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第4章第2-4节 地球的运动 学习评价(满分100分,作业时间4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现象是因为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四季更替现象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2.如图是小明用铅笔做圭杆,在自家的飘窗上做“观竿测影”的实验。一天内,竿影将顺时针旋转变化,其原理是(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月球的公转 D.月球的自转3.小科将电灯放在桌子中央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在灯旁模拟地球,拨动地球仪转动。该过程是在模拟下列哪种自然现象( )A.昼夜更替 B.板块运动 C.四季更替 D.月相变化4.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标注正确的是( )A. B. C. D.5.2023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这一天地球位置处于图中的(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6.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在不停自转,自转一周时间约为24小时B.地球上任何一地的杆影都是正午最短,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造成的C.地球表面不像月球表面那样有众多的环形山,这与地球的大气层有关D.地球上的晨线和昏线恰好就是地球的两条经线7.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①→②→③→④绕着太阳公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B.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C.6月21日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④D.地球从①处运行到②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向北移动8.当北京时间是正午12:00时,下列哪幅图代表此时悉尼(东十区)时间( )A. B. C. D.9.如图是太阳系部分天体的运动模式图,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主要与图中的哪一运动有关( )A.A运动 B.B运动 C.C运动 D.D运动10.如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此日( )A.太阳直射在赤道上B.南回归线上昼夜等长C.杭州昼长夜短D.杭州处于冬季11.如图所示为温州市某校园内杆影(虚线表示)的日变化趋势图,其中代表早晨杆影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2.如图是杭州某小区内两幢南北分列的高层公寓,前面一幢楼(A 楼)往往把后面的(B 楼)部分楼层的正午阳光遮挡住。下列日子中,若天气晴朗,B 楼的楼层被遮挡阳光最多的一天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13.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小明查阅资料,利用温州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38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85度,制作了“二十四节气观测仪”(如甲图),圭上刻度如乙图。下列关于该“观测仪”的使用说明不合理的是( )A.使用时间:必需要在观测日的正午使用B.使用地点:温州及与温州同一纬度地区C.摆放位置:圭表南北放置,圭在表的南侧D.组装要求:圭放置在水平面,表与圭垂直14.如图是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A.20°S B.26°S C.20°N D.26°N15.地球板块之间在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B.板块的碰撞形成裂谷和海洋C.火山多发生于板块内部D.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过程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6.2024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六)这天地球公转至图中 (用字母表示)之间;这天的月相大致为 。17.第十九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金华也将承办部分比赛项目。如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023年9月23日是农历秋分日,这天地球公转至图中 位置。(2)从9月23日到10月8日,金华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18.我们把一年中满月且最接近地球时又大又圆的月亮叫做“超级月亮”,今年超级月亮将发生在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如图表示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届时月球的位置将处于图中的 位置。该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 (填“南”或“北”)。19.如图为我国某地一座建筑在冬至日、夏至日正午的日照示意图。(1)该示意图中的窗户是 (填“朝南”或“朝北”)的,太阳光线A是 (填“冬至日”或“夏至日”)正午时的光照情况。(2)从冬至日到春分日,正午射入该居民屋内的阳光面积会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0.读图1(斜线部分表示黑夜)和图2,完成下列要求:(1)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一致,都是 ,但是周期不同,自转周期为 ,公转周期为(2)图1所示时间是北半球的 ,(节气),①地的昼长夜短情况为 ,此时在图2中地球公转到 处。(3)造成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原因是 ,如图1所示,此时①正值 (白天/黑夜)。(4)图3是北京的小华记录的“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21.2024年4月3日早上7时58分,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我市多地震感强烈。