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八下§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2)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呼吸作用; 2、掌握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及能量转化过程;3、了解动物的呼吸作用; 4、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5、认识呼吸作用为生物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必要条件。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呼吸作用1、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是由人体细胞内的 与 氧气 发生 氧化 反应所提供的。当有机物为葡萄糖时,人体细胞内氧化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2、人体细胞内的 有机物 发生氧化反应,最终生成 和 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 释放出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称为 。呼吸作用是人体内的一种 进行的氧化反应。3、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 系统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在细胞内进行 作用。如果没有氧气,这一氧化反应就无法进行。同时,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由 运送到 ,进入肺泡内,最后排出体外。知识点2、动物的呼吸作用分析讨论教材第106页的活动,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试管B的设置有 的作用。2、实验开始时,A、B试管中红色水滴与橡皮塞的距离 ,10分钟后,A试管中红色水滴向 移动了一段距离,试管B中红色水滴 移动。3、A试管中红色水滴向 移动的原因是动物进行 作用时,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被 吸收,试管内气压 。4、两试管中的碱石灰的量应该 。5、动物跟人一样也在不停地进行 作用,分解 ,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知识点3、植物的呼吸1、与大部分动物不一样,植物没有明显的 ,没有明显的呼气和吸气过程,但植物和空气之间也会通过 作用进行气体交换。2、植物的各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每一个 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3、 等其他生物也有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对于生命活动来说十分重要。二、例题讲解例题1、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意义在于 ( )A.呼出二氧化碳 B.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分解有机物 D.消耗氧气例题2、用保鲜袋封装新鲜水果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保鲜袋的主要作用是( )A.保持袋内适宜的温度 B.减少水果的水分散失C.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D.减少水果的表面损伤例题3、把数棵新鲜菠菜放入黑色塑料袋,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夜后,将袋内气体挤压入澄清石灰水中(如图)。下列现象中,能证明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A.塑料袋内壁有水珠 B.菠菜质量变轻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菠菜出现菱蔫(例题3图) (例题4图)例题4、如图是某同学所做的测定昆虫呼吸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装置可直接测量昆虫在单位时间内 (填“吸收O2的量”或“放出CO2的量”)。(2)若要测定叶片的呼吸作用强度,除把虫换成植物外,需对该装置做何种处理? ,其理由是 。例题5、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把一只健壮的蟑螂放入30 ℃的密闭容器内(如图甲),利用传感器测定10分钟内容器中温度值和氧气含量;10分钟后,将冰袋放置在容器两侧,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并测定随后20分钟内的数据。多次重复实验。方案二: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相同密闭容器中各放入一只健壮的蟑螂(如图乙),利用传感器测定30分钟内的相关数据。多次重复实验。(1)该实验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2)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变量控制有什么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一点)。(3)根据方案一所得数据(如图丙),三位同学分别在图丁中画出了甲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致变化趋势,其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三、随堂练习:1、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的时间是( )A.白天 B.晚上 C.有光的情况下 D.昼夜2、鸟类飞行、萤火虫发光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 )A.食物的消化作用 B.细胞的呼吸作用 C.周围环境的能量 D.吸入的空气的能量3、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4、如图是研究动物呼吸作用的装置,该装置放在室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红色水滴将( )A.向试管方向移动 B.向远离试管的方向移动C.先移向试管后远离试管 D.保持不动(第4题图) (第5题图)5、把等量的新鲜树叶和干树叶分别放入不透光的锥形瓶内,塞紧瓶口24小时后,把燃烧的小木棒分别放入锥形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甲、乙瓶内的都继续燃烧 B.甲、乙瓶内的都熄灭C.甲瓶内的燃烧,乙瓶内的熄灭 D.甲瓶内的熄灭,乙瓶内的燃烧6、我国北方农村里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中,进 入地窖取物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吊在地窖内,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 测量窖内的二氧化碳含量 B. 测量窖内氧气的含量C. 主要是为了照明 D. 测量窖内氮气的含量7、向盛有相同浓度和体积石灰水的甲、乙两只试管分别放入已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20粒、已煮熟及消毒的蚕豆种子20粒(如图所示)。几天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试管 (选填“甲”或“乙”)。对乙试管中使用已煮熟的蚕豆种子的目的是 。为保证实验时无 干扰,需要对所用的蚕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clear0.010\\1\\ac4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下载的教案与学案\\ZJ\\八下(完成)\\ZJ八下课件、教案、练习(完成)\\第3章\\3.5\\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学案(2课时,含答案)\\ac41.tif" \* MERGEFORMATINET(第7题图) (第8题图)8、如图是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放在室温环境中,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2)装置乙和装置甲比较,两者存在一个主要的不同点是 ,这样做的目的是 。(3)一段时间后,装置甲中有色液体将向 移动;有色液体能移动是因为试管中 (填字母序号)。A.氧气明显减少,二氧化碳明显增多,气压减小B.氧气明显增多,二氧化碳明显减少,气压减小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明显增多,气压增加 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明显减少,气压减小四、课后练习:1、 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使人体细胞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B.呼吸作用在人体的肺泡进行C.