察火山喷发,并通过观察现象大胆猜测导致火山喷发的原因,提出假设。 设计意图:教师给予方法的指导——通过联想、类比等帮助猜想,再形成合理的假设。
任务2 名称:模拟实验 先确定“我的假设”,再设计模拟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进行分组实验,也可以是演示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
任务3 名称:搜集事实证据 通过查阅文字资料、图片等方法来搜集更多的证据,不断完善自己的解释。 设计意图:模拟实验不足以解释火山喷发的原因,所以老师提供与火山喷发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在设备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网络检索,获取信息。
任务4 名称:得出结论 结合自己在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查阅资料得到的信息,检验自己的猜想假设是否正确,并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既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又要尊重事实证据。
第2课时 任务5 名称:猜想假设——地球内部有什么? 问题:地球的内部都是岩浆吗?既然不能深入到地球内部,可以借助地表自然现象推测地球内部结构。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思考哪些地表运动与地球的内部结构有关,学生根据相关的自然现象进行合理推测,利用记录单或作图的方式,将假设明确下来,为后续的论证提供明确的方向。
任务6 名称:事实证明 问题:我们的猜想假设符合地球内部的实际情况吗?科学家又是如何了解地球内部的?尝试搜集更多的证据来检验我们的假设。 教师出示科学家探究地球内部的历程,介绍地球的结构,学生反思自己的猜想假设并分享自己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新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查阅资料、图片、视频等内容,了解科学家探究地球内部的方法及成果,并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形成对地球结构的新认知。
任务7 名称:设计制作 运用对地球内部结构所形成的新认识,设计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并利用模型向同学介绍地球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模型制作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地球结构的认知,使学生加深对地层的了解。
第3课时 任务8 名称:猜想假设——岩石的形成过程 地壳中的岩石都是岩浆变成的吗?观察岩石标本,找出其主要特征,并根据特征对它们的形成过程作出假设。 设计意图:只是通过其纹理观察、简单的接触很难推断出其形成过程。教师可以提供收集到该岩石的地点,以及该地点一段时期的环境变化,帮助学生进行猜想假设。
任务9 名称:模拟实验 设计一个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岩石形成过程,同时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任务10 名称:事实证明 模拟实验能够支持我们的猜测吗?收集更多有关岩石的资料来获取更多的证据。 设计意图: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际情况中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所以可以提供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
任务11 名称:得出结论 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收集到的资料相结合,反思自己的猜想假设,相互交流对岩石的新认识。 设计意图:教材最终的落脚点在地壳,说明不同类型的岩石是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所以让学生明白岩石的形成与地球的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第4课时 任务12 名称:猜想假设 问题:为什么有的沉积岩的纹理会倾斜甚至扭曲? 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推理作出猜想假设。 设计意图:思考在模拟实验中“岩石”形成时的受力方向与成形后的纹理的分布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学生分析岩石纹理扭曲现象的成因。从受力因素出发,将有利于学生思考力从哪来,给猜想假设提供方向。
任务13 名称:模拟实验 我们的假设合理吗?选用适当的材料,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设计意图:通过选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模拟具有层次结构的岩石,用手挤压来模拟地球内部的力量。感受力的方向对“岩石”纹理的形状具有直接影响。
任务14 名称:事实证据 模拟实验能够支持我们的猜想假设吗?收集更多有关地壳运动的信息,不断完善自己的猜想假设。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资料,使学生了解更多岩石纹理形成的原因。最好提供与地壳运动相关的间接证据,而非科学家得出的直接证据。
任务15 名称:得出结论 交流讨论:通过模拟实验和收集信息,我们对地壳运动有了哪些新的认知?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总结。探探、奇奇、妙妙的表述说明了地壳运动带来的地形地貌的变化,也是地球上火山喷发和地震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5课时 任务16 名称:调查各种地质灾害 根据资料的描述,知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时间、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小贴士,补充学生相关知识的空白。
任务17 名称:模拟实验——探索预防、躲避地质灾害及逃生的科学方法 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安全,如何应对这些地质灾害?通过模拟实验探索预防、躲避地质灾害及逃生的科学方法。 设计意图:这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即引导学生整理之前手机到的关于地质灾害的信息,并提取关键信息,而后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出来;启下,即为后续制作海报筛选信息、整理素材。
