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有关光的思考》课件(23张PPT)+教案(含教学反思)+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有关光的思考》课件(23张PPT)+教案(含教学反思)+素材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教科科学五年级上册
1.有关光的思考
第一单元 光
学习目标
1.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人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3.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手电筒、镜子、黒色的箱子、红苹果、学生活动手册。
聚焦
光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对光有哪些了解?
关于光,你知道什么? 关于光,你还想知道什么?
探索:哪些物体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
阳 光
星 光
月 光
探索:哪些物体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
台灯光
灯带光
烛 光
探索:哪些物体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
发光鱼
萤火虫
人眼看见的物体
汽车后视镜
你知道什么是光源吗?
像萤火虫这样,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练一练:下列物体是光源吗?
月 亮
发光水母
不是光源,
因为它本身不发光,
而是反射了太阳的光。
是光源,
因为它本身发光,发光水母利用化学反应产生光能。
练一练:没点燃的蜡烛是光源吗?
不是光源,
因为没有点燃的蜡烛
不能发光。
燃烧的蜡烛才是光源。
观察小结
判断物体是光源的条件:
①该物体能发光;
②该物体正在发光且是自身发出的光;
③不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
假设你的桌前放着一个红苹果,
你的朋友把门关上,并把所有的灯都关闭,房间里完全黑暗了。
房间没有窗,门也没有缝隙,没有光能进入这个房间。
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
选出你认为最准确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观点一
我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在这个房间待了多长时间。
观点二
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
观点三
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的影子。
实验方案
方案一:鞋盒
方案二:纸杯+黑纸筒
夜间可见光很微弱,但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却很丰富。
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见物体。
夜视仪
生活中还有哪些和光有关的设计?
无影灯
额镜
灭蝇灯
课堂总结
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因为有光源,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世界。
小试牛刀
通常我们把那些___________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自身
小试牛刀
司机能通过汽车后视镜看到车后的物体,所以汽车后视镜是光源。( )
×
小试牛刀
“猴子捞月”这个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上的月亮是光源
B.水中的月亮是光源
C.水中和天上的月亮都不是光源
C
本课结束,及时复习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有关光的思考》教学设计
课题名 有关光的思考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2.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3.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人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教学难点 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人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手电筒、镜子、黒色的箱子、红苹果、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提问:光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对光有哪些了解? 学生完成问题记录表。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点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光。知道和不知道的问题问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前认知,为接下来对光的问题思考做足铺垫。 探索新知 (一)光源 1.教师提问:哪些物体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 教师出示例子:阳光、星光、月光、台灯光、灯带光、烛光、发光鱼、萤火虫、人眼看见的物体、汽车后视镜。 学生观察展示的例子组内尝试分类。 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光源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像萤火虫这样,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教师出示图片——月亮和发光水母。 教师谈话:那我们来练一练,判断下列物体是光源吗? 学生结合定义进行判断。 教师小结: ①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了太阳的光。 ②发光水母是光源,因为它本身发光,发光水母利用化学反应产生光能。 教师追问:那没有点燃的蜡烛是光源吗? 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拨:不是光源,因为没有点燃的蜡烛不能发光。燃烧的蜡烛才是光源。 教师谈话:经过刚才的讨论和练习,判断物体是光源的条件有哪些呢? 学生回顾整理并回答。 教师小结: ①该物体能发光; ②该物体正在发光且是自身发出的光; ③不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设计意图】 分类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发现发光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先在小组内讨论,统一多数人的意见,然后汇总全班的分类结果,这样获得的结果更容易让学生认可。后续例子的补充和单独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对光源建立更全面的认识。 没有光的世界 教师组装研讨: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 学生可从对光的认识、对世界万物的认识等角度发散思考。 教师谈话:假设你的桌前放着一个红苹果,你的朋友把门关上,并 把所有的灯都关闭,房间里完全黑暗了。房间没有窗,门也没有缝隙,没有光能进入这个房间。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 学生谈谈自己的猜想。 教师出示三组观点,并谈话:选出你认为最准确的一项,并说明理 由。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谈话:接下来咱们做实验来验证一下自己的判断对不对吧! 出示实验方案样例。并播放视频——苹果实验。 学生观看示意图和实验视频,小组合作完成动手探究。 【设计意图】 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是很难遇到没有光的环境,所以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的假设很可能是错误的,而这种错误是最难纠正的。让学生先了解眼睛看到物体的原理,即有光反射到眼睛;然后给出假设的情境,是给学生一次理论与生活经验相互对抗的机会;最后用实践来验证假设,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光的应用 1.教师科普:夜间可见光很微弱,但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却很丰富。 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见物体。 学生观看视频——夜视仪记录。 教师布置任务:生活中还有很多跟光相关的设计,希望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留意。 【设计意图】 生活中跟光相关的设计有很多,夜视仪是弥补了夜间光线不足造成的 视线模糊,刚好承接研讨环节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 光的广泛应用。
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总结:1.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因为有光源,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世界。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有关光的思考 光源:自身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没有光将看不到物体 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作业 1.填空题:通常我们把那些___________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答案:自身 2.判断题:司机能通过汽车后视镜看到车后的物体,所以汽车后视镜是光源。( ) 答案:× 3.“猴子捞月”这个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上的月亮是光源 B.水中的月亮是光源 C.水中和天上的月亮都不是光源 答案:C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关光的思考》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的本质与特性。通过课堂实践,我认为有几个亮点值得肯定: 首先,成功地将抽象的光源概念转化为具体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太阳光、灯光等直观感知光源。其次,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光的反射现象,从而深化对光的理解。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引导他们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每一次观察和实验。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一是部分学生对于光源和反射光的区分尚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二是实验环节的组织和管理尚待优化,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针对以上不足,我提出以下教学建议:首先,可以设计更多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讨论,帮助学生加深对光源和反射光的理解。其次,优化实验环节的组织和管理,确保实验安全有序,同时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供学生观察和探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