(1)台湾省多地震是因为位于亚欧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2)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和做法中正确的是 。A.从室外跑进楼内躲避 B.若在高层应乘电梯快速下楼C.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若在底楼,可快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三、探究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2.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太阳能光伏发电。细心的小科发现南方、北方居民的太阳能电池板(如图甲)倾斜角度不同。小科联系了北方的朋友,于6月22日正午,利用1米长的木杆、卷尺和绘图工具,同时开展了测量太阳高度的实践活动:(1)当日,太阳直射点在 附近。(2)图乙是他们的测绘结果,则 (填“图1”或“图2”)是南方小科测绘的。(3)查阅资料: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与正午太阳高度H之和等于90°时(如图丙),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为了获得更大的太阳能利用率,南方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 (填“大于”或“小于”)北方。(4)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时,还要考虑太阳方位。若在丽水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最佳朝向是朝 (填“南”或“北”)。23.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可以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分析下列模拟实验并回答问题:(1)如图甲,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泥沙将会从B处滑落,并在A处沉积。此现象模拟的地质灾害是 。(2)在坡面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往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会发现泥沙堆积明显减少,说明 。(3)如图乙,用双手挤压两本书,模拟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 (选填“山脉”或“裂谷”)的形成。(4)在图丙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选填“碰撞”或“张裂”),其中上升的水流模拟 上涌,其原理可以支持 (填字母)。A.大陆漂移说 B.海底扩张说 C.板块构造学说四、综合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4.在学习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地球仪”,以模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姿态,同时针对该模型设计了评价表。“自制地球仪”评价表(节选)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指标二 能模拟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姿态 能模拟地球自转,不能模拟地球公转姿态 既不能模拟地球自转,也无法模拟地球公转姿态小明利用铁丝穿过实心泡沫塑料球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地球仪。(1)根据评价表,观察该模型,发现“指标一”能评为“优秀”,请你对“指标二”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2)小明拨动泡沫塑料球后,泡沫塑料球很快停止转动,这是因为 。(3)将自制地球仪改进后,小明进行了教材上的实验探究,如图乙所示:本实验中小明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25.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形态在持续的改变中。如图1是夏威夷群岛主岛(编号1号)与其三个链状火山岛屿(编号2、3、4号)的分布示意图(未按比例绘制)。许多科学家认为,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不断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的方向)造成的,喷出的岩浆冷却凝固逐一形成这些火山岛屿。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2图示最能代表从链状火山岛屿(2、3、4)到夏威夷群岛主岛(1)年龄分布情形的是 。(2)下列说法与文中这些科学家的观点相矛盾的是 。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所以说明大陆可能是在移动的B.大陆架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是不可能的C.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位于温暖湿润的中低纬度地区D.大陆牢牢地紧连在海床上,而不是像浮冰般漂浮在海上,故无法移动E.现今的两个地磁极——南极和北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位置是在移动的26.如图是用透明塑料盖(半球形)和圆形纸板等材料做成的装置,可以模拟一天中杆影随太阳高度变化的情况。实验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圆形纸板当底板模拟地平面,牙签(插在纸板中间O点)模拟地面上的旗杆,ABC连成的弧线(手电筒沿透明塑料盖运动的轨迹)模拟太阳在夏至日这一天中的运动轨迹。(1)实验中,让光线始终对准牙签的顶端照射,在纸板底面上会出现牙签的影子,这是由于光在同一中均匀介质中是 传播的。(2)图中OP、OQ、OS都是旗杆影子,其中可以表示夏至日该地正午时刻的旗杆影子是 。(3)如果要模拟该地冬至日这一天中杆影变化的情况,那么应将手电筒沿透明塑料盖运动,把光线与纸板的夹角调 些(选填“大”或“小”)。(4)为了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杭州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 日的楼影来计算。