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滨和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九年级科学(含答案+答题卷+PDF版 1.1-3.6)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滨和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九年级科学(含答案+答题卷+PDF版 1.1-3.6)

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九年级科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
3. 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 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本卷中g=10N/kg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 科学以实验为基础,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加热液体 B.测溶液 pH C.盖盖玻片 D.检查气密性
2. 如图是一种简易的自动化彩色喷泉实验。注射器中是滴有紫包菜汁的氢氧化钠溶液(pH=10),小药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实验开始时推动注射器使少量溶液进入小药瓶,然后松开手,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小药瓶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色喷泉。已知紫包菜汁的变色范围如表所示,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PH <6.5 7.0-7.1 7.5-8.5 8.5-12.0 >12.5
颜色 粉红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A.滴有紫包菜汁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绿色
B.小药瓶中液体颜色变化依次为:粉红色—紫色—蓝色—绿色
C.液体颜色为粉红色时小药瓶中所含的溶质只有
D.紫包菜汁可以用做酸碱指示剂
3. 某农民种植番薯的产量总是比邻近地低,怀疑地里可能缺乏某种肥料。他将地分成等面积的四块,仅施肥不同,实验结果如表。请判断该种植地最应该施加的肥料是(▲)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施肥情况 不施肥 磷、钾肥 磷、氮肥 钾、氮肥
番薯产量 30kg 45kg 31kg 46kg
A. B. C. D.
4.(物理)同一篮球以不同弧线从A点投向B点,空气阻力不可忽略且大小恒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A点到B点,篮球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弧线1大于弧线2
B.篮球在弧线1和弧线2的最高点的动能都为零
C.篮球沿着两条弧线运动,重力势能均一直增大
D.若篮球在B点的机械能相等,则在A点的机械能弧线1大于弧线2
5.(物理)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图甲,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增加
②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③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④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 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混合,堆放在坩埚里(如图),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棒一端接触混合物,这时部分混合物迅速变红热状态,迅速撤离玻璃棒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红热的状态,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不能被磁化的固态物质。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D.该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在物质分类上属于盐
7.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种类 鉴别方法
A 铁粉与氧化铜粉末 滴加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
B 棉纤维与羊毛纤维 抽丝灼烧,闻气味
C CO与H2 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观察粉末颜色变化
D NaCl固体与NaOH固体 加水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观察温度变化
A.A B.B C.C D.D
8. (物理)如图是小科投掷实心球的过程示意图,实心球在b点离手,d点为落地点,最后滚到e点停止运动。在整个过程中,小科对实心球做功的是(▲)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9. (物理)蹦床是一项有趣的竞技运动,是体育中一种锻炼身体而又高难度的活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员下落到刚接触蹦床时,运动员的动能最大
B.运动员下落到蹦床最低点时,蹦床的弹性势能最大
C.运动员从接触蹦床到最低点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蹦床做功
D.运动员从最低点上升到刚好离开蹦床的过程中,蹦床弹性势能减小
10.(物理)有关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
B.一般物体都具有内能,但超低温物体没有内能
C.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不一定降低,但一定是放出了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11.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右边的图像能正确反映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12. 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小宁同学以同一元素为主题构建的知识网络如图所示,其中甲~丁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表示可以一步转化。在下列关于甲~丁所代表的物质中,错误的是(▲)
A.甲:氢气 B.乙:水 C.丙:氢氧化钙 D.丁:氧化铜
13. 在探究酸、碱性质时,小科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烧杯中固体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Cl+CuO=CuCl +H O
B.由图乙可知加入稀盐酸过量
C.c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CuCl
D.d点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75克
14.(物理)将额定电压相同的两个灯泡L1、L2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接通电路后发现L1要亮一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L1的实际电功率要大一些 B.L2的实际电功率要大一些
C.通过L1的电流要大一些 D.通过L2的电流要大一些
15.(物理)如图所示,用40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重20N的物体A以0.3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10N(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力,滑轮的转轴光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A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是10N
B.滑轮移动的速度是0.15m/s
C.在2s内绳子对物体A做的功为6J
D.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6W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 7题,共 38分)
16.(4分)随着工业迅速发展,大气污染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危机。其中,酸雨和工业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密切相关。
(1)酸雨是指的酸性降水,它会使土壤酸化,施用适量 ▲ 可改良土壤酸性。
(2)这些造成酸雨的气体可以用碱溶液来吸收,如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气体,请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  .