人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D.呼吸作用可以储存能量2、我们在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最好选用( )A.干燥的种子 B.煮熟的种子 C.用盐水浸泡过的种子 D.萌发的种子3、人体细胞利用氧气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产生 ( )A.氧气 B.水 C.尿素 D. 二氧化碳和水,并伴有能量释放4、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C )A.植物体的绿色部位 B.有氧气的部位C.有生命活动的部位 D.任何部位5、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装置(瓶子用不透光的黑纸遮住,各连接处密封)。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红墨水( )A.左移 B.右移 C.不动 D.先左移后右移(第5题图) (第6题图)6、小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几天后,天竺葵叶片会发黄B.此装置放在光下几天后,挤压塑料袋,石灰水会变浑浊C.此装置放在光下几小时后, 塑料袋内壁会出现水珠D.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塑料袋内的温度可能升高7、下列正确表达呼吸作用过程的反应式是 ( )A.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能量 B.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碳+能量C.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气+能量 D.水+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能量8、小麦种子在入仓前要晒干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利于小麦种子的呼吸作用 B.抑制小麦种子的呼吸作用C.防止小麦种子腐烂 D.增加有机物的消耗9、如图是关于水果存放时,空气中氧气浓度与水果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量的关系曲线。根据图,你认为保存水果应选择下列氧气浓度最适当的是( )A. C氧气浓度状态下 B. D氧气浓度状态下 C. A氧气浓度状态下 D. B氧气浓度状态下(第9题图) (第10题图)10、小柯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乙,把几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__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口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并说明理由: 。1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1)如果利用甲装置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还需准备一套和甲装置相同的丙装置,并将丙装置中的植物进行 处理。设置丙装置的目的是为了和甲装置进行对照。(2)将乙装置放在 处一段时间,收集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验证了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12、如图是测定鲜嫩植物茎叶呼吸作用的装置,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瓶口塞紧并用u型管与外界相连。(1)用黑纸包住广口瓶的目的是______;(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现U型管左管的液面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第12题图) (第13题图)13、如图是小王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1)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王对种子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 。(2)实验过程中,小王发现红色水滴移动的现象并不明显,你提醒小王可以换用更 (填“粗”或“细”)的玻璃导管。(3)实验中,小王根据甲的红色水滴向右移动来判断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另一位同学小柯认为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请你判断并说明理由: 。14、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呼吸作用是否产生 CO2的装置。(1)能确定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 CO2 的实验现象是 。(2)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 (选填“能”或“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5、某兴趣小组选用小麦种子开展了有关呼吸作用的系列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科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1)在相同条件下完成图 1 实验,请分析该实验中如何判断呼吸作用是否进行________。(2)一段时间后拔掉甲、乙两瓶的塞子,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中烛焰无明显变化、乙中烛焰熄灭。此现象可以得出有关呼吸作用的结论是________。(3)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小麦种子培育成幼苗,将小麦幼苗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一昼夜,测得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如图2(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据图可知小麦幼苗接受光照的时间段是________(用折线上字母表示)。参考答案: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知识点1、1、 有机物 氧气 氧化 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 有机物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呼吸作用 缓慢3、 血液循环 呼吸 血液 肺部知识点2、1、 对照 2、 基本相同 左 没有3、 左 呼吸 碱石灰 减小 4、 相等5、 呼吸 有机物 能量知识点3、1、 呼吸器官 扩散 2、 活细胞 3、 微生物二、例题讲解:例题1、B解析: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指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线粒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利用,所以B符合题意。例题2、C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故C符合题意。例题3、C解析: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二氧化碳产生,实验说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故能证明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符合题意。例题4、(1)吸收O2的量 (2)遮光;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解析:(1)昆虫呼吸会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由于该装置中含有氢氧化钠,因此能测吸收呼出的二氧化碳,从而可知减小的气体的体积即是消耗氧气的量。(2)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所以一定要控制光合作用的发生,遮光则是控制反应的条件。故需要遮光,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例题5、(1)测定容器中氧气的含量 (2)用同一只蟑螂,避免了不同只蟑螂体质的差异的影响(或使用同一装置,避免了不同装置的差异的影响等) (3)a解析:(1)蟑螂的呼吸作用是吸入空气中的氧,分解有机物,并呼出二氧化碳,公式表示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所以可以通过测定容器中氧气的含量来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2)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变量控制的优点是:使用了同一只蟑螂,避免了不同只蟑螂在体质上的差异;使用同一装置也避免了不同装置的差异的影响。