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阶段重点突破练(二)(课件 练习)(共2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阶段重点突破练(二)(课件 练习)(共2份打包)

资源简介

第二章 阶段重点突破练(二)
[分值:100分]
(选择题1~6题,每小题7分,7~10题,每小题8分,共74分)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1.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则不同
B.钠投入到酸中先与 H+反应再与 H2O 反应
C.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少量的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D.由于钠比较活泼,所以它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后面的金属
2.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Na2O、Na2O2均为淡黄色固体
B.将Na、Na2O2投入水中,会生成同种气体
C.Na、Na2O、Na2O2久置在空气中均会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D.将Na、Na2O固体分别投入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均可以得到蓝色溶液
3.(2023·北京东城五十中高一期中)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碱性不变,有H2放出
C.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O2放出
D.溶液碱性增强,有O2放出
4.(2024·辽宁朝阳高一期末)下列各反应中,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的是 (  )
A.Na和O2 B.KOH和CO2
C.Na2CO3和H2SO4 D.H2SO4和Ba(OH)2
5.(2024·四川内江六中高一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Na2O2投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②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该溶液一定含有NaCl;
③区别NaHCO3与Na2CO3溶液,可用Ca(OH)2溶液;
④NaHCO3固体可以做干粉灭火剂,金属钠起火可以用它来灭火;
⑤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可配制成溶液通入过量的CO2,再低温结晶提纯得到。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 D.③④
6.已知A是一种金属单质,B呈淡黄色,A、B、C、D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C是碳酸钠
B.D应密封保存
C.A与O2反应只能生成B
D.反应①②中生成的气体相同
二、钠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及实验探究
7.(2023·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一期中)某小组同学探究金属Na与不同浓度HCl的反应,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实验装置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0.36%HCl 放入一小片金属钠 钠浮在液面上并来回移动,与水的反应剧烈程度相当
实验2 36%HCl 放入与实验1表面积基本相同的钠 钠浮在液面上并来回移动,不如实验1剧烈;表面出现有白色固体,白色固体逐渐沉到烧杯底部;液体不沸腾,液面出现少量白雾
A.实验2白色固体是NaCl
B.实验2液面上方的白雾是因为反应放热加速浓盐酸的挥发,形成白雾
C.实验2不如实验1剧烈说明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不剧烈
D.实验2不如实验1剧烈的原因是表面包裹白色固体,使得反应变慢
8.利用以下装置制备、纯化CO,并探究CO和Na2O2的反应(CO+Na2O2Na2CO3)。已知甲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产生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装置b中的试剂可选用无水CaCl2
B.装置d中的试剂可选用NaOH溶液
C.实验开始时,依次点燃a、c处酒精灯
D.加热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中粉末由白色变为淡黄色
9.(2023·金华高一检测)有关Na2O2性质实验如下:
已知:①Na2O2与水反应经历了Na2O2+2H2O2NaOH+H2O2;
②酚酞褪色原因与溶液的强碱性或强氧化性有关。
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双氧水能使酚酞褪色
B.浓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褪色
C.双氧水和浓氢氧化钠都能使酚酞褪色
D.可利用二氧化锰和水来完善实验方案
10.某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用电磁搅拌加热器(温度最高可达65 ℃)加热饱和NaHCO3溶液,并利用CO2传感器检测溶液中CO2的含量,其含量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ab段溶液中CO2的含量降低的原因是温度升髙,溶解的CO2气体逸出
B.bc段溶液中CO2的含量升高的原因是溶液中HC受热分解生成CO2气体
C.由图像可知,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的温度为48.2 ℃
D.除去NaHCO3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11.(14分)(2023·山东滨州邹平一中高一期中)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Na与CO2的反应,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已知:PdCl2能被CO还原得到黑色的金属Pd。
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仪器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
(2)装置C中的试剂是     。
(3)点燃酒精灯前应通入CO2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当观察到     现象时,点燃酒精灯。
(4)小组同学根据氧化还原理论和相关实验现象,分析Na与CO2反应的产物。
①同学甲预测会有CO生成。能确认甲预测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
②同学乙预测反应后装置B中残留固体的主要成分为Na2O,同学丙预测还应该有Na2CO3,丙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若要验证丙同学的预测,需要的试剂为     。
12.(12分)(2023·上海徐汇高一期末)Na2CO3可用于纺织、制肥皂、造纸、制玻璃等,NaHCO3可用于制药、焙制糕点等,两者都是白色固体。某实验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究Na2CO3和NaHCO3两种物质的性质。
(1)称取两种固体各 2 g,分别放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滴加 10 mL 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室温后,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加2滴酚酞溶液。