任务18 名称:活动和表达交流 设计制作宣传海报,介绍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措施。 设计意图:利用海报的形式宣传交流应对地质灾害的方法和措施,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对防灾抗险有更深入的认识。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火山喷发》: 1.能通过观察现象大胆猜测导致火山喷发的原因。 2.能够通过网络检索等其他途径和方法解释火山喷发的原因。 第2课时《地球的结构》: 1.思考哪些地壳运动与地球的内部结构有关。 2.通过模型制作进一步加强对地球结构的认知。 第3课时《地壳中的岩石》: 1.知道构成地壳的物质——岩石,以及岩石的三大类型。 2.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根据搜集到的证据对自己的假设进行反思,从而得出结论。 第4课时《地壳运动》: 1.根据模拟实验分析岩石纹理扭曲现象的原因。 2.了解更多岩石纹理形成的原因。 第5课时《应对地质灾害》 1.知道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2.通过模拟实验等方式探索预防、躲避地质灾害及逃生的科学方法。 3.设计制作宣传海报,介绍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措施。
评价指标 第1课时《火山喷发》: 科学观念: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解释火山喷发的原因。 科学思维:能对火山喷发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说明假设的依据。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实验并结合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初步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态度责任:在探究活动中,能够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第2课时《地球的结构》: 科学观念:知道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科学思维: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地球内部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通过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反思自己的猜想假设,形成新的认知。 探究实践:能够设计制作地球结构模型并借助模型将自己对地球结构的认识表达出来。 态度责任:能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第3课时《地壳中的岩石》: 科学观念:知道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科学思维: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说明假设的依据。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分析资料、模拟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假设,并形成新的认知。 态度责任:在科学探究中能表现出事实就是的态度,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第4课时《地壳运动》: 科学观念:知道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也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科学思维: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岩石纹理的异常现象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查阅、分析资料、模拟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假设,并形成新的认知。 态度责任:能表现出对事物的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第5课时《应对地质灾害》 科学观念:知道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科学思维:能用表格的方式归纳整理不同地质灾害的特点和预防、应对措施。 科学探究:能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调查活动,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能通过模拟实验探索预防、躲避地质灾害及逃生的科学方法;能设计制作宣传海报,介绍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措施。 态度责任:具有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选一选。 1.( )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它是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A.地壳 B.海洋 C.板块 2.正在上课,突然发生了地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马上躲到课桌下面 B.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有秩序地迅速撤离教室 C.贸然冲出,跳楼逃生 3.下面哪一项是借助地壳表面现象推测地球内部有热水的( )。 A.指南针的运用 B.地球上一些地方有温泉 C.地球浅表有煤 4.下列关于地球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是地球内部的一层坚硬外壳 B.岩石圈之下的软流层属于上地幔 C.地核的厚度为2900多千米 5.火山和地震大多数发生在( )。 A.沙漠和荒野中 B.森林和草原中 C.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 6.下列现象中,( )与地壳运动无关。 A.地表的变迁 B.四季的形成 C.火山喷发 二、填一填。 7.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 ),也是( )、( )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8.地壳主要由( )、( )、( )三大类岩石构成,在地球表面的岩石中,最多的是( )。 9.地球内部大致可以分为( )、( )和( )三个圈层。 10.地壳自形成以来就在持续不断地( )着,只不过运动的( )很慢,平时难以察觉。 三、判一判。 11.过度开采矿物、堆放矿渣等行为会引发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 ) 12.地壳运动不仅会形成山脉,还会形成海沟。( ) 13.火山喷发会产生有毒气体,火山灰会污染环境,百害而无一利。( ) 14.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中用土豆泥模拟岩浆。( ) 15.地球上的高山、平原、盆地、峡谷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 16.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也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 四、连一连 请把所处的环境与正确的避震方式连起来 在教学楼最底层教室里 蹲在墙角并把书包顶在头上 在学校的三楼上 靠在大柱子旁并用手护住头部 在高层楼房的家里 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处,远离高建筑 在商场里 远离电线杆、围墙或护栏跑到开阔处 走在街上 跑到卫生间等空间小的地方 五、简答题 17.