17.(6分)某混合气体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 小科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A的作用是 ▲  。
(2)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的现象是 ▲  。
(3)此装置能否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H ,如果可以,请说出理由。如果不可以,请写 出改进方法 ▲  。
18.(6分)酸和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小科同学利用图1实验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胶头滴管中A溶液的溶质是: ▲  (填化学式)。
(2)结合上图小科同学推断出图3中V的值为 ▲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可多选)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19.(6分)科学兴趣小组欲分离和混合溶液。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流程。
(1)加入过量溶液,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变化的方程式是 ▲  。
(2)滤液A含有的阴离子是 ▲  。
(3)沉淀B表面残留少量滤液,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为了检验沉淀B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步骤②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的试剂是 ▲  。(写一种即可)
20.(6分)(物理)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小球,甲球由橡皮筋系住,乙球由细绳系住,都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当两球到达悬点正下方A点时,橡皮条长度恰好与细绳长度相等,不考虑橡皮筋重、绳重及空气阻力大小,则该过程中乙小球下落时将 ▲  能转化为了动能,两小球在下落过程中重力所做功W甲 ▲  W乙,在A点时两球的速度v甲 ▲  v乙。(以上两空均选填“>”、“<”或“=”)
21.(6分)(物理)卡车的车厢高1.5m,师傅将一块5m长的木板搭在地面与车厢之间构成斜面(如图),在车上用400N的拉力将重为1000N的木箱匀速拉上车厢,则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  N,若增大该斜面的倾角,斜面的机械效率将 ▲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2.(4分)(物理)用燃气灶烧水时,把2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共燃烧了40g天然气(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4×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1)水的内能增加了 ▲  J。
(2)燃气灶烧水的效率为 ▲  。(结果保留1位小数)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 5题,共 38分)
23.(8分)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影响生成物的种类,为探究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种类,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和方案(B、C装置中药品足量,且所有反应均充分进行):
【提出问题】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CO; 猜想②:CO2; 猜想③:CO和CO2。
【收集证据】
(1)如果猜想①成立,其化学方程式为 ▲  。
(2)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若观察到 ▲  (填写现象),则说明生成气体中没有CO2。
(3)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
用电子天平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A(试管+固体) m1 m2
B+C(广口瓶+溶液) m3 m4
若猜想③成立,则存在的质量关系是 ▲  。
【交流反思】
若反应生成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他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分离CO和CO2(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a、b为活塞)。若想实现分离,活塞a和b应该如何操作? ▲  
24.(8分)如图,学习小组对A、B试管反应后的物质成分进行了探究,并作出评价改进。
【初步分析】(1)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  。
【深度探究】小金将A、B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全部倒入废液杯C中,按照图中流程继续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进行了以下判断。
步骤 现象 判断A、B试管中反应物过量情况
① 沉淀增多,没有气泡生成 A中一定有氯化钡,B中一定无稀硫酸
② 一段时间后出现气泡;沉淀减少但未消失 A中一定有碳酸钠
③ 溶液变红 B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2)步骤①中的增加的沉淀是 ▲  。(填化学式)
【评价改进】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实验环节与分析的合理性 分析结论科学合理, 且实验环节无重复论证 分析结论存在1处错误, 或实验环节存在1处重复论证 分析结论存在错误,且实验环节存在重复论证
(3)结合评价量表,小组同学们对小金的探究实验进行打分,给出了待改进的评 价。其理由为;
Ⅰ.根据步骤①推导出A试管中一定有氯化钡,就可以判断A试管中一定没有 ▲  ,故存在分析结论错误;
Ⅱ.根据 ▲  现象,说明B试管一定有氢氧化钠,故步骤③没有必要重复论证。
【反思总结】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金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25.(6分)(物理)小科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器材有:电压恒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4.5伏小灯泡、电流表(0~0.6安)、电压表(0~3伏)、开关、滑动变阻器各1个,导线若干。电路设计如下:
(1)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该放置于滑动变阻器的最 ▲ 端;(选填“左”或“右”)
(2)小科正确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示数为0,经检查电表完好,则故障可能是 ▲  ;
(3)排除故障后,小科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在I—U图像中描点,得到滑动变阻器电流与电压关系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W。
26.(8分)(物理)如图,在“研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A、B、C三 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hA、hB、hC高处滚下(mA=mB<mC,hA=hC>hB),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通过观察比较小球推动纸盒运动的距离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与以下选项中的 ▲  相同。
A.用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体周围磁场的强弱
B.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来研究分子之间有间隙
C.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D.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可通过电路中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2)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应选择 ▲  两图来进行比较;
(3)通过对比a、b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是: ▲  ;
(4)为了让质量不同的B、C两球获得相同的初速度,有同学设计了如图d装置,只要每次让两球压缩弹簧到同样的形变程度后自然释放即可。不考虑各种能量损耗,该方法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  。
27.(8分)(物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图甲 图乙 图丙 图丁
(1)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 ▲  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小英取下B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如图乙),测力计示数将 ▲  。
(3)小明用图丙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可能的原因是 ▲  。
(4)实验中小科曾提出“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影响杠杆的平衡”。为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小英制作了一个密度均匀的圆盘(相当于杠杆)进行探究,圆盘可以绕着圆心O转动(转轴阻力忽略不计),如图丙所示。他先在圆盘的C点挂上4个钩码,又在G点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后,圆盘在图示位置平衡,此时CD水平;接着他将挂在G点的钩码先后挂在D、N两个点又进行了两次实验。若观察到 ▲  现象,则说明小科的观点是错误的。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 5题,共 39分)
28.(12分)回答以下问题:
(1)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金属性质.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置换反应.