(3)根据图丙曲线可知,前10分钟温度不变时,容器内氧气含量因呼吸作用而迅速减少,10分钟后随着温度的降低,氧气的减少处于减缓状态,而根据呼吸作用的公式可知,当氧气消耗多时,会呼出较多二氧化碳,当氧气消耗少时,会呼出较少的二氧化碳,丁图中a曲线是10分钟前二氧化碳增多较快,10分钟后二氧化碳增加较缓,与氧气的变化吻合,因此可判定a曲线符合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三、随堂练习:1、D 2、B 3、C 4、A 5、B 6、B 7、甲;对照;微生物呼吸作用;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8、(1) 吸收蚱蜢呼吸产生的CO2 (2) 有无蚱蜢;进行对照实验 (3) 向左移 D四、课后练习:1、C 2、D 3、C 4、C 5、A 6、B 7、B 8、 B 9、D10、(1)与A组进行对照 (2)黑暗(无光照) 不能。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气体氧气含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检验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 11、(1)去叶 (2)黑暗 12、(1)防止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让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2)左侧下降,右侧上升;CO2+2NaOH=Na2CO3+H2O 13、(1)避免种子中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对实验造成干扰 (2)细(3)不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密闭装置内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总质量不变 14、(1)丁中溶液变浑浊,乙中溶液不变浑浊(2)不能 15、(1)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 (2)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3)BF 或 BDF 或 BCDEF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八下科学§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2)教学设计课题 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2)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下教材分析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选自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三章第5节,承接了前几节中氧气、氧化等内容,也为下一部分的植物呼吸、植物光合作用、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做铺垫,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体的呼吸系统结构、气体交换;第2课时主要是动物和植物的呼吸作用。本课时为第2课时的主要内容:呼吸作用、动物的呼吸和植物的呼吸;主要通过小实验等方式证明动物需要呼吸,其中的实验则以设计方案和现象分析为主,重点是理解实验的设计和原理、现象等。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呼吸作用;掌握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及能量转化过程;了解动物和植物的呼吸作用。科学思维:认识呼吸作用为生物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必要条件;亲身经历实验活动的过程,学会实验的基本方法。探究实践:通过实验设计、讨论、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问题的能力。态度责任: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重点 呼吸作用难点 呼吸作用中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呼吸系统由 与 构成; 其中,前者包括 等; 2、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有: ; 2、呼气和吸气是依靠 等的活动完成的。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 ,胸腔 ,肺内气压 外界大气压;而呼气则相反。 3、气体交换时,肺泡内的 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同时,血液中的 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过渡:进入血液中的氧气有什么作用?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又是哪里来的? 我们都知道汽车需要汽油才能行驶。那是因为汽油会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为汽车行驶提供能量。 与此类似,人进行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也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哪里来的呢?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一、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 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 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缓慢的氧化反应过程。 2、呼吸作用的原料、场所、条件、产物: (1)原料:有机物(葡萄糖)和氧气; (2)场所:活细胞内(含酶); (3)条件: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4)产物:二氧化碳、水,并释放能量; 3、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物质转化:将有机物(葡萄糖)氧化分解为无机物(水、二氧化碳) 能量转化: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热能和活跃的化学能); 4、呼吸作用的意义: 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在活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停止,生物体就迅速死亡。 思考讨论:食物燃烧时也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这与呼吸作用相类似,你能比较两者的差异吗?食物燃烧呼吸作用不同点参考:二、氧气的利用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1、氧气的利用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在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没有氧气,这一氧化反应就无法进行。 同时,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液运送到肺部,进入肺泡内,最后排出体外。 2、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①氧气的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浓度高于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浓度,血液中的氧气会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组织细胞中。这个过程为细胞提供了必要的能量。 ②二氧化碳的交换: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因此,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会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血液中。随后,血液将二氧化碳运输回肺部,以便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的,毛细血管壁非常薄,允许气体和其他物质自由交换。组织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之一。 读图:人体内的氧气是怎样获得和利用的?二氧化碳是怎样产生和排出体外的?思考讨论:呼吸和呼吸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参考:读图:动物体内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吗?动物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成分 有没有变化呢?参照图3-77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试管B的设置有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1) 实验开始时,A、B试管中红色水滴指标与橡皮塞的距离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10分钟后测量其距离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__。 