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来客人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家里来客人时的基本礼仪和应对方式。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热情与礼貌。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应对能力。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表达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情好客、懂礼貌的良好品质。帮助学生克服面对陌生人可能产生的紧张情绪,增强自信心。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家里来客人时的常见礼仪,如打招呼、端茶倒水、分享玩具等。引导学生用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待客人。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克服面对陌生客人时的紧张心理,自然地表现出礼貌和热情。让学生理解并能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合适的礼仪行为。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 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一些家里来客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 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玩具、茶杯、小点心等,用于角色扮演活动。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欢快的敲门声音效,同时老师做出倾听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一种神秘又好奇的氛围。老师:“小朋友们,快竖起小耳朵听呀!(老师手指向耳朵,做出认真倾听的样子)这是什么声音呀?(稍作停顿,等待学生回答)对啦,是敲门声,那这敲门声说明呀,有客人来啦!(老师面带微笑,用兴奋的语气说)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学,如果家里来客人了,我们该怎么做呢?(老师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学生们)”(二)认识客人来的场景1. 展示图片环节老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系列家里来客人的图片,展示速度适中,每张图片停留几秒钟,确保学生能看清楚画面内容。图片包括不同类型的客人来访场景,如大人带着小孩来做客的,有爷爷奶奶来做客的,还有叔叔阿姨带着礼物来做客等等。在展示每张图片时,老师进行简单描述引导学生观察:展示大人带小孩来做客的图片时:“小朋友们,看这张图片呀,有个叔叔带着一个小哥哥来家里做客啦,他们脸上都带着笑容呢,是不是看起来很开心呀?(老师用手指着图片上的人物,引导学生视线)那你们想一想,客人来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呢?(老师用询问的眼神看着学生们)”展示爷爷奶奶来做客的图片:“再看这张哦,是爷爷奶奶来啦,他们手里还拿着给我们的好吃的呢。(老师做出流口水的可爱样子,逗趣学生)那这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做呀?(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2. 播放视频环节播放一段简短的视频(时长约1-2分钟),内容是一个小朋友在家里热情接待客人的全过程,包括清晰的开门动作、脸上带着灿烂笑容大声说“欢迎”、礼貌地请客人坐下、端茶倒水动作规范、主动分享玩具并和客人开心玩耍等环节。在播放视频前,老师先提醒学生:“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要看一个很有趣的视频哦,里面有个小朋友在接待客人呢,大家要睁大眼睛,仔细看他都做了哪些事情来欢迎客人呀。(老师用手比划出大眼睛的样子,鼓励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播放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适时地小声提醒学生注意某些关键动作,比如在小朋友说欢迎词的时候,老师轻声说:“看,他在大声打招呼呢,真有礼貌。”看完视频后,老师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小朋友们,视频看完啦,谁能说一说,视频里的小朋友最先做的是什么呀?(老师鼓励学生举手回答,并用眼神扫视全班,给予每个学生回应的机会)对啦,是去开门,然后呢?(继续引导学生说出后续动作)他还说了什么欢迎的话呀?(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老师可以适当补充提示)”(三)学习接待客人的礼仪1. 打招呼老师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表情来引起学生对接待客人打招呼环节的重视:“小朋友们,客人来啦,我们要先去开门,这开门之后呀,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声又有礼貌地打招呼哦。(老师边说边做出夸张的大声说话和礼貌微笑的表情)就好像我们在幼儿园见到老师和小伙伴们一样,要热情地说‘你好’呀。那如果是叔叔阿姨来家里做客,我们可以怎么说呢?(老师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学生们)”老师示范正确的打招呼用语和动作:面对想象中的叔叔阿姨,老师站直身体,面带微笑,声音洪亮且清晰地说:“叔叔阿姨好,欢迎来我家。”(同时老师右手抬起,轻轻挥动两下,做出欢迎的手势)示范完后,老师让学生们全体起立,跟着自己一起说几遍,每说一遍,都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语调以及表情,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大声、清晰且有礼貌地说出这句话。