A.Fe 和CuSO4 溶液 B.Mg和MnSO4 溶液 C.Mn和FeSO4 溶液
①写出Fe 和CuSO4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②在相同条件下,四种金属中能与盐酸反应且最剧烈的是 ▲  。
(2)氯化铁能腐蚀铜,工业上常用此原理生产印刷线路板.印刷线路板的生产及废液的处理过程如图:
步骤Ⅱ中发生了两个反应:Fe+2FeCl3=3FeCl2和Fe+CuCl2=FeCl2+Cu.滤渣的成分是 ▲  ,滤液中的溶质是 ▲  。
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氯化铁能腐蚀铜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29.(6分)黄铜(由铜和锌形成的合金)有较强的耐磨性能,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晓军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样品组成,分四组取样品与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样品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取样品质量(g) 25.0 25.0 25.0 25.0
取稀硫酸质量(g) 40.0 80.0 120.0 160.0
产生气体质量(g) 0.2 0.4 0.5 m
试计算:
(1)上表中m的数值是 ▲  ;
(2)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当黄铜样品和稀硫酸的质量比为 ▲  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3)求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30.(8分)小明家有一台额定电压为220V的加湿器,说明书上的电路图为图甲。R1、R2为发热电阻,且R2=3R1,S为旋转型开关。1、2、3、4为触点,通过旋转开关S可实现“关”、“低档”、“高档”之间的转换(低档为小功率加热,高档为大功率加热),其高档功率为440W。
(1)求高档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
(2)求加湿器处于低档时的电功率;
(3)加湿器的P﹣t关系如图乙所示,加湿器工作30分钟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31.(7分)如图甲所示的隐形床因美观且节约空间的特点,近些年备受年轻人喜爱。其工作原理和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隐形床处于水平位置时的结构进行简化,可抽象成如图乙所示的模型。隐形床可围绕O点转动,把床架和床垫看成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整体,床两侧各装一根液压杆连接在床架上B处和墙体上A处,通过控制液压杆的开关可以用10秒钟的时间收起床体。已知床架上B处与O点的距离为0.5米,床的长度为2米,整个床体(包含床垫)质量为80千克,整个床体厚度为0.2米。求:
(1)收起床体时,每个液压杆至少要提供多大的力?
(2)计算液压杆收起床体过程中,对床体做功的功率大小?
