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七上第三章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B.经线的形状是圆C.地球上所有的纬线都一样长D.纬线有无数条,最长的纬线是赤道2. 下列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116°E)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半球、北半球 B.东半球、南半球C.西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3.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在主会场杭州奥体中心(30°N,120°E)、浙江师范大学东体育场(29°N,119°E)等场馆举行。浙江师范大学东体育场位于杭州奥体中心的 (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4. 下面四幅图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5.下列事实或现象中,能够说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①站在大海边,看由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见桅杆,后见船身②铅笔在篮球表面移动,看到铅笔长度“变短”③人类环绕地球的航行④天空看上去像一个倒扣在大地上的巨大的锅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6. 如图所示,在一只气球上画一些小黑点,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观察此过程中各个小黑点之间的距离变化,用这个过程来模拟宇宙变化。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小黑点间距变大,可以说明星系的退行速度在变快B.气球会胀破,说明宇宙最终会走向灭亡C.小黑点的间距变大,可以说明星系距离在变大,宇宙在膨胀D.小黑点间距变大,由热胀冷缩原理可以直接推出宇宙温度在不断升高7. 下列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是在对宇宙中天体位置及运动的观察记录的基础上,由天文学家建立起来的宇宙模型B.“地心说”是人们想出来的一种学说,它没有对天体运动进行观察C.“日心说”是从观察结果得出的学说,因而是绝对正确的D.“日心说”是由开普勒提出来的8. 人类首次拍摄到的黑洞照片如图所示,它不仅帮助我们直接确认黑洞的存在,还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下列关于宇宙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地球是太阳系内的一颗恒星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C.太阳和太阳系会永久存在 D.宇宙处于不断地膨胀之中9. 随着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人们对火星有了更深的了解。下表是地球和火星的部分信息,据此可知 ( )名称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 km 赤道半径/ km 公转周期/年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地球 1.496 6 378 1.00 1.00 1.00火星 2.279 3 396 1.88 0.11 0.15A.火星的直径比地球大B.火星的表面温度比地球高C.火星位置在太阳与地球轨道之间D.火星的公转周期大约是地球的两倍10. “双星伴月”是指金星、木星这对夜空最明亮的星星与一弯细细的蛾眉月相依相偎,远看犹如一张“笑脸”(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组成“笑脸”的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星、木星是月球的卫星 B.金星、木星是太阳的卫星C.金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D.金星、木星体积比月球小11. 小明利用所学知识并结合下表信息,对太阳系中的行星运行周期进行了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 )行星 赤道直径/千米 自转周期(以地球上的“天”为单位) 公转周期(以地 球 上 的“年”为单位)水星 4 879 58.79 0.24金星 12 104 243.69 0.62地球 12 756 1.00 1.00火星 6 792 1.03 1.88A.行星直径越大,自转周期越长B.行星直径越大,公转周期越长C.行星距离太阳越远,自转周期越长D.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12. 太阳黑子爆发对地球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如图是太阳黑子数量变化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是光球层上温度高而显得较暗的斑块B.太阳黑子相对数越多,太阳活动越弱C.下一个太阳活动峰年预计在2024年左右D.太阳黑子活动增强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减弱13.读东、西两半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是东半球 B.本初子午线在乙半球C.丙点的经度是110°w D.丁点的经度是120°E14.小宁参加了生存夏令营,学到了许多野外生存的知识与技能,如在野外迷路时辨别方向的方法。下列在野外定方向的方法错误的是( )A.晴朗的白天可根据太阳东升西落来确定方向B.晴朗的白天可通过一段时间的树影的朝向变化来确定方向C.晴朗的夜晚可寻找位于北方天空的大熊星座的北极星来确定方向D.因苔藓植物适宜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树干上长苔藓较多的一面最可能朝北15.我国北宋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3月的某个清晨,在东方“天关”附近(金牛座的位置)突然出现了一颗“客星”,其“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司天监(当时的国家天文台)对这颗“天关客星”用肉眼连续观察了两年之久,直到看不见为止。19世纪,人们用望远镜发现在这个方向有一个“蟹状星云”。20世纪初发现这团星云在膨胀,由膨胀速率推算,公元1054年刚好是膨胀开始的时刻。阅读上述文字,你认为下列猜想不正确的是( )A.中国记录的“天关客星”可能是一次典型的“超新星爆发”B.“蟹状星云”爆发时抛射的物质,随后不断地扩散,最后形成孕育新一轮恒星的星云C.“天关客星”爆发后可能会形成一种体积小、密度大的中子星D.“蟹状星云”就是一颗恒星二、填空题16.我国宣布将于2026年左右将“羲和二号”发射至日地L5 点,对太阳进行立体探测。(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 星。(2)“羲和二号”发射后,可深入探索太阳活动的起源、演化、规律等。人们常把 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17.