①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到结论是     。
②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了其他现象。其中,盛放Na2CO3 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
Ⅰ.溶液温度升高;
Ⅱ.滴入酚酞后溶液呈     色。
(2)“套管实验”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实验原理,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烧杯 B 中的现象是     。
②该实验可证明 NaHCO3 的热稳定性     (填“强于”“弱于”或“等于”)Na2CO3;证明热稳定性的实验装置中,能否将 NaHCO3、Na2CO3的位置互换      (填“能”或“不能”)。
(3)能用来鉴别 Na2CO3 和 NaHCO3 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填字母)。
A.将Na2CO3和NaHCO3 配制成同浓度的溶液,用pH试纸测定pH并做比较
B.分别加热两种固体样品,看固体是否全部分解挥发
C.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溶液
答案精析
1.D 2.D 3.C
4.D [A项,Na和O2反应,反应条件不同,可生成Na2O和Na2O2;B项,KOH和CO2反应,CO2少量生成碳酸钾,CO2过量生成碳酸氢钾;C项,Na2CO3和H2SO4反应,H2SO4少量生成碳酸氢钠,H2SO4过量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D项,H2SO4和Ba(OH)2生成硫酸钡和水,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
5.C [②火焰呈黄色,含有钠元素但不能确定是否为NaCl,错误;③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均能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则用Ca(OH)2溶液不能鉴别Na2CO3和NaHCO3,错误;④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和水,钠能与CO2、水反应,所以金属钠起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剂灭火,错误。]
6.C 7.C
8.C [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a中水蒸气、甲酸进入装置c,因此装置b中试剂可选用碱石灰等碱性干燥剂,故A项错误;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全的CO,防止污染空气,而NaOH溶液与CO不能反应,故B项错误;实验过程中需先点燃a处酒精灯,再点燃c处酒精灯,利用装置a产生的CO将装置内空气排尽,防止空气中氧气与CO反应生成CO2干扰实验,故C项正确;加热一段时间后,若CO与Na2O2反应生成Na2CO3,则固体颜色由淡黄色变为白色,故D项错误。]
9.D [由实验现象和题给信息可知,实验中酚酞褪色可能是过氧化钠和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而漂白褪色,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酚酞褪色,所以还必须补充除去过氧化氢、降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实验来验证褪色原因。由分析可知,由实验不能得到双氧水、浓氢氧化钠都能使酚酞褪色的结论,故A、B、C错误;还必须补充向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除去过氧化氢、加入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来验证褪色原因,故D正确。]
10.C [NaHCO3溶液中溶解有CO2气体,当加热时,CO2气体逸出,使溶液中CO2的含量降低,A正确;48.2 ℃后,溶液中CO2气体的含量随温度升高逐渐升高,说明HC发生分解生成了CO2气体,B正确;由题图可知饱和NaHCO3溶液加热至48.2 ℃时开始生成气体,不能得出NaHCO3固体的分解温度为48.2 ℃的结论,C错误;Na2CO3和CO2在溶液中可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D正确。]
11.(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浓硫酸
(3)排尽装置中空气 D中出现较多白色沉淀
(4)①装置E中出现黑色固体 ②Na2O+CO2Na2CO3
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12.(1)①同温度下,Na2CO3溶解度大于NaHCO3 ②红
(2)①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弱于 不能 (3)A
解析 (1)②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2)①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的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Na2CO3受热不分解,所以“套管实验”中,能观察到烧杯B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Na2CO3放入大试管温度高不分解,NaHCO3放入小试管温度低能分解,说明NaHCO3热稳定性差,故证明热稳定性的实验装置中,不能将NaHCO3、Na2CO3的位置互换。(3)同浓度的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NaHCO3,pH大的为Na2CO3,A正确;分别加热两种固体样品,最终都会剩余固体,不能鉴别,B错误;这两种物质和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C错误。(共35张PPT)
阶段重点突破练(二)
第二章 
<<<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1.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则不同
B.钠投入到酸中先与 H+反应再与 H2O 反应
C.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少量的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D.由于钠比较活泼,所以它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后面
的金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可生成过氧化钠,A正确;
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与煤油不反应,可保存在煤油中,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2O、Na2O2均为淡黄色固体
B.将Na、Na2O2投入水中,会生成同种气体
C.Na、Na2O、Na2O2久置在空气中均会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D.将Na、Na2O固体分别投入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均可以得到蓝色
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Na2O是白色固体,Na2O2为淡黄色固体,A错误;
将Na、Na2O2投入水中,分别会生成H2和O2,B错误;
Na和Na2O2久置在空气中会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Na2O与CO2和H2O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C错误;
