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一、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②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要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能指导人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正确意识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方法论】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又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标志词】(1)物质决定意识:根据……,调查,由……情况得出,国情之类的,立足……,客观分析……,考虑到……,面对(应对)……的特点/情况/实际状况;(2)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划、方法、措施、战略、精神、思想、法则、规定、规则、纪律、立志、意见、建议/方案的制定与指导。法律的颁布、计划制定、思考、研究、论证、设计、预见能体现意识特点;目标、计划、政策指导体现反作用拓展:这些词语在唯物论范围里就是意识;在认识论范围里是属于认识或者真理;在历史唯物主义范围里面就是社会意识或者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方法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变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标志词】按规律办事:……必由之路,法则,环境与人,科学,高效,价值规律,经济规律(科学发展观类经济问题),事半功倍;自然灾害周期性,因地制宜,模式,走道路……,按……方式,顺势而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②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标志词】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的想、做、精神状态):艰苦奋斗,拼搏,下决心,改革,改变,破解,信心,转型,努力,遏制、加强、增加、实行、抑制、研究决定、远见、为了……而举办……,决心,致力于,自主研发,尽力,全力抓好。推断,调控,开创了……为了……争取……措施,创造机会/模式,调整,改进,引导。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方法论】①要求尊重客观规律,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②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二、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观点)(一)联系观7.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8.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9.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标志词】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合作伙伴,效应,造成、带动……,关系到,影响,衍生品,在……条件下作用突出,合作,交流,……之间,人与自然,促进合作,引起,制约,产生,带来,经济链条,与…相关,产业链条,由于……原因,相结合。客观性往往从方面命题如臆造联系、违背客观联系受惩罚。多样性更强时间地点条件改变导致的不同的结果。10.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A.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B.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方法论】① 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要素联系起来考虑。②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标志词】整体与部分及系统优化:党中央领导,中央与地方,国家与地方;团队合作,一体化,大局,总工作;团队与个人,服从指挥,关键地方,重要部分,体系,全局,系统工程,协调发展,因地制宜,优势组合,统筹,结构性调整,项目、工作分配,内部调整,优化,组合,顺序(两个要素之间有关联时也可但要一大一小范围)(2)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① 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要素联系起来考虑,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二)发展观11.发展的实质与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标志词】发展的普遍性:新时期,创新,长远,前进,进步,深化,探索,前景,预期,改革,新模式,最终,发展,向前,调整,变化,……之初……后来,不断,解放思想,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1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原理】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①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①要重视量的积累(积极增强正向量的积累,防止反向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③坚持适度原则【标志词】量变与质变:抓住机遇,飞跃,积累,逐步,过度,突破,适度,抓住时机,悄然中,转折,蜕变,无数次;几年来,渐渐,具体数量词,减排目标,把握,努力,积累,飞跃,一个新台阶。1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及方法论(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和道路)(基本途径)【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法论】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标志词】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成功,突破,克服了,前景好,趋势好,情况复杂、反复探索,挫折,艰难,曲折,阻碍,徘徊,跌倒,重复,困难,起伏低谷。14.辩证否定观原理及方法论【原理】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联系的和发展的环节。【方法论】①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标志词】辩证否定:创新、新问题、新方法、突破,解放思想,改革,自主品牌、打破旧思维、批判继承、体制改革、自我完善、变革、怀疑、否定、新模式、继承……发展……,创业, 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三)矛盾观15.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①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方法论】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16.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①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②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标志词】矛盾普遍性:种种问题、然而、“存在问题、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既要又要,仍在危险,虽然……但是,一分为二,让……是不可能的,尽管、“两手抓”17.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①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差异性);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阶段性);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有主次之分/不平衡性)。【方法论】在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标志词】矛盾的特殊性:国情比较,根据……(因XXX: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面对、针对、区别、不同、多样、特点(特色)、“与……相比……”、“从……到……”(不同阶段不同特点)、当前,自身、本地、极少数、专门、专长、一个阶段…另一个阶段……。1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①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②坚持“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解剖麻雀”;抓好典型;搞试点;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方法论的补充)【标志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共性与个性,相同点与不同点,试点、XX试点,经验推广,举一反三,“一般号召、个别对待”、解剖麻雀、“典型”经验,普遍理论与和具体实际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借鉴指导,中央与地方。19.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即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标志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重点、关键、核心、突破口、中心、主线、重中之重、第一要务、最重要环节、首要、首先、放在首位、高度重视、最重要的是、统筹、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个好汉三个邦。一个篱巴三个桩、、牵牛要牵牛鼻子。20.矛盾主要方面与矛盾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忽视支流,即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标志词】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总体、基本方面、主流、主体、方向、性质、形势,利弊、大局、机遇与挑战、大局、机遇和挑战、着力……、优势、劣势、局限性、利弊、主导、多数、主要、基本上、总体上、辨别、倾向于。