(3)如果液压杆产生的最大拉力不足以将床体收起时,可以将安装点A适当向 ▲ (填“上”或“下”)移动以解决问题。
32.(6分)为了提高快递配送效率,某公司使用如图所示的物流机器人完成最后三公里的快速智能配送。该物流机器人空载时质量为350kg,最大承载质量为150kg,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是重力的0.2倍,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恒为2.1kW。请列式计算:
(1)当物流机器人未装载货物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是多少牛。
(2)当物流机器人未装载货物匀速行驶时的速度大小。
(3)某一次机器人装载货物在平直道路上匀速行驶最后3km,用时20min,计算货物的质量及机器人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考场号
座位号
) (
学 校:
班 级:
班内学号:
姓 名:
准考证号:
装 订 线 内 请 勿 答 题
)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答卷)
九年级科学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序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共38分)
016.(4分)(1) (2)
017.(6分)(1) (2)
(3)
18.(6分)(1) (2) (3)
19.(6分)(1) (2) (3)
20.(6分)
21.(6分)(1) (2) (3)
22.(4分)(1) (2)
三、实验探究题(共38分)
23.(8分)(1) (2)
(3) (4)
24.(8分)(1) (2) (3)
25.(6分)(1) (2) (3)
26.(8分)(1) (2) (3)
(4)
27.(8分)(1) (2) (3)
(4)
三、综合题(共39分)
28.(12分)(1)① ②
(2)① ②

29.(6分)
(1) (2)
(3)
30.(8分)
(1)
(2)
(3)
31.(7分)
(1)
(2)
(3)
32.(6分)
(1)
(2)
(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答卷)
九年级科学 考场号
座位号
一、选择题(每题 3分,共 45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序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共 38分)
016.(4分)(1) (2)
017.(6分)(1) (2)
(3)
18.(6分)(1) (2) (3)
19.(6分)(1) (2) (3)
20.(6分)
21.(6分)(1) (2) (3)
22.(4分)(1) (2)
三、实验探究题(共 38分)
23.(8分)(1) (2)
(3) (4)
24.(8分)(1) (2) (3)
25.(6分)(1) (2) (3)
26.(8分)(1) (2) (3)
(4)
27.(8分)(1) (2) (3)
(4)
第 1/3页
{#{QQABYYyEggCgAhBAAAgCEwGyCgAQkhECAQgGQBAAoAAAiRFABAA=}#}
三、综合题(共 39分)
28.(12分)(1)① ②
(2)① ②

29.(6分)
(1) (2)
(3)
30.(8分)
(1)
(2)
(3)
第 2/3页
{#{QQABYYyEggCgAhBAAAgCEwGyCgAQkhECAQgGQBAAoAAAiRFABAA=}#}
31.(7分)
(1)
(2)
(3)
32.(6分)
(1)
(2)
(3)
第 3/3页
{#{QQABYYyEggCgAhBAAAgCEwGyCgAQkhECAQgGQBAAoAAAiRFABAA=}#}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九年级科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 16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2. 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
3. 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 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本卷中 g=10N/kg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 科学以实验为基础,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加热液体 B.测溶液pH C.盖盖玻片 D.检查气密性
2. 如图是一种简易的自动化彩色喷泉实验。注射器中是滴有紫包菜汁的氢氧化钠溶液
(pH=10),小药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实验开始时推动注射器使少量溶
液进入小药瓶,然后松开手,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小药瓶中出现了美丽的
彩色喷泉。已知紫包菜汁的变色范围如表所示,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PH <6.5 7.0-7.1 7.5-8.5 8.5-12.0 >12.5
颜色 粉红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A.滴有紫包菜汁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绿色
B.小药瓶中液体颜色变化依次为:粉红色—紫色—蓝色—绿色
C.液体颜色为粉红色时小药瓶中所含的溶质只有NaCl
D.紫包菜汁可以用做酸碱指示剂
3. 某农民种植番薯的产量总是比邻近地低,怀疑地里可能缺乏某种肥料。他将地分成等面
积的四块,仅施肥不同,实验结果如表。请判断该种植地最应该施加的肥料是(▲)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施肥情况 不施肥 磷、钾肥 磷、氮肥 钾、氮肥
番薯产量 30kg 45kg 31kg 46kg
A.NaOH B.K2CO3 C.CO(NH2)2 D.Ca(H2PO4 )2
4.(物理)同一篮球以不同弧线从 A 点投向 B 点,空气阻力不可忽略且大小恒定,则下列
第 1页(共 10页)
{#{QQABYYyEggCgAhBAAAgCEwGyCgAQkhECAQgGQBAAoAAAiRFABAA=}#}
说法正确的是(▲)
A.从 A 点到 B 点,篮球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弧线 1 大于弧线 2
B.篮球在弧线 1 和弧线 2 的最高点的动能都为零
C.篮球沿着两条弧线运动,重力势能均一直增大
D.若篮球在 B 点的机械能相等,则在 A 点的机械能弧线 1大于弧线 2
5.(物理)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图甲,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增加
②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③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④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 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混合,堆放在坩埚里(如图),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棒一端接