接着,老师又引导学生练习面对爷爷奶奶的打招呼用语:“要是爷爷奶奶呢,我们就说‘爷爷奶奶好,见到你们真高兴’。(老师模仿老人走路的姿势,逗趣学生,然后再示范正确的打招呼动作和表情)来,小朋友们,再跟着老师说几遍这句话哦。”同样,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2. 请客人坐下老师拿出一把适合一年级学生使用的小椅子,放在教室前面显眼的位置,然后开始示范如何用手势礼貌地请客人坐下:老师先走到椅子旁边,面向学生,微笑着说:“小朋友们,打完招呼后呀,我们要请客人坐下呢。看,就像这样哦。”(老师边说边用右手轻轻地指着椅子,手指伸直,手臂微微弯曲,动作要轻柔且自然)接着说:“叔叔阿姨,请坐。”(老师同时做出请的手势,眼神看向想象中的客人位置)示范完后,老师邀请几位学生到前面来,让他们模仿自己刚刚的动作和语言,请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对于上台模仿的学生,老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如果学生手指动作不规范,老师可以轻轻握住学生的手,帮助其调整手指伸直和手臂弯曲的程度,说:“来,我们的小手这样伸直,手臂稍微弯一点点,就像这样,对啦,真不错。”如果学生忘记说请坐的话,老师可以轻声提醒:“哎呀,差点忘了说请坐啦,快补上哦,叔叔阿姨,请坐。”每一位学生模仿完后,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哇,你学得真快呀,做得非常好,掌声送给你哦。”(老师带动全班学生鼓掌)然后让下一位学生上台模仿,直到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这个动作。3. 端茶倒水老师拿出一个小茶杯和一个小水壶(里面装着水,但水量不要太多,以防洒出),放在讲桌上,开始演示端茶倒水的动作:老师先拿起水壶,用双手握住壶把,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握法:“小朋友们,客人坐下后呀,我们可以给客人倒杯水哦。看,先拿起水壶,要这样用双手稳稳地握住壶把哦,这样水才不会洒出来呢。”(老师边说边示范双手握住壶把的动作,让学生看清楚)接着,老师慢慢地把水倒进茶杯里,边倒边说:“倒的时候呀,要慢慢地倒,注意可别倒太满啦,倒到差不多这个位置就好啦。”(老师指着茶杯里大概三分之二的位置,让学生们看清楚)倒好水后,老师双手端着茶杯,手臂微微弯曲,将茶杯放在身前,轻轻走到想象中的客人面前,说:“叔叔阿姨,请喝茶。”(老师同时做出请的手势,眼神看向客人方向)示范完后,老师再次邀请几位学生上来尝试操作,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并给予鼓励。对于上台操作的学生,老师同样要给予细致的指导:如果学生握水壶的姿势不对,老师可以手把手地纠正:“来,小手这样握住壶把哦,另一只手也帮忙扶一下,这样才稳当呀。”如果学生倒水速度太快或太满,老师可以及时提醒:“哎呀,倒得太快啦,要慢慢倒哦,而且别倒太满啦,不然客人会不好拿的。”当学生端着茶杯走向客人时,老师可以提醒姿势:“手臂弯一点点,走得稳稳的哦,这样才能把茶稳稳地送到客人手里呀。”每一位学生操作完后,老师都要给予热情的肯定和表扬:“太棒啦,你做得真好呀,就像个小大人一样,给你点赞哦。”(老师竖起大拇指)然后让下一位学生上台操作,直到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端茶倒水的动作。4. 分享玩具老师拿出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玩的简单玩具,如小积木、毛绒玩具等,放在教室前面的桌子上,然后开始示范如何与客人分享玩具:老师拿起一个小积木,走到想象中的客人面前,微笑着说:“叔叔阿姨,这个玩具很好玩,我们一起玩吧。”(老师边说边把小积木递给想象中的客人,做出邀请一起玩的动作)示范完后,老师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分享玩具的模拟练习,每个小组可以有3 4名学生,其中一名学生扮演客人,其他学生扮演小主人。在学生分组练习过程中,老师要在各小组间巡视指导:如果学生忘记邀请客人一起玩,老师可以轻声提醒:“哎呀,别忘了邀请客人一起玩呀,快说‘这个玩具可有意思啦,您也玩玩看’。”如果学生只是把玩具递给客人,没有表达出一起玩的意思,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光递给客人可不行哦,要邀请客人和我们一起玩呢,就像老师刚才那样说哦。”当学生们在小组内玩得比较开心,互动良好时,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哇,你们这组玩得真开心呀,小主人很热情,客人也玩得很高兴呢,继续加油哦。”(四)角色扮演活动1. 分组安排老师先将学生按照座位就近原则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 5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然后在每个小组内安排一名学生扮演客人,其他学生扮演小主人。老师可以这样说:“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很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啦。大家先看看自己周围的小伙伴,我们按照座位就近分成小组哦,每组4 5人呢。(老师边说边用手指着周围的学生,示意分组方式)在每个小组里呀,我们要选出一名同学来扮演客人,其他同学就扮演小主人啦。(老师用眼神扫视每个小组,确保学生们明白分组和角色安排)”2. 发放道具给每组发放一些道具,如玩具、茶杯等,这些道具要根据之前学习的接待客人礼仪环节来准备,确保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有真实的体验。老师在发放道具时说:“现在老师要给每个小组发一些道具哦,这些道具就是我们刚才学习接待客人时用到的呢,有玩具、茶杯等等,大家要用这些道具好好地表演哦。(老师边说边将道具发放到每个小组的桌子上)”3. 活动要求说明老师明确角色扮演活动的要求:“小朋友们,现在每个小组要表演一下家里来客人的场景哦,要把我们刚才学习的打招呼、请客人坐下、端茶倒水、分享玩具等等这些礼仪都用上呢。看看哪组的小主人最热情、最有礼貌,哪组的客人也表演得很逼真呢。