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课 我能原谅他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九课 我能原谅他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一年级下册19《我能原谅他》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初步理解“原谅”的含义,知道在与小伙伴相处时可能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原谅别人是一种好的做法。
引导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原谅,如说“没关系”、微笑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故事、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原谅他人的过程。
鼓励学生观察和回忆自己与小伙伴相处的经历,提高他们对人际交往中矛盾处理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宽容、友善的品质,让学生体会到原谅别人能让自己和别人都感到开心,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帮助学生克服在与他人产生矛盾时可能出现的生气、难过等负面情绪,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际交往中的小摩擦。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白原谅他人的重要性,理解原谅是一种友善的行为,可以让大家相处得更愉快。
教会学生用简单的话语和动作来表达原谅,如“没关系”、抱抱对方、微笑等。
2. 教学难点
引导一年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与小伙伴的矛盾冲突时,真正能够主动地去原谅他人,而不是只停留在课堂上的理解。
帮助学生处理自己在面对他人错误时可能产生的较为强烈的负面情绪,如委屈、生气等,使其能从这些情绪中走出来并选择原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故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1. 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包含可爱的卡通图片、简单的动画等,用于展示故事和讲解知识点。
2. 准备一些小贴纸、小玩具等小奖品,用于奖励在课堂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学生。
3. 制作若干张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与小伙伴发生矛盾的小情境,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老师带着一个有点难过的表情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个坏掉的小玩具(可以是故意准备的道具),然后说:“小朋友们,老师今天有点不开心呢,看,老师最喜欢的这个小玩具坏掉了,是因为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把它碰到地上摔坏了。老师刚开始的时候心里可难受啦,不过后来老师想了想,他也不是故意的呀,所以老师就决定原谅他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原谅吗?”
2. 引导学生简单说一说他们对“原谅”这个词的理解,老师认真倾听并给予回应,通过这个小事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能原谅他。
(二)故事讲解
1. 老师通过PPT展示并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
“在森林幼儿园里,小兔子和小猴子是好朋友。有一天,它们一起在玩搭积木的游戏。小兔子搭了一座很漂亮的房子,正高兴着呢,小猴子不小心碰了一下桌子,小兔子的房子就倒了。小兔子一下子就难过起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它对小猴子说:‘你看,你把我的房子弄倒了,我好难过呀。’小猴子也很愧疚,连忙说:‘小兔子,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刚才没注意。’小兔子听了小猴子的道歉,想了想,然后说:‘没关系,我们可以再搭呀。’就这样,小兔子和小猴子又开心地一起搭起了积木。”
2. 讲完故事后,老师提问:
“小朋友们,小兔子刚开始的时候为什么难过呀?”(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小猴子碰倒了它搭的房子)
“那小猴子做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小猴子连忙道歉)
“最后小兔子是怎么说的呀?”(引导学生回答小兔子说没关系,也就是原谅了小猴子)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兔子原谅小猴子好不好呀?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原谅别人可以让大家继续开心地一起玩等类似的理由)
通过这些提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同时引出原谅他人的重要性。
(三)原谅的含义和重要性
1. 老师结合故事内容,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原谅”的含义:
“小朋友们,原谅呀,就是当别人不小心做了让我们不开心的事情,或者做错了事情跟我们道歉的时候,我们不生气了,说‘没关系’,还愿意和他继续做好朋友,一起玩,这就是原谅哦。”
2. 接着,老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小朋友们一起开心玩耍的图片,对比之前小兔子和小猴子闹矛盾又和好的图片,进一步说明原谅的重要性:
“小朋友们,你们看,如果小兔子不原谅小猴子,它们可能就不会再一起开心地搭积木啦,就会一直难过,而且小猴子也会很难过呢。但是小兔子原谅了小猴子,它们就又能一起玩得很开心啦。所以呀,原谅别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能让我们和小伙伴们相处得更愉快哦。”
(四)表达原谅的方式
1. 老师先做示范:
老师邀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然后假装不小心碰到了这位同学的文具,马上带着歉意说:“哎呀,小朋友,对不起呀,我不小心碰到你的文具了。”然后老师微笑着,轻轻拍了拍这位同学的肩膀,说:“没关系,我们还是好朋友呀。”接着老师问这位同学:“小朋友,你看老师这样说,是不是就表示老师原谅我啦?”引导这位同学回答是,同时让其他同学观察老师的动作和话语。
2. 让学生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模拟不小心做错事和接受道歉并表达原谅的情境。比如,一个同学可以假装不小心踩了另一个同学的脚,然后马上道歉,另一个同学则要练习说“没关系”,并可以用抱抱对方、微笑等方式来表达原谅。
老师在各小组间巡视指导,及时给予肯定和纠正。如果发现有学生表达得不够好,比如声音太小或者动作不自然,老师可以轻声提醒:“小朋友,声音要大一点哦,这样别人才能听到你说没关系呀。”或者“小朋友,抱抱的时候要轻轻的哦,这样才友好呢。”
每组练习结束后,邀请几组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他们的练习成果,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并给予掌声鼓励。
(五)角色扮演
1. 老师拿出之前准备好的写有不同与小伙伴发生矛盾小情境的卡片,如:
“你在画画的时候,旁边的小朋友不小心把颜料弄到了你的画上,他马上跟你道歉了。”
“你在玩滑梯的时候,后面的小朋友太着急了,不小心把你推倒了,他也跟你道歉了。”
“你在和小伙伴们分享玩具的时候,有个小朋友抢了你的玩具,后来他知道错了,跟你道歉了。”
2. 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卡片。
3. 老师说:“小朋友们,现在每个小组要根据卡片上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哦。一个同学扮演遇到事情的主人公,其他同学扮演做错事的小朋友和旁边的小伙伴等,要通过角色扮演来展示如何接受道歉并表达原谅哦。”
4. 学生们开始进行角色扮演,老师在各小组间巡视指导,及时给予肯定和纠正。比如,如果发现有小组的角色扮演中,主人公没有及时说“没关系”来表达原谅,老师会轻声提醒:“主人公,要记得说没关系呀,这样就是原谅他啦。”
5. 角色扮演结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介绍本小组角色扮演的情境以及是如何表达原谅的。老师对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再次强调表达原谅的方式和重要性。
(六)讨论与总结
1. 老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原谅,也学会了怎么表达原谅。那现在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平时和小伙伴们相处的时候,如果遇到别人不小心做错事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果学生回答得比较简单,老师可以通过追问来引导其进一步阐述,比如:“那你会马上说没关系吗?还是会先怎么样呢?”
2. 老师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学会原谅别人哦。当别人不小心做错事跟我们道歉的时候,我们要说‘没关系’,还可以用抱抱对方、微笑等方式来表达原谅。这样我们和小伙伴们就能相处得更愉快啦,而且我们自己心里也会很开心呢。以后在生活中,大家一定要记得哦,我能原谅他!”
六、教学延伸
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说一说今天在课堂上学习的关于原谅的内容,并且和爸爸妈妈一起模拟一个与小伙伴发生矛盾然后原谅对方的情境,让爸爸妈妈帮忙记录下这个过程,下节课可以带来和其他同学分享。
2. 在班级里开展“原谅小天使”评选活动,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与小伙伴相处时的表现,当学生能够主动原谅他人的过错时,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更多学生养成原谅他人的良好习惯。
七、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一年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尤其是在角色扮演和小组练习环节,是否存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并改进。
2. 对于“原谅”这一概念的讲解是否足够清晰易懂,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原谅的含义以及重要性,需要通过课后作业的反馈以及后续的观察来进一步评估。
3. 教学内容是否与一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能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原谅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需要不断地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一年级学生的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