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宁波甬江大桥的大挠度非线性计算问题》
第十一课 确立人生目标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一幕
人生起始
第一幕 人生起始
时间:1912年
出生情况:
中国乡村
家庭情况:
清贫
爱好特长:
文学历史
父亲——乡村教师
母亲——家庭主妇
其他家庭成员:一个弟弟,两个妹妹
说一说:他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第一幕 人生起始
战乱
经济困难
爱好特长:
文学历史
······
主人公的人生如何发展?
编写剧本:请你给他的“人生剧本”设定目标,并说明理由。
第一幕 人生起始
历史/考古学家
思考:树立人生目标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文学家
革命家
个人、社会因素
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自身实际相结合。
第一幕 人生起始
人生目标:我要在自己热爱并擅长的领域有所成就!
人能够积极主动地规划人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过有意识、有目的的生活。
第一幕 人生起始
刚上高中时,父亲去世,家里经济困难。邻居家的孩子则是在小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收入可观。
刚上高中
辍学打工
继续读书
活动一:小组讨论2min:如何选择?为什么?
人生抉择 利 弊 未来人生
辍学打工
继续读书
时间:1928年
第一幕 人生起始
人生抉择:继续读书,追光逐梦
思考:什么能帮助他克服困难?
自身努力
他人支持
生我者父母,幼吾者贤叔;
于公为老师,在家为尊长。
第一幕 人生起始
人生目标体现着人在社会实践中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
继续读书
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
第二幕
人生转折
第二幕 人生转折
9月17日,主人公入学历史系。
9月19日,决定转去物理系学习,成为科学家。
9月18日发生了什么事?
进入顶尖学府
时间:1931年
第二幕 人生转折
九一八事变爆发
思考:
为什么在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后,他选择学习物理?
树立人生目标还需要考虑什么?
第二幕 人生转折
人生目标:成为科学家,用科学救国!
“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树立人生目标,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明确。
个人
社会
第二幕 人生转折
想转系,容易吗?
第二幕 人生转折
5:00
图书馆学习
早起
全英文资料
第二幕 人生转折
思考:求学之路如此艰辛,是什么信念支撑他坚持了下来?
人生目标
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明确的人生目标会带来稳定而持久的内在激励,让我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定前行。
第二幕 人生转折
时间:1935-1942年
猜一猜:主人公究竟是谁?
1940年公费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读博。
1942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所工程师,研究火箭弹道。
1935年成为物理系最优秀的学生。
第二幕 人生转折
时间:1945年
学有所成
留在美国
回到祖国
思考:主人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他为什么这么选?
1945年 中国
1945年 美国
第二幕 人生转折
主人公——钱伟长
活动二:小组分享图片背后的故事,并思考:树立人生目标,应该与什么相结合?
时间:2min
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
第三幕
人生发展
第三幕 人生发展
时间:2010年
钱伟长去世,享年98岁。而他留下的丰厚遗产,不仅是他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就,更是他在社会发展方面的深远影响。
思考:树立人生目标还应当与什么相统一?
国际学术交流:积极推动中外科学家的合作与沟通。
社会公益:科技应为人类的进步和幸福而服务,科研项目要关注社会效益。
第三幕 人生发展
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
“利在一身勿谋也;
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钱氏家训》
课后思考
我的人生规划书 长远目标 近期目标 时间 目标 如何实现
人生目标可以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只有分阶段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才能实现长远目标。所有近期目标都是围绕长远目标展开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一课 确立人生目标(钱伟长)
教师导入:
同学们,最近啊,一篇发表于2002年5月的论文(《宁波甬(yong)江大桥的大挠(nao)度非线性计算问题》)在网上火了,因为作者在其中写到“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要知道,写论文时参考学术大家的文章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能写出这句话那对自己的学术水平一定是相当自信。这篇论文的作者究竟是谁?什么样的人生才能配得上如此霸气的宣言?他的人生目标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开挂人生”,并开启对11课《确立人生目标》的学习。
过渡:如果把人生比作一部剧本,那每个人都是编剧,想要完整了解主人公编写的故事情节,那就要从他人生剧本的第一幕开始。
第一幕 人生起始
让我们来看一看主人公的初始设定。1912年,他出生在中国的乡村。同学们,如果要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这个时代,你会怎么形容?(贫穷、落后、混乱),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不是最好的时代。
接着来看他的家庭情况,家境清贫,父亲是教师,母亲主要负责照顾自己和弟弟妹妹们,最后是他的爱好特长。同学们,基于此,你认为他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国家战乱、家庭经济困难,这些都是主人公面临的困境,再结合他的爱好与特长,他的人生会如何发展?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作为编剧,给他的“人生剧本”设定目标,并告诉大家你的理由。
结合同学们的回答和老师自己的判断,可以给主人公设定以下人生目标:第一,历史/考古学家;第二:文学家;第三:可以利用自己在文学方面的特长,成为像鲁迅一样的革命家,以笔为刃,用文字为人民呐喊。大家认同吗?认同。当然,也许有同学会想,这样的条件下,可不可以设定更为朴实而平凡的目标呢?比如好好活下去,有一份事业。当然可以,我们当然认可平凡的目标的价值与意义,但同时,我们也鼓励设定更远大的目标。
总而言之,我们之所以作出这些设定,是因为在树立人生目标时,我们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如果要给同学们的答案简单分类的话,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而最容易考虑到的,就是要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树立人生目标。
过渡:同学们,通过给主人公编写人生剧本、设定目标的活动,我们会发现:
人能够积极主动地规划人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过有意识、有目的的生活。事实上,在主人公自己编写的人生剧本中,他最初为自己树立的人生目标就是要在自己热爱并擅长的领域有所成就。
过渡:为了这个目标,主人公努力生活,然而,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
时间来到1928年,刚上高中时,主人公的父亲去世,家里经济困难。邻居家的孩子则是在小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收入可观。到底是继续读书还是辍学打工,两种选择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选择后在未来又会过上怎样的人生?请同学们用2min在小组内讨论,开始。
时间到,有同学想要分享一下讨论的结果吗?