2)分析:10分钟后试管A中,指标位置的改变是因为__________。 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二、动物的呼吸作用 1、动物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和人一样,动物也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2、不同的动物呼吸器官不同: (附视频) 鱼类用鳃呼吸;两栖类用肺和皮肤呼吸;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房间都用肺呼吸;一些低等的无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也各不相同。 活动:植物体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六大器官,它的体内是否也和动物一样在进行呼吸作用呢? 如图3-78所示的装置进行对比试验。几天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实验中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视频)讨论交流:实验中,种子“已浸水”和“已煮熟”意味着什么?种子为什么要消毒?参考:“已浸水”意味着种子已吸收水分; “已煮熟”意味着种子细胞已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种子消毒的目的是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活动:1)按图3-79所示,把吸干外表水的豆芽装入塑料袋中,用夹子夹住橡皮管,不使外界空气进入,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 2)观察塑料袋内壁发生的现象。把夹子移去,让塑料袋中的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打开塑料袋用温度计测量豆芽温度的变化。 3)另取一大口塑料瓶,装入豆芽,盖紧瓶盖,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然后打开瓶盖,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观察火焰的变化。 1)按图3-79所示,把吸干外表水的豆芽装入塑料袋中,用夹子夹住橡皮管,不使外界空气进入,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 2)观察塑料袋内壁发生的现象。把夹子移去,让塑料袋中的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打开塑料袋用温度计测量豆芽温度的变化。 3)另取一大口塑料瓶,装入豆芽,盖紧瓶盖,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然后打开瓶盖,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观察火焰的变化。 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 三、植物的呼吸作用 1、植物也有呼吸作用: 植物与动物、人体一样,也时刻进行着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2、植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 植物没有明显的呼吸器官,没有明显的呼气和吸气过程,但植物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得到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植物的各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每一个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 3、生物呼吸作用的意义: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通过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对于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讨论交流: 小科想晚上睡觉时卧室内的氧气含量增加,把阳台上的几盆花移到室内,这样做是否科学?为什么?参考: 不科学。 原因:植物在夜晚不会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但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依然进行着,使房间内的氧气加速消耗。 前一课时学习了呼吸(呼吸运动)的吸气和呼气过程及气体交换这里重点讲的是呼吸作用让学生了解呼吸作用是组织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是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呼吸作用中的气体交换不仅与呼吸系统有关还与循环系统等有关组织内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扩散完成通过比较呼吸与呼吸作用,正确认识呼吸作用:呼吸是物理过程,呼吸作用是化学变化过程以昆虫为例来说明动物的呼吸作用不仅人体与动物有呼吸作用,植物甚至微生物都能呼吸作用,都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植物的呼吸与动物有区别,植物没有明显的呼吸器官,植物的六大器官都在呼吸作用课堂练习 1、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意义在于 ( B )A.呼出二氧化碳 B.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分解有机物 D.消耗氧气2、用保鲜袋封装新鲜水果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保鲜袋的主要作用是( C )A.保持袋内适宜的温度 B.减少水果的水分散失C.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D.减少水果的表面损伤3、把数棵新鲜菠菜放入黑色塑料袋,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夜后,将袋内气体挤压入澄清石灰水中(如图)。下列现象中,能证明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C ) A.塑料袋内壁有水珠 B.菠菜质量变轻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菠菜出现菱蔫例题4、如图是某同学所做的测定昆虫呼吸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装置可直接测量昆虫在单位时间内 (填“吸收O2的量”或“放出CO2的量”)。(2)若要测定叶片的呼吸作用强度,除把虫换成植物外,需对该装置做何种处理? ,其理由是 。[参考(1)吸收O2的量(2)遮光;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5、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把一只健壮的蟑螂放入30 ℃的密闭容器内(如图甲),利用传感器测定10分钟内容器中温度值和氧气含量;10分钟后,将冰袋放置在容器两侧,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并测定随后20分钟内的数据。多次重复实验。方案二: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相同密闭容器中各放入一只健壮的蟑螂(如图乙),利用传感器测定30分钟内的相关数据。多次重复实验。(1)该实验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2)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变量控制的优点:_____________ (列举一点)。(3)根据方案一所得数据(如图丙),三位同学分别在图丁中画出了甲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致变化趋势,其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参考:(1)测定容器中氧气的含量 (2)用同一只蟑螂,避免了不同只蟑螂体质的差异的影响(或使用同一装置,避免了不同装置的差异的影响等) (3)a]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课堂小结 1、生物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发生氧化 反应所提供的。当有机物为葡萄糖时,人体细胞内氧化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为: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细胞内的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称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人体内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3、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在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如果没有氧气,这一氧化反应就无法进行。