(老师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学生们)在表演过程中呀,大家要大声地说话,让其他组的同学都能听到你们在说什么哦。(老师边说边做出大声说话的手势)还有哦,要注意安全,别让茶杯里的水洒出来啦,也别抢玩具哦。(老师用严肃的眼神强调安全注意事项)”4. 学生表演学生们开始进行角色扮演,老师在各小组间巡视指导,及时给予肯定和纠正。老师在巡视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如果发现学生表演得很出色,比如小主人热情地打招呼、请客人坐下动作规范、端茶倒水有条不紊、分享玩具互动良好,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哇,你们这组表演得太棒啦!小主人真的很热情有礼貌,客人也演得很逼真呢,继续保持哦。”(老师走到该组旁边,轻声但热情地说,以免影响其他组表演)如果发现学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打招呼声音太小、请客人坐下手势不对、端茶倒水洒了水或者分享玩具时没有邀请客人一起玩等,老师要及时给予纠正:如果学生打招呼声音太小,老师可以蹲下来,轻声对学生说:“哎呀,打招呼要大声一点哦,这样客人才能听到呢,再试一次吧,大声说‘叔叔阿姨好,欢迎来我家’。”如果学生请客人坐下手势不对,老师可以轻轻握住学生的手,帮助其调整:“来,小手这样做手势才对哦,像老师之前示范的那样,再请客人坐下试试吧。”如果学生端茶倒水洒了水,老师要先安慰学生:“没关系啦,洒了一点水没关系的,下次倒水的时候要注意慢慢倒哦,来,再倒一次看看。”然后帮助学生重新操作。如果学生分享玩具时没有邀请客人一起玩,老师可以轻声提醒:“别忘了邀请客人一起玩呀,快说‘这个玩具可有意思啦,您也玩玩看’。”5. 表演结束汇报表演结束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说一说在表演过程中的感受和遇到的问题。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好啦,现在每组的表演都结束啦,大家都表演得很不错呢。现在请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哦,来说一说在表演过程中你们这组的感受,比如当小主人感觉怎么样,当客人感觉怎么样,还有遇到了什么问题呀。(老师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每个小组)”对于每组代表的发言,老师要认真倾听,并给予回应和指导:如果学生说当小主人感觉很紧张,老师可以安慰道:“没关系呀,第一次当小主人可能会紧张呢,不过你已经做得很好啦,以后多练习就会更熟练啦。”如果学生说当客人感觉不知道该怎么配合小主人,老师可以说:“那下次表演的时候,你可以多观察小主人的动作呀,按照小主人的邀请来做就好啦,这样就能配合得更好啦。”如果学生说遇到了比如道具不够用或者其他同学抢玩具等问题,老师要及时给予解决办法:“道具不够用呀,那下次老师会准备得更充足一些哦。要是有同学抢玩具,那可不对啦,大家要一起好好玩,互相分享哦。”(五)讨论与总结1. 组织讨论老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小朋友们,刚才大家都表演得很棒!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和表演,我们知道了家里来客人时要做哪些事情呀?(老师用询问的眼神看着学生们)还有,当我们面对客人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呢?(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享内心感受)大家可以举手发言哦,老师很想听听你们的想法呢。”在学生发言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回答,并用眼神给予回应,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果学生回答得比较简单,老师可以通过追问来引导其进一步阐述:如果学生说知道要打招呼,老师可以追问:“那你还记得我们是怎么打招呼的吗?是对不同的客人说不同的话哦,你能再说一说吗?”如果学生说当客人来心里有点紧张,老师可以追问:“那你觉得为什么会紧张呢?是害怕说错话还是别的原因呀?”2. 总结归纳老师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家里来客人时的很多礼仪,像打招呼、请客人坐下、端茶倒水、分享玩具等等。(老师边说边用手指一一列举这些礼仪动作)我们要做一个热情好客、懂礼貌的好孩子,这样客人来我们家就会很高兴,我们自己心里也会很开心哦。(老师面带微笑,用温和的语气说)以后家里真的来客人了,大家就可以把今天学到的本领都用上啦!(老师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学生们)”最后,老师可以再次强调重点礼仪动作,让学生跟着自己一起简单回顾一下,如:“来,小朋友们,我们再一起说一遍打招呼的话哦,叔叔阿姨好,欢迎来我家;爷爷奶奶好,见到你们真高兴。(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说)还有请客人坐下的手势,像这样(老师再次示范请客人坐下的手势),大家记住了吗?”六、教学延伸1. 请学生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模拟家里来客人的场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礼仪知识和技能。2. 在班级里开展“文明小使者”评选活动,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待来访客人(如其他班级老师、同学家长等)的表现,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七、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是否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角色扮演活动,对于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紧张情绪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引导等。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