触混合物,这时部分混合物迅速变红热状态,迅速撤离玻璃棒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
全部混合物都呈红热的状态,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不能被磁化的固态物质。下列有关该
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D.该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在物质分类上属于盐
7.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种类 鉴别方法
A 铁粉与氧化铜粉末 滴加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
B 棉纤维与羊毛纤维 抽丝灼烧,闻气味
C CO与 H2 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观察粉末颜色变化
D NaCl固体与 NaOH固体 加水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观察温度变化
A.A B.B C.C D.D
8. (物理)如图是小科投掷实心球的过程示意图,实心球在 b点离手,d点为落地点,最
后滚到 e点停止运动。在整个过程中,小科对实心球做功的是(▲)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第 2页(共 10页)
{#{QQABYYyEggCgAhBAAAgCEwGyCgAQkhECAQgGQBAAoAAAiRFABAA=}#}
9. (物理)蹦床是一项有趣的竞技运动,是体育中一种锻炼身体而又高难度的活动。有关
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员下落到刚接触蹦床时,运动员的动能最大
B.运动员下落到蹦床最低点时,蹦床的弹性势能最大
C.运动员从接触蹦床到最低点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蹦床做功
D.运动员从最低点上升到刚好离开蹦床的过程中,蹦床弹性势能减小
10.(物理)有关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
B.一般物体都具有内能,但超低温物体没有内能
C.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不一定降低,但一定是放出了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11.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右边的图像能正
确反映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12. 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小宁同学以同一元素为主题构建的知识网络
如图所示,其中甲~丁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表示可以一步转化。在下列关于甲~
丁所代表的物质中,错误的是(▲)
A.甲:氢气 B.乙:水 C.丙:氢氧化钙 D.丁:氧化铜
13. 在探究酸、碱性质时,小科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烧杯中固体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
量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Cl+CuO=CuCl +H O
B.由图乙可知加入稀盐酸过量
C.c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Cl、CuCl
D.d点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 75克
第 3页(共 10页)
{#{QQABYYyEggCgAhBAAAgCEwGyCgAQkhECAQgGQBAAoAAAiRFABAA=}#}
14.(物理)将额定电压相同的两个灯泡 L1、L2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如图
所示),接通电路后发现 L1要亮一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L1的实际电功率要大一些 B.L2的实际电功率要大一些
C.通过 L1的电流要大一些 D.通过 L2的电流要大一些
15.(物理)如图所示,用 40N的力 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重 20N的物体 A以 0.3m/s
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物体 B重 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 10N(不计滑轮、
测力计、绳子的重力,滑轮的转轴光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 A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是 10N
B.滑轮移动的速度是 0.15m/s
C.在 2s内绳子对物体 A做的功为 6J
D.水平拉力 F的功率是 6W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 7题,共 38分)
16.(4分)随着工业迅速发展,大气污染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危机。其中,酸雨和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密切相关。
(1)酸雨是指 的酸性降水,它会使土壤酸化,施用适量 ▲ 可改良土壤酸
性。
(2)这些造成酸雨的气体可以用碱溶液来吸收,如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 气体,请
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 .
17(. 6分)某混合气体可能是由 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 小
科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 A的作用是 ▲ 。
(2)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 CO的现象是 ▲ 。
(3)此装置能否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 H ,如果可以,请说出理由。如果不可以,请写
出改进方法 ▲ 。
18.(6分)酸和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小科同学利用图 1实验研究稀盐酸与氢氧
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 2和
图 3,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 4页(共 10页)
{#{QQABYYyEggCgAhBAAAgCEwGyCgAQkhECAQgGQBAAoAAAiRFABAA=}#}
(1)胶头滴管中 A溶液的溶质是: ▲ (填化学式)。
(2)结合上图小科同学推断出图 3中 V的值为 ▲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可多选)