如图所示,读太阳系及太阳外部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天文学上,金、木、水、火、土星是距离地球较近的行星,图中表示土星的字母是 。(2)我们用肉眼看到的是图中的哪一层(用字母表示) 。在A、B、C三层中,A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B层的主要活动是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 (填序号);①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太阳耀斑增强时,紫外线相对减少。③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18.如图是某校学生绘制的一幅校园平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该校教学楼位于校门的 方向。(2)若该图所用的比例尺为1:10000,经测得该校教学楼东西方向实际距离为150米,则该生在绘图时图上距离为 cm。19.地理老师为了让课堂更加生动直观,组织同学一起演示了如下探究活动:(1)第一组:甲同学拿帆船模型由远到近向桌子一侧移动,让乙同学观察帆船的长度看上去变化 (填“明显”或“不明显”)。第二组:丙同学手拿帆船模型,由雨伞一侧向位于雨伞另一侧移动 (填“明显”或“不明显”)。(2)上述实验和现象能否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海边的人们发现远去船只的桅杆与船身哪个先消失? 。20.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如图甲所示)是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轮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飞机在广阔天空中飞翔,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人们都可以使用仪器精准地测定出它的经纬度,从而确定其位置。材料二:东阳是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文化和影视名城”。地理坐标大约是东经120.23°,北纬29.28°(如图乙所示)。(1)乙图中A点的经度是 。其中A、B、C、D、E五个点,位于北半球的点有 个,位于东半球的点有 个。(2)小明乘坐从美国飞往东阳的飞机上,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确定某时刻飞机的地理坐标刚好在D点,此时小明位于东阳的 方向。三、实验探究题2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 (填序号)。①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推断出地球是个球体②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一周,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③人们凭直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④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2)如图是微信启动页背景中的地球照片,它是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最新气象云图。以下关于这幅照片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A.显示了地球是规则的正球体B.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最初阶段C.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D.是地球形状直观确凿的证据之一22.模型法和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根据以下图示实验,回答问题:(1)图甲是利用乒乓球、细铁丝制作地球仪模型的过程示意图。①由图所示可知,黏合线代表赤道,倾斜的铁丝代表 ;②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代表经线,它们 (填“等长”或“不等长”);(2)研究地球板块运动时,利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如图乙所示,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然后将书向中间移动,该实验是为了模拟了 。23.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地球仪”的实践活动。【材料准备】乒乓球、粗铁丝、剪刀、量角器等。【制作过程】①确定两极和赤道,如图甲所示;②在乒乓球上画出若干条经线和纬线;③制作地轴,如图乙所示:④组合固定,如图丙所示并进行调试。(1)图甲中,乒乓球的黏合线代表地球仪上的 。(2)制作过程中,量角器的作用是 。(3)请根据评价量表中的“科学性”维度对图丙地球仪展开评价,该项得分为 。地球仪模型评价量表评价维度 2分 1分 0分科学性 经纬线均正确 经纬线有一处错误 经纬线均错误实用性 能灵活旋转 能旋转 不能旋转稳定性 旋转时不会倾倒 旋转时会倾倒 放在桌上时会倾倒四、解答题24.根据下面两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地球仪上,纬线AB (填“>”,“<”或“=”)CD,经线AC (填“>”,“<”或“=”)BD。(2)村庄甲在村庄乙的 方向;如果甲、 乙两村之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为 米。25.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若图中的比例尺为1:300000,现在知道AB间在图上的距离为2厘米,则AB实际距离为 千米。(2) 小林大致在小红的 方向。(3) 按南北半球划分,B点位于 半球,按东西半球划分,A点位于 半球。26.学习了地球仪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地球仪模型,并设计了评价量表。地球仪模型评价表(节选)评价指标 A档(3分) B档(2分) C档(1分) 评分指标一:地轴与地面夹角 夹角为66.5度 夹角为70度或60度 夹角大于70度或小于60度 指标二:南、北回归线 准确画出南、北回归线,并且到赤道的距离相等 画出南、北回归线,到赤道的距离不等 简单表示南北回归线 指标三:经线均匀美观,12等分球体,并标明0度,东西经60度、120度、180度等重要经线的度数 准确画出经线,均匀平分,经度标明准确 画出经线,均匀平分,没有标注经度 简单画出经线,没有平分,没有标注经度 如图所示为小南利用铁丝和乒乓球等材料制作的模型。(1)在“指标一”的评价中,小南得到了C档,若要使该指标达到A档,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2)在“指标三”的设计中,要求把模型12等分。请你利用棉线、刻度尺等工具和模型中的赤道、南北极点,简要写出你的设计方案。参考答案1.D2.A3.A4.B①为市级地图,②为中国地图,③为省级地图,④为华北区域地图。所以比例尺最大的是市级地图,然后是省级地图,再是华北区域地图,最小的是中国地图。