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第4章第2-4节 地球的运动 学习评价参考答案及解析(满分100分,作业时间4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现象是因为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四季更替现象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解答】解: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故选:B。2.如图是小明用铅笔做圭杆,在自家的飘窗上做“观竿测影”的实验。一天内,竿影将顺时针旋转变化,其原理是(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月球的公转 D.月球的自转【解答】解:一天内,竿影将顺时针旋转变化,其原理是地球自转,其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故选:A。3.小科将电灯放在桌子中央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在灯旁模拟地球,拨动地球仪转动。该过程是在模拟下列哪种自然现象( )A.昼夜更替 B.板块运动 C.四季更替 D.月相变化【解答】解:读图可知,小科将电灯放在桌子中央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在灯旁模拟地球,拨动地球仪转动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进行自转运动;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故选:A。4.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标注正确的是( )A. B. C. D.【解答】解: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写作90°S),即N表示北极,S表示南极。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读图可知,图中正确标注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B。故选:B。5.2023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这一天地球位置处于图中的(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解答】解:5月12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与夏至日位置之间即图中的甲和乙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选:A。6.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在不停自转,自转一周时间约为24小时B.地球上任何一地的杆影都是正午最短,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造成的C.地球表面不像月球表面那样有众多的环形山,这与地球的大气层有关D.地球上的晨线和昏线恰好就是地球的两条经线【解答】解: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造成的;地球上任何一地的杆影都是正午最短,这是因为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表面不像月球表面那样有众多的环形山,这与地球的大气层有关;地球上的晨线和昏线不是地球上的两条经线。故选:C。7.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①→②→③→④绕着太阳公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B.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C.6月21日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④D.地球从①处运行到②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向北移动【解答】解: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6月21日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②;地球从①处运行到②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故选:D。8.当北京时间是正午12:00时,下列哪幅图代表此时悉尼(东十区)时间( )A. B. C. D.【解答】解:东八区与东十区相差2个时区,也就是相差2个小时,由于东边的时刻早于西边的时刻,因此当北京时间是正午12:00时,悉尼(东十区)时间为14:00.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9.如图是太阳系部分天体的运动模式图,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主要与图中的哪一运动有关( )A.A运动 B.B运动 C.C运动 D.D运动【解答】解:地球上正午杆影长度的季节性变化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的,与地球的公转运动有关;图中B运动是地球的自转,A运动是月球的公转,C运动是地球的公转,D运动是彗星的绕日公转,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如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此日( )A.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B.南回归线上昼夜等长C.杭州昼长夜短 D.杭州处于冬季【解答】解:结合图示来看,太阳直射点介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南回归线昼短夜长;杭州昼长夜短;杭州处于冬季的时候太阳直射南半球,图示不符合。综上所述,故C正确。故选:C。11.如图所示为温州市某校园内杆影(虚线表示)的日变化趋势图,其中代表早晨杆影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答】解:早晨杆影长,且此时太阳偏东,所以影子位于西方;此时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故④正确。故选:D。12.如图是杭州某小区内两幢南北分列的高层公寓,前面一幢楼(A 楼)往往把后面的(B 楼)部分楼层的正午阳光遮挡住。下列日子中,若天气晴朗,B 楼的楼层被遮挡阳光最多的一天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解答】解:通常根据太阳光线的角度大小来确定前后两栋楼的楼间距,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是B楼的楼层被A楼遮挡阳光最多的一天,故选项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3.