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做个讲公德的孩子》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五课 《做个讲公德的孩子》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做个讲公德的孩子》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全面地阐述公德的内涵,清晰列举讲公德在不同场景下的具体行为表现。
2.熟练掌握在各类公共场所(如学校、公园、图书馆、公交车等)中应当遵循的公德准则,显著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敏锐识别公德行为与不公德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综合运用故事、生动图片、有趣视频、实际案例等多样化素材,巧妙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着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分析能力。
2.精心组织小组讨论、精彩角色扮演等丰富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刻感悟讲公德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深度激发学生对公德的强烈认同感和积极遵守公德的高度责任感,精心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社会公德意识。
2.有力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学生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透彻理解公德的核心含义和深远意义,熟练掌握在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做一个讲公德的孩子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2.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巧妙引导学生将讲公德的意识自然而然地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二)教学难点
1.深入探究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境中,有效引导学生始终坚守公德底线,冷静思考,果断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2.针对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的顽固不良行为习惯,精准制定个性化的引导和纠正策略,耐心帮助学生逐步克服不良习惯,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故事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广泛收集与公德紧密相关的精彩故事、生动形象的图片、富有教育意义的视频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精心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课件,确保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用心准备大量公德行为和不公德行为的卡片,卡片上的内容要具体、典型,用于课堂互动活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合理规划小组活动的区域,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充足的空间进行自由讨论和精彩表演,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2.学生准备
认真细致地观察身边的公德行为和不公德行为,详细记录具体事例,精心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视频
教师播放一段精心挑选的关于公共场所文明行为的精彩视频。视频中,阳光明媚的公园里,人们悠闲地漫步,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玩耍,但没有一个人践踏草坪;安静的图书馆里,人们全神贯注地阅读书籍,偶尔有人轻声交流;整洁的公交车上,乘客们有序排队上车,主动给老人、孕妇和儿童让座。整个视频画面温馨和谐,充分展示了人们在不同公共场所遵守公德的美好场景。
提问引导:“同学们,视频中的大人们和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呀?你们觉得他们的行为美不美?为什么呢?”通过观看生动的视频,迅速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初步直观地感受公德的魅力和美好。
2.引出主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热情回答,自然流畅地引出本节课的重要主题——《做个讲公德的孩子》。
(二)认识公德
1.故事讲解
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小明的一天》:清晨,阳光洒在小明的脸上,他背着书包,兴高采烈地准备去学校。在公交车站,他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正艰难地站在人群中。小明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去,礼貌地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坐我的座位吧!”老奶奶感激地笑了笑,夸奖小明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来到学校,小明走进教室,轻轻地放下书包,小心翼翼地爱护着教室里的桌椅和书本。课间休息时,他和同学们一起在操场上快乐地玩耍,但他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追逐打闹,以免撞到其他同学。放学后,小明路过公园,看到一个小朋友正伸手去摘一朵鲜艳的花。他连忙跑过去,微笑着对小朋友说:“小朋友,花是给大家欣赏的,我们不能摘哦,要爱护花草树木。”小朋友听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把手缩了回来。
问题引导:“同学们,你们觉得小明这一天的表现怎么样?他是不是一个讲公德的孩子呢?那谁能来说说,小明都做了哪些讲公德的事情呀?”通过精彩的故事,巧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什么是公德,让学生深刻明白公德就是在公共场所中,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图片展示
教师展示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公德行为和不公德行为的对比图片。例如,一幅图片展示了在图书馆里,人们安静地阅读,只有轻轻的翻书声;而另一幅图片则呈现了有人在图书馆大声喧哗,影响他人阅读。还有一幅图片中,街道干净整洁,垃圾桶摆放整齐,人们将垃圾准确地扔进垃圾桶;另一幅图片里,地面上垃圾遍地,有人随手乱扔垃圾。
提问引导:“同学们,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片,你们能快速准确地分辨出哪些是公德行为,哪些是不公德行为吗?为什么你们会这样认为呢?”通过鲜明的图片对比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认识公德,进一步加深对公德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小组讨论
1.讨论话题
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的讨论话题:“同学们,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像小明这样讲公德的行为还有很多很多。大家再想一想,除了刚才故事和图片中提到的,还有哪些行为也是讲公德的表现呢?相反,又有哪些行为是不公德的表现呢?”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讨论分享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自信满满的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精彩结果。代表们依次站起来,详细地阐述小组讨论的内容,如有的小组说:“在餐厅里,不大声吵闹,不浪费食物也是讲公德的表现。”有的小组说:“在小区里,不随地吐痰,爱护公共健身器材也是讲公德。”还有的小组说:“在电影院里,不随意走动,不大声说话是讲公德。”等等。