21.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方法论)【依据/原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方法论】①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②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③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探索认识的奥秘)2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方法论】①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标志词】(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调研改革开放中形成、实验研究、临床应用后总结,试点,实际,认识工具的发展推动进一步认识,与时俱进,经多年实践得出结论,经过……艰苦探索,下基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调查研究,把产品拿到……(试验),经验证明,获取,……铸就了……精神。(2)认识的反作用:理论推动,科学发展观指导,认识导致,经验策略、政策、方针指引,发扬……精神,在……的指引下,计划指导取得成效。23.真理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一律平等。【方法论】要坚持真理。24.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与上升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条件(每个人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等)和客观条件(复杂的、变化着的客观事物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的限制,对同一事物,人们往往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 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在实践中不断地向前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不断向前发展。)【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标志词】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多次认识,认识失败,认识成功,最初……,接下来、随着……深入;解放思想;……年后认识……(时间变化),不断改进,逐渐完善,与时俱进,丰富了对……的认识,经过分析,提出不同认识,冲破,打破旧理论(如相对论的提出);过去……现在……,很久以来,人们认为……;但目前人们认识到……;曲折,上升。四、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26.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论】要坚持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充分重视发挥社会意识的指导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标志词】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作用)、广泛调研,深入论证,科学发展观,党的政策,针对中国国情……宗教神学,我国现阶段存在着的落后,腐朽思想,政策,措施。2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方面和环节,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2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方法论】要尊重和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不断改革创新,即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方面和环节,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调整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方面和环节,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标志词】两个基本规律:改革、制度改革、上层建筑变革、生产力发展、所有制、分配制度完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文化社会体制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变革(经济制度多为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政治体制或制度多为上层建筑)29.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根本动力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方法论】要尊重和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坚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解决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30.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改革的本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②改革的内容和根本目的: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方面和环节,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方面和环节,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改革的作用: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方法论】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改革创新。31.群众史观原理及方法论【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要坚持群众观点(其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和群众路线(其基本内容: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标志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农民、民生、征求群众意见、农民首创、社保、医保、农民工、工人、公民、提升全民的XXX意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以人为本(整合:解决民生、 发展民主的问题)五、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实现人生的价值)32.人的价值原理及方法论【原理】人生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社会价值),又是价值的享受者(自我价值)。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归根到底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看他对社会发展、对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方法论】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什么。33.“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价值观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③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倡导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志词】价值观导向作用:淡泊名利,捐款,英雄人物,就业观,消费观,科学发展观,诚信,引导,某官员好/坏行为,有的人认为……而有的人则认为……,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观念以及……精神的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多和社会意识反作用同时存在)3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原理及方法论【原理】(1)特点: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2)标准及要求:①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要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群众的利益,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要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标志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选择了……的道路,有人认为……,为人民服务,有“人民群众”的关键词的。整合:一个理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述(强调社会历史性),不同人就某一个问题的不同利益诉求(主体差异性)35.“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原理及方法论【原理】(1)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3)在砥砺自我中创造与实现价值。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方法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标志词】人生价值观:贡献,索取,劳动,集体主义,投身社会与为人民服务、社会效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赞赏,荣誉,勇挑重担,刻苦攻关,勤奋学习,不断钻研:实现人生价值,英雄人物的事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