5.C6.C7.AAB、“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是天文学家在对宇宙中天体位置及运动进行观察,运用数学工具构筑的宇宙模型,故A正确,B错误;C、“日心说”是从观察结果得出的学说,在太阳系中,太阳是中心,但在宇宙天体中,太阳并不是中心,因而“日心说”不是绝对正确的,故C错误。D、“日心说”是由哥白尼提出来的,故D错误。8. DA、地球绕太阳公转,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故A错误。B、太阳只是宇宙中众多的恒星之一,不是宇宙的中心,并且宇宙不存在所谓的中心,故B错误。C、任何事物都经历一个诞生、成长、成熟、衰落、灭亡的过程,太阳和太阳系也是这样的,最终也会走向“死亡”,故C错误。D、谱线红移现象说明,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之中,故D正确。9.DA、根据表格数据,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km,而火星的赤道半径为3396km。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因此地球的直径明显大于火星的直径,A错误;B、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远,表面温度比地球低,B错误;C、火星距离太阳更远,因此火星不可能位于太阳与地球轨道之间,C错误;D、根据表格数据,地球的公转周期为1年,而火星的公转周期为1.88年。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我们可以得出火星的公转周期大约是地球公转周期的1.88倍,这个值接近2,因此可以认为火星的公转周期大约是地球的两倍,D正确。10.C金星、木星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体积都比月球大;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金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11.D引力影响公转的速度,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受到的引力越大,所以当行星离太阳近时公转就越快。故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12.CA、黑子是因为太阳表面局部地区活动减弱形成的低温区,观察起来好像太阳表面的斑点,A错误。B、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黑子越大、越多,太阳活动越强,B错误。C、太阳活动周期大约是 11 年,从图中观察可知,下一个太阳活动峰年预计在2024年左右,C正确。D、太阳黑子活动增强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增强,D错误。13.B14.CA:在晴朗的白天,可以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确定方向,故A正确。B:一天中因为太阳东升西落,导致树木的影子方向在改变,所以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树影的朝向变化来确定方向,故B正确。C:在晴朗的夜晚,面对北极星方向就是正北方向,但是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故C错误。D:苔藓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墙壁的背阴处,树木的背阴处等。在树林中,树的北面是背光面,较为阴暗潮湿,所以长有苔藓的一面是北面,据此就可以辨认方向了,故D正确。15.DA、C “天官客星"是一次超新星爆发,会形成体积小密度大的中子星。AC正确,B、D“蟹状星云"是形成新一轮恒星的星云,不是一颗恒星。B正确,D错误。16.(1)恒(2)太阳黑子17.(1)F(2)A;太阳黑子;日珥、耀斑(3)①②18.(1)西北(2)1.519.(1)不明显;明显(2)能(3)船身(1)甲同学拿帆船模型由远到近向桌子一侧移动,乙同学一直能看到帆船模型,变化不明显;丙同学手拿帆船模型,由雨伞一侧向位于雨伞另一侧移动,丁同学看到帆船模型慢慢从视野消失,变化明显。(2)由于伞面是弧形,丁同学看到帆船模型慢慢从视野消失,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3)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远去船只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20.(1)140°E;2;2(2)东北(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读图可知,乙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140°E、40°N,B点的经纬度是140°E、40°S,C点的经纬度是140°W、40°S,D点的经纬度是140°W、40°N,E点的经纬度是170°E、0°。其中A、B、C、D、E五个点,位于北半球的点是A、D,有2个,位于东半球的点是A、B,有2个;(2)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小明乘坐从美国飞往东阳的飞机上,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确定某时刻飞机的地理坐标刚好在D点,此时小明位于东阳的东北方向。21.(1)③①②④(2)D(1)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③从天圆地方→①根据太阳、月球的形状猜测地球形状也是圆的→②麦哲伦环球航行→④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选正确顺序是③①②④。(2)AD.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最能够最科学且直观地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是地球形状最直观确凿的证据,但不能显示地球是规则的正球体,A错误,D正确。BC.人类认识地球的最初阶段是认为地球不是球体,而是天圆地方,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BC错误。22.(1)地轴;等长(2)板块的碰撞23.(1)赤道(2)测量地轴与底座间的角度(3)1(1)与南极和北极距离相等的线为赤道;(2)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其与底座的夹角为66.5°,量角器方便测量角度;(3)读图可知,经线的特点是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极点,图中经线制作有误;地球绕着地轴转动为地球自转运动,拨动地球仪可以旋转运动;故该项得分为1。24.(1)<;=(2)东北;90025.(1)0.6(2)西南(3)北;东26.(1)利用量角器让表示地轴的那根铁丝与水平面的夹角成 66.5 度(2)用棉线测量出赤道的长度,并用刻度 尺把该棉线长度 12 等分,将棉线与赤道重合,再把南、北两极点和每个等分点的连线用画笔画出。(合理均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