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小明查阅资料,利用温州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38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85度,制作了“二十四节气观测仪”(如甲图),圭上刻度如乙图。下列关于该“观测仪”的使用说明不合理的是( )A.使用时间:必需要在观测日的正午使用B.使用地点:温州及与温州同一纬度地区C.摆放位置:圭表南北放置,圭在表的南侧D.组装要求:圭放置在水平面,表与圭垂直【解答】解:A.根据正午日景投射在圭面上的影长,来定二十四节气,因此使用时间需在观测日的正午使用,故A正确;B.“二十四节气观测仪”使用地点需要在一纬度地区,故B正确;C.圭平置于南北方向,表垂直立于圭的南端,故C错误;D.圭放置在水平面,表与圭垂直立于圭的南端,故D正确;故选:C。14.如图是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A.20°S B.26°S C.20°N D.26°N【解答】解:由图可知,该地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该地位于回归线之间,BD错误。该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说明该地离南回归线较近,位于南半球,A正确,C错误。故选:A。15.地球板块之间在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B.板块的碰撞形成裂谷和海洋C.火山多发生于板块内部D.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过程【解答】解: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A错误。板块的碰撞形成高大山脉、岛弧等,B错误。火山多发生于板块边界处,C错误。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过程,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6.2024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六)这天地球公转至图中 D﹣A (用字母表示)之间;这天的月相大致为 满月 。【解答】解:2024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六)这天地球公转至图中D﹣A之间即北半球的冬至日与春分日位置之间,这天的月相大致为满月。故答案为:D﹣A;满月。17.第十九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金华也将承办部分比赛项目。如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023年9月23日是农历秋分日,这天地球公转至图中 丙 位置。(2)从9月23日到10月8日,金华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昼渐短,夜渐长。 。【解答】解:(1)读图可知,当地球位于甲位置时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乙位置时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丙位置时,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丁位置时,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因此,2023年9月23日是农历秋分日,这天地球公转至图中丙位置。(2)当地球位于丙位置时,时间为9月23日前后,昼夜平分;当地球位于丁位置时,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昼短夜长。从9月23日到10月8日,金华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昼渐短,夜渐长。故答案为:(1)丙;(2)昼渐短,夜渐长。18.我们把一年中满月且最接近地球时又大又圆的月亮叫做“超级月亮”,今年超级月亮将发生在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如图表示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届时月球的位置将处于图中的 C 位置。该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 北 (填“南”或“北”)。【解答】解:读图可知,今年超级月亮将发生在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这天晚上月球大致处于图中的C位置,为满月,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5月26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与夏至日位置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故答案为:C;北。19.如图为我国某地一座建筑在冬至日、夏至日正午的日照示意图。(1)该示意图中的窗户是 朝南 (填“朝南”或“朝北”)的,太阳光线A是 夏至日 (填“冬至日”或“夏至日”)正午时的光照情况。(2)从冬至日到春分日,正午射入该居民屋内的阳光面积会 减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解答】解:(1)图中我国某地一座建筑在冬至日、夏至日正午的日照示意图,该示意图中太阳光从窗户照入,所以窗户是朝南的;图中光线A是夏至日正午时的光照情况,该节气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大;(2)从冬至日到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正午射入该居民屋内的阳光面积会减小。故答案为:(1)朝南;夏至日;(2)减小。20.读图1(斜线部分表示黑夜)和图2,完成下列要求(1)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一致,都是 自西向东 ,但是周期不同,自转周期为 一天 ,公转周期为 一年 (2)图1所示时间是北半球的 冬至日 ,(节气),①地的昼长夜短情况为 昼长夜短 ,此时在图2中地球公转到 丙 处。(3)造成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原因是 地球自转 ,如图1所示,此时①正值 黑夜 (白天/黑夜)。(4)图3是北京的小华记录的“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a 【解答】解:读图可知,(1)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的,但是周期不同,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公转周期为一年,即365天。