将Na、Na2O固体分别投入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最终均得到NaOH溶液,因此均可以得到蓝色溶液,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2023·北京东城五十中高一期中)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碱性不变,有H2放出
C.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O2放出
D.溶液碱性增强,有O2放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Na2O2+2H2O===4NaOH+O2↑,B错误;
因反应时消耗水,同时生成溶质NaOH,所以有NaOH结晶析出,原NaOH饱和溶液中溶质NaOH和溶剂水的质量以及数目均减少,C正确;
因仍然是原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浓度不发生改变,碱性也不变化,A、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2024·辽宁朝阳高一期末)下列各反应中,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的是
A.Na和O2 B.KOH和CO2
C.Na2CO3和H2SO4 D.H2SO4和Ba(OH)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项,Na和O2反应,反应条件不同,可生成Na2O和Na2O2;
B项,KOH和CO2反应,CO2少量生成碳酸钾,CO2过量生成碳酸氢钾;
C项,Na2CO3和H2SO4反应,H2SO4少量生成碳酸氢钠,H2SO4过量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D项,H2SO4和Ba(OH)2生成硫酸钡和水,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2024·四川内江六中高一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Na2O2投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②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该溶液一定含有NaCl;
③区别NaHCO3与Na2CO3溶液,可用Ca(OH)2溶液;
④NaHCO3固体可以做干粉灭火剂,金属钠起火可以用它来灭火;
⑤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可配制成溶液通入过量的CO2,再低温结晶提纯得到。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②火焰呈黄色,含有钠元素但不能确定是否为NaCl,错误;
③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均能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则用Ca(OH)2溶液不能鉴别Na2CO3和NaHCO3,错误;
④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和水,钠能与CO2、水反应,所以金属钠起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剂灭火,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已知A是一种金属单质,B呈淡黄色,A、B、C、D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是碳酸钠
B.D应密封保存
C.A与O2反应只能生成B
D.反应①②中生成的气体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为金属单质,与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生成淡黄色的B,则A为Na,B为Na2O2,C
为Na2CO3,D为NaOH,A项正确;
NaOH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且能与CO2反应,故应密封保存,B项正确;
常温下,Na与O2反应生成Na2O,C项错误;
反应①为2Na2O2+2CO2===2Na2CO3+O2,反应②为2Na2O2+2H2O===
4NaOH+O2↑,D项正确。
实验装置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0.36%HCl 放入一小片金属钠 钠浮在液面上并来回移动,与水的反应剧烈程度相当
实验2 36%HCl 放入与实验1表面积基本相同的钠 钠浮在液面上并来回移动,不如实验1剧烈;表面出现有白色固体,白色固体逐渐沉到烧杯底部;液体不沸腾,液面出现少量白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钠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及实验探究
7.(2023·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一期中)某小组同学探究金属Na与不同浓度HCl的反应,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实验2白色固体是NaCl
B.实验2液面上方的白雾是因为反应放热加速浓盐酸的挥发,
形成白雾
C.实验2不如实验1剧烈说明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不剧烈
D.实验2不如实验1剧烈的原因是表面包裹白色固体,使得反应变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气,氯化钠在浓盐酸中溶
解度降低,所以实验2中钠表面形成NaCl固体,A正确;
钠和盐酸反应放热,实验2液面上方的白雾是因为反应放
热加速浓盐酸的挥发,形成白雾,B正确;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快,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C错误;
实验2不如实验1剧烈的原因是表面包裹白色固体,使钠与盐酸接触面积减小,反应变慢,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利用以下装置制备、纯化CO,并探究CO和Na2O2的反应(CO+Na2O2===
Na2CO3)。已知甲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产生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b中的试剂可选用无水CaCl2
B.装置d中的试剂可选用NaOH溶液
C.实验开始时,依次点燃a、c处酒精灯
D.加热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中粉末
由白色变为淡黄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a中水蒸气、甲酸
进入装置c,因此装置b中试剂可选用碱
石灰等碱性干燥剂,故A项错误;
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全的CO,
防止污染空气,而NaOH溶液与CO不能
反应,故B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实验过程中需先点燃a处酒精灯,再点燃c处酒精灯,利用装置a产生的CO将装置内空气排尽,防止空气中氧气与CO反应生成CO2干扰实验,故C项正确;
加热一段时间后,若CO与Na2O2反应生
成Na2CO3,则固体颜色由淡黄色变为白色,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2023·金华高一检测)有关Na2O2
性质实验如右:
已知:①Na2O2与水反应经历了Na2O2
+2H2O===2NaOH+H2O2;
②酚酞褪色原因与溶液的强碱性或强氧化性有关。
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双氧水能使酚酞褪色
B.浓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褪色
C.双氧水和浓氢氧化钠都能使酚酞褪色
D.可利用二氧化锰和水来完善实验方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实验现象和题给信息可知,实