在人生目标的影响下,主人公还是选择继续读书,他希望自己在文学历史领域能够学有所成。然而,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什么能帮助他克服这些困难呢?
要克服困难,既要靠主人公自身的努力,又需要他人的支持:同族人捐粮、亲戚供学。其中,特别要感谢主人公的四叔对他的教导和抚育。主人公曾写下这样的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正是在他人无私的帮助与他自身的努力之下,主人公最终才能克服困难,在自己向往的道路上不断走下去,
最终成功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
人生剧本发展到这里,我们可以明确,人生目标体现着人在社会实践中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主人公正是在目标的激励之下,选择了求学之路。
过渡:然而,正当主人公怀着壮志,要在历史系大显身手的时候,意想不到的变化突然发生了。
是什么呢?让我们进入他人生剧本的第二幕:人生转折。
第二幕 人生转折
时间来到1931年,9月17日,主人公入学历史系。9月19日,决定转去物理系学习,成为科学家。9月18日发生了什么事?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以此为名义,向北大营发起猛烈进攻。东北军在国民党政府指挥下,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原本的家园变成了人间炼狱。同学们,为什么在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后,主人公就放弃了自己热爱的历史,选择学习物理?
结合刚刚的回答,你能告诉老师,树立人生目标还需要考虑什么吗?
于是主人公说道: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他将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为:成为科学家,用科学救国!
过渡:然而,想要转去物理系,容易吗?
以下是主人公的入学成绩,如果你是物理系教授,你愿意让他转系吗?
但是主人公非常坚持,最终物理系主任答应让他试读,但规定一学年以后,数学、物理、化学考试必须都过70分才能转入物理系。要达到这个要求,他肯定得非常努力。
那具体怎么做?谁能描述一下(图)他每天清晨五六点钟就到图书馆或校园中晨读,那时的理科教材是全英文的,他就拿着一本英汉字典,对照着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研究。一学年下来,他的数学、物理、化学考试都过了70分,正式成为物理系的学生。
巨大的转变背后其实是巨大的付出,人生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思考:求学之路如此艰辛,是什么信念支撑他坚持了下来?
生答:人生目标。
师生共同总结: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明确的人生目标会带来稳定而持久的内在激励,让我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定前行。
到此,我们养成系主人公的开挂人生正式开始。
猜一猜
同学们做出了不同的猜测,是因为这些科学家有着相似的经历,主人公既是个体,又代表了群体,他象征着中国一代科学家奋发图强的人生故事,他究竟是谁?让我们继续往下看他的人生剧本。
时间来到1945年,祖国抗战胜利了,此时,主人公又面临了一个选择,是回到祖国还是留在美国?他会怎么选?为什么?
我们之所以会很容易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我们在上帝视角,而站在他的立场上,在当时选择回国意味着他要放弃什么呢?(生答)
没错,就如同同学们所说的那样,主人公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科研上既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也有非常高的薪水,生活条件很好。而祖国刚刚抗战胜利,百废待兴,(全国各地遍布废墟,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在温饱线上挣扎,战争也并未结束。)回国,不仅会遭到美国的阻挠,回国后收入也很低,家庭可能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境。但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回到祖国,为科研事业尽一份力量。
他就是钱伟长,物理学、力学、应用数学家,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本节课最开始给大家看的,写着“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的论文,就是他所写。他不需要参考文献,因为他本人就是被参考的学术大家,为中国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等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而在历史上,和钱伟长相似的人还有很多,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
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更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全世界治疗疟疾作出重大贡献
张桂梅:燃灯校长,帮助女高的孩子们走出大山,将自己奉献给教育事业
5位卫国戍边牺牲的战士(团长祁发宝、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用生命守护边防安宁
黄旭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了国家的需要隐姓埋名三十年,终生报国不言悔,将个人目标根植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幕 人生发展
2010年,钱伟长去世,享年98岁。而他留下的丰厚遗产,不仅是他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就,更是他在社会发展方面的深远影响。
国际学术交流:积极推动中外科学家的合作与沟通。
社会公益:科技应为人类的进步和幸福而服务,科研项目要关注社会效益。
思考:树立人生目标还应当与什么相统一?
近年来,国际争端不断,战争、恐怖主义、种族歧视、核泄露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许我们能做的有限,但过好自己生活的同时,关心社会,向世界传递人类的共同的愿望与期许,呼唤正义、勇敢、进步与和平。
就如同今天我们提到的很多人物,他们的人生经历就如同下面这句话,大家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如果利益只有你一个人享受,不要谋划得到它;如果利益天下享之,就一定想办法得到它.)知道它出自哪里吗?学生回答。
教师揭晓答案:《钱氏家训》,这不仅是钱伟长个人,也是了不起的N名钱氏科学家的成功密码,更是世界上诸多伟大人物的人生写照。今天这句话仍能鞭辟入里地带给我们无限启迪。就像鲁迅先生曾说的这句话:
请同学们与我一起朗读:无穷的远方,起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同学们,老师祝愿你们都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追求,在未来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最后,老师要留一个课后思考:人生目标可以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只有分阶段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才能实现长远目标,为了实现你的人生目标,你会如何规划呢?下节课我们来分享。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