(2)图1所示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①地位于南半球,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此时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丙处。(3)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图1中①处正值黑夜。(4)图1所示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北半球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照射到屋内太阳光面积最大;a图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自西向东;一天;一年;(2)冬至日;昼长夜短;丙;(3)地球自转;黑夜;(4)a。21.2024年4月3日早上7时58分,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我市多地震感强烈。(1)台湾省多地震是因为位于亚欧板块和 太平洋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2)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和做法中正确的是 D 。A.从室外跑进楼内躲避 B.若在高层应乘电梯快速下楼C.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若在底楼,可快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解答】解:(1)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2)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和做法中正确的是若在底楼,可快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尽量远离高大建筑物,D正确;发生地震时,室外的人不能跑到楼内躲避,要跑到比较空旷的地带,A错误;发生地震时容易停电、电梯损坏、楼梯变形等故障,高楼层的人们不能乘电梯撤离,B错误;发生地震时,应迅速撤离,生命安全第一,不能再进入室内抢运物品,C错误。故选D。故答案为:(1)太平洋;(2)D。三、探究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2.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太阳能光伏发电。细心的小科发现南方、北方居民的太阳能电池板(如图甲)倾斜角度不同。小科联系了北方的朋友,于6月22日正午,利用1米长的木杆、卷尺和绘图工具,同时开展了测量太阳高度的实践活动:(1)当日,太阳直射点在 北回归线 附近。(2)图乙是他们的测绘结果,则 图2 (填“图1”或“图2”)是南方小科测绘的。(3)查阅资料: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与正午太阳高度H之和等于90°时(如图丙),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为了获得更大的太阳能利用率,南方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北方。(4)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时,还要考虑太阳方位。若在丽水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最佳朝向是朝 南 (填“南”或“北”)。【解答】解:(1)6月22日前后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2)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时,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则太阳高度角越大,故图2应该是南方小科测绘的;(3)在北半球,北方比南方的太阳高度角大,故南方的∠H大于北方,为了获得更大的太阳能利用率,则南方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小于北方;(4)由地理位置可知,丽水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天空,阳光射向北方,故在丽水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最佳朝向为朝南。故答案为:(1)北回归线;(2)图2;(3)小于;(4)南。23.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可以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分析下列模拟实验并回答问题:(1)如图甲,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泥沙将会从B处滑落,并在A处沉积。此现象模拟的地质灾害是 泥石流 。(2)在坡面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往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会发现泥沙堆积明显减少,说明 植被可以保持水土 。(3)如图乙,用双手挤压两本书,模拟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 山脉 (选填“山脉”或“裂谷”)的形成。(4)在图丙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张裂 (选填“碰撞”或“张裂”),其中上升的水流模拟 岩浆 上涌,其原理可以支持 C (填字母)。A.大陆漂移说 B.海底扩张说 C.板块构造学说【解答】解:(1)如图甲,由松散的泥士堆制成的一个山谷模型,说明具有坡度;在坡面上洒较多的水,泥沙将会从B处滑落,并在A处沉积,与此现象相似的地质灾害是泥石流。(2)在坡面覆盖植物,再往坡面上洒较多的水会发现泥沙堆积明显减少,说明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2)如图乙,用双手挤压两本书,模拟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山脉的形成。(3)在图丙实验中发现:蜡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是板块张裂运动,其中上升的水流类似上涌的热的地慢物质(或岩浆),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大洋的形成。板块张裂,岩浆上涌,该原理可以支持板块构造学说,故C正确,AB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1)泥石流(2)植被可以保持水土(3)山脉;(4)张裂;岩浆;C四、综合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4.