验中酚酞褪色可能是过氧化钠
和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
氧化而漂白褪色,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酚酞褪色,所以还必须补充除去过氧化氢、降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实验来验证褪色原因。由分析可知,由实验不能得到双氧水、浓氢氧化钠都能使酚酞褪色的结论,故A、B、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还必须补充向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除去过氧化氢、加入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来验证褪色原因,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某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用电磁搅拌加热器
(温度最高可达65 ℃)加热饱和NaHCO3溶液,
并利用CO2传感器检测溶液中CO2的含量,其
含量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段溶液中CO2的含量降低的原因是温度
升髙,溶解的CO2气体逸出
B.bc段溶液中CO2的含量升高的原因是溶液中HC受热分解生成CO2气体
C.由图像可知,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的温度为48.2 ℃
D.除去NaHCO3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NaHCO3溶液中溶解有CO2气体,当加热时,CO2气体逸出,使溶液中CO2的含量降低,A正确;
48.2 ℃后,溶液中CO2气体的含量随温度升高逐渐升高,说明HC发生分解生成了CO2气体,B正确;
由题图可知饱和NaHCO3溶液加热至48.2 ℃时开始生成气体,不能得出NaHCO3固体的分解温度为48.2 ℃的结论,C错误;
Na2CO3和CO2在溶液中可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2023·山东滨州邹平一中高一期中)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Na与CO2的反应,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已知:PdCl2能被CO还原得到黑色的金属Pd。
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仪器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有气体参与反应,则组装仪器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装置C中的试剂是    。
浓硫酸
钠能与水反应,则为防止D中水蒸气进入B中与钠反应,装置C中的试剂是浓硫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点燃酒精灯前应通入CO2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当观察到      现象时,点燃酒精灯。
排尽装置中空气
装置中含有的空气影响实验,需要用CO2排尽,当观察到装置D中出现大量白色沉淀时,说明装置中空气已经排尽,再点燃酒精灯。
D中出现较多白色沉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小组同学根据氧化还原理论和相关实验现象,分析Na与CO2反应的产物。
①同学甲预测会有CO生成。能确认甲预测正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
装置E中出
已知:PdCl2能被CO还原得到黑色的金属Pd。若有CO生成,则装置E中应该出现黑色固体。
现黑色固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②同学乙预测反应后装置B中残留固体的主要成分为Na2O,同学丙预测还应该有Na2CO3,丙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若要验证丙同学的预测,需要的试剂为      。
Na2O+CO2===Na2CO3
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由于氧化钠和CO2能反应生成碳酸钠,则还应该有Na2CO3,理由是Na2O+CO2===Na2CO3;若要验证丙同学的预测,即证明有碳酸钠生成,则需要的试剂为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2023·上海徐汇高一期末)Na2CO3可用于纺织、制肥皂、造纸、制玻璃等,NaHCO3可用于制药、焙制糕点等,两者都是白色固体。某实验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究Na2CO3和NaHCO3两种物质的性质。
(1)称取两种固体各 2 g,分别放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滴加 10 mL 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室温后,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加2滴酚酞溶液。
①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到结论是      。
同温度下,Na2CO3溶解度大于NaHCO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②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了其他现象。其中,盛放Na2CO3 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
Ⅰ.溶液温度升高;
Ⅱ.滴入酚酞后溶液呈   色。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套管实验”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
析实验原理,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烧杯B中的现象
是      。
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的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Na2CO3受热不分解,所以“套管实验”中,能观察到烧杯B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②该实验可证明 NaHCO3 的热稳定性______
(填“强于”“弱于”或“等于”)Na2CO3;
证明热稳定性的实验装置中,能否将NaHCO3、
Na2CO3的位置互换     (填“能”或
“不能”)。
弱于
Na2CO3放入大试管温度高不分解,NaHCO3放入小试管温度低能分解,说明NaHCO3热稳定性差,故证明热稳定性的实验装置中,不能将NaHCO3、Na2CO3的位置互换。
不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能用来鉴别 Na2CO3 和 NaHCO3 两种白色
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填字母)。
A.将Na2CO3和NaHCO3 配制成同浓度的溶液,
用pH试纸测定pH并做比较
B.分别加热两种固体样品,看固体是否全部分解挥发
C.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溶液
A
同浓度的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NaHCO3,pH大的为Na2CO3,A正确;
分别加热两种固体样品,最终都会剩余固体,不能鉴别,B错误;
这两种物质和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C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