A.图 2中 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和 HCl
B.取图 2中 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 2中 c→d所示溶液中 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 3中 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19.(6分)科学兴趣小组欲分离NaCl和BaCl2混合溶液。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流程。
(1)加入过量Na CO 溶液,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变化的方程式是 ▲ 。2 3
(2)滤液 A含有的阴离子是 ▲ 。
(3)沉淀 B表面残留少量滤液,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为了检验沉淀 B是否洗涤干
净,可向步骤②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的试剂是 ▲ 。(写一种即可)
20.(6分)(物理)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小球,甲球由橡皮筋系住,乙球由
细绳系住,都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当两球到达悬点正下方 A点时,橡皮条长
度恰好与细绳长度相等,不考虑橡皮筋重、绳重及空气阻力大小,则该过程中乙小球下
落时将 ▲ 能转化为了动能,两小球在下落过程中重力所做功 W 甲 ▲
W 乙,在 A点时两球的速度 v 甲 ▲ v 乙。(以上两空均选填“>”、“<”或“=”)
21.(6分)(物理)卡车的车厢高 1.5m,师傅将一块 5m长的木板搭在地面与车厢之间构
成斜面(如图),在车上用 400N的拉力将重为 1000N的木箱匀速拉上车厢,则这个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 N,若增大该斜面
的倾角,斜面的机械效率将 ▲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2.(4分)(物理)用燃气灶烧水时,把 2kg初温为 20℃的水加热到 100℃,共燃烧了 40g
天然气(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 4.4×107J/kg,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 ℃)。
(1)水的内能增加了 ▲ J。
(2)燃气灶烧水的效率为 ▲ 。(结果保留 1位小数)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 5题,共 38分)
23.(8分)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影响生成物的种类,为探究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
第 5页(共 10页)
{#{QQABYYyEggCgAhBAAAgCEwGyCgAQkhECAQgGQBAAoAAAiRFABAA=}#}
气体种类,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和方案(B、C装置中药品足量,且所有反应均
充分进行):
【提出问题】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CO; 猜想②:CO2; 猜想③:CO和 CO2。
【收集证据】
(1)如果猜想①成立,其化学方程式为 ▲ 。
(2)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若观察到 ▲ (填写现象),则说明生成气体中没有 CO2。
(3)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
用电子天平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A(试管+固体) m1 m2
B+C(广口瓶+溶液) m3 m4
若猜想③成立,则存在的质量关系是 ▲ 。
【交流反思】
(4)若反应生成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他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分离 CO和
CO2(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a、b为活塞)。若想实现分离,活塞 a
和 b应该如何操作? ▲
24.(8分)如图,学习小组对 A、B试管反应后的物质成分进行了探究,并作出评价
改进。
【初步分析】(1)反应后,试管 B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 。
【深度探究】小金将 A、B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全部倒入废液杯 C中,按照图中流
第 6页(共 10页)
{#{QQABYYyEggCgAhBAAAgCEwGyCgAQkhECAQgGQBAAoAAAiRFABAA=}#}
程继续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进行了以下判断。
步骤 现象 判断 A、B 试管中反应物过量情况
① 沉淀增多,没有气泡生成 A中一定有氯化钡,B中一定无稀硫酸
② 一段时间后出现气泡;沉淀减少但未消失 A中一定有碳酸钠
③ 溶液变红 B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2)步骤①中的增加的沉淀是 ▲ 。(填化学式)
【评价改进】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实验环节
分析结论科学合理, 分析结论存在 1处错误, 分析结论存在错误,且实
与分析的
且实验环节无重复论证或实验环节存在 1处重复论证 验环节存在重复论证
合理性
(3)结合评价量表,小组同学们对小金的探究实验进行打分,给出了待改进的评 价。
其理由为;
Ⅰ.根据步骤①推导出 A试管中一定有氯化钡,就可以判断 A试管中一定没
有 ▲ ,故存在分析结论错误;
Ⅱ.根据 ▲ 现象,说明 B试管一定有氢氧化钠,故步骤③没有必要重
复论证。
【反思总结】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金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25.(6分)(物理)小科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器材有:电压恒为 6V的电源、额
定电压为 4.5伏小灯泡、电流表(0~0.6安)、电压表(0~3伏)、开关、滑动变阻器
各 1个,导线若干。电路设计如下:
(1)闭合开关前,滑片 P应该放置于滑动变阻器的最 ▲ 端;(选填“左”或“右”)
(2)小科正确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始终
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示数为 0,经检查电表完好,则故障可能
是 ▲ ;
(3)排除故障后,小科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在 I—U图像中描点,得到滑动变
阻器电流与电压关系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W。
第 7页(共 10页)
