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相信自己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四课 相信自己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相信自己》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自信的含义及表现,明白自信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提升自信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尝试运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故事分享、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表现,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自信程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内心的自信情感,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勇敢地相信自己,积极尝试,克服困难。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他们认识到自信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有助于个人的成功和幸福。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自信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清晰地阐述自信对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让学生掌握并能运用多种提升自信的方法,如积极的自我暗示、设定合理目标、正确对待失败等。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自己,尤其是在面对以往的失败经历或他人的负面评价时,能够克服心理障碍,重建自信。
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提升自信的方法转化为实际行动,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形成稳定的自信品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故事分享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准备
1. 收集与自信相关的故事、案例资料,并制作成精美的PPT课件,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2. 准备一些便签纸、笔等文具,用于小组活动中的记录和分享。
3. 设计并打印一份简单的“自信程度自评表”,用于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对自己的自信程度进行评估。
五、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 老师走进教室,故意做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手里拿着一本数学课本,重重地放在讲桌上,然后说:“同学们,老师最近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数学课本里的这些知识呀,感觉好难教呀,我都有点怀疑自己能不能教好你们了。(老师边说边摇头,表现出很沮丧的样子)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过类似怀疑自己的经历呢?(老师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同学们)”
2. 请几位同学站起来分享一下他们曾经怀疑自己的经历,老师认真倾听,并适时给予回应和引导,比如:“哦,原来你在跑步比赛没跑好的时候,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运动能力了呀,那后来呢?”通过同学们的分享,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相信自己。
(二)认识自信
1. 老师播放一段关于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并最终取得胜利的视频片段(时长约1-2分钟),视频中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坚定的眼神、自信的笑容,即便遇到困难也毫不退缩,最终冲过终点线,高举双臂庆祝胜利。
2. 播放完视频后,老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视频里,你们看到了运动员身上的什么品质?(老师用手指向屏幕,引导同学们的视线)你们觉得这种品质对他们取得胜利有什么帮助呢?”引导同学们思考并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对啦,我们看到了运动员身上的自信品质。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情,相信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自信”两个字,并进行简单解释)就像这位运动员一样,他相信自己的训练成果,相信自己能够在赛场上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所以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3. 接着,老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自信和不自信的图片,比如自信的孩子在舞台上大方表演,不自信的孩子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等,让同学们对比观察,并进一步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你们能说说自信的人和不自信的人在行为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4-5人),讨论时间为2-3分钟,然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明确指出自信的人通常表现为积极主动、勇于尝试、眼神坚定、声音洪亮等;不自信的人则往往表现为胆小怕事、犹豫不决、眼神躲闪、声音微弱等。
(三)自信的重要性
1. 老师讲述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非常喜欢画画,但是他总觉得自己画得不好,每次画画的时候都很害怕别人看到,也不敢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老师边说边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渲染故事氛围)有一天,他的老师发现了他的画,觉得画得很不错,就鼓励他参加比赛。一开始,他还是很犹豫,但是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他终于鼓起勇气参加了。比赛结果出来后,他竟然得了三等奖,这让他非常惊喜。从那以后,他越来越相信自己的绘画能力,画得也越来越好,最后还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画家呢。”
2. 讲完故事后,老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故事里,你们觉得自信对这个小男孩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性呢?(老师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同学们)”引导同学们思考并回答,然后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总结:“没错,自信对这个小男孩来说太重要了。首先,自信让他有勇气去尝试参加比赛,打破了自己之前不敢尝试的心理障碍。(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勇气”两个字,并进行简单解释)其次,自信让他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绘画能力,因为他相信自己画得好,所以不会因为紧张而影响发挥。(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发挥”两个字,并进行简单解释)最后,自信让他在取得成绩后能够更加相信自己,从而激励他不断进步,画得越来越好。(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激励”两个字,并进行简单解释)所以说,自信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老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案例,比如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因为自信而坚持到底最终取得突破、学生在考试中因为自信而超常发挥取得好成绩、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因为自信而敢于冒险并获得成功等,让同学们进一步分析这些案例,讨论自信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每组讨论时间为3 4分钟,然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再次强调自信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全方位影响。