同时,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液运送到肺部,进入肺泡内,最后排出体外。 4、 动物跟人一样也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 5、植物没有呼吸器官但其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六大器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6、微生物等其他生物也有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对于生命活动来说十分重要。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29张PPT)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2)--- 呼吸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目标科学观念:了解呼吸作用;掌握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及能量转化过程;了解动物和植物的呼吸作用;科学思维:认识呼吸作用为生物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必要条件;亲身经历实验活动的过程,学会实验的基本方法;探究实践:通过实验设计、讨论、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问题的能力;态度责任: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复习巩固1、呼吸系统由 与 构成;其中,前者包括 等;2、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有:;2、呼气和吸气是依靠 等的活动完成的。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 ,胸腔 ,肺内气压 外界大气压;而呼气则相反。3、气体交换时,肺泡内的 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同时,血液中的 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呼吸道 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多、肺泡周围布满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薄)、肺泡有弹性,等膈肌和肋间肌收缩扩张低于氧气二氧化碳新知导入进入血液中的氧气有什么作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又是哪里来的?我们都知道汽车需要汽油才能行驶。那是因为汽油会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为汽车行驶提供能量。与此类似,人进行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也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哪里来的呢?新知讲解一、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缓慢的氧化反应过程。新知讲解2、呼吸作用的原料、场所、条件、产物:(1)原料:有机物(葡萄糖)和氧气;(2)场所:活细胞内(含酶);(3)条件:有光、无光都能进行;(4)产物:二氧化碳、水,并释放能量;3、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将有机物(葡萄糖)氧化分解为无机物(水、二氧化碳)能量转化: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热能和活跃的化学能);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在活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停止,生物体就迅速死亡。思考讨论食物燃烧时也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这与呼吸作用相类似,你能比较两者的差异吗?食物燃烧 呼吸作用不同点1)剧烈氧化2)条件是点燃3)场所在空气中进行3)在活细胞中进行1)缓慢氧化2)靠酶的催化新知讲解二、氧气的利用和二氧化碳的排出1、氧气的利用和二氧化碳的排出: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在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没有氧气,这一氧化反应就无法进行。同时,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液运送到肺部,进入肺泡内,最后排出体外。新知讲解2、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①氧气的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浓度高于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浓度,血液中的氧气会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组织细胞中。这个过程为细胞提供了必要的能量。②二氧化碳的交换: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因此,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会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血液中。随后,血液将二氧化碳运输回肺部,以便通过呼吸排出体外。这一过程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的,毛细血管壁非常薄,允许气体和其他物质自由交换。组织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之一。读图:人体内的氧气是怎样获得和利用的?二氧化碳是怎样产生和排出体外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细胞内,与有机物(葡萄糖)产生氧化反应,将有机物内的化学能释放出来;细胞内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再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相应器官,二氧化碳和一部分水再排出体外。思考讨论呼吸和呼吸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呼吸 呼吸作用区 别联 系① 呼吸仅仅是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一个物理变化;②呼吸场所在肺泡;① 而呼吸作用是有机物与氧气的反应,是一个化学变化;②呼吸作用的场所在细胞内。① 呼吸运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需要通过呼吸运动排出体外;②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保证了呼吸运动的进行。读图:动物体内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吗?动物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成分有没有变化呢?参照图3-77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注:碱石灰是由固体氢氧化钠(NaOH)和生石灰(CaO)组成的混合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两支试管中的碱石灰需等量。试管B的设置有_______________的作用。1) 实验开始时,A、B试管中红色水滴指标与橡皮塞的距离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10分钟后测量其距离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析:10分钟后试管A中,指标位置的改变是因为__________。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10cm10cm8.1cm 10cm(数据仅供参考)昆虫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动物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也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新知讲解二、动物的呼吸作用1、动物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和人一样,动物也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2、不同的动物呼吸器官不同:鱼类用鳃呼吸;两栖类用肺和皮肤呼吸;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房间都用肺呼吸;一些低等的无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也各不相同。视频:不同运动的呼吸器官不同活动:植物体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六大器官,它的体内是否也和动物一样在进行呼吸作用呢?