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课题名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2.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科学技术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2.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面鼓、1把钢尺、1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1个音叉、几粒豆子、1个装有水的水槽;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 该环节一是回顾上节课的知识,二是抛出关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探究。 二、探索新知 1.教师谈话:我们先来一起研究橡皮筋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教师讲解探究方法: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并用它来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并给出实验操作清单:多种方式探究。 2.教师播放视频——橡皮筋发声实验。 学生观看视频,并根据提示组内开展动手研究,记录发现的现象。 教师提问: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皮筋发声时,你又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顾实验记录并发言。 教师小结:橡皮筋振动时,会发出声音;橡皮筋不振动或停止振动时,不会发出声音。 3.教师谈话:继续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研究它们是怎样发出声 音的。 教师出示实验器材:钢尺、鼓、豆子、音叉等,并给出实验提示。 学生根据提示,自主分组展开研究并完成实验记录。 4.教师边指导边点拨: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思考并发言:碰的时候麻麻的,物体一直在来回振动。 5.教师出示实验记录单。 学生组内交流实验记录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根据四组实验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四组体验活动,不断的强化物体发出声音时,它们的运动状态是怎么样的,从而能更清楚地认识振动是一种怎样的运动方式。此环节的实验有扶有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6.教师提问: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并回答。 教师解析:当我们吹竖笛时,气体从吹孔进入竖笛内部,竖笛内部的空气就会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7.学生阅读科普材料,了解人的发声器官。 【设计意图】 前面的实验环节都是固体发声的现象,拓展环节展示了气体也可以产生声音的例子,弥补学生的认知不足。同时科普了人的发声器官在哪里,拓宽了学生的科学知识。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总结: 经过几次实验探究,我们发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板书设计课后作业 1.填空题: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产生,物体停止________,我们就听不到声音。 答案:振动、振动 2.判断题: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 答案:√ 3.人说话时产生的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A. 声带 B. 口腔 C. 嘴唇 答案:B教学反思 本节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声音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 亮点在于,我铺设了一系列动手实验,如弹拨橡皮筋、拨动钢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状态。同时,鼓励学生记录并分享自己的发现,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未能完全集中注意力,导致观察不细致,影响了对声音产生原理的深入理解。此外,课堂时间管理有待加强,部分环节略显紧凑,未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和反思时间。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全身心投入。同时,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交流心得,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此外,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声音产生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共20张PPT)教科科学四年级上册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第一单元 声音学习目标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3.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科学技术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面鼓、1把钢尺、1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1个音叉、几粒豆子、1个装有水的水槽;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聚焦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索观察橡皮筋如何发出声音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并用它来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实验方法:1.拉伸橡皮筋2.按压橡皮筋3.揉搓橡皮筋4.弹拨橡皮筋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皮筋发声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橡皮筋振动时,会发出声音;橡皮筋不振动或停止振动时,不会发出声音。皮筋在振动继续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研究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轻轻拨动钢尺,让钢尺发出声音继续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研究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轻轻击鼓,让鼓发出声音继续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研究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声音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你有什么感觉?麻麻的,感觉一直在来回振动。发声物体 我看到的现象(示意图) 我的想法弹拨橡皮筋拨动钢尺 敲击鼓面 敲击音叉 实验与记录发声物体 我看到的现象(示意图) 我的想法弹拨橡皮筋 皮筋上下振动 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拨动钢尺 钢尺上下振动 敲击鼓面 鼓面上下振动 敲击音叉 音叉左右振动 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 当我们吹竖笛时,气体从吹孔进入竖笛内部,竖笛内部的空气就会振动,从而发出声音。我们的发声器官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课堂总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弹拨橡皮筋 皮筋上下振动拨动钢尺 钢尺上下振动敲击鼓面 鼓面上下振动敲击音叉 音叉左右振动小试牛刀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产生,物体停止________,我们就听不到声音。振动振动小试牛刀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小试牛刀人说话时产生的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A. 声带B. 口腔C. 嘴唇B本课结束,及时复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目标】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表格式).docx 拨动橡皮筋.mp4 拨尺.mp4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件.pptx 敲音叉.mp4 敲鼓.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