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科学 三上 3.4 《测量降水量》课件+教案(表格式+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 科学 三上 3.4 《测量降水量》课件+教案(表格式+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教科科学三年级上册
4.测量降水量
第三单元 天气
学习目标
1.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能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3.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测量降雨量;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喷壶、水槽、剪刀。
学生准备:透明直筒杯子、刻度条、透明胶带、学生活动手册。
降水的形式有哪些?


冰雹
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雨,再回到地球表面。
降雨量是多少呢?我们怎么测量呢?
资料阅读
降雨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
渗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
一般以毫米为单位。
气象学家通过测量降雨的深度来判断雨的大小。
怎样测量降雨的深度?
雨量器
收集雨水
统一的测量标准
雨量器由哪些基本结构组成?
漏斗口
雨量杯
漏斗
外套筒
储水瓶
活动一:制作简易雨量器。
材料准备:直筒透明杯、刻度条、透明胶带。
只有直径均匀才能保证我们读数准确。
另外,杯子过低,雨水容易溅入或溅出,也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为什么要选择直筒透明杯?
如果要将矿泉水瓶作为收集工具,你需要做哪些改进?
重新密封
保留瓶身直筒部分
贴刻度条时需要注意什么?
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
自制雨量器。
注意事项:
①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
稳定后再读数。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
③读数时要加上单位“毫米”。
④测量三次,尽量模拟不同大小的降雨。
活动二:用喷壶模拟降水,练习使用雨量器。
使用雨量器。
活动记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降雨量 (毫米)
查询当地气象台关于这场雨的降雨量等级报告,并和我们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用自制的雨量器在下雨时测降雨量,记录并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这场雨的降雨量等级。
如何测量它们的降水量?

冰雹
收集后,等固态水融化成液态水之后,再来读数。
连续十天测量当地的降雨量,并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准”确定降雨量等级。如果这些天不下雨。查一查气象台报告的这一段时间的降雨数据,制作降雨量柱状图。
日期
降雨量(毫米)
降雨 等级
坚持在“天气日历”上记录每天的降水量。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周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周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周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课堂总结
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小试牛刀
降水量的计量单位是( )。
A.毫米
B.毫升
C.千克
A
小试牛刀
下雨的等级是按下雨的猛烈程度和时间长短来划分的。( )
×
小试牛刀
由于各种雨量器的大小不同,同一地区的同一场雨测得的降水量也不同。( )
×
本课结束,及时复习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课题名 测量降水量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能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 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测量降雨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点 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 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喷壶、水槽、剪刀。 学生准备:透明直筒杯子、刻度条、透明胶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老师:降水的形式有哪些?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老师:雨、雪、冰雹。 老师: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雨,再回到地球表面。降雨量是多少呢?我们怎么测量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原始概念中,提炼出降水的形式,提出降水量能否测量的思考,为下一步探索测量降水量的仪器雨量器打下基础。 二、制作雨量器 1.学生阅读资料,了解降雨量的概念。 老师:怎样测量降雨的深度?统一的测量标准指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收集雨水→统一的测量标准。统一的测量标准指的是雨量器。 老师:雨量器由哪些基本结构组成? 学生观察并回答。 老师:漏斗、外套筒、储水瓶、漏斗口、雨量杯。 老师给学生提供制作简易雨量器的实验材料,包括:直筒透明杯、刻度条、透明胶带。 老师:为什么要选择直筒透明杯? 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只有直径均匀才能保证我们读数准确。另外,杯子过低,雨水容易溅入或溅出,也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老师:如果要将矿泉水瓶作为收集工具,你需要做哪些改进? 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保留瓶身直筒部分、重新密封。 老师:贴刻度条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 播放视频——自制雨量器。 学生观看视频,回顾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 学生能否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本课后续测量雨量是否准确。学生发现雨量器在生活中是测量雨量的重要工具时,制作起来尤为小心。特别是刻度条的制作及张贴方法很重要,关系到读数是否正确,所以要在此处提醒孩子刻度要画均匀,与尺子的刻度一致,并从底部贴起。制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认真、细心、严谨的品质。 三、模拟测量降雨量 老师:用喷壶模拟降水,练习使用雨量器。 介绍注意事项:①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③读数时要加上单位“毫米”。④测量三次,尽量模拟不同大小的降雨。 播放视频——使用雨量器。 学生观看视频,回顾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出示活动记录表。 学生分小组活动,记录数据,并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 学生练习测量雨量的过程要注意细节,比如距离、单位、读数等,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熟练测量及读数方法。这种模拟操作的方法给孩子很好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对细节的注意也让学生做事细致的品格得到培养。 老师:用自制的雨量器在下雨时测降雨量,记录并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这场雨的降雨量等级。如何确定我们的测量结果是正确的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查询当地气象台关于这场雨的降雨量等级报告,并和我们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老师:如何测量雪、冰雹的降水量?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老师:收集后,等固态水融化成液态水之后,再来读数。 【设计意图】 将学生的认识与专业的降雨量等级相比较,提高了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同时明白了降雨量等级标准是如何划分的?产生对降雨量进行测量的兴趣,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尝试。 延伸拓展 老师:连续十天测量当地的降雨量,并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准”确定降雨量等级。如果这些天不下雨。查一查气象台报告的这一段时间的降雨数据,制作降雨量柱状图。 学生课后进行测量并记录。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降雨的连续观察,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的习惯,以及查阅资料,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总结:①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②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降水量的计量单位是( )。 毫米 毫升 千克 答案:A 下雨的等级是按下雨的猛烈程度和时间长短来划分的。( ) 答案:× 由于各种雨量器的大小不同,同一地区的同一场雨测得的降水量也不同。( ) 答案:×
教学反思 亮点: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完美结合。通过模拟实验,学生们能够亲自动手测量降水量,直观地理解了降水量的概念及测量方法。同时,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让他们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不足:首先,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够细心,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误差。其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对降水量与气候、环境等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教学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