自然灾害对人类来说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学习应对措施,请你说一下如何应对地震灾害。(至少写出3点) 18.火山和地震分别会产生什么样的地形地貌? 答案: 一、1.A 2.C 3.B 4.B 5.C 6.A 二、7.地表形态 地震 火山喷发 8.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沉积岩 9.地壳 地幔 地核 10.运动 速度 三、11.× 12.√ 13.× 14.× 15.√ 16.√ 四、 在教学楼最底层教室里 蹲在墙角并把书包顶在头上 在学校的三楼上 靠在大柱子旁并用手护住头部 在高层楼房的家里 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处,远离高建筑 在商场里 远离电线杆、围墙或护栏跑到开阔处 走在街上 跑到卫生间等空间小的地方 五、 答:(1)不要惊慌;(2)躲在能形成“避震空间”的地方;(3)保护好头部、眼睛和口鼻;(4)地震时不要乘坐电梯等。 答:火山和地震都会改变地形地貌。火山喷发时,岩浆会形成火山岛、火山锥、熔岩高原等。地震会造成地面隆起、升降、陷落或出现裂缝,还会发生河流移位等。(意思接近即可)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本单元的教学多数遵循了提出假设、模拟实验、事实证据、得出结论四个过程。先让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设猜想,然后通过设计实验、模拟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接下来就是通过模拟实验搜集证据,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让学生对模拟实验的方法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最后总结实验现象,筛选有用资料,综合分析、完善假说,让学生体验从提出假说到完善假说的过程,为课程的学习指明探究方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地壳运动》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从上节课学习过的岩石切入,本课进而学习地壳的运动。教材第一部分就是猜想假设,为什么有的沉积岩的纹理会倾斜甚至扭曲,这个问题也许在上节课学生就已经产生了疑问。 第二部分是模拟实验。教材选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来模拟具有层次结构的岩石,用手挤压来模拟地球内部的力量。力的方向对“岩石”纹理的形状具有直接影响。在教材边栏的“材料超市”中,还提供了面粉、黏土、泡沫塑料板、墨水等材料,可用来模拟更多的情况。 第三部分是事实证据。教师可通过提供资料,使学生了解更多岩石纹理形成的原因。 第四部分是得出结论,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总结。
学习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地壳的组成部分,知道了三种岩石,分别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但是并不清楚地壳形成的具体情况,也不太明白三种岩石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沉积岩会出现不同形状的纹理,所以对这节课的学习充满了好奇。
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也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科学思维: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岩石纹理的异常现象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查阅、分析资料、模拟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假设,并形成新的认知。 态度责任:能表现出对事物的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地壳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难点:地壳运动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求: 1.知道沉积岩的纹理会倾斜甚至扭曲的原因。 2.会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活动和猜想假设教师活动1 一、引入活动 课件出示三大类岩石的图片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壳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而三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占比例最大的就是沉积岩。 课件出示图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岩石,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举手回答 二、猜想假设 1.猜想假设 师问:那你知道为什么有的沉积岩的纹理会倾斜甚至扭曲?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推理作出猜想假设。 生举手回答 师小结:有的同学猜到了地壳运动,非常好。今天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地壳运动 2.揭示主题 板书主题:地壳中的岩石学生活动1 通过复习导入,把上节课的内容引入到本课。 生举手回答 生1:我发现这些岩石的纹理出现了倾斜甚至还有的扭曲了。 生2:有可能是什么力把这些岩石顶起来了。 生3:岩石纹理扭曲说明它受到了挤压。 生4:难道是岩石组成的地壳会运动吗? 认识本课主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复习导入,让同学们把上节课的内容和今天要探讨的联系起来,从而初步感知地壳中岩石特点可能和地壳运动有关,为自己的猜想假设提供条件。环节二:实验和事实证明教师活动2 1、实验 师过渡:前面关于岩石的特点,同学们做了自己的假设,现在老师总结一下,可能是地球的外力或内力作用,一是由于风力或水力等外力作用,二是地壳的运动,如地震或火山等内力作用。那我们的猜想和假设正确吗?合理吗?下面就让我们选用适当的材料,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课件出示实验材料 师:这次我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岩石的纹理变化,比如岩石是如何从正常的纹理变成纵向纹理或扭曲纹理的?因为我们无法去演示地球的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所以我们就需要去思考怎样代替这些作用?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进行自己的实验。 课件出示实验对应的图片 师问:实验我们做完了,那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举手回答 课件出示 师:实验中我们用到的是彩色橡皮泥,其实,海绵纸也可以实现,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再来认识一下实验过程。 播放视频《地壳运动模拟实验》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观察得很仔细。