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 一氧化碳 课件(共32张PPT)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2 一氧化碳 课件(共32张PPT)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学习目标
1
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
认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重、难点)。
3
体会辩证地认识物质的两面性。
2C + O2 === 2CO
点燃
煤气中毒
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农村常用一种取暖炉,通过燃烧炉中的木柴或者木炭来使室内升温。取暖炉一般都有一根长长的排烟管通向室外,如果没有排烟管会有什么隐患?
课堂导入
内容索引
合作探究
观察与思考
二氧化碳分子
一氧化碳分子
下图是CO2与CO的分子模型,它们的分子构成相同吗?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性质上存在差异
分子构成不同
性质
结构
决定
分子构成不同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无味
比空气略小
难溶于水
交流与讨论
1. 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上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
不行,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2. 有人说他身强力壮,不会煤气中毒,等到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这样做行吗?
不行,因为一氧化碳没有气味。
3. 结合CO的物理性质,收集CO的方法: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水法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一氧化碳密度跟空气接近
练习1
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时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有毒气体
B.冬天用煤炉取暖时在煤炉旁放一盆水,可以防止CO中毒
C.一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略小,所以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碳
D.人体一氧化碳中毒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现象:
CO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热,烧杯内壁上澄清的的石灰水变浑浊
2CO + O2 === 2CO2
点燃
注意
不纯的一氧化碳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用途:
作燃料
反应方程式:
煤炉里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2CO + O2 === 2CO2
点燃
C + CO2 === 2CO
高温
C + O2 === CO2
点燃
交流与讨论
练习2
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2C+O2 2CO C+O2 CO2 2CO+O2 2CO2
A.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可能不同
B.碳、一氧化碳都可用作燃料
C.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一定条件下 CO 能转化为 CO2,但 CO2不能转化为 CO
D
2.毒性
机理:
冬天用木炭或煤火取暖时,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防止CO中毒。
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CO)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该怎么办?
CO是无色无臭的气体,掺入难闻气味的气体,便于人们及时发现煤气泄漏,避免煤气中毒。
交流与讨论
关闭煤气阀门
打开门窗通风
练习3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填空:
(1)学校禁止吸烟,是因为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有害学生健康,其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
一氧化碳
(2)在厨房中,发现煤气泄漏时,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填字母)。
A.关闭阀门 B.开窗通风
C.打开排风扇 D.多放几盆水
AB
观察与思考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CO + CuO === Cu + CO2

除去尾气CO以防污染空气。
3. 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用途:
冶炼金属
①加热前先通入CO目的:
②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目的:
通CO→点燃酒精灯加热→停止加热→冷却后停止通CO
步骤:
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防止反应生成的铜又被氧化
巧记:CO早出晚归; 酒精灯迟到早退; 前者颠倒会爆炸; 后者颠倒会氧化。
能不能将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稍作改进,一方面能避免CO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能充分利用能源。
交流与讨论
练习4
甲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
(1)实验过程中,B中的现象是             。
(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CO+CuO === Cu+CO2

练习4
甲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
(3)实验过程中,C中的现象是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O2+Ca(OH)2===CaCO3↓+H2O
练习4
甲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
(5)D处在装置末端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D处导管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尾气处理,
2CO+O2 === 2CO2
点燃
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
归纳与小结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物理性质 相同点 不同点
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可燃性
毒性
CO2+H2O === H2CO3
不反应
不反应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无毒
有毒
CO2+Ca(OH)2===CaCO3↓+H2O
点燃
2CO+O2 === 2CO2
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略小,
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对比
归纳与小结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作用对比
CO2 CO
正面 作用
负面 作用
1.干冰,人工降雨和食品保藏
2.灭火
“温室效应”
1.作气体燃料
2.作还原剂(冶金)
易造成煤气中毒
排放造成空气污染
3.制汽水
4.气体肥料
练习5
下列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分子构成相同
B.它们都会污染空气
C.它们之间可相互转化
D.闻气味可将它们区别
C
物理性质
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小
3.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毒性
3.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用途
‘功’
‘过’
空气污染物
课堂小结
随堂演练
1.对于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B.能溶于水
C.可以供给呼吸
D.可用于冶炼金属
D
2.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毒气
B.在炉子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D
3.下列有关CO2和CO的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
A.组成:都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B.性质:都易溶于水
C.用途:都可用于冶炼金属
D.鉴别:可以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
A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通:加热前,先通   (填化学式)排出玻璃管内的空气。
(2)点:点燃   灯加热。
(3)撤:还原结束,撤走加热CuO的    。
(4)通:继续通        。
实验现象:
(5)黑色的粉末变成    ,澄清石灰水     。
(6)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CO
酒精
酒精灯
CO至试管冷却
红色
变浑浊
CuO+CO === Cu+CO2

实验注意事项:
(7)使用CO前应先验纯,因为CO混有O2时,
点燃       。
(8)实验开始应先通CO,再加热,防止CO与
管内空气混合      。
(9)实验结束要先停止加热再继续通CO至试管冷却,防止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尾气要进行处理——点燃或用气球收集,防止      。
可能发生爆炸
加热时发生爆炸
生成的铜
在加热的条件下再被氧气氧化成氧化铜
CO污染空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