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21《嫉妒心害人害已》的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下21《嫉妒心害人害已》的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嫉妒心害人害己》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清晰阐述嫉妒的概念,准确识别嫉妒心理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如对他人成绩、外貌、拥有的物品等方面产生的不满、怨恨等情绪。
2. 理解嫉妒心对自己和他人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影响自身情绪、破坏人际关系、阻碍自身发展等方面。
3. 掌握至少三种克服嫉妒心的有效方法,如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欣赏他人、转移注意力等,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这些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故事讲述、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样化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深入思考、踊跃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思考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实践体验,如分析自己曾经有过的嫉妒情绪、尝试运用克服嫉妒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克服嫉妒心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豁达包容的人生态度,让学生认识到嫉妒并不能带来好处,反而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
2. 鼓励学生学会以平和、友善的心态对待他人的成功与优秀,促进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生动故事、真实案例、直观对比等,让学生深刻理解嫉妒心的危害,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嫉妒心是一种不良情绪,需要加以克服。
2. 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克服嫉妒心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逐步消除嫉妒心理,养成健康的情绪管理习惯。
(二)教学难点
1.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如何将抽象的嫉妒心理概念及复杂的克服方法简单化、形象化,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嫉妒情绪根源的剖析。
2. 引导学生在面对他人频繁的优秀表现或自己长期处于相对劣势时,能够持之以恒地运用所学方法克服嫉妒心,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 收集与嫉妒心相关的故事、案例、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如《白雪公主》中皇后嫉妒白雪公主美貌的片段、学生之间因嫉妒产生矛盾的真实案例视频等。
2. 准备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如代表不同角色的头饰、简单的场景布置道具等。
3. 设计一份关于学生嫉妒心情况的调查问卷,用于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嫉妒心理以及具体表现形式等情况,以便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二)学生准备
1. 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看到别人比自己好而心里不舒服的经历,准备在课堂上分享。
2. 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个人思考感悟、小组讨论结果以及课后作业等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白雪公主》的故事片段:在遥远的国度里,有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她的美貌让所有人都为之倾倒。然而,皇后却因为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想尽办法要除掉她。皇后先是让猎人把白雪公主带到森林里杀掉,后来又多次用毒苹果等手段想要害死白雪公主。最终,皇后的恶行被大家发现,她自己也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提问引导:“同学们,皇后为什么要这样对待白雪公主呢?她这样做对自己和白雪公主分别造成了什么影响呢?”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认识嫉妒心
1. 概念讲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嫉妒的概念:“同学们,皇后因为看到白雪公主比自己更美丽,心里就产生了一种不舒服、不满甚至怨恨的情绪,这就是嫉妒心。嫉妒心就是当我们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好,比如成绩比自己好、长得比自己漂亮、拥有的东西比自己多等等,就会产生的一种负面情绪。”
举例说明嫉妒心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如有的同学看到同桌考试成绩比自己高,就不高兴,不愿意和同桌说话了;有的同学看到别人有新的玩具,自己没有,就会在心里暗暗生气等。
2. 图片展示
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展示一些反映嫉妒心表现的图片,如一个孩子皱着眉头看着另一个孩子拿着奖状、一个孩子偷偷看着别人玩新玩具时满脸的不高兴等。
提问引导:“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你们能说一说这些孩子可能在想什么吗?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更清楚地看到嫉妒心的表现了吗?”让学生通过图片直观地感受嫉妒心的表现形式。
(三)嫉妒心的危害
1. 案例分析
教师展示三个不同类型的案例:
案例一:小明和小刚是同班同学,小刚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得了满分,小明看到后心里很不舒服,觉得小刚肯定是作弊了。从那以后,小明就不再和小刚一起学习了,而且还在同学中说小刚的坏话。结果,小刚因为小明的这些行为感到很伤心,两人的友谊也受到了影响。而小明自己呢,因为一直纠结于小刚的成绩,心情也不好,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
案例二:小美是一个很爱漂亮的女孩,她看到同班的小丽穿着一件很漂亮的裙子,心里就特别嫉妒。于是,小美就在小丽的裙子上偷偷画了一笔,想让小丽出丑。小丽发现后非常生气,和小美大吵了一架。这件事让小美在班里的名声也不好了,大家都觉得她心眼小。小美自己也因为这件事心里一直很愧疚,学习也没心思了。
案例三:小张和小李都是学校足球队的成员,小李在一次比赛中表现特别出色,进了好几个球。小张看到后,心里产生了嫉妒,觉得自己才应该是那个表现出色的人。于是,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小张故意不配合小李,还在背后说小李的坏话。这不仅影响了球队的团结,也让小张自己失去了很多进步的机会,因为他没有把心思放在训练上,而是放在了嫉妒别人上。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个案例中嫉妒心对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危害,每组4-5人,讨论时间为5分钟。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加深学生对嫉妒心危害的理解。