那我们的模拟实验和大家观察到的现象能够支持我们的猜想假设吗? 生举手回答 2、事实证据 师:是的,我们还需要收集更多有关地壳运动的信息,不断完善自己的猜想假设。 师:地壳自形成以来就在持续不断地运动着,只不过运动的速度很慢,平时难以察觉。 课件出示世界各国历次测量珠峰高度 那什么是地壳运动呢? 课件出示图片 师解释: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岩石体系由于地壳内部物质运动而引起的各种现象。主要包括地震、火山活动、地壳断裂等。 课件出示 师:不同年代的岩石或岩层,由于地壳运动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弯曲或断裂,形成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 师:正是因为地壳在不断运动,地壳中的岩石会发生断裂从而形成断层。 课件出示 师解释:当断层处的岩石相互碰撞或摩擦时,就会发生地震。地壳运动造成地壳结构不均匀,地下的岩浆受到压力就会从地壳的薄弱处喷发出来,这就是火山喷发。 课件出示图片 师:高大的山脉、辽阔的平原、凹陷的盆地、深深的海沟等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课件出示图片 师解释:地质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大量古海洋生物化石。原来,7000万年以前,喜马拉雅山脉所处的位置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正是地壳运动使这里成为高山。学生活动2 生齐答:可以 通过材料超市,认识实验所需材料,选择自己的实验材料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组1:我们组用橡皮泥模拟岩石挤压变形的实验。我们的假设是地壳运动引起岩石变形。实验方案:第一步是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放在一起模拟岩石。第二步用力挤压橡皮泥,观察发生的现象。 生举手回答 生5:我发现橡皮泥出现了褶皱现象。地壳的岩石由于受到巨大压力的作用,使得地壳有的岩层上升,有的岩层下沉,有的向一块挤压,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填写实验记录单 生举手回答 生6:我们还需要收集资料来证明。 通过老师的讲解,明白什么的地壳运动。 了解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明白地震和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了解山脉、平原、盆地和海沟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认识喜马拉雅山脉,知道它也与地壳运动有关。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模拟实验,明白地壳运动可以引起岩石变形是怎么回事。再通过资料卡的学习,了解到更多有关地壳运动的信息,加深对地壳运动的认识和理解。环节三:得出结论教师活动3 1、总结结论 师:通过模拟实验和收集到的信息,我们对地壳运动有了哪些新的认知?请大家说一说 课件出示 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地壳运动也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2、拓展延伸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壳运动会导致地震的发生,还会导致火山的喷发,除此之外,你们知道吗?地壳运动还可能引起地壳的断裂和地表的沉降,导致地面塌陷等问题,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安全。 课件出示: 学生活动3 生举手回答 生1:原来地壳是”漂浮“在软流层上的 生2:地壳运动不仅会形成山脉,还会形成海沟。 生3:原来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通过拓展延伸,了解地壳运动带来的危害。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同学们对模拟实验和收集信息的整理、总结,得出结论,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同时也明白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7.板书设计 地壳运动 猜想假设 模拟实验:地壳运动引起岩石变形 结论: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同时也明白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课下多收集一些关于地壳运动的资料,总结一下地壳运动带来的危害,说给同学和家人听。 练习设计 选一选 1、下列现象与地壳运动无关的是( ) A.火山喷发 B.地震 C.四季变化 2、科学家推测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洋的依据是( )。 A.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大量古海洋生物的化石 B.喜马拉雅山上有很多珍稀野生动植物 C.喜马拉雅山峰海拔很高 3、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火山喷发和地震形成的原因是( ) A.挤压 B.风化作用 C.地壳运动 填一填 1、地壳自形成依赖就在持续不断地( )着,只不过( )很慢,平时难以察觉。 2、高大的( )、辽阔的( )、凹陷的( )、深深的( )等千姿百态的( ),都是( )的结果。 3、( )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也是( )、( )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断一断 1、地壳运动不会给地表造成破坏。 ( ) 2、地壳运动不仅会形成山脉,还会形成海沟。 ( ) 3、地球的内部是静止不动的。 ( ) 4、地震是一种对人类危害很大的自然灾害,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 ) 5、岩层在地壳运动中受到挤压而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 ) 6、地壳运动构造着地表形态,我国的珠穆朗玛峰就是地壳运动形成的。 ( ) 答案: 选一选:C A C 填一填:1、运动 运动速度 山脉 平原 盆地 海沟 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 3、地壳运动 地震 火山喷发 断一断:1、× 2、√ 3、× 4、√ 5、√ 6、√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从观察岩石照片出发,利用不同纹理的沉积岩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由于上节课学生模拟了沉积岩的形成过程,观察到的是较为“规则”的水平纹理,但是倾斜甚至扭曲的岩石与原认知产生矛盾冲突,这也是本节课关注的重要内容。“规则”的纹理是如何变得倾斜甚至扭曲呢?教学时,从岩石形成的不同时段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假设,即形成中可能存在哪些干扰因素,形成后又是什么力量将其改变,这为后续教学的顺序开展奠定了基础。从而更好地明白地壳运动是怎么回事以及会产生什么结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