{#{QQABYYyEggCgAhBAAAgCEwGyCgAQkhECAQgGQBAAoAAAiRFABAA=}#}
26.(8分)(物理)如图,在“研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 A、B、C三
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 hA、hB、hC高处滚下(mA=mB<mC,hA=hC>hB),推动纸
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A B C
d
(1)通过观察比较小球推动纸盒运动的距离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这种科学研究的
方法与以下选项中的 ▲ 相同。
A.用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体周围磁场的强弱
B.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来研究分子之间有间隙
C.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D.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可通过电路中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2)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应选择 ▲ 两图来进行比较;
(3)通过对比 a、b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是: ▲ ;
(4)为了让质量不同的 B、C两球获得相同的初速度,有同学设计了如图 d装置,只
要每次让两球压缩弹簧到同样的形变程度后自然释放即可。不考虑各种能量损耗,
该方法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 。
27.(8 分)(物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图甲 图乙 图丙 图丁
(1)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 A 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 B 位置挂上
▲ 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小英取下 B 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 C 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
持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 1 转至位置 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
平衡(如图乙),测力计示数将 ▲ 。
(3)小明用图丙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其可能的原因是 ▲ 。
(4)实验中小科曾提出“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影响杠杆的平衡”。为判断这一观
点是否正确,小英制作了一个密度均匀的圆盘(相当于杠杆)进行探究,圆盘
可以绕着圆心 O 转动(转轴阻力忽略不计),如图丙所示。他先在圆盘的 C 点
挂上 4 个钩码,又在 G 点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后,圆盘在图示位置平衡,此时
CD 水平;接着他将挂在 G 点的钩码先后挂在 D、N 两个点又进行了两次实验。
若观察到 ▲ 现象,则说明小科的观点是错误的。
第 8页(共 10页)
{#{QQABYYyEggCgAhBAAAgCEwGyCgAQkhECAQgGQBAAoAAAiRFABAA=}#}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 5 题,共 39 分)
28.(12分)回答以下问题:
(1)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金属性质.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
发生置换反应.
A.Fe 和 CuSO4 溶液 B.Mg和MnSO4 溶液 C.Mn和 FeSO4 溶液
①写出 Fe 和 CuSO4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②在相同条件下,四种金属中能与盐酸反应且最剧烈的是 ▲ 。
(2)氯化铁能腐蚀铜,工业上常用此原理生产印刷线路板.印刷线路板的生产及废液
的处理过程如图:
1 步骤Ⅱ中发生了两个反应:Fe+2FeCl3=3FeCl2和 Fe+CuCl2=FeCl2+Cu.滤渣
的成分是 ▲ ,滤液中的溶质是 ▲ 。
2 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 氯化铁能腐蚀铜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29.(6分)黄铜(由铜和锌形成的合金)有较强的耐磨性能,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晓
军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样品组成,分四组取样品与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样品 第 1份 第 2份 第 3份 第 4份
取样品质量(g) 25.0 25.0 25.0 25.0
取稀硫酸质量(g) 40.0 80.0 120.0 160.0
产生气体质量(g) 0.2 0.4 0.5 m
试计算:
(1)上表中 m的数值是 ▲ ;
(2)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当黄铜样品和稀硫酸的质量比为 ▲ 时,两者恰
好完全反应;
(3)求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第 9页(共 10页)
{#{QQABYYyEggCgAhBAAAgCEwGyCgAQkhECAQgGQBAAoAAAiRFABAA=}#}
30.(8分)小明家有一台额定电压为 220V的加湿器,说明书上的电路图为图甲。R1、R2
为发热电阻,且 R2=3R1,S为旋转型开关。1、2、3、4为触点,通过旋转开关 S可实
现“关”、“低档”、“高档”之间的转换(低档为小功率加热,高档为大功率加热),其高
档功率为 440W。
(1)求高档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
(2)求加湿器处于低档时的电功率;
(3)加湿器的 P﹣t关系如图乙所示,加湿
器工作 30分钟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31.(7分)如图甲所示的隐形床因美观且节约空间的特点,近些年备受年轻人喜爱。其工
作原理和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隐形床处于水平位置时的结构进行简化,可抽
象成如图乙所示的模型。隐形床可围绕 O点转动,把床架和床垫看成一个质量分布均
匀的整体,床两侧各装一根液压杆连接在床架上 B处和墙体上 A处,通过控制液压
杆的开关可以用 10秒钟的时间收起床体。已知床架上 B处与 O点的距离为 0.5米,
床的长度为 2米,整个床体(包含床垫)质量为 80千克,整个床体厚度为 0.2米。求:
(1)收起床体时,每个液压杆至少要提供多大的力?
(2)计算液压杆收起床体过程中,对床体做功的功率大小?