(四)提升自信的方法
1. 老师说:“同学们,既然自信这么重要,那我们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自信呢?(老师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些提升自信的方法吧。”
2. 方法一:积极的自我暗示
老师先解释什么是积极的自我暗示:“积极的自我暗示就是当我们面对困难或挑战时,对自己说一些积极向上的话,比如‘我能行’、‘我相信自己可以克服这个困难’等。(老师边说边做出肯定的手势)这种自我暗示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帮助我们克服心理障碍。”
老师邀请一位同学上台,让他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即将参加一场演讲比赛,然后老师在他耳边轻轻说:“现在你就要上台演讲了,你很紧张,但是你要记住,你是最棒的,你能行!”(老师用温和的语气说)过一会儿,老师让这位同学睁开眼睛,问他:“刚才听到老师说的话,你心里感觉怎么样?”这位同学回答后,老师总结:“看,这就是积极的自我暗示的力量,它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内心多一份坚定。”
老师让同学们拿出便签纸,写下三条自己在遇到困难时准备对自己说的积极自我暗示的话,然后和同桌互相分享,并互相鼓励对方在遇到困难时要记住这些话。
3. 方法二:设定合理目标
老师解释说:“设定合理目标也是提升自信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我们设定的目标过高,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当我们无法实现目标时,就会很容易失去自信;相反,如果我们设定的目标过低,虽然容易实现,但也无法真正提升我们的自信。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目标。”
老师通过PPT展示一个案例:有一个学生想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他一开始设定的目标是在下次考试中从60分提高到90分,这个目标显然过高,结果在考试后他没有达到目标,就很沮丧,失去了一些自信。后来他重新评估了自己的能力,设定了一个合理的目标,即在下次考试中提高到70分,经过努力,他实现了这个目标,这让他又重新找回了自信。
老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4-5人),根据自己的学习或生活情况,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并在便签纸上写下这个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步骤。讨论时间为4-5分钟,然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设定合理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目标。
4. 方法三:正确对待失败
老师说:“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失败,但是如何正确对待失败也是提升自信的关键。如果我们把失败看作是一种终结,一种无法挽回的局面,那我们就会失去自信;相反,如果我们把失败看作是一种学习的机会,一种成长的经验,那么我们就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得更加自信。”
老师通过PPT展示一个案例:一位运动员在比赛中失利了,他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认真分析自己的失误,总结经验教训,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表现得更加出色,最终取得了胜利。
老师让同学们拿出便签纸,写下自己曾经遇到过的一次失败经历,并分析自己当时是如何对待的,以及如果现在重新面对那次失败,自己会如何正确对待。然后和同桌互相分享,并互相讨论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提升自己的自信。
(五)角色扮演
1. 老师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然后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一个具体的情境,比如:“你要参加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但是你之前从来没有参加过演讲比赛,你心里很害怕,担心自己讲不好。”
2. 老师说:“同学们,现在每个小组要根据纸条上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同学扮演要参加比赛的主人公,其他同学扮演他的同学、老师、家长等,要通过角色扮演来展示如何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提升自信的方法来帮助主人公克服害怕心理,相信自己能够做好。”
3. 同学们开始进行角色扮演,老师在各小组间巡视指导,及时给予肯定和纠正。比如,如果发现有小组的角色扮演中,主人公没有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方法,老师会轻声提醒:“主人公可以试着对自己说一些积极向上的话呀,比如‘我能行’。”
4. 角色扮演结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介绍本小组角色扮演的情境以及是如何运用提升自信的方法来帮助主人公克服害怕心理的。老师对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再次强调提升自信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与反思
1. 老师让同学们拿出课前发放的“自信程度自评表”,再次对自己的自信程度进行评估,并与课前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
2. 老师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信的含义和重要性,掌握了一些提升自信的方法,并且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进行了实践。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真正相信自己,遇到困难时运用我们学到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自信,勇敢地去尝试,去克服困难。”
3. 老师最后强调:“自信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它会伴随我们一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自信满满的人!”
六、教学延伸
1. 布置课后作业:让同学们回家后,选择一件自己曾经不敢做但现在想尝试的事情,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提升自信的方法去尝试完成它,并记录下整个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下节课带来和同学们分享。
2. 在班级中开展“自信之星”评选活动,观察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对那些能够积极运用所学方法提升自信、表现出明显自信特征的同学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更多同学成为自信的人。
七、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尤其是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是否存在部分同学参与度不高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并改进。
2. 对于提升自信的方法的讲解,是否足够清晰和透彻,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需要通过课后作业的反馈以及后续的观察来进一步评估。
3. 教学内容是否与同学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能否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自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自信,需要不断地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同学的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