在学习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地球仪”,以模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姿态,同时针对该模型设计了评价表。“自制地球仪”评价表(节选)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指标二 能模拟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姿态 能模拟地球自转,不能模拟地球公转姿态 既不能模拟地球自转,也无法模拟地球公转姿态小明利用铁丝穿过实心泡沫塑料球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地球仪。(1)根据评价表,观察该模型,发现“指标一”能评为“优秀”,请你对“指标二”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合格;穿过泡沫塑料球的铁丝没有与水平面呈66.5°夹角 。(2)小明拨动泡沫塑料球后,泡沫塑料球很快停止转动,这是因为 泡沫塑料球转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 。(3)将自制地球仪改进后,小明进行了教材上的实验探究,如图乙所示:本实验中小明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昼夜交替现象随着地球自转是如何变化的? 。【解答】解:(1)据表中的信息可得,“指标二”属于合格,因为图中制作的地球仪显示穿过泡沫塑料球的铁丝没有与水平面呈66.5°夹角。(2)小明拨动泡沫塑料球后,泡沫塑料球很快停止转动,这是因为泡沫塑料球转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3)将自制地球仪改进后,小明进行了教材上的实验探究,如图乙所示:本实验中小明想要探究的问题是:昼夜交替现象随着地球自转是如何变化的?故答案为:(1)合格;穿过泡沫塑料球的铁丝没有与水平面呈66.5°夹角;(2)泡沫塑料球转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3)昼夜交替现象随着地球自转是如何变化的?25.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形态在持续的改变中。如图1是夏威夷群岛主岛(编号1号)与其三个链状火山岛屿(编号2、3、4号)的分布示意图(未按比例绘制)。许多科学家认为,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不断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的方向)造成的,喷出的岩浆冷却凝固逐一形成这些火山岛屿。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2图示最能代表从链状火山岛屿(2、3、4)到夏威夷群岛主岛(1)年龄分布情形的是 B 。(2)下列说法与文中这些科学家的观点相矛盾的是 BD 。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所以说明大陆可能是在移动的B.大陆架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是不可能的C.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位于温暖湿润的中低纬度地区D.大陆牢牢地紧连在海床上,而不是像浮冰般漂浮在海上,故无法移动E.现今的两个地磁极——南极和北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位置是在移动的【解答】解:(1)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距离主岛1越近的岛屿,形成的时间越晚,距离越远的岛屿形成的时间越早,因此由2到4,岛屿的年龄越来越古老,故B符合题意。故选:B。(2)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由此可以说明大陆是会发生移动的,不然无法解释现在分居两岸之间生物的亲缘关系,故A错误。BD、由材料的叙述可知,大陆是可移动的,因此认为大陆不可移动的观点,与这些科学家的观点是矛盾的,故BD正确。C、南极洲存在大量的煤矿,说明南极洲以前存在着大量的森林植被,其环境是温暖潮湿的,不然植被无法生存,即南极洲以前处于中低纬度地区,故C错误。E、现在的南极北极在很早之前是不在现在的位置,是经历的漫长的移动后形成的,故E错误。故选:BD。故答案为:(1)B(2)BD26.如图是用透明塑料盖(半球形)和圆形纸板等材料做成的装置,可以模拟一天中杆影随太阳高度变化的情况。实验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圆形纸板当底板模拟地平面,牙签(插在纸板中间O点)模拟地面上的旗杆,ABC连成的弧线(手电筒沿透明塑料盖运动的轨迹)模拟太阳在夏至日这一天中的运动轨迹。(1)实验中,让光线始终对准牙签的顶端照射,在纸板底面上会出现牙签的影子,这是由于光在同一中均匀介质中是 直线 传播的。(2)图中OP、OQ、OS都是旗杆影子,其中可以表示夏至日该地正午时刻的旗杆影子是 OQ 。(3)如果要模拟该地冬至日这一天中杆影变化的情况,那么应将手电筒沿透明塑料盖运动,把光线与纸板的夹角调 小 些(选填“大”或“小”)。(4)为了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杭州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 冬至日 日的楼影来计算。【解答】解:(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通常简称光的直线传播。它是几何光学的重要基础,利用它可以简明地解决成像问题。人眼就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确定物体或像的位置的,这是物理光学里的一部分。(2)读图可知,旗杆影子OQ最短,OS干影最长,物体影长越长太阳高度越大,反之则越小,北半球夏至日正午物体的影子最短,所以图中OQ可以表示夏至日该地正午时刻的旗杆影子。(3)北半球冬至日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所以如果要模拟该地冬至日这一天中杆影变化的情况,那么应将手电筒沿透明塑料盖运动,把光线与纸板的夹角调小些。(4)北半球冬至日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杭州市两幢居民楼底层住户在冬至日这天有阳光照射,全年就有阳光照射,所以应根据冬至日的楼影来计算楼距。故答案为:(1)直线(2)OQ(3)小(4)冬至日(1)直线;(2)OQ;(3)小;(4)冬至日。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任务型作业评价】第4章 第2-4节 地球的运动 学习评价 专题(教师版).docx 【任务型作业评价】第4章 第2-4节 地球的运动 学习评价 (学生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