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2024)1.1我是小学生啦 跨学科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2024)1.1我是小学生啦 跨学科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案例名称 我是小学生啦
适用对象 一年级学生 课时建议 5课时
涉及学科课程模块/内容 语文学科:一年级上册《我是小学生》 数学学科:一年级上册《我上学啦》 劳动学科:1-2年级任务群1:《清洁与卫生》任务群2:《整理与收纳》 音乐学科:第一课《上学歌》、《交朋友》 道法学科: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美术学科:第一课《让大家认识我》
案例简介(包括但不限于:设计背景、理念、思路、案例内容等,800字以内) 设计背景、理念: 《我是小学生啦》课程的完成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且这些知识和能力必须有机融合起来才能达成最终目标,而不能简单地通过某一个学科来简单进行灌输。所以,我们的设计将科学、语文、道德与法治、数学、劳动、美术、音乐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共同设计了此跨学科课程。本课程的开展可充分地促进学生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的科学跨学科概念的建构。同时,也为学生的必备品格的养成、关键能力的达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奠基。为学生真正的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基。 设计思路和案例内容: 本课程的设计以“我是小学生啦”为主题,以道法为统领学习我是小学生啦的相关知识。加以其他多个学科进行辅助完成一次真正的跨多学科主题学习,共同达成多元共生的跨学科学习目标。在道法课上学习如何交朋友,上学路上的安全、认识学校、认识老师;在语文课上学学习课堂常规、阅读《上学歌》;在美术课上画自画像,认识自己;在数学课上认识校园里的数学;在劳动课上学会打扫教室、会简单的整理与收纳;音乐课上学会唱《上学歌》《交朋友》。
案例主题 我是小学生啦 学科范围 语文、数学、劳动、音乐、道德与法治、美术
课时建议 5 适用对象 小学1年级
内容简介 本课程的设计以“我是小学生啦”为主题,以道法为统领学习我是小学生啦的相关知识。加以其他多个学科进行辅助完成一次真正的跨多学科主题学习,共同达成多元共生的跨学科学习目标。在道法课上认识学校、认识老师;在语文课上学学习课堂常规、阅读《上学歌》;在美术课上画自画像,介绍自己;在数学课上认识校园里的数学;在劳动课上学会打扫教室、会简单的整理与收纳;音乐课上学会唱《上学歌》《交朋友》。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是从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零起点”教学是基于学生学科知识零基础的一种教学安排,是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平稳过渡的重要举措。
分学科教学目标 一、语文: 1.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对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2.使学生了解小学生活的基本知识,掌握与小学生活相关的基础语文知识 二、数学: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面对新挑战的自信心 三、劳动: 1.使学生认识并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如整理书包、打扫卫生等,以及一些基本的手工制作技能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立精神和责任感 四、音乐: 1.使学生学会演唱《上学歌》和《交朋友》,并理解歌曲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 2.通过集体演唱和音乐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协作精神。 3.通过音乐表达和分享,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友谊,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道德与法治: 1.学生了解校园的基本规则及法律常识,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通过互动式和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美术: 1.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多元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2.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美术知识(如颜色、形状、线条),并掌握一种艺术表现技巧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对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自信心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自信心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画笔
实施流程
学习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任务一:认识学校,认识老师 1.播放校园视频。 2.利用故事《我是小学生啦》展开,讲述主人公的小学生活,并引导学生讨论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3.引导认识学校的老师 4.模拟小学课堂 设置一个模拟的小学课堂,让学生体验小学的学习活动,如朗读、写字、做数学题等。 5.制定我的学习计划 引导学生制定“我的小学学习计划”,包括他们希望如何在小学中学习和成长。 学生口头描述自己看到的校园的样子。句式为:”我的校园……,我爱我的校园 讨论幼儿园与小学生活的不同 让学生主动认识自己的老师 4.在模拟课堂中,朗读、写字、认识身边的数学 5.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期待,同时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小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准备他们即将面临的转变 让学生学会尊敬师长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小学的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设定目标和计划,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第二课时 任务二:自我介绍 1. 我是谁 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特征、兴趣和爱好 2.自画像创作 指导学生创作一幅自画像,鼓励他们使用不同的材料和风格来表现自己。 3.我的与众不同 学生收集代表自己兴趣、梦想和记忆的物品或艺术作品,并简单地描述。 用语言介绍自己,句式为“我来自……,我……,我的爱好是……,我的特别之处是……。” 绘制自画像(可以使用不同的绘画风格 寻找代表自己兴趣、梦想和记忆的物品或艺术作品 口头或书面描述 1.引导学生开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独特性,为后续的艺术创作提供灵感。 2.通过自画像的创作,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同时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3. 通过收集和展示,学生能够反思和总结自己的个性和经历,同时分享和尊重他人的多样性
第三课时 任务三:课堂常规 我眼中的课堂 引导学生讨论我眼中的小学课堂是什么样的,和幼儿园的课堂有什么不同 播放课堂常规的视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模拟小课堂 创设场景,学生上课的表现,人物教师、学生,根据需要,小组自己设定要表演的场景 认读课程表 教孩子认读课程表 学生分小组讨论 看视频谈感想 小组商量模拟小课堂的主题,并表演 4.跟着老师认识课表 让学生了解小学课堂,尽快转化角色 让学生养成安静观看,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锻炼学生的胆识 4.学会认识课表,可以提前做好上课的准备
第四课时 任务四:我爱上学 1.认识新朋友 互动游戏、自我介绍,认识新朋友。 2.学习《上学歌》 朗读《上学歌》,教学《上学歌》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 。 3.教学歌曲《交朋友》 4.根据《交朋友》的主题,创作自己的歌词或旋律,可以是绘画、写诗或编舞。 5.音乐会分享 组织一个小型音乐会,让学生表演《上学歌》、以及《交朋友》的创作成果。 玩游戏、做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句式为:我来自……,我……,我的爱好是……,我的特别之处是……。” 认识新朋友 朗读《上学歌》,学唱《上学歌》,分组唱 跟着教师演唱歌曲《交朋友》 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 学生上台展示、表演 1.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相互认识,建立班级的友谊基础,为后续的歌曲学习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 2.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同时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3.让学生深入理解友谊的含义,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通过创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友谊的含义,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通过公开表演,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同时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
第五课时 任务五:我是清洁小卫士 1.我的小书包 让学生讨论和展示如何正确地整理和打包自己的书包,准备上学需要的物品。 2.校园小卫士 (1)介绍学校清洁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让学生了解保持校园整洁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尊重劳动的情感。 (2)教师介绍劳动工具、播放打扫教室的视频打扫自己教室 3.手工时间 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书签、贺卡或装饰品,以装饰自己的教室或家。 4.我的劳动计划 引导学生制定“我的每周劳动计划”,包括他们在家和学校可以参与的劳动活动。 整理小书包 学生听,复述学校清洁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认识劳动工具、打扫教室 准备材料:卡纸、剪刀、画笔等,制作并装饰自己的家或教室 4.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我的劳动计划 1.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书包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组织能力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尊重劳动的情感,亲自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3.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4.鼓励学生规划并参与劳动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