教师认真倾听每个小组的分享,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精彩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全面总结和深入点评,再次强调讲公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德意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讲公德的好孩子。
(四)角色扮演
1.情境设置
教师创设以下三个生动有趣且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情境:
情境一:在一个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里,几个小朋友围坐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一本有趣的漫画书,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大,完全不顾及周围正在安静阅读的其他读者。
情境二:在风景如画的公园里,一个调皮的小朋友手里拿着一个空饮料瓶,四处张望后,随手将瓶子扔在了地上,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玩耍。这时,一位管理员叔叔走了过来。
情境三:在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年轻的叔叔看到一位抱着小孩的阿姨上车后,立刻站起身来,微笑着说:“大姐,您坐我这儿吧!”阿姨感激地连声道谢。
2.角色分配
每个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情境进行表演,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角色分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演才能。教师在一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角色任务。
3.表演与评价
各小组依次进行精彩的表演,学生们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融入到表演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夸张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将情境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他小组的学生全神贯注地观看表演,仿佛身临其境。
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先让表演小组的学生自我评价,分享自己在表演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然后,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从表演的真实性、对公德行为的理解和表现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全面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再次强调讲公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遵守公德。
(五)制定公德公约
1.引导思考
教师充满激情地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公德是我们社会和谐有序的重要保障,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遵守公德。现在,我们一起制定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公德公约吧!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应该遵守哪些公德呢?”
2.小组讨论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的讨论。他们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公德的理解,积极提出各种建议和想法。有的小组说:“在学校里,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爱护公物。”有的小组说:“在家里,要孝敬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打扰邻居。”还有的小组说:“在社会上,要遵守交通规则,爱护环境,文明礼貌待人。”教师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完善公约内容。
3.展示分享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自豪地展示小组制定的公德公约。代表们声音洪亮、条理清晰地宣读公约内容,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相互学习。
教师对各小组的公德公约进行全面总结和精心整理,将其汇总成一份完整的班级公德公约。然后,教师将班级公德公约张贴在教室的显眼位置,让学生们时刻能够看到,时刻提醒自己遵守公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孩子。
(六)总结与拓展
1.课堂总结
教师亲切地回顾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微笑着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做个讲公德的孩子》这一课,通过精彩的故事、有趣的图片、热烈的讨论和生动的表演,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公德的重要性。公德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生活;它又像一把尺子,衡量我们的行为。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严格遵守公德,用实际行动去传递文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课后拓展
布置富有意义的课后作业:“同学们,回家后,请大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认真讨论我们制定的班级公德公约,并且互相监督,共同遵守。同时,观察一下家里有没有不符合公德的行为,和爸爸妈妈一起想办法改正。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发现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对公德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2.然而,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学生可能由于性格内向或缺乏表演经验,表现得不够自信和自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指导,提前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表演练习,帮助他们克服紧张情绪,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3.在制定公德公约环节,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但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公约的内容可能存在不够全面、具体或表述不够准确的问题。教师在总结整理时,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完善公约内容,确保公约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4.此外,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长期培养和监督。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观察、班级评比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并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同时,鼓励学生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共同营造一个讲公德、守文明的良好班级氛围。时,鼓励学生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共同营造一个讲公德、守文明的良好班级氛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