2. 危害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同学们,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嫉妒心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很大的危害。对自己来说,嫉妒心会让我们心情不愉快,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让我们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让自己的名声受损。对他人来说,嫉妒心会伤害到别人的感情,破坏我们和别人的友谊,还可能影响到别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说,嫉妒心真的是害人害己呀。”
(四)克服嫉妒心的方法
1. 方法介绍
正确认识自己
教师讲解:“同学们,要克服嫉妒心,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只看到别人的优点而忽略了自己的。比如,你可能画画不如别人好,但你唱歌可能很棒;你可能数学成绩不是最好的,但你语文可能很优秀。我们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样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不会因为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产生嫉妒心。”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用笔在笔记本上简单记录下来。
学会欣赏他人
教师说:“除了正确认识自己,我们还要学会欣赏他人。当我们看到别人比自己好的时候,不要嫉妒,而是要真心地为他们高兴,欣赏他们的优点和成就。比如,当你的同学考试成绩比你好的时候,你可以说‘哇,你真厉害,我要向你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友善,也能让你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好。”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他人,并举例说明。
转移注意力
教师解释:“如果我们发现自己产生了嫉妒心,还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缓解。比如,你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像画画、看书、做运动等。当你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就会暂时忘记那些让你产生嫉妒心的事情。”鼓励学生回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在笔记本上写下几种可以用来转移注意力的活动。
2. 角色扮演
教师创设以下情境:
情境一:小红看到同桌小兰在学校的文艺表演中表现得非常出色,获得了很多掌声,心里产生了嫉妒。她觉得自己也应该得到那些掌声,现在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情境二:小强看到邻居家的小明有一辆新的自行车,自己没有,心里很嫉妒。他想把小明的自行车弄坏掉,现在他正在犹豫要不要这么做。
情境三:小慧看到班上的小美每次考试成绩都比自己好,心里很嫉妒。她不想再和小美做朋友了,现在她正在考虑要不要和小美断绝关系。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情境中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朋友或家人等角色。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提醒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要运用所学的克服嫉妒心的方法,尝试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各小组依次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观看并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的真实性、对克服嫉妒心方法的运用是否合理有效、问题解决的程度等。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再次强调克服嫉妒心的方法和要点。
(五)自我反思与实践
1. 自我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曾经有过的嫉妒情绪,如看到别人比自己考得好、比自己受欢迎、比自己拥有更多的东西等等。然后让学生思考当时自己的感受、采取的行动以及对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影响。
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反思内容,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当时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嫉妒心的危害以及自己当时处理方式的不当之处。
2. 实践体验
教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克服嫉妒心的方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实践一下。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如果你发现自己产生了嫉妒心,就尝试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比如,如果你看到同学比自己考得好,就试着正确认识自己,想想自己的优点,然后真心地为同学的好成绩感到高兴;或者如果你看到别人有新的玩具,自己没有,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一下注意力。”
教师提醒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以便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六)总结与拓展
1. 课堂总结
教师亲切地回顾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微笑着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嫉妒心害人害己》这一课,通过有趣的故事、真实的案例、角色扮演和自我反思等活动,我们深刻认识了嫉妒心的概念、危害以及克服嫉妒心的方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时刻警惕嫉妒心的产生,一旦发现自己有了嫉妒心,就积极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去克服它,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态。”
2. 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同学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分享一下今天在课堂上学习的关于嫉妒心的知识,并且和他们商量一下,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如果发现自己产生了嫉妒心,让爸爸妈妈帮忙监督自己,运用所学的方法去克服它。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分享大家在这一周内的实践体验。”通过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克服嫉妒心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