(3)如果液压杆产生的最大拉力不足以将床体收起时,可以将安装点 A适当向 ▲(填
“上”或“下”)移动以解决问题。
32.(6分)为了提高快递配送效率,某公司使用如图所示的物流机器人完成最后三公里的
快速智能配送。该物流机器人空载时质量为 350kg,最大承载质量为 150kg,匀速行驶
时所受阻力是重力的 0.2倍,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恒为 2.1kW。请列式计算:
(1)当物流机器人未装载货物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是多少牛。
(2)当物流机器人未装载货物匀速行驶时的速度大小。
(3)某一次机器人装载货物在平直道路上匀速行驶最后 3km,
用时 20min,计算货物的质量及机器人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第 10页(共 10页)
{#{QQABYYyEggCgAhBAAAgCEwGyCgAQkhECAQgGQBAAoAAAiRFABAA=}#}(
考场号
座位号
) (
学 校:
班 级:
班内学号:
姓 名:
准考证号:
装 订 线 内 请 勿 答 题
)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答卷)
七年级科学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D C A C A A D
序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D A C
二、填空题(共38分)
016.(4分)(1) 熟石灰 (2) SO2+2NaOH==Na2SO3+H2O
017.(6分)(1) 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存在二氧化碳 (2) E中粉末变红且F变混浊
不可以,在E和F之间加一个无水硫酸铜干燥管。
18.(6分)(1) NaOH (2) 12 (3) AD
19.(6分)(1) Na2CO3+BaCl2==2NaCl+BaCO3↓ (2) 氯离子、碳酸根 (3)硝酸银溶液
20.(4分)(1) 重力势 (2) = (3) <
21.(6分)(1) 75% (2) 100 (3) 变大
22.(6分) (1) 672000 (2) 38.2%
三、实验探究题(共38分)
23.(8分)(1) C+CuO===Cu+CO(条件加热) (2)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3) (m1+m3)>(m2+m4) (4) 打开a,关闭b,气体进入气球,得到一氧化碳;关闭a,打开b,更换另一个气球收集气体为二氧化碳
24.(8分)(1) 硫酸钠 (2) BaSO4 (3)碳酸钠 步骤②中一段时间后出现气泡
25.(6分)(1) 右 (2) 滑动变阻器断路 (3) 2.25
26.(8分)(1) D (2) ac (3) 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4)不合理,弹簧被压缩到相同的形变程度,弹性势能相同,推开小球后,小球获得的动能相同,但由于两个小球的质量不同,所以速度并不相等。
27.(8分)(1) 3 (2) 先变小后变大(3) 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
(4) 圆盘仍在图示位置平衡
三、综合题(共39分)
28.(12分)(1)① Fe+CuSO4═FeSO4+Cu ② Mg
(2)① Fe和Cu FeCl2 ② Fe+2HCl═FeCl2+H2↑
③ Cu+2FeCl3═2FeCl2+CuCl2
29.(6分)
(1) 0.5 (2) 1:4
(3)设100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5g
= x=24.5g
则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0%=24.5%
答: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24.5%。
30.(8分)
(1)I=P高档/U=440W/220V=2A(2分);
(2)R1=U2/P高档=(220V)2/440W=110Ω(1分),
R总=R1+R 2=110Ω+330Ω=440Ω,
P低档=U2/R总=(220V)2/440Ω=110(1分)
(3)W总=P高t高+P低t低=440Wx10x60s+110Wx20x60s(2分)=3.96x105J(2分)
31.(7分)
(1)当收起床体时,每个液压杆至少要提供1600N的力 (2分)
(2)液压杆收起床体过程中,对床体做功的功率为72W (3分)
(3)上(2分)
32.(6分)
解:(1)因为匀速行驶,所以牵引力为:
F=0.2G=0.2mg=0.2×350kg×10N/kg=700N;
(2)根据P===Fv得物流机器人未装载货物匀速行驶时的速度为:
v===3m/s;
(3)某一次机器人装载货物在平直道路上匀速行驶最后s=3km=3000m,时间t=20min=1200s,
机器人的速度为:
v′===2.5m/s,
由P===Fv和平衡力得f′=F′===840N,
物流机器人的总重力为:
G总===4200N,
物流机器人的总质量为:
m总===420kg,
货物的质量为:
m货=m总﹣m=420kg﹣350kg=70kg;
机器人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
W=F′s=840N×3000m=2.52×106J。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