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4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4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学设计
核心概念 1 地球系统 。【课标】
跨学科概念 物质与能量 系统与模型 【课标】
单元结构
学习内容 10.1天气和气候、10.2水循环 。【课标】
内容要求 知道雨、雪、雾等天气现象的成因。 知道水在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标】
单元目标 1.科学观念: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地球上一些与大气运动、水循环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能够描述云、雾、露、霜、雨、雪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2.科学思维: 通过模拟实验,解释模型等方法研究天气现象的成因。 探究实践: 能基于所学知识,借助模型图来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循环过程。 4.责任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水在自然界循环以及天气现象成因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具有用证据支持观点的意识。
学情分析 本单元用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做主题, 涉及水圈与大气圈这两个主要概念。该主题能够很好地将两个主要概念融合在一起, 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大 概念。 因为在水的循环过程中形成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所以本单元还给学生提供探究天气现象形成原因的机会,让学生比较几种天气现象的 不同, 设计模拟成因的探究实验,运用实验结果以及示意图辅助解释不同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本单元由四课组成:《 云和雾》 《露和霜》 《雨和雪》 《水滴的“旅行”》 。 前三课在内容上呈现并列的关系, 分别从原理层面对这些天气现象 形成的原因进行解析。将云和雾、露和霜、雨和雪两两对应放入一课,是因为两者的形成原因相似或接近, 有的只是形成过程中的温度差异导致了不同。 这三课在教材内容的组织呈现上,都是先观察现象,从现象层面比较不同,然后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其成因,最后借助相关的示意图进一步描述其形成过程。 二、 三两课还进行了阅读节气资料、认识更多降水形式的拓展延伸。最后一课是综合学习认知,将这些天气现象的形成与水的循环相结合,便于学生将头脑中零碎的知识建立联系,形成自然界水循环的科学大概念。 整个单元在结构上显现出分分总的关系。
学业要求 1、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 2、知道水在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标】
教学策略 1.任务情境:创设或运用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用观察、描述、测量、记录等方法,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变化特点,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及其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学习活动: (1)重视生活体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天气与气候、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2)通过网络虚拟气象站了解气象信息,分析一段时间内气象参数的变化特点,了解天气现象的成因; (3)利用热水、玻璃杯、盖子等,模拟降雨的形成过程; (4)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单的气象观测工具(如风向标、雨量器等),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问题并进行改造。 【课标】+【学情】 3.学习资源:教学PPT、每课分组学习材料、课时实验观察单等。
学习评价 请阅读下图的水循环示意图,然后回答问题。 (1)在自然界中,水能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存在。 (2)年年下雨,雨水总是下不完,地球上的水会_______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_______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水在自然界不断循环。 (3)请你找出生活中水的形态变化实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写2条) 例如: 雪融化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在自然界中循环运动,随着温度的变化会发生很多自然现象。 (1)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低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凝结成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空,就是( )。 A.雪 B.云 C.雾 D.雨 (2)从地面到高空,气温逐渐降低,上升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者小冰晶,漂浮在高空,这就是( )。 A.雪 B.云 C.雾 D.雨 (3)当空中的水滴或者小冰晶大到空气拖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下来,一般低空气温在0℃以上时,就是( )。 A.雪 B.云 C.雾 D.雨 (4)地面温度在0℃以下时,降落的就是( )。 A.雪 B.云 C.雾 D.雨 【注】将学习评价嵌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通过对学生活动的参与,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