如图3-78所示的装置进行对比试验。几天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实验中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种子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视频:种子的呼吸作用讨论交流实验中,种子“已浸水”和“已煮熟”意味着什么?种子为什么要消毒?“已浸水”意味着种子已吸收水分;“已煮熟”意味着种子细胞已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种子消毒的目的是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活动:1)按图3-79所示,把吸干外表水的豆芽装入塑料袋中,用夹子夹住橡皮管,不使外界空气进入,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2)观察塑料袋内壁发生的现象。把夹子移去,让塑料袋中的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打开塑料袋用温度计测量豆芽温度的变化。3)另取一大口塑料瓶,装入豆芽,盖紧瓶盖,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然后打开瓶盖,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观察火焰的变化。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灰水变浑浊 温度明显升高蜡烛的火焰很快熄灭植物的其他器官也能进行呼吸作用三、植物的呼吸作用1、植物也有呼吸作用:植物与动物、人体一样,也时刻进行着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2、植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植物没有明显的呼吸器官,没有明显的呼气和吸气过程,但植物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得到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植物的各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每一个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3、生物呼吸作用的意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通过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对于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知讲解讨论交流小科想晚上睡觉时卧室内的氧气含量增加,把阳台上的几盆花移到室内,这样做是否科学?为什么?不科学。原因:植物在夜晚不会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但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依然进行着,使房间内的氧气加速消耗。随堂练习1、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意义在于( )A.呼出二氧化碳 B.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分解有机物 D.消耗氧气B随堂练习2、用保鲜袋封装新鲜水果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保鲜袋的主要作用是( )A.保持袋内适宜的温度 B.减少水果的水分散失C.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D.减少水果的表面损伤C随堂练习3、把数棵新鲜菠菜放入黑色塑料袋,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夜后,将袋内气体挤压入澄清石灰水中(如图)。下列现象中,能证明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A.塑料袋内壁有水珠 B.菠菜质量变轻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菠菜出现菱蔫C随堂练习4、如图是某同学所做的测定昆虫呼吸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装置可直接测量昆虫在单位时间内 (填“吸收O2的量”或“放出CO2的量”)。(2)若要测定叶片的呼吸作用强度,除把虫换成植物外,需对该装置做何种处理? ,其理由是 。吸收O2的量遮光 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随堂练习5、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把一只健壮的蟑螂放入30 ℃的密闭容器内(如图甲),利用传感器测定10分钟内容器中温度值和氧气含量;10分钟后,将冰袋放置在容器两侧,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并测定随后20分钟内的数据。多次重复实验。方案二: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相同密闭容器中各放入一只健壮的蟑螂(如图乙),利用传感器测定30分钟内的相关数据。多次重复实验。随堂练习(1)该实验通过________________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2)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变量控制有什么优点?(列举一点)。(3)根据方案一所得数据(如图丙),三位同学分别在图丁中画出了甲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致变化趋势,其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测定容器中氧气的含量用同一只蟑螂,避免了不同只蟑螂体质的差异的影响(或使用同一装置,避免了不同装置的差异的影响等)a 课堂总结1、生物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发生氧化 反应所提供的。当有机物为葡萄糖时,人体细胞内氧化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为: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细胞内的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称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人体内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3、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在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如果没有氧气,这一氧化反应就无法进行。同时,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液运送到肺部,进入肺泡内,最后排出体外。4、 动物跟人一样也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5、植物没有呼吸器官但其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六大器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6、微生物等其他生物也有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对于生命活动来说十分重要。板书设计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2)呼吸作用: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物质转化: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能量转化:化学能→热能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实质:缓慢进氧化→吸入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呼吸场所:所有活细胞意义: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活细胞都有呼吸作用。作业布置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4、预习“3.6 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学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2).pptx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学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2) 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学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2)学案.doc 动物的呼吸各异.mp4 种子呼吸作用.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