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积极心理迎中考)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班会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积极心理迎中考) 素材

资源简介

初中班会——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积极心理迎中考)

PART
设计意图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出自司马迁的《孔子世家赞》,是司马迁赞誉孔子的美德虽然不能达到(上面)这样的境界,但心里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心中向往着梦想的地方,只要努力行动就一定到达。心理学中的期望效应与我们这句古语相通,都是在肯定心理状态对我们行为以及结果的巨大影响。
在面临考试和日常的学习中,很多初三备考学生出现了消极、倦怠、应付、焦躁不安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学业成绩,还会出现低自信心、低自尊感降、低自我价值感等问题。本节课试图引导学生认识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对情绪和行为的不同影响,通过心育活动探寻树立积极心态应对中考挑战的四个基本策略。

PART
教学目标
1、认识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学习效果的重要性(认知和体验);
2、体验积极的心流状态、积极心理暗示带来的充实感、流畅感和兴奋感;
3、掌握考前积极心理调适策略,在生活中运用策略迎接中考挑战。

PART
教学重点
体验积极的心流状态、积极心理暗示。掌握考前积极心理调适策略,在生活中运用策略迎接中考挑战。

PART
教学难点
掌握考前积极心理调适策略,在生活中运用策略迎接中考挑战。

PART
教学形式
讲述、心理游戏、情景体验、自省等。

PART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PART
课时建议
60分钟

PART
教学准备
《节拍游戏》《运动员赛前仪式行为》《鸵鸟也飞翔》等视频材料、多媒体课件

PART
教学过程
(一)、暖身
1.第一个小人怎么了?第二个小人怎么了?
2.你当下的状态跟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考试日益临近,大家每天面临繁重的学习和复习任务,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有的同学在压力面前,激发出了斗志,奋力拼搏,按部就班地开展自己的学习,有的同学在压力面前,则陷入了茫然,抑郁,焦躁的怪圈,甚至变得放纵,自暴自弃。还有不少同学时而发奋图强,时而躺平摆烂,过着45度的人生,每天都在躺平和卷起来之间内耗,反而浪费了时间。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跟我们每天的心态和头脑中的想法有密切的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网络流行的45°人生的漫画,引入当下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想卷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的不良学习状态。引发学生共鸣,引出不良想法会导致不同的行为。
(二)、考试脑科学
据研究,我们每个人每天脑中约有 6200 个念头闪过。那些经常占据你大脑的念头将成为你的一种惯性化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的感受和行为方式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情绪对学习状态,比如记忆力的影响
不同的想法,会带来不同的感受,会引发不同的行为,进而导致不同的结果。
如果我们经常有一些消极的想法和念头,比如,觉得我不行,我不会,我做不到,我不配等等,我们就会觉得沮丧,无力,自我怀疑,自尊感降低,无价值感,挫败感等,接着我们会采取一些消极的行为,比如自暴自弃,懒于行动等消极的行为,那这样一来,我们总是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而消极的结果又进一步强化了那些消极的想法,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消极想法的怪圈。
反之,如果我们一直抱有积极的想法,认为即便遇到了困难,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完成目标的,那这样积极的想法本身就体现了我们的自信,自强和决心,以及对目标的追求和渴望等等,这一系列的积极感受会带来积极的行为,我们会乐于迎接挑战,乐于想办法克服眼下的困难,乐于在困难中坚持下来,那我们就能够获得理想中的结果,进而也强化了我们此前的积极想法。
你掉入了哪种想法的“魔圈”呢?
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就像两个小人一样的,总在我们的内心打架,谁占据了上风,谁对我们的影响就更大。
设计意图
以海马体的记忆原理为例从脑科学认识情绪对学习状态的影响。
对比消极想法循环和积极想法循环。认识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三)考前积极心理调适策略
策略一:分清想法和现实
1、案例分析:考试中,别人做得比我快,我完了,别人做得好,考得比我好,我考不过别人。
事实:别人翻页快
想象:别人做得好,考得比我好,我考不过别人
事实与想象无因果关系
你希望的是:自己要考好
通过案例,揭示学习中常见的现象其实是夸大了想法的破坏力,让我们陷入悲观和绝望。
策略二:活在当下,为所当为
1、节拍游戏体验
学生根据视频音乐和图像出现顺序拍出正确的节拍。
教师:游戏中同学们投入的状态就是一种福流体验。
2、介绍积极心理学福流体验
在心理学中,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之为福流,也有人把它翻译成心流,说的是你把全部注意力投入某种活动中的感觉,这时候会让你会有极度的充实感、流畅感、兴奋感。忘了时间也忘了他人。
激发福流的三要素:
①自主性的明确目标,也就是这件事是我自己想去做的,而不是被逼的。
②恰到好处的难度,稍稍有那么点挑战。
③及时的反馈和激励,比如那些容易产生福流的活动,体育比赛随时都能看到比分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让你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当我们的学习有明确的目标,有适度的挑战,经常能看到对付出的反馈,那学习活动会比游戏更容易产生福流。
设计意图
学生在节拍游戏中体验从跟不上节奏的慌张感到逐渐投入游戏中的流畅感、兴奋感和充实感,引出心流的概念。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关注自己投入在某项活动中的心流状态。
策略三:积极的心理暗示
1、体验白熊效应
要求学生不要去想白熊,学生反馈头脑中浮现出了白熊的图像。通过游戏体验:自我控制的逆效应。
2-总结积极的心理暗示的特点:
①积极向上的态度
②确定无疑的语气
③简短有力地表达
④重复巩固的行为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和体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对自己进行积极心理暗示,调整自己的状态,推动自身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策略四:挑战面前激发潜能
体验活动:三次挑战一分钟鼓掌的次数
1、随机采访学生预测自己一分钟最多可以鼓掌多少次?
2、进行第一次鼓掌挑战,几乎所有学生都超过了自己的预测
3、教师问:这是你们的最佳成绩吗?再给一次机会能超过吗?
4、第二次鼓掌挑战,学生鼓掌次数的成绩比第一次提升了许多
教师问:这就是最好成绩了吗?我们来看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成绩吧。
1、第三次鼓掌挑战:学生成绩远远超越当初的预测。
学生谈感悟:在挑战面前,不低估自己的潜能,不自我设限!
可以向别人学习精进自己的技术!
设计意图
通过三次鼓掌的挑战活动,在成绩越来越好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在挑战中